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端阳】那个飘着粽香的端午(散文 征文)

编辑推荐 【端阳】那个飘着粽香的端午(散文 征文)


作者:水影 布衣,147.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27发表时间:2016-05-10 15:05:56
摘要:从乡村出来二十多年,渐行渐远。端午节,老家的乡亲们是否还用一张红纸条捆上艾叶和菖蒲钉在门的两边避邪?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说是已经包好粽子,等着托人寄下来给我们几个姐妹。我心疼母亲太劳累,告诉她已学会包粽子了,不必从遥远的乡下寄来。她则说,粽子是用自家山茶籽壳烧出来的碱水浸上糯米、花生仁等包的,香着呢!
   母亲的一个电话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从前……
   从乡村出来二十多年,渐行渐远。端午节,老家的乡亲们是否还用一张红纸条捆上艾叶和菖蒲钉在门的两边避邪?是否还将雄黄酒洒在门槛下窗台上避蛇虫?是否走进村口即有粽香迎面扑鼻而来?是否还有小小儿的脖子上挂着羊角粽四处炫耀?对于老家端午节零星的记忆里这些碎片总是抢先登场。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我的家乡亦不例外。关于端午节的来源,自古就有多种说法:图腾崇拜说;纪念伍子胥忌辰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最多也最深入人心的说法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次读《离骚》,脑海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个长衫飘飘,手抚美髯的男子,临水而立,一声长叹:“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主张举贤任能,实行法治,联齐抗秦,却因主张政治改革而遭谗被革职流放。好的政治主张无法推行,奸佞当道,这种焦灼无奈谁人能懂?当国家沦亡无力挽救,万分悲痛之际,他一头扎进汩罗江,以死铭志。百姓记住了他,不树碑不立传,却用最纯朴的方式来祭奠最可爱的人。臧克家在诗作《有的人》里不是这么说的么:“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国家为人民而死的人,他就是死了,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十分愿意相信端午节就是个纪念屈原的节日。
   老家端午节这一天是热闹的,隆重的。
   在这之前,老家的男男女女都在为节日做着各种精心的准备。前一年,男人就准备好了包粽子的主料及配料:糯米、花生和豆仁。女人则在当年的谷雨过后,看着自家竹林里节节拔高的新竹,每天清晨下田劳作之前,必得提着一个竹编的菜篮子,或是提一个装谷子用的长布袋,到屋后的竹林子里转上一圈,捡拾从新竹上脱落的竹衣,今年端午节包粽子的壳就靠它们。节前几天,最为忙碌的是女人,她们把晒干卷成卷的柳竹衣、麻竹衣浸泡在一个大木桶里,压上石头放置一天一夜,为得是把它们浸湿浸透。浸好后,女人还得把它们提到桃花溪里漂洗干净,每一张都摊平折叠好放进大竹筐以备用。接下来的事儿可多啦,最重要的就是自制灰碱。用灰碱水浸糯米,煮出来的粽子不仅清香扑鼻,而且色泽鲜艳,吃起来更是香甜可口。女人从储藏室里翻出山茶籽壳,把它们堆在干净的田里烧成木灰,然后把木灰收起来,用水泡上就成了带碱的灰水。再割回一大束管茅,洗干净,铺在竹蓖上,用以过滤碱灰水中的杂质,滤干净后的水就是清香无比的纯天然碱水。老家的女人宁愿多花心思烧些碱灰也不买化学碱来包粽子。早年是为了省钱,后来则是为了美味。说是化学碱包出来的粽子没有清香味不说,颜色也不好看,吃起来口感更不好。而自家烧的灰碱又属山茶籽壳碱最为上乘。主要原因是山茶籽含有皂苷类成分有利于保存粽子,同时制出来的碱香味纯正,带有天然的植物清香。洗好竹衣,制好灰碱,用碱水泡上糯米,用清水浸上花生仁、各种的豆仁,等忙完这些活儿,月亮也爬上对面的山头。
   第二天清晨,天际刚刚翻出鱼肚白,女人则悉悉簌簌地起床。用两条长板凳支起一张清洗过的大竹蓖,倒进滤好的糯米拌上盐,再分出几部分:一部分拌上花生仁包成花生粽;一部分拌上豆仁包成豆粽,大部分则是包米粽。以前农村没有冰箱,粽子的存放则是直接挂在房梁下,米粽可以存放得久一些。接下来的一些日子,男人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点心就是它们。乡下女人没念几年书,但她们的生活算术本领一点都不逊色:今年打算包多少个粽子,大约要用多少斤糯米,配多少斤花生仁、豆仁,每个竹衣能包多少量,都能算得很准确。分门别类处理好,女人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坐下来一心一意地包粽子。她们把竹衣对折好,包成圆锥型,握在左手心。右手把调好的糯米往里塞,之后再用手把糯米压得严严实实。压实之后把余下的竹衣盖住封口,把封口捏紧,之至糯米被完全包裹住,最后再用棕叶丝把粽子扎紧扎好。这捆扎动作可是包粽子最关键的地方,手艺好不好就体现在这里。初学者往往学不好,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若扎得不牢固,包出来的粽子在煮的过程中爆裂,前功尽弃。手艺熟练的女人一分钟能包好几个粽子呢。去年端午节,小区物业组织业主包粽子比赛,我也跃跃欲试,到了赛场,看到一群经验老道的依姆熟捻地整理着粽叶、棕叶丝,吓得我临场脱逃。我哪是她们的对手啊,还是别丢人现眼才好。这是题外话了。
   经过一番的忙碌,家乡的女人们包出来的粽子可谓五花八门:从内容上说,有花生粽、豆粽、米粽,甚至有肉粽等等;从形状上看,有最常见的四角粽、有哄小小儿的羊角粽、有大大的牛蹄粽。天刚放亮,小小儿最先兴冲冲地奔向厨房,向他的阿娘讨要能挂在脖子上当玩具的羊角粽。羊角粽不似普通粽子那样有四个角,它像公山羊那样有两个直楞楞的角,只是根部合并在一起成V形,女人把它扎得小巧玲珑,用一根山棕叶系上,一件小巧的挂件也就成了。若有个手巧的父亲,那小小儿就能得到一个用山棕叶编织而成四四方方形似香囊,可以挂在脖子上的香囊粽。农村孩子没有玩具,小的时候自己做不来木枪、捏不来土石磨,又能吃又能玩的羊角粽、香囊粽就是他们最爱不释手又可以四处炫耀的玩具。可以好几天都把它挂在脖子上,在村子里到处晃荡,不舍得吃。
   老虎灶里不断地添加着大块大块耐烧的杂木柴,大大的铁锅里渐渐地有香味溢出,百多个粽子,花了整整一天才全部煮熟呢。日落西山时分,村里的家家户户粽香扑鼻。走进村口直到走出村子,这种绕鼻的米香、碱香、竹衣的清香气丝丝缕缕,在暮霭里绵绵不绝,流淌成粽香的河流。孩子总是属于最迫不及待的人,粽子刚刚从锅里提起,马上剪下几个。扔进装上井水的葫芦瓢里,稍稍冷却,即剥开竹衣,用筷子插上,粘白糖或是蜂蜜,美美地享用今年端午节的第一粒粽子。那是怎样的一粒粽子哟,每一粒米都晶莹剔透地带着棕黄的颜色,还没送进嘴里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咬一口糯而不腻。更是令人赞不绝口的是牛蹄粽,用三到四张大大的麻竹衣包裹而成,四四方方像一个小枕头,大的牛蹄粽能包一两斤糯米。这么个大块头是不急着吃的,先是挂在通风的地方,等其它粽子都吃完了,女人把它取下来,稍稍地用井水再煮过,打开棕黑色的毛竹衣,切成一片一片,放到油里煎过,夹一片粘上蜂蜜,咬一口,用舌尖卷起,又香又甜又糯,绝顶的美食!
   桃花溪自古以来皆不宽阔,更没有舟船可用来当交通工具,因此,也就没有划龙舟这个习俗。记忆里,家乡的端午节没有什么庆典活动,端上粽子、米酒、奉上香,恭恭敬敬地祭拜先祖。之后,就算是对一年来辛勤劳作的家人的犒劳吧。这就是桃花溪畔淳朴乡土养育下淳厚的乡民过的端午节——单纯、快乐而又不失韵味。
   而与我,想念家乡的端午节,除了思乡之情,更因为,每个节日里都曾洋溢着我与儿时伙伴们的诸多快乐。前些天,接到儿时伙伴发来的微信:“昨夜又梦到你了!你穿着花衣裳,扎着两根小辫子,脖子上挂一个小小的羊角粽。我拉着你的小手,在田野里狂奔。”儿时的快乐如此纯粹,易入梦境,不奇怪。五月,田野里已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初春时的惊喜。该是草木葱茏,繁花似锦,微风里携带着花蜜的香气。“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或许,小的时候,那个飘着粽香的端午,我们曾经手牵着手,沐浴着阳光、沐浴着星光,在田野里奔跑。
   跑着跑着,就各奔东西了。
   田野依旧、星辰依旧、端午节依旧,只是苍海桑田,你不再是小时候的你,我亦不是原来的我。只有那个飘着粽香的端午留在记忆的深处令人无法忘却。

共 31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端午节,一个值得纪念的传统节日,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情节,蕴含着各地的风俗习惯,但这个节气基本的纪念活动方式又是大同小异的:吃粽子、划龙舟,这是两项主要活动。该散文以清新的笔触,饱蘸情感的语言,民俗专家般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家乡从采粽叶、备糯米、制灰碱等细节,到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的整个过程,寓叙于情,表达出端午节对一年来辛勤劳作的家人的犒劳的情感,展示出桃花溪畔淳朴乡土养育下淳厚乡民过的单纯、快乐而又不失韵味的端午节的主题。文章语言丰满,叙事条理,情感细腻。感谢投稿笔尖,推荐共赏。 【编辑:翻阅云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翻阅云天        2016-05-10 15:08:19
  令人闻到粽香的美文佳作,欣赏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水影        2016-05-10 23:24:43
  有些记忆深藏在心里无法忘却,总是在某个时刻被触动,幻化成文字。感谢云天老师厚爱,为水影推荐;感谢老师真切而到位的点评!
2 楼        文友:哭泣的键盘        2016-05-13 09:20:18
  透过一点一滴过节时的习俗,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是对故土深深的眷恋,浓浓的乡情。字里行间是对过节过程的描述,更是一种感情的宣泄。
江山任鸟飞
回复2 楼        文友:水影        2016-05-13 16:53:31
  或许我是个粗心的、急性子的人,生命中走过、路过、遇到过的,只有静下心来回味,才能明白其中三昧。感谢睡莲姐姐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