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庙会,别样的城乡文化

精品 庙会,别样的城乡文化


作者:赵淑敏 举人,347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22发表时间:2016-05-06 15:27:08

庙会,很久以前在全国都很时兴,但是,城市和农村的庙会大不一样。听人说起老北京的隆福寺庙会,那特色大概就是城市庙会的典型了。农村的庙会,却是一个地方一个样。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相隔十里,生活习惯就不同;走上百里地,那里的习俗也会变化;更不用说相隔千里了,人情世事的区别使人刮目。我的脑海中,小时候去庙会的景致,唯一还记忆犹新的是相邻的村镇都没有或寥寥无几的一大溜子的糖球摊子。
   我在嘉禾路居住了多年,这里有个“糖球广场”,空闲里喜欢驻足欣赏几十米高颇具艺术造型的大糖球。它就矗立在圆形的糖球广场中央,无论春夏秋冬,那红红的颜色总给人无限暖意。它是这座城市传统文化的记忆,也引得我时常去欣赏。
   每天住在广场附近的居民会来锻炼身体,最吸引眼球的是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都围绕着这个几十米高颇具艺术造型的大糖球起舞,更有一些三五岁的娃娃随着大妈们热舞,还会叫唤着糖球、糖球!真的让人忍俊不禁。现在日子好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提高,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国家的保护。
   庙会开幕的那天早晨,天清气爽、艳阳高照,先生对我说:“电视上报道今年糖球会、萝卜会、元宵灯会这三个庙会一起举行,开幕式上有很多节目,都是些传统剧目,我们去看看吧!”
   我“哦”的一声,说:“怎么,除了糖球还有萝卜会、元宵灯会?”隐约地记起了小时候还真有萝卜摊子,好像有各种颜色的萝卜:白的、红的、粉的、绿的;大的、小的、长的、圆的……
   糖球广场,围着几十米高颇具艺术造型的大糖球周边的就是糖球展区。糖球招牌映入眼帘,张家糖球、赖家糖球、傻二糖球,看那商标,还增加了老北京冰糖葫芦、上海的糖人……似乎是回到了儿时世界……
   每家糖球摊位都把门面装饰得尽量吸引游客,能让游客光顾才是商家的目的,招牌上精美的糖球图案在阳光下烁烁生辉。不知不觉走到了高家糖球摊位前,高家糖球历史悠久,祖传的手艺早在清末民初就有了,吸引了一众游客驻足观赏。老艺人把粘好的糖球泼上一溜糖,瞬间一转,糖球就被拉出如棉絮一样的丝。这样的绝技引来众多看客的唏嘘,赞赏,掌声。
   在糖球广场外围一大圈是猜灯谜游戏和传统手艺展区,紧挨着的摊位上,那吹糖人的捏吧捏吧分分钟就让人有了惊喜,师傅拿个小勺在玻璃板上三转两绕泼除了糖画。还有制作木版年画的、表演扑灰画的、专心致志雕刻的、揉吧揉吧捏面人的、拉个幕布表演皮影戏的……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我情不自禁地拍了几张泼糖画、吹糖人的照片,仔细观察着这些传统手艺。泼糖画的手艺堪称绝技,盛上一勺糖稀,三转两绕就在玻璃板上泼出美丽的图案,有可爱的小动物,有美丽的花朵,还有那活灵活现的龙、凤。拿到糖画或者糖人的孩子兴高采烈,没有拿到的瞪大眼睛等待,天真烂漫的样子可爱极了。
   穿过糖球广场就是临时搭起来的民俗小吃“一条街”,街两边搭建的临时摊位上方挂着牌匾,两侧挂着一对大红灯笼,给人的感觉喜气洋洋。鳞次栉比的牌匾上写着的店铺名字千奇百怪,台湾撒尿牛丸、飘香桂花糕、云片糕、水晶饺、水晶梨、虾子煎包、云南打糕、秘制熏牛肉、老李香酥鸡……
   每个摊位的掌柜的都忙碌着,汆、炸、捏、打,在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生意。游客有购买的,也有驻足欣赏制作特色小吃过程的,也有录像或拍照留念的……
   走过熙熙攘攘的民俗小吃街,我们很快就到了海云广场。海云广场和糖球广场毗连,一左一右夹持着杭州路。平时我们过杭州路走过街天桥,今天天桥被封闭,我们转到前边嘉定路路口,穿过杭州路来到海云广场。海云广场已被圈起来,三五米远就有一名警察站岗。原来,今年看开幕式要买门票才可以进去。先生是老青岛人,就出生在这广场旁的巷子里,他看见也因整体封闭藏在里面的海云庵,脸上流露出很无奈的情绪 。因为这也是久远的古迹了。儿时逛庙会我们必然到海云庵,让那里面的老尼姑摸摸头,据说,这是过去庙会上不能免去的活动,吉利,命长。也算是和其他地方不同的别样庙会风俗吧。
   海云广场就是海云庵门前的小广场,现在被命名为海云文化广场。这些年兴起的杭州路两边的大庙会,就是由过去的海云庵庙会而来,海云庵庙会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历史。海云庵建于明朝,原来是崂山上清宫的别院,是当时住在周围的渔民每年正月祈福的地方。庵里面正殿供奉的是观音大士,左右配殿供奉的是龙王、关公、比干……现在想起来,不知这几位是怎么攀上邻居的。
   前几年逛过海云庵,对于庵里面我记忆最深的是庙门的那棵老银杏树,被当地人称为神树,是庵里最老的银杏树,每年结的白果有几百斤,也被冠为神果。对于这棵神树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大约五百多岁,最近有人举证说这棵树有一千三百多岁了。往里走还有一棵是怀抱树,怀抱树的由来也很有意思。据说这棵银杏树遭受了电火,一棵树被劈开,一半已经死亡但另一半还活着,最奇妙的是在中空的树干里又长出一棵小树,所以叫它怀抱树。海云庵庙宇已经被重新修缮,复古成原来的样子,海云街也被命名为海云文化街。虽然庙会最早的形成就在这条街上,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远去的庙会文化也在与时俱进,我却不知是喜至悲。
   从海云广场往右走是嘉禾路,街两边的摊位是一些打游击卖烧烤的闲散商贩。这条街往里走是新开辟的萝卜市,大概庙会不可缺的地方风俗,过去的庙会萝卜摊子摆不下,在这里摆开了萝卜庙会。入口处几十米长的摊位前吸引了一群孩子,大人在和摊主叽叽喳喳讨价还价,拿到劈开心的心里美萝卜的孩子,兴高采烈,掰下一条吃着,还随着大人后面蹦蹦跳跳。没有拿到的嘟着嘴,满脸的不高兴,蔫蔫的跟在大人后面。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强多了,虽然不高兴,也不会像我们小时候,赶庙会的时候拿不到想要的东西,跟在大人后面甩着鼻涕哇哇大哭。
   再往前走纵向的街道两侧整齐划一的停放着更多装满萝卜的车辆,这样的车辆占据了大半条街,车上的萝卜那翠绿的颜色更加的鲜艳,红色的心里美在阳光下也更加招人爱,让游人垂涎欲滴,而且每辆车上都挂着大大的横幅,上面写着正宗潍县萝卜。
   大概这可以叫做萝卜庙会了据说,据说真的有萝卜庙会,也是青岛庙会之一,起源于元朝,原来的地址在台东道口路上,也是汉民俗活动。萝卜庙会是根据清溪庵庙会而来,清溪庵原来叫玉皇庙,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关圣帝君。早先有一条河从这里流过,河水清清,周边种出的萝卜青脆干甜,传说能治百病。引得附近的居民都来买萝卜、吃萝卜,卖萝卜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庙会。庙早就没了,河也不见了,但是萝卜庙会却流传下来了。萝卜庙会虽然被几经搬迁,却是越来越繁荣。其实萝卜庙会的萝卜和菜市场的萝卜,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在会展经济的带动下身价倍增,庙会文化经久不衰。
   回到广场,被围起来的整个海云庵还是在吸引着我们,因为,据本地新闻介绍,今年里面增加了新的活动:猜灯谜。说是新的,其实早年间的庙会这里就是有灯谜悬挂,现在又兴起不过是恢复了我们这个地方庙会的传统。
   来到灯谜区,挂在那里的灯谜已经被拿走一部分了,想必是被猜出来的人拿去兑换奖品了。开始我还兴致勃勃地看,准备猜出几个在先生面前显摆显摆。遗憾的是看到一些年轻人在手机上搜答案!年老的在打电话报谜面,那头想是也在电脑上忙活着!看着变了味的灯谜,我兴致全无。剩下的只有叹息,叹息在高科技下变了味的传统文化。在灯谜区内心纠结的恐怕不是我一个人,我看到有那么三两个年轻人,拿出手机又放回去,反复了好几次,还是转身走了。我也毅然地转身离开了。
   我继续随着人群往前走,转到了另一个出口,那里是卖书籍的,里边看书的人寥寥无几,每年庙会我都会买几本书。我进去选了几本最近想看的书,付了钱出来准备往家走。却被前面街边围着的一堆人吸引,人都有猎奇的心理,看到那么多人围观,就想一探究竟。拎着一摞子书扒拉开挡在我面前的人,向里面看去,原来是一个用粉笔写硬笔书法的残疾人,这个人我认识,每年的庙会他都会来,在街边表演书法艺术。
   这个表演书法的残疾人以前我们聊过天,他是在一场大火里逃生的,烧伤面积太大了,治好以后没有了头发眉毛,耳朵也残缺不全,整张脸也是疤痕累累,真是应了“面目全非”那句话,而且两只手烧伤严重,不但没有了手指,手掌也只有大半截,大拇指也就剩下短短一截。他就是用这样的两只手掌同时握着粉笔写字,他靠写字赚钱养活自己。每次见到他写字,都是专心致志的样子,而且字写得相当漂亮,让围观的人惊叹不已,纷纷拿出钱放在他前面的盒子里,我也扔给他十块钱,因为认识的缘故,和他打个招呼走了出来。我想起了这个地方的过去,好像小的时候这里也有几位先生写字,不过那时他们在庙会上是代写对联的,那时一路好几位、好几张八仙桌,裁好的红红的纸条摆在桌子上,等待人们求字,现在不见了,大概久远的文化已经被商品经济取代了吧,到底,写对联挣不上多少钱。
   话又说回来,这几年我看到的是太多商家在这样的庙会经济里的有哭有笑!其实除了几家传统的老字号,恐怕赚钱的很少。那一刻,我脑海里萦绕的是来参展商家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
   “庙会”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乡村变成了城市,城市继承了乡村庙会,将来你会是什么样子呢?后人还能看到你原来的面貌吗……

共 37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庙会,各地都有不同的规模和内容,不同的民族、地域、民风、传统,造就了全国万万千千的各具特色的庙会文化。本文,从一个侧面力图从记忆中寻找久远的庙会场景,在现代的庙会中重合过去的影像,于是,一幕幕“这一个”地方的庙会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是的,现在的庙会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施政理念的主导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但是,庙会文化总归还是继承下来了,正像文章中说的:“将来你会是什么样子呢?后人还能看到你原来的面貌吗……”就是“庙会,别样的城乡文化”题目本身,也给了我们深沉的思考。拜读。【编辑:欣雨文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507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6-05-06 15:29:27
  很不错的文化符号展现,沧海一粟的一个地方的庙会文化,都具有那个地方的特色。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回复1 楼        文友:赵淑敏        2016-05-06 18:30:35
  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或多或少都在感动着我们。谢谢欣雨老师对文章的编辑修改。
2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6-05-06 17:56:43
  不同的民风、民俗,演变成不一样的庙会,吸引了大多数百姓前往。时代不同了,庙会也许不会是以前的面貌,城乡文化也会逐渐改变。欣赏观察细致入微的佳作!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回复2 楼        文友:赵淑敏        2016-05-06 18:28:14
  谢谢依依一直以来的支持。感动!
3 楼        文友:赵淑敏        2016-05-06 18:26:52
  谢谢欣雨老师,辛苦老师了。给老师敬茶!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 楼        文友:铁禾        2016-05-07 16:00:10
  这庙会很真,倒是我这附近的庙会,呵呵,经常搞类似脱衣舞之类的节目,伤风吧?
铁禾
回复4 楼        文友:赵淑敏        2016-05-10 23:48:40
  谢谢老师来访,祝老师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