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我与我的文庙

精品 我与我的文庙


作者:凉月如眉 秀才,1698.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7发表时间:2016-05-09 14:03:14
摘要:冥冥中,神灵早已安排好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只是身处尘世的我们混沌不觉。频频造访我的病,它是神灵的使者,它的使命就是点醒我,机缘所在,这古柏、古柏下的明清古建那油漆剥落的柱子,彩绘斑驳的廊檐,长满瓦霜的房顶,裂了纹的铺地方砖,就是我灵魂的栖息地。


   多年以后,当我站在文庙院里这棵古柏下,透过虬曲盘旋的枝桠,望中、上院结合处的一溜粉墙外的虚空——当年中医院注射室时,自然而然想起在那儿打针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时,文庙所在的老城虽说部分党政事业单位迁至今日新城,但商业中心还在,所以老城依然繁华、喧闹。那时,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年轻而健康,青涩而明丽。那时,我朝夕与学生相处,忙着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忙着管理一班小毛头,忙着上大大小小的公开课,忙着参加教研活动,忙着在节庆日组织学生唱歌跳舞,只在周末和寒暑假回城里的家。至今我都不明白,年轻而健康的我,怎么逢了假期,变作法子生病?于是,到离家最近的中医院打针便是常事。
   注射室在医院二楼楼梯口,一间开着小窗户的房子。
   一次等候打针,无意间站到窗前朝外望。这一望,令我的灵魂为之一振,古柏、古院,默然而苍凉地矗立着,恰与潜藏我内心深处的一种尚未明了的情愫相合。说不清为什么,一直以来,我对那些布满陈迹、即将消逝在时光隧道的老房子,那飞瀑清流、花木葳蕤、百鸟鸣啭的世外桃源般的景致,都怀着一种特别的情感,甚至于断瓦残垣、荒草萋萋的寺院,也能令我喜悦。是情性?是气度?细思量,二者皆有吧。我是陕南人,陕南灵山秀水玉吾于成,也将吾于囿。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的现代都市,让我惶恐。没办法,这是天性使然,天性是人生命信息的密码,无法破译也无法摆脱。
   那一刻,我凝视着窗外静静矗立在七月阳光下的古柏,那粗壮挺拔、虬枝直指云霄的苍劲古柏,那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殿堂,突然明白病于我的意义。冥冥中,神灵早已安排好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只是身处尘世的我们混沌不觉。频频造访我的病,它是神灵的使者,它的使命就是点醒我,机缘所在,这古柏、古柏下的明清古建那油漆剥落的柱子,彩绘斑驳的廊檐,长满瓦霜的房顶,裂了纹的铺地方砖,就是我灵魂的栖息地。
   认识到这一点,我对窗外那一方天地充满了向往。
   人生充满玄机,当我的向往一天天膨胀,终于有一天,我走进那座有着古柏,笼罩着神秘和安谧的古院——旬阳文庙。
   二
   那一年是新世纪初年,那一天照惯例是学校秋季开学的日子,一纸调令将我调入设在文庙的博物馆工作。
   踏进博物馆后的许多年,我一直心存疑惑,为何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多以文庙为馆址?是青睐于文庙古建蕴含的文化气息?还是因为拮据的事业经费使然?无论何故,皆落下讨巧之嫌。
   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对此决策,我们不能妄加腹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知道以此喻文庙不妥,但尚可以此说明广袤的国土上历朝历代遗留的文庙之多。如此众多的文庙,为什么不保护又利用呢?以文庙——一个富有文化特征的视觉空间为馆址,可让游客在此徜徉、浏览、冥思顿悟,在休闲的气氛与心态之中,感受那片土地千年的灵气和内涵。多么高明、睿智的决策!
   文庙即孔庙,是古代中国社会祭祀孔子的庙宇。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雅思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文明时代”,大哲降临、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众多思想流派,实现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由卜巫的宗教迷信文化向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人文文化的历史转型。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动荡之际,礼崩乐坏,焚琴煮鹤。一生崇尚周礼,追求礼治的孔子,在他有生之年,颠沛流离于各诸侯国游说,政治主张却不为要纷纷坐大的诸侯接受,自诩“累累如丧家犬”。
   长眠地下的孔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他死后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以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且由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集中体现他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的《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影响中国社会几千年,而他也备受历代统治者尊崇,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历代国人心目中的圣人。
   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孔子逝世,鲁哀公亲诔,次年命祭祀孔子,将孔子“故所居堂,后世为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岁年祭祀”。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孔子故里建山东曲阜孔庙。公元六百三十年,即唐贞观元年,太宗李世民下诏“州、县皆立孔子庙”,孔庙即在全国各地兴建。到了公元七百三十九年,即唐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于是孔庙又称文庙。
   公元一千四百七十二年,亦即明朝成化八年,时任洵阳知县杜琳在县衙对面不到一百米处的龚家梁,大兴土木,修建文庙。此后,洵阳“诸士仰瞻于下,游息其间,可不知所思乎?入斯庙则思圣贤之道,忠孝为大;登斯堂则思学校之地,礼义为先,佩服六经、尚友千古。达则以功业相期许,务竹帛之垂芳;穷则以名节相砥砺,为乡里之取法。”
   文庙是由“文庙”与“学宫”两部分组成,二者并置组成“庙学合一”的礼制性建筑群,即“庙学”。“庙学”是地方官学的最高学府,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皇帝下诏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教育新制后,庙学则完成历史使命。这从碑记中可以看出。旬阳文庙今存记事碑八通,有五通属于明时,其额、题皆刻“重建(修)洵阳庙(儒)学记”。
   而三通属于清时碑石,均题“重修文庙碑记”,且云“天下府厅州县莫不有夫子庙。长吏率博士弟子朔、望(拜)谒,春秋修祀”,又申明条禁,“文庙以内应一律肃靖,不许招人居住及设馆授徒”,我们因此可知,清末文庙功用单一,纯粹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建筑。
   三
   文庙在老城之巅。
   老城是山城,三面环水,唯余西城与黄坡岭相接,形如金线吊葫芦,是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之城,因而,秦朝于此设旬关,西汉在此建县。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庙院内曾经出土过新石器时期的遗物,说明先民很早就钟情于这一形胜之地,故有理由推断,西汉以后的旬阳县治所当一直在今天的县城老城一带。
   老城创建于明朝末年。据明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六十二《中原群盗列传》记载,明崇祯七年正月辛丑(1634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四日)“陕‘贼’陷洵阳,逼兴安西向,土‘寇’乘之,汉中震动。”此所谓陕‘贼’即为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农民军攻占了洵阳县,当地农民奋起响应。其声势的浩大,令官绅震惊。据刘文翰《创修洵阳城碑记》:甲戍(崇祯七年)“‘寇’百万骑渡河,溯江而上,所过蹂躏,驱马冲涛,如履坦途。”又据《明史·陈奇瑜传》:是年,“‘贼’在平利、洵阳者数万。”以致洵阳官绅“创病惊魂,喘息舴艋,狼狈浮沉,几莫保其税于何所也。”(《创修洵阳城记》)于是,当李自成是年秋季智出车箱峡之后,当地官绅迫于农民起义军的威势,急忙于第二年春季动工,前后只用了九个月时间,便创修起了洵阳县城。此城周长594丈,近似椭圆形,共有垛墙398堵,在险要处建有敌楼,共开四门:东曰“东作”,西曰“西成”,南曰“阜财”,北曰“拱极”。只不过今天我们能看见的,也只有西门门楼和向东延伸的一段城墙墙基及断断续续几处垛墙,东门、北门,及其大部分城墙被拆除。
   虽然三百年前修筑的城,今天再难觅原貌,然城的结构未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某一天,时已声名赫赫的贾平凹来到旬阳,惊异地发现,县城三条主街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与三条街道居民的等级地位相合,商贩、脚夫住河街,中间的下城街多是家道殷实人家,官宦人家高居衙门口(即今之府民街)。
   而县衙雄踞城之巅,与文庙毗邻。
   伟大人物自有超出常人的伟大之处。在感慨贾平凹眼光犀利、思维敏锐之余,不得不叹服当年城的设计、建造者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苦心孤诣。以城之高下划分人之高下,让城的统治者高居其上,令百姓深感其至高无上的威严,使其臣服,安其本分,不得僭越,这不能不说其卫道的虔诚、认真。
   三百多年过去了,江山依旧城依旧,然而,那人与人间的无形藩篱早已拆除。不仅如此,矗立老城之巅三百余年,曾经象征本城至高权力机构的县衙建筑也在斗转星移中悄然逝去,代之而起的是一所书声朗朗、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学校,唯有文庙巍巍然矗立着,让人在昂首赏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美轮美奂时,想起曾经的一切,产生亦真亦幻之感。
   四
   我以为凡呼之以庙的建筑,或者不知其大几何,粉墙耸天,绵延无际,进得庙门,走不完的殿阁和曲廊,数不尽的塑像和石阶;或者如《红楼梦》里“门巷倾颓,墙垣朽败”的智通寺般,葛藤缠绕,暮鸦回翔,并且无论哪一种情形,在我看来,都无异于神秘天国。
   旬阳文庙即如是。这是一座堂皇的庙宇,坐北朝南,背靠黄坡岭,面向汉江,不仅符合古代风水学的原则,还有古代宫殿气韵。从南到北,从前到后,三个院儿,由低到高,呈阶梯式上升。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主体建筑,中院东西厢房、上院两庑左右对称。居高望去,建筑结构规整,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保持了传统的孔庙建筑特征。
   走进文庙那天,是一个秋日午后,淡白的阳光下,这座五百多年前的古建群尽显沧桑。尽管如此,却无法掩饰其浸到骨子里的雍容、华贵之气。空气中,有悠远、神秘的气息弥漫,伴着微风和桂花的芬芳扑面而来,让我晕眩,让我的灵魂再次被震撼。
   院儿里,古柏参天,初秋的苍穹抹上柏枝虬曲盘旋的剪影。几处紫竹,开着花的金桂,一排排厢房,长长的回廊,蓊郁葳蕤的花圃,在秋阳下静默着。微风吹拂,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踏着青砖上斑驳的树影,我那么拘谨、慎言、沉静、庄重、静穆,生怕一不小心发出的轻微响动,惊扰了它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越来越沉迷在那让我心存敬畏的气息中。久而久之,我明白那诱我走进文庙,令我敬畏、沉迷的神秘就是凝聚在殿堂、厢房,弥散在空气中的尊孔崇儒的文化精髓。
   天下文庙不开南门。在本应修建大门处修建影壁,这是文庙建筑的特征。孔子是至圣先师,在排列大成殿、泮池、大成门、棂星门等文庙主体建筑的中轴线的最南端开大门,是对他的不尊,因而文庙不开南门,开义路。
   旬阳文庙亦只开义路(东门)。义路为出入文庙的门户。大板式朱红漆门带兽面衔环,中槛装二支金瓜形门簪。枫檐飞椽,石刻门额,额刻正书“义路”二字,题“嘉庆岁次已……”,额两侧彩画博古图案,背面檐下苏式彩画山水,让人见之忘俗,而门槛下分坐两侧的石狮,让人尚未进门即生敬畏之心。义路,名出《孟子·万章下》:“义夫,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之门也”。义路,暗示人们要遵从礼仪,惟其如此,才能学到孔子的思想精华,成为真正的孔门弟子。
   中轴线上最南端的影壁与文庙墙合为一体。影壁,古称萧墙,在宫殿和一些大户人家的院儿里很常见,又叫照壁、塞门、屏风墙。文庙中有影壁的不多,我知道的,除了四川资中文庙有影壁,再有就是旬阳文庙了。资中文庙七孔镂空影壁,分别塑有云海波涛、蟹虾鱼龙、水宫龙府、坊塔石树、鹰翔鱼跃、龙凤呈现、鱼跃龙门七个图案。这是中心浮雕团花、四角浮雕变形凤纹的旬阳文庙影壁不可同日而语的。
   走进义路,迎面一丛青竹,沿着青竹后的祭祀台侧石阶上行,一座牌楼式建筑——棂星门,巍峨耸立在中院。棂星门,四柱三门三楼,庑殿式顶。主楼额垫板突起贴金“棂星门”三字,圆雕凤、鱼、象、龙头,旋子彩绘,间以贴金箔、铜箔的龙和瑞兽。次楼上额垫板彩画山水、花鸟、博古图案,下额枋彩画人物故事。四柱两侧装抱鼓石,鼓面刻龙、凤、团花。
   棂星门是封建帝王陵寝中的建筑,传说是按神话中的天门设计建造的。因为孔子被尊为圣人,故可享受这一殊荣。棂星即灵星,是天上的星宿,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也寄以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儒学门下之愿。
   穿过中院,可通过大成门或两侧的月亮门至上院。大成门面阔三间,尖山式硬山顶,大板式红漆门,门上装饰门钉。大成门名因大成殿而得,又名“仪门”,意谓入此门者须衣冠整洁,仪表端庄,亦称戟门,它是古建筑中的礼仪之门,因古代官宦人家在门两边放置枪戟仪仗而得名。大成门门槛甚高,意在进大成门谒圣庙者得小心举措、端正举止,符合圣庙谨严气氛。大成门平日闭户,人只能从两边月亮门出入,唯举行礼仪祭祀等重要活动时方开此门。
   上院是文庙的主体。中央半圆形池子,叫泮池。
   泮池本为古时学校的水池。《礼记·王制》中说:“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按照周朝礼制,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叫辟雍,四周环水。诸侯级别比天子低,诸侯学宫只能称为泮宫,它是官学的标志。泮宫的水只能有一半,半圆形,泮即半,故称泮池。孔子曾被封为文宣王,因此文庙中修建泮池,符合诸侯王的规制,所以,泮池成为文庙特有的建筑,象征孔子讲学的学宫。

共 804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与我的文庙》是一篇大笔如椽的历史篇章,是远古流逝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精髓。作者博古览今的博才多学,甚是令人折服。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整天在教育教学当中,能静下心来关乎文庙文化,现今社会乃是少之甚少。阅读此文,不难看出,正因为勤奋和潜在的能力、以及广博的知识面,被博物馆领导看中,并一纸调令从此与文庙结缘,这不是偶然的机缘,而是必然的结果。是的,让我们沉迷于远古文化气息的唯一是心存虔诚的敬畏,走进文庙的神秘和神奇,使自己的心绪弥散在尊孔崇儒的文化精髓中。文庙是历史长河发展演化遗存下来的文化,它可以上溯到用各种手段进行考古来认识,可以用高科技去破译远古的那段历史。离开喧闹噪杂中,回归本有的深重,那时光远处的静谧,那远古岁月的庄重,在诠释着一个古往今来的故事,在揭示着一个古老神奇的传说,在传颂着一个历史悠远源长的史诗。欣赏力作,问候作者!谢谢赐稿!【编辑:婉溪清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51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婉溪清扬        2016-05-09 14:04:34
  离开喧闹,回归本真,那时光远处的静谧,那远古岁月的庄重,在诠释着一个古往今来的故事。欣赏力作,问候作者!
回复1 楼        文友:凉月如眉        2016-05-09 14:24:24
  很赞的按,谢谢辛苦编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