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长征征文】我和会宁有个约定 (散文)

编辑推荐 【杨柳长征征文】我和会宁有个约定 (散文)


作者:茉莉金香 秀才,288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25发表时间:2016-05-06 12:52:50
摘要:展览馆里展示许多将士当时的衣装,手枪,绑腿,书信,以及一些生活用品,有的还沾染着血迹,很陈旧,却很震撼人心。馆内的广播里在讲解关于长征会师的事迹,会有前来参观的老人们在展品前静静伫立,表情凝重;会有年幼的孩子,也肃穆了许多,仿佛读懂了这些写满历史的遗物。

周末我带孩子去图书馆学习,看到大厅里的一张桌子前围拢着许多人,便也好奇地走了过去观望。我发现桌旁坐着几个人,在体验一种电疗设备。我看那机器上的标注,颈椎啊,腰椎啊,脊椎啊,糖尿病……一长串的病种,感觉包治百病一般。那些体验的人们,都闭着眼睛,身体随着电疗的振动而振动,蛮享受的嘛。有一个特别年轻的小伙子,身穿白大褂,在人们的身旁转来转去,调整一下这个人的按摩位置,设置一下那个人的按摩旋钮,在这个人耳畔问点什么,在那个人肩上按摩几下,忙得不亦乐乎。我从来不信这种治病的体验,一边摇着头走过,一边在心底里暗念:“骗子骗到图书馆里来了。”
   那个下午,我几次穿过大厅去茶水间,都看到那个小伙子依然在忙碌着。我也会凑过去打量几眼,正欲离开时,突然听到小伙子在跟一位阿姨交流,说话的口音那么熟悉,我认定那是我的老乡呢。于是当他们聊完时,我走近了小伙子。小伙子热情的向我打招呼,询问我哪里不舒服。我则直接问他是不是甘肃人?他最初的表情有些错愕,只是点了点头,很紧张地看着我,我笑着告诉他,我们是老乡,我是省会来的。小伙子紧张的面孔马上笑开了。他乡遇故知的快乐,我们都有。此刻桌前体验的人已经散去许多,我也坐了下来和小伙聊起天来:
   “听你口音,你是定西附近的人吧?”
   “大姐,我是会宁人”。
   “啊?是吗?会宁的啊。哎呀”!我的口气中充满了敬仰的色彩。
   “大姐,你知道会宁啊?”
   “当然知道,甘肃人谁能不知道会宁?”
   “恩,是啊。会宁是甘肃最穷的地方,穷名远扬啊”,小伙子的表情黯然了下来。
   “甘肃穷地方多了,我了解的会宁,可是那个状元之乡呢。”
   说到这里,眼前便浮现出二十年前高考的时候,会宁的高考精神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说起来,会宁是个干旱而贫瘠的穷山深凹里的小县城,偏偏这里也是全国有名的教育大县,素有“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的”美誉。我们还曾经专程由市教育局组织去参观会宁的学校,那所培育状元的中学-会宁一中。学校的条件是极差的,坑洼的操场,晴天黄土雨天泥,一排排平房教室,墙壁早已斑驳,露出里边的砖块来,也是灰灰黄黄的。教室里的墙面灰蒙蒙的,桌椅都很陈旧了。学生们从衣着,到形象,无不透露着会宁人的穷困。
   老师介绍说,很多学生都是从周围的山里考到县城来读中学,也是住校的。于是我们又去参观了他们的宿舍。其实就是教室后边的一排平房,里边没了桌椅讲台,换成了大通铺,一间宿舍住二十多个学生。农村没有暖气,孩子们都是烧炉子。穷人们也买不起煤砖,就只能去捡柴火回来烧。学生们的吃食也是极为简单,很多人都是从家里带着馒头和咸菜,够吃一个星期,周末再回家去取。常常在冰冷的教室里,搓着双手,跺着双脚,啃着冰冷的满头,还在认真地学习着。我们站在窗外,看的眼泪刷刷地流。老师说,那就是我们努力的动力!
   我把我的见闻说给小伙子听,小伙子的眼眶一下就红了。他轻轻地说:“山里的孩子,读书不容易啊!算了,别提了!苦得很!”于是,他不忍继续这个话题,就想聊点别的什么。
   我想起了我曾经去过会师楼,登过会师塔,便和小伙子说起了会师楼。小伙子的眼睛马上亮了起来,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是吗?那可是我们会宁的标志,是我们会宁人的骄傲。天下人都知道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就是在我们会宁的。”
   是的,天下人都知道,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我曾经慕名拜访过。那楼原本是县城的城门楼,上下两层,砖木结构,面宽三间,南北开门,歇山顶楼阁建筑,城门为拱卷顶,城墙两端各向下延伸,南面砖砌阶梯可登城墙。红军会师后,便被改名为“会师楼”,下层设革命文物陈列室。1986年,会宁政府在会师楼旁边修建了“会师塔”,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中宣螺旋式阶梯直通塔顶。结构严密,造型雄宏。以汉白玉到成16米长的阴文条幅,白底红字,镶嵌在塔的正面。旨在弘扬红军精神,纪念长征的伟大会师,呼吁子孙后代牢记革命胜利的千辛万苦,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且保持革命的吃苦精神,“前事不忘,后世之师”,继往开来。
   展览馆里展示许多将士当时的衣装,手枪,绑腿,书信,以及一些生活用品,有的还沾染着血迹,很陈旧,却很震撼人心。馆内的广播里在讲解关于长征会师的事迹,会有前来参观的老人们在展品前静静伫立,表情凝重;会有年幼的孩子,也肃穆了许多,仿佛读懂了这些写满历史的遗物。
   当走出展馆,站在阳光里,我抬头仰望高高的会师塔,感觉那蓝天,那白云,那份温暖都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重要。
   小伙子的话匣子也打开来:“读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我们是会宁人,我们见证了革命前辈不畏苦难的革命精神,我们就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我们是很穷,穷的缺吃少喝,我们比不得你们这些城里学生。但是老师说,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均等的,会宁作为状元故里,不是浪得虚名,而是靠两千多年以来文风昌盛,重视教育换来的美誉。我们没有捷径可以走,我们必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今天的会宁人倾全县之力,大力支持教育,就是希望我们将来能够回报家乡,让会宁发展的更好。大姐,你不知道,现在我们会宁一中的建筑是全县最高档的,设施是所有学校里最先进的。我们都想不辜负会宁人的期望,像凤凰一样飞出去,学得本事回来,报效家乡。”
   天!我好久没有听过这么慷慨激昂的言辞了,感觉像背诵演讲稿一样。但是小伙子的眼神和表情告诉我,他说的是真的,是心里话。不是那样的革命老区走出的孩子,不是受着那样坚定革命精神教育的孩子,不是那样在穷困中发愤图强的孩子,也不能这般发自真心的慷慨激昂,不是吗?
   我问他,现在的状态,是学生还是在工作了?小伙子说,他是在上海一所医科院校学习中医专业的,现在是毕业实习期,在龙华医院实习,最近的实习任务是到社区做电疗体验。我又问他,将来就业,要留在上海吗?他坚定地摇了摇头!我好奇了,好不容易凤凰涅槃,飞出来了,为何还要回去?小伙子平静地说:“学习不就是为了致用吗?上海又不缺人才,但是会宁缺医生。我得回去,给家乡的人们治病,给山里那些穷人们看病。他们需要我。”
   我有些肃然起敬,那么年轻的一张面孔,却有着这般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目标,不虚无,不骛远,胸中充满了对家乡深厚的情谊。
   小伙子说他大概八月份就要回会宁去了,我说那会儿我也要带孩子回去,消消暑。于是小伙子热情地邀请我,一定带孩子去会宁玩。他说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县里一定会有庆祝和纪念活动。到时候他负责做导游,带我们去参观。
   我欣然允诺。我必须要让一个真正的会宁人,带着我的孩子去参观会师楼,会师塔,让一个真正懂得长征精神,懂得会宁精神的年轻人教导我的孩子,懂得信念,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努力,懂得坚毅,懂得回报!
   我和会宁有个约定,相约去祭拜共同的思念,就让这约定化成永恒!

共 27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会宁这个地方,烙有革命前辈不畏苦难的革命精神的印记。我们青年一代生活在富足优裕的条件中,更要把这份优良品质弘扬下去,薪火相传。小伙子的梦想是出去学好本事,然后回家乡报答生他养他的土地,也就是把长征精神落实到生活中的,把理论活用。对话式展开行文,给人亲切之感!推荐【编辑:云儿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儿飘        2016-05-06 12:53:21
  感谢支持长征征文,祝创作更进
本末终始
2 楼        文友:云儿飘        2016-05-06 12:55:08
  文中有多处句子成分残缺,以及“的,得,地”使用不规范,小编在编辑时发现使用不规范的已略作修改。希望以后在创作中多加注意,然后不断趋近完美,更能让人赏心悦目之感!
本末终始
回复2 楼        文友:茉莉金香        2016-05-06 12:59:40
  感谢您的帮助指正。为我的粗心大意致歉。
3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6-05-06 14:21:49
  问好作者,感谢对杨柳长征征文的支持!祝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幸福小草        2016-05-06 14:27:20
  边区因有了红军长征走过而多了历史的厚重感,它的子民不会因自然贫瘠因素而沉沦,而是用‘万里长征’精神存在与这方热土上。令人感动!问好作者;我也是甘肃人,只知道六盘山与会宁不远。毛主席那首豪迈题诗犹记耳畔!感谢参与征文!
总有一份感动来源与文字,总有一份执着诱惑着人生
回复4 楼        文友:茉莉金香        2016-05-06 14:29:51
  问候家乡朋友。会宁向东,翻过六盘山,便是平凉。都是很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