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那年】准备战斗(散文·征文)

精品 【晓荷·那年】准备战斗(散文·征文)


作者:大路白杨 进士,11530.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09发表时间:2016-05-06 20:10:09
摘要:这是新疆,这是新疆的兵团,这是新疆兵团人的生活。没有谁会记得曾经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用血肉的躯体挡在中国最西北的边疆地区。

【晓荷·那年】准备战斗(散文·征文)
   1
   人高马大的陈二杆子,从河南探新娶回了他的漂亮老婆,一脸显摆地领着初次露面的新娘子出现在连队人群的面前时。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觉得他身板特别高大硬实,特别是一条长腿更显得威风凛凛,透出男人十足匪性的野蛮,和走在他身后两米远满脸羞赧低头不语的娇柔老婆一搭配,天啊!这就是天生的一对绝配。他一手拎着老婆随身带来的一卷行李,甩甩达达,像拎着一件份量不重、微不足道的儿童玩具;一手扶着挎在肩头上的倾斜着的步枪背带,枪的刺刀夸张地打开着,瓦蓝色的枪身和黑钢铸成的枪刺,在阳光下闪烁出一片寒冷的刺眼光线。他拖着步子走着,人穿着虽然破旧,显得胡子拉遢,却颇有一种男人味。
   我对枪最初的好感,以及一生中始终崇拜枪的源头,就是从他背着步枪、领着媳妇出现的时候开始的。
   不停的搬家,不停地换连队,虽然爸爸始终不安全呆在一个地方,但是,我对于最初呆过的连队的记忆很深刻。那个连队就驻在一条小河流过的一片洼地的南侧。这是我少年时代呆得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我最早接触到枪枝的时候,算一算那段时间足足有五、六年。能在这样一个阶段里生活过,我有足够时间记下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重要事情了。
   除了对枪的印象以外,记忆中的最深印象就是连队有很多的老人。说他们是老人肯定有一些冤枉他们了,只是在以我的年龄来衡量他们时,他们肯定都是老人了。其实,这些老人并不真老,岁数多在三、四十岁之间,最大的也就是五十岁左右,正是人生辉煌的壮年时代。他们老,老在外表,一眼望去,他们脸上、身上、皮肤上,经历的事件、承受的艰辛、留下的苦难和不再褪色的磨难,这一些痕迹留得太早了些、也烙得太深了些。还有一大印象就是他们天不怕地不怕,都显得很“牛”气,他们之间除了共同服气自己的老连长以外,对其它人而言,都是一颗脑袋二颗蛋的,谁也不怕谁,谁也不服谁。也许,这才是一群从战火里打拼出来的男人,他们长期养成的血性和军人才有的血气,还没有被时光弄丢掉和弄失过。
   当然,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男人。连队里的男人多,女人少,孩子也不多,这就是连队里当时的人口结构。男人多、老男人多的现象,一眼望去就明明白白。陈二杆子官职不大,只是一个小班长,等待上级分配老婆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自己动手,让家在河南的父母替他找,没想到,竟然找了一个有文化、懂道理的漂亮老婆来,让他觉得很可心。俩人经过共同努力,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给自己和连队生出了一大堆乐谱符号般高矮齐整的孩子,在母亲的撮合下,他的大女儿同意和我处朋友,因为我不愿意再回连队的缘故,这一门很多人看作是天作人合的亲事就没有做成。
   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连队老人的国境意识,也就是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国家荣誉特别强烈,简直到了至高无尚的程度。我们驻扎的连队虽然离边境线还有一段距离,后来我了解过,我们连队的直线距离不超过一百公里。可是,这一条在地图上看来显得弯弯绕绕、曲曲折折的国境线,时时就在他们的面前,就在他们每一天的生活里,就在漫长的时间和等待中。国家,边境,守土,军垦,国防,这些字眼在反复出现,从早早就充满了我们的脑子,让我们时时清醒地知道,我们都守在中国的边境线上。
   后来,我才知道,陈二杆子看起来风光无限,实际上,他的枪法水平在男人堆里并不咋的。不过,他当初留给我的记忆是那么的深刻,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他年轻时那副年轻得志、昂头挺胸的样子。
   2
   父亲曾经说过,老兵团人有过二次最难受的时候:第一次是脱掉军装放下枪,拉起犁子扛起锹,告别军队的生活,进入普通百姓的日子,最大的特点是不习惯;幸好,兵团的连队还多多少少地保留着一些军队的痕迹,如演习、如训练、如吹军号等等。第二次,就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连队的班组一律解散,全部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一夜之间,连队的机械分了,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俨然一副农村的样子;没人监督你、没人管理你,你是土地的主人,你也是自己的管理者。这个时候,最难受的就是你离开了组织,离开了大队,甚至是没有人要你了。
   兵团进入新疆,然后归入农垦建设的序列,多数的连队就驻扎在了边境线的附近,甚至有些连队就直接驻在边境线上。时间一久,娶妻生子,拖家带口,驻防种地,实际上就是一座永不搬走的军营,据说,只有兵团的连队和这一群老头子们,才会让界线对面的苏联士兵害怕和不安。连队一来,开荒种田,种树挖渠,盖房建房,寂静数百万年的荒野,登时就变得热闹非凡起来;春风里种田,夏暑时练兵,秋天要收获,冬天就拉练。连队的男人表面上是种地的农工,实际上就是一支不穿军装的士兵,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前苏联与中国的两国关系不是很好,边境的关系显得特别紧张,其中一方稍有丝毫的举动,就足以让对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兵团的连队常搞一些夜间集合拉练,一声声紧凑短促的集合哨一响,漆黑的夜色里,没有灯光,人影幢幢,不消几分钟,装备齐整的男人就会列队完毕、等待出发的命令。当然,这也让边境线对方的哨楼里,灯火通明、人影攒动,显得紧张起来。
   连队里有很多老兵,其中很多的人打了很多年的仗。和我家住在同一排房子只隔上二间房子、关系走动得比较近的,是一位来自山东老家的老男人,父母让我叫他藤大爷。爸爸告诉我,别看大爷老了,老得快走不动路了,可是枪打得特别好。也不知爸爸说的准确与否,据说,二十多岁的他血气方刚,曾在山西的一次对日本军队的战斗中,用一把老式的三八大盖子步枪,一口气敲掉了二名日本鬼子军官的脑壳子,因为这次出色的战绩,曾受到王震旅长的接见和表扬,后来当上了司令员的王胡子还专门下过命令,允许他有一枝自己的步枪。我专门看了看大爷的枪,这一枝特意被批准的枪,被主人公擦得锃亮如新,在床头的墙壁上散发出幽蓝的光泽。
   随着连队安定下来,老藤大爷把自己的家人接到了连队。十多年来,他把老婆孩子和父母亲戚都留在河北,自己一个人跟着部队从陕北转战数千里到了新疆。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他明显的职业军人意识以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他的脑子里始终有一种很特别的东西,那就是随时随地,准备战斗!后来,我把他的形象说给一位当军人的朋友,他沉默良久才告诉我,这是真正的军人!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有些严肃,不像开玩笑。
   后来,和老藤大爷熟悉了,慢慢的,他也就准许我伸手动他的宝贝枪。远远的看不出来,仔细一看,我的妈呀,枪这么破旧,一看就是有年份的东西了。细长的枪带上被火燎过显得黑迹斑斑,枪管上厚厚的深蓝色烤漆碰掉了很多,抚过去觉得特别硌手,花花斑斑的像烧火的木柴,根本就不像一枝能射击杀人的枪管。枪托的木头上印迹杂乱无章,被刀砍劈过、被火烧烘过、被子弹打穿过、被重物撞击过的痕迹显得很深。枪的板机和撞针上缺了一个小口,像被什么东西用力掰开过似的。可是,老枝老枪一旦握到了老人的手中,枪顿时就变了,轻巧、灵活,像一位熟悉的好伙伴,老人熟练地上刺、上镗、上子弹,瞬息间一系列的变化,顿然间让老枪变得非常的配合和默契。
   据老藤大爷自己说,他以前是在新疆南疆地区工作,后来,随着北疆伊塔哈萨克牧民外逃事件的发生,他所在的值班连队就奉命星夜驰援赶赴北疆,完成任务后又奉命留了下来,就守在边境线上了。
   我跟着老藤大爷一起,看过他打枪。他打枪并不刻意,而是随手就来,两眼直视前方,左手一抬,右手一扣,“嘭”地一声,插在地面上的靶子就摇晃起来,“嘭嘭嘭”一个连射,一百米开外的靶子就随着枪声开始前仰后翻。他第一次露出来这一手时,就让我叔叔羡慕不已,最终,还是我叔叔聪明地缠上了老藤大爷,刻苦学习,真的把这门技术的“皮毛”学到了自己的手里。
   老藤大爷死的时候很有戏剧性,先是躺着一动不动,这是他很久以来一直保持的动作。突然,像听到什么似的,他猛然地坐起身子,怒睁双眼地直视前方大吼一声,准备战斗!然后,就像断了电的收音机一样戛然而止,紧随即就直挺挺地躺下去了,这一躺就再也没有起身过。一声大吼出人意外,却让围在身旁为他送行的子女们,目瞪口呆,又黯然落泪。众人沉默之际,老连长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军人,就要这样的!值得,老藤是个好兵!
   追悼会搞得很隆重,来了很多老人,有穿军装的、有没穿军装的,混在一起,参加送别仪式。没穿军装的人官职好像大一些,很多穿军装的人要向没穿军装的人敬礼。老连长亲自主持追悼会,这是连队很久以来才出来的大事情了。
   听说,开完追悼会的当天,老藤大爷的那一枝“特权”枪,就被上面来的人收走了。
   3
   连队处在空旷的大地上,四周几乎没有什么村庄,基本上是孤单的。与其它连队的距离都在十几公里左右,通信除了通讯员时时骑马外出接送情报以外,还有就是电话联系。这是一种古老的手摇把子的黑壳子电话,通话质量不太好,对方很多话的内容要靠个人的猜测来确定。连队的四周,都是坑道的战壕,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纵横交错,沟壑相通,几乎都连成一片的,极利于大部队通过。人在里面,可以到达连队最远处的防守点上,甚至能够与边境线方向遥遥相望。除了地面上的壕坑以外,我和一群孩子们接触最多的地方,还是连队地面下的地道。
   地道里宽敞安静,最大的好处是清静,不管外面太阳多晒,地面气温多高,只要躲在地道里,就非常凉爽,甚至有一种躲避连队喧哗的意思。当然,在地道里面跑得多了,也会遇到很多意外的东西,我第一次看到男人女人抱在一起亲嘴,第一次认识和知道男人用的避孕套,第一次跟着人群堵着洞口抓结过婚男女搞“破鞋”的地方,都在这里。尤其是知青们来了以后,地道里经常会发生很多神奇的事情,传出各种各样我们一点都不熟悉的声音,这让我们既兴奋又害怕,既想深入进去,又怕被一双突然伸来的毛茸茸大手抓紧不放。
   地道由于挖在高坡上面,里面除了凉爽以外,不是很潮湿,利于存放东西,其中,就有几间地道的大门是锁着的,据说存放的东西都是连队里的重要物资。我们一群孩子中,穿着最好的是李阳阳,他是老连长的宝贝儿子,连长打了一辈子仗,受了一身子的伤,长了一把胡子后,才受到组织上的第一次照顾,和一个湖南来的女学生结了婚,睡了好久才有了这么一个儿子。李阳阳比我知道的事情要多,他神秘地拉着我们到一个没人的坑道里,举手发誓后才告诉说,这是弹药库,也是战备物资库,有很多用黄油涂抹的子弹、手榴弹、火箭筒和用铁皮罐装的食品、药品等。他进去过,听说,里面还有一门大炮,大炮什么样子,他没有见过,只是听说。后来,我们几个孩子想撬开大门,用了很多办法,也没有撬开过,只能从门缝里窥视,只见里面黑咕隆冬的,除了闻到的铁锈味儿,什么也看不见。
   后来,我长大了,上了学。改革开放的初期,兵团还没有开始搞土地承包和家庭单干,连队仍然沿袭着过去的生活轨迹走着。秋天一过,收过了粮食,几个连队又按规定搞联合演习,最后一次演习来的人员很多,场面也很大。我们远远地看到,神秘的大站、沉重的铁大门,终于被打开了,很多的年轻男人们进进出出,手提、肩扛,用车子推拉,从里面倒腾出不少的好东西来。后来,这些东西用完后没有拉回,而是上交到了师部武装部门的弹药库房。很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以各种方式走出了兵团,离开了那片热情的土地,再也没听说连队搞过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了。
   那一天到了最后,竟然用上了连队的铁牛牌的拖拉机,轰轰隆隆地折腾半天,才从里面拖出来二门深绿色的大炮来。炮身比汽车还要长,显得很沉重;炮口很粗,比我们用的脸盆子小不了多少。站在高坡上瞧热闹的连队孩子们,屏气凝神,一声不响,算是真开眼了。啧啧,我们的身边居然隐藏着这么天大的秘密,老天啊!
   那一天,戈壁滩上演习的炮声沉闷有力,“咣,咣,咣”……一声跟着一声,慢慢腾腾,又慢条斯理,远远听起来就觉得神圣而且威严,像是一场重要的告别仪式。
   从此以后,我终于知道自己是彻底地相信了李阳阳,和他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直到我考学进了城,他入伍后是一身戎装,随后凭着自己的努力又在部门提干,成了一名真正的职业军人,我们始终保持着不紧不慢的联系。
   4
   苏联的边境线很长,把新疆兵团成建制的连队摆放在那里,连成一片的连队和形状整齐的农田紧紧地密布着相接着。从连队的作战地图上看,前线、中线和后方,无形之间就用小小的连队筑起了三道国境防线。听爸爸和叔叔私下里议论过,中国北方的边境线上,除了外蒙古的边境线相对安全以外,最不安全的地方就数新疆地区的中苏边境线了。边境线的距离最长了,还有存在着双方争议的边境线。事后我特认真地查阅过资料,我的天啊,全线有一千余公里,等于从师部到乌鲁木齐来回一趟的路程。

共 15094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作品真是一篇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偶像老师驾驭文字的能力,控制宏大场面的能力,令人折服,令人叹为观止!作品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文采飞扬!偶像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来讴歌兵团,生动质朴亲切感人!偶像老师笔下的新疆建设兵团才是那个真真正正的兵团,才是那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兵团!作品里是一群从战火里打拼出来的男人,他们长期养成的血性和军人才有的血气,证明了他们才是真正的军人!偶像老师说没有兵团的发展,就没有新疆的发展!兵团,这一片绿洲之中的绿洲,对中华历史、对国家建设、对新疆稳定、对新疆未来的影响力,都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有目共睹的!偶像老师笔下那些军马和军马的主人地故事,以及上海来的老右派颜平章等等的故事情节,一节节一幅幅都描绘得生动形象,跌宕起伏,起伏跌宕,生动连着生动,高潮连着高潮!读起来过瘾,读起来感人,读起来使人潸然泪下!作品读起来飘逸恬静像散文诗,像传奇!偶像老师在作品之中说,很多时候,我们都一样,都需要自己在身体和心态上,时刻准备着。这种具有诗意一样的温婉,真是平实耐读,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偶像老师说以力制暴,仍旧是维护新疆稳定的必须。这才是作品深深地寓意!“时刻准备着……”偶像老师这掷地有声钪锵有力的话语时刻响彻在耳边!精彩的作品震撼人心,读得人热血沸腾!好作品!特别倾情推荐阅读欣赏!十分感谢赐稿支持晓荷!谢谢!谢谢!非常的感谢!相当的期待新作!【编辑:双头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08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双头狼        2016-05-06 20:12:22
  精彩的作品震撼人心,读得人热血沸腾!好作品!特别倾情推荐阅读欣赏!十分感谢赐稿支持晓荷!谢谢!谢谢!非常的感谢!相当的期待新作!跟偶像老师敬茶问安!祝福老师生活愉快!幸福吉祥!!!
回复1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6-05-07 21:00:32
  编后语写得很好。感谢你的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何叶        2016-05-06 20:24:05
  写的真好!感谢大路白杨老师赐稿晓荷。何叶使劲感谢!给老师敬茶。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6-05-07 21:00:59
  谢谢你的关注和鼓励!
3 楼        文友:你猜        2016-05-07 12:54:03
  很精彩。兵团是维护新疆稳定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向兵团战士们致敬。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3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6-05-07 21:01:39
  生活在内地的人们,谁会知道新疆发生的一切。要理解兵团人。
4 楼        文友:你猜        2016-05-07 12:55:14
  问好大路白杨老师,感谢支持晓荷,祝创作愉快,生活幸福。期待你更多的的精彩佳作。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4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6-05-07 21:02:13
  谢谢你们的鼓励和真诚!
5 楼        文友:你猜        2016-05-07 12:56:51
  希望你多发表一些反映兵团人和兵团生活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兵团,支持兵团。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5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6-05-07 21:02:50
  谢谢,以后会发的,兵团是我们的生命线。
6 楼        文友:你猜        2016-05-08 10:28:02
  祝贺老师作品摘精,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6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6-05-09 10:24:29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鼓励!
7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05-08 15:29:59
  拜读老师佳作,恭喜摘精,问好老师,感谢对晓荷的支持!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7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6-05-09 10:25:05
  问好叶老师。谢谢大家的关注和鼓励。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