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上北京(散文)

精品 【雀巢】上北京(散文)


作者:张昱煜 秀才,2470.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9发表时间:2016-05-08 18:54:00
摘要:上北京,上北京,用干净的心灵,记下一段段慢如流水的日子,记录一个个夜阑人静的画面,记忆一副副时光里的表情,记住一幕幕美好瞬间,那感觉,就是我心目中的诗意,就是我心目中的远方。


   北京很美。
   在老舍先生的文字里,我读着京城里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故事、人世百态、性格特征……北京城的城墙和巷道、风情和民俗,都是他创作的源泉。老舍先生爱他的北京,我也爱上了我眼中的北京。
  
   一、春天,我来看北京
  
   猴年的初春,为了参加中国女摄影家第二期高级研修班,我从井冈山机场飞到首都机场,尽管才两个多小时的行程,从江南到北方,我的视野全变了,我的感受也全变了。
   坐上机场大巴,我满心的兴奋,从车窗的玻璃往外看,整个北京的基调是灰色的。灰色的四合院,如一个个淑慎温和的良家媳妇,那在灰色的天空下摇曳的垂柳,还没有吐柳芽,那一只只在空中飞舞的鸽子,也是一行灰色。
   北京的四季是非常分明的。
   我急着给远方的朋友发微信,最后不忘加上一句,江南的初春醒着,北京的初春还在睡梦中恬静安然呢。
   为了更好地熟悉北京,感知北京,我比参会时间提前了两天到达,我把我的周末,给了北京。
   网上预订的房间,就在离天安门最近的南池子大街,到天安门步行五分钟的路程。机场大巴到了西单,看天色还早,我也没有急着打车到酒店,而是拉着拉杆箱,想步行走一走,看一看。
   此时,暖暖的夕阳在天空中变幻着色彩,此时,北京的春风和煦,此时,我一个人的北京,新鲜而陌生的北京,对我来说,充满了好奇。
   当我的双脚踏上这块神圣的土地时,当我不动声色地打量这座城市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敬畏!
   北京,一个现代气息和古典韵味相融合的城市,需要慢慢看,细细品。
   我喜欢这样的旅程!一个人的行程!一个人在不紧不慢之间,了解北京城敦厚的气韵和含蓄的古典之美。一个人在偌大的北京城,在这新奇的环境中,是非常渺小的。但是,我一点也不感到孤独和胆怯,脑海里,如过电影一般,涌起了小时候唱过百遍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韵律,好像这么一唱一合,北京就是我自己的啦,我与北京的关系,瞬间就亲密了许多。
   记得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班上转过来一个高高大大的男生,他干净的着装、刚毅的眼神、俊朗的面庞、从容的身影、标准的普通话,都让人着迷,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吸引我们女生的眼球,他是从北京来的。从那时起,北京,那个神圣的大都市,成了我心中最神圣地向往。
   经交警指点,我穿过地铁,一点点接近北京天安门。此时,北京呈现在我视野里的色彩在慢慢地变化,调子从灰色变成了金色和苍绿。红色的墙,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头,高高的,上面盖着苍绿色的琉璃瓦,那漂亮的瓦当,精致而透着仙气。
   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也迈着从容的步子,恬静安然地欣赏着北京,暂时属于我的北京城,此时,我的眼睛似乎不够用。我看到我的前面,一家老小七口人也是在步行着看北京,那个带着大红色围兜兜的孩子,约莫两三岁,一会儿自己在地上小跑,一会儿又在父亲的臂膀上。他们走了一小段路,就问旁边的协警,我听出来了,他们也是去天安门。
   我加快步子,准备和他们一同前行,一问才知道,他们来自沂蒙山区,这对年轻的夫妻,特意带着双方的父母出来看北京的。
   看北京,这是中国人的旅程中,最为重要、最为神圣、最为正式的一次旅程了。朱墙碧瓦,太和中和保和殿,红花绿柳,马车汽车皇马车。北京,是一座魅力十足的城市。
   小孩子在一个路灯旁停下了,他的双手紧紧抱着路灯的柱子。我的目光也被这个路灯所吸引,路灯的底座是古铜色的,上面是三个灯托,都有雕刻精美的纹饰,气韵不凡。
   又走了大约五百米,终于看到一座器宇轩昂的城楼,终于看到熟悉的画面,我的心跳都加速了。
   北京天安门,那个响彻了无数次国歌的地方,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此时,我的眼睛,已经蓄了些许泪花。这个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与宽阔的天安门广场,隔着长长的长安街相望。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在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门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主席画像,再上方,是一枚大大的国徽,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标语上方插着红旗。此时,这个在脑海里重复过多少次的画面,就定格在这里。
   来北京之前,我做了许多“功课”。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江苏吴县人蒯祥。据史料记载,蒯祥出身木工,其父蒯福为有名的大工匠,父亲告老还乡后,儿子蒯祥被征召入京,他练就一手绝活,能双手握笔,同时画出两条龙,两条龙合拢在一起,分毫不差。在北京皇宫府第的建筑中,蒯祥将江南的建筑艺术风格,巧妙地运用,采用苏州彩画,琉璃金砖,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
   天安门原名叫承天门,以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重新修建后,改称天安门,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天安门的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是重檐歇山式,黄色的琉璃瓦,密实地簇拥着,浑然一体,衬托着巍峨的城楼更加尊严和霸气。东西面阔九楹,南北进深五间,取“九五”之数,象征着皇帝的尊严。
   城楼前的外金水河,河上飞架着七座汉白玉雕栏石桥,中间最阔的为“御路桥”,专为皇帝而设,金水桥前面,是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还有两座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的华表,那雕刻精美的盘龙和云朵,更显得高耸和庄严。
   此时的北京天安门是热闹的。我看到一个穿着熊猫服的小男孩,手里握着小红旗,与天安门合影;我看到一家老小,神情严肃地与天安门合影;我看到一个戴满军功章的老兵,敬着标准的军礼,与天安门合影;我看到一个围着围巾的农村老大娘,拘谨地把双手合十,与天安门合影……
   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抑或是天真烂漫的孩童,在这里驻足,在这里留影,在这里沉思,在这里记录,都是一次精彩的瞬间,都是一次难忘的人生体验。
   我也请旁边的游人帮忙,为自己拍上一张标准的天安门照片,此刻,我把天安门,我把北京,都装在心里了。
  
   二、长城长
  
   这次来北京,我还想爬一下长城。
   前年,母亲到北京,去爬长城的照片,一直夹在我家的客厅相框里。这张照片是请照相摊点拍摄的,角度很好,24寸的放大过塑版,在长城上,母亲扶着厚厚的城砖,神采奕奕。来我家做客的亲朋好友,看到这张照片,都夸照得好,母亲欣喜地说,花三十块钱照张照片,当时觉得贵,现在看来,挺值得的,比买东西吃强多了,人家外国人都不远万里来中国爬长城哩,跟咱们自己的长城留张影,值!
   一个“值”字,可以看出,年过七旬的老母亲,把追求精神生活放在首位。
   最早给我灌输长城知识的,是我的祖母。小时候,在我只有六七岁的时候,最喜欢听祖母讲故事(我们北方称故秧)。从祖母嘴巴里,我知道了“秦始皇打(建)边墙”、“孟姜女哭长城”。那时,我小小的心中,长城已经是一个长过天际、高过云霄的大墙了。
   从祖母口中,我知道,在秦朝初期,秦始皇下令全国的成年男子,一个家庭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都必须服役,到大北方去修长城。我好奇地问长城有多长,祖母使劲地比划着,现在回忆起来,祖母口中的长城,应该比我家的白杨树还高呢,至于厚度嘛,一定比我家的围墙厚十倍。
   还有一个关于长城的故事,老祖母也是不断地提起,那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从祖母哪里,这段“孟姜女哭长城”,我听出了沧桑和凄凉,听出了孤寂和冤屈,也听出了哀曲和惆怅。
   孟姜女和她的夫君范喜良的故事,成了歌本里的千古绝唱。这座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被誉为“世界第九奇迹”、横穿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军事防御工程、这用血汗和生命堆砌的长城,那么长,那么厚,为此付出生命的那些人,魂魄何在。
   随着一个临时拼凑的散客团,我来到八达岭水关长城。当一道锯齿形的高墙,随着山势起伏蜿蜒时,如一条巨龙盘旋在高山之巅,气势无比巍峨。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激励,更是号角。当我走到第一个关口时,上面五颜六色的人群簇拥着向下走,下面,又有无数男女老少向上爬。我靠右边爬,抚摸着厚厚的垛口,看着一个个踩成“凹”字的大砖,思绪万千,我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几个词语:雄伟、神奇、威严、壮观。
   从垛口向下眺望,可以看到远处的如棋子一般散落的小村子,还能看到袅袅炊烟升起。
   在第三个垛口,我气喘吁吁的,不想再向上迈步了,买了根糯玉米补充能量。一群非洲朋友爬上来了,那黝黑的肤色,那打着胜利的手势,那惊奇的大眼睛,点缀着长城,也成了很美的风景。
   艰难地爬到第四个垛口,我放慢脚步,双手抱着厚厚的砖墙,任山风吹动着头发。我的远方,是横亘无际的群山,是荒漠而孤单的家园,是站立了百年的老树。当年,那些镇守边关、客死他乡的“修城人”,他们的幽魂,会在那棵树杈上啼诉?那些孤单而落寞的少妇,她们的泪水,浸泡了多少心酸的往事?那些白发老人苦苦的等待和牵挂,又在那一块长城厚砖上低吟?
   我的左边,一个非常显眼的游客,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眼球,这游客是头扎白羊肚手巾的陕北老大爷,七十多岁,在儿子的陪伴下,也来登长城,并且还一步一步地爬了那么高。儿子给他指着最佳拍摄位置,他拘谨地站在那里,像极了罗中立油画里的《父亲》,他那勤劳、朴实、善良的形象,那古铜色的脸,那被艰辛岁月耕耘出的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那双犁耙似的手,一直吸引着我的目光,此时,黄土、黄河、长江、长城,在八达岭水关长城定格了,那画面,经典而寓意深长。
   这个老汉还没走几步,就又被儿子安排着跟长城合影。我看不出他是喜欢照还是不喜欢照,但我观察到,他每照一次,都要用手抚平衣襟,非常的正式,又非常的木讷,那举动,那眼神,至今难忘。
   看到长城上的这位老父亲,我想到了很久读到的一个故事,同样也是陕北山沟沟里的父亲,拼尽精力,培养出两个会读书的儿子,一个考上清华大学,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留在北京的儿子,为表示孝心,带着父亲坐上长长的火车看北京。回到村子里,别人问他北京的好,他说,楼很高,车很多,人很多,好是好,就是太偏了。当时读到这段话,觉得很好笑,现在,我知道,在老父亲心中,他心中的版图中心,就是他的山疙瘩,用他的家乡做参照物,最好的地方,也是偏僻的。
   我把这对陕北的父子登长城的影像,定格在镜头里,那一刻,长城,老百姓心中的长城,绵长而厚重,刚烈而悲壮。
   我平时不太喜欢留影,这一次,我手扶着浸满苍苔的垛口,为自己留影,为脚下的长城留影。
  
   三、一个人游故宫
  
   故宫,永远是北京的一个文化符号。
   去年初春的某一天,一个青岛小伙最早进入故宫,然后,发挥他的擅跑优势,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拍摄出了《一个人的故宫》组图,他的攻略在网络上红透了半边天,连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微博,也引用了他的攻略,邀请大家一同来进行相关体验,用眼睛发现不一样的故宫。
   我的眼睛撇开陌生的人流,我也想一个人游故宫。
   来北京之前,妹妹说,你去故宫,一定要一个人慢慢看,细细品,故宫,太值得花时间参观了。
   故宫又称紫禁城,建于永乐十八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城墙四周有四个角楼。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四周为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高12米,底厚10米,顶厚6米至7米。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后面是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
   我背上双肩包,换上舒适的北京布鞋,内心干净而平缓,我要好好看看这座大得令人茫然、令人惊讶、令人叹为观止、令人屏气凝神的紫禁城,一座大地上长出来的天空之城。
   故宫,皇帝住的地方,满眼的红色和黄色,此处的威严和冷峻,又让人感到大而惊悚。心里暗自想,如若把我安排在某一个房间里,我会彻夜难眠的。
   在故宫,我不想用手中的照相机去按下太多的快门,我只想用一缕缕细密的心绪,好好感知它。
   午门,从正面看过去,有三个门洞,从背面看,却有五个。原来,在午门正面东、西燕翅楼下方,分别还有两个掖门,就像两道暗门,于是,午门的门洞便有了“明三暗五”一说,想象着,多少个月明星稀的黑夜,大臣们午夜起床,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前往午门。
   《大明会典》有这样的记载:凌晨三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们就要排好队伍。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文武百官走东偏门,宗室王公走西偏门。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五更三点望晓星,文武百官上朝廷。东华龙门文官走,西华龙门武官行,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官上马定乾坤。”东西两个拐角处的左右掖门,平日不打开,只有逢大朝之时,官员按文东武西,分别由掖门出入,中间这个门,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

共 1239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品读和编辑作者的旅记散文,《上北京》,感觉以记录在案的方式,具有真实性,当然,应该力求艺术性和趣味性。尤其是文学性才是文章的宗旨。上北京应该对北京充满了向往甚至想象。北京城的城墙和小巷,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古老的民俗,不仅仅是天安门、故宫、长城和小吃。其实,旅游和参观,摄影和创作都是为了成全一个愿望,你的所感所想,你的角度发现了什么,给人的启示,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作者是,人人爱上北京,我也爱上了我眼中的北京。这就是创作的源泉甚至可以说是灵感所为。北京四季非常分明,北京古老而文明,北京现代而宽容,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承载历史与厚重。北京的胡同和美食记录着变迁。总之,百年看上海,北京凝固了五百年的历史,值得一读。是的,永远是北京的一个文化符号。推荐阅读。【编辑:石佛】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09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佛        2016-05-08 18:56:09
  欣赏作者的一万多字的游记散文,《上北京》。感觉以记录在案的方式,具有真实性,当然,应该力求艺术性和趣味性。尤其是文学性才是文章的宗旨。上北京应该对北京充满了向往甚至想象。北京城的城墙和小巷,北京的风土人情和古老的民俗,不仅仅是天安门、故宫、长城和小吃。其实,旅游和参观,摄影和创作都是为了成全一个愿望,你的所感所想,你的角度发现了什么,给人的启示,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作者是,人人爱上北京,我也爱上了我眼中的北京。这就是创作的源泉甚至可以说是灵感所为。北京四季非常分明,北京古老而文明,北京现代而宽容,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承载历史与厚重。北京的胡同和美食记录着变迁。总之,百年看上海,北京凝固了五百年的历史,值得一读。是的,永远是北京的一个文化符号。
日月如梭
回复1 楼        文友:张昱煜        2016-05-09 19:06:23
  谢谢石佛老师,问好,夏祺!
2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6-05-09 07:01:58
  我也常常只身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闲逛。最喜欢那些老胡同,那些四合院。北京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那些古老的文化符号,记载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悠久历史,传承者一个优秀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什刹海,我喜欢坐在人力三轮车上,听着车夫骄傲地介绍老北京的民俗民风,颠颠的,悠悠的……
回复2 楼        文友:张昱煜        2016-05-09 19:06:58
  一路有大哥的鼓励,真好!昱煜感谢啦!
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5-09 10:46:41
  昱煜来北京啦!为啥不告知月楼呢?月楼不高兴了,北京啊,雀巢的大本营,你是巢鸟,为啥不回家看看呢?
   不过,或许,你就是想要享受这种独自旅行的快感?它会让你排除杂念,一心一意的聆听北京,触摸北京,走进北京的心脏,体悟她给你的所有最真实的感动?
   作为北京人我感到了惭愧。
   因为,我对它的感受那样肤浅,那样淡然,全然没有走进她的灵魂深处。
   所幸,你的笔触牵动着我的魂魄,让我听到了北京内心深处的脉动,哦,真好!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3 楼        文友:张昱煜        2016-05-09 19:09:00
  月楼姐,是三月底去北京参加一个培训,课时安排较满,学校又在大兴区的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来去匆匆,大家都很忙,就没有打扰了。昱煜谢谢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