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读那片曾经沸腾的海(光影·散文)

精品 【山水】读那片曾经沸腾的海(光影·散文)


作者:苍茫黄河口 秀才,211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81发表时间:2016-05-10 17:39:20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的一个岛屿,她面临黄海,背接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航空母舰”之称。清明节前夕,我又一次踏上了去刘公岛的旅程。当游船犁开万顷碧波驶近刘公岛时,我的思绪,我的一腔热血,和着那翻卷的浪花和轮机的轰鸣声,再也无法平静下来。我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登上这座岛屿,并不是因为刘公岛宜人的气候、迷人的风景,更不是因为刘公刘母救助渔人的动人传说,我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一股悲壮的情,来凭吊一段一百二十年前的历史,拜谒那些曾经在甲午海战中浴血奋战终至于为国捐躯的众多英魂。
  
   (一)
   刘公岛,一个风光旖旎的小岛,一座峰峦叠翠的海上仙山。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使我很难把她与“北洋水师最后全军覆没的地方”等这类令人黯然伤神、痛彻心扉的字眼联系起来。刘公岛,又不单单是一个岛,一场近代世界海军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使她曾经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岛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房一瓦、一物一件,都见证了那段惨烈、屈辱的历史,都隽刻下了历史瞬间凝固下来的流光碎影。我难以想象那些不屈的灵魂是在做了怎样的殊死搏斗后,终至于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染红了脚下滚烫的泥土,染红了远处碧海的清波;我也难以想象日寇的铁蹄是怎样疯狂地践踏着这片美丽的圣土,日寇的魔爪是怎样肆无忌惮地在岛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想不明白海上的屏藩竟然这样容易攻陷,岛上的炮台竟然这样轻易失手,一代杰出的海军将领刘步蟾是怀了一种怎样的心情,亲手炸掉了自己最为钟爱的军舰后自杀,海军提督丁汝昌是在一种怎样的绝望后,满腔悲愤地吞下了大量的鸦片……刘公岛沦陷,威海卫沦陷,威海卫港内的舰只、炮台,以及岛上的所有军械物资悉数被日寇抢夺而去。一时间,山海失色,狂涛呜咽,猎猎飘扬的黄龙旗威风扫地,趾高气扬的清廷颜面荡然无存。登上岛来,目睹着那一尊尊铁炮、一枚枚鱼雷、一件件兵器、一块块残片,那锈迹斑斑犹如浸血一样的表面和千疮百孔的躯体,似勇士们流血结痂的肌肤、怒目圆睁的双眼。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在倾诉着那阵过往的风云,无一不在诉说着那段沧桑的历史。
  
   (二)
   彼得大帝说:“任何军队,如果只有陆军,他就只有一只手,加上海军,才是双臂齐全。”对这句话,经过了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清政府是有所理解的。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痛定思痛,意欲图强;对这句话,一些头脑比较清醒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或许理解得更深一些。割地赔偿、开放口岸、赔偿金银,填不饱虎视眈眈的侵略者的胃口,中外和好的局面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暂时假象,“师夷制夷”、“中体西用”才能自救、自强、自立。于是,一场以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目的洋务运动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北洋海军的建立,便是洋务运动军事方面最高的成果之一。
   北洋水师,一个曾经令国人振奋、扬眉吐气的名字,一个拥有25艘铁甲战舰、50艘辅助军舰和30艘运输船,以及4000多名官兵的庞大舰队,一个东亚第一、世界第九的响当当的称号,一个令世界列强都心惊胆战、不敢小觑的名讳,咋就抵挡不住区区弹丸之国的隆隆炮火,遏制不住外夷侵略者飞扬跋扈的嚣张步伐,守护不了自己美丽的疆域及成千上万的黎民百姓?
   是北洋水师的装备不良,弹药不足?还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昏庸腐败?是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还是技术落后、火力配备不强,抑或是上述问题兼而有之?这不得不让我再次走进甲午海战博物馆,认真聆听、倾心观看、亲身感受那段炮声阵阵、呐喊声生、火光闪闪、水柱冲天的战争场面,重新审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直面凝望那段曾经过往的风云岁月。
   经过数十年洋务运动的清政府,盲目乐观地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对于日本海军加快发展、迅速崛起的事实,不仅不屑一顾,而且无视战争迫近的威胁,放慢了对自身海军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北洋海军自1888年12月17日在刘公岛正式建立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临近,舰龄已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等一系列的问题已逐渐暴露了出来。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基本上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甚至连作为军舰燃料的煤炭也严重供应不足。此时的清政府,既忙于为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准备她在1894年的六十寿诞,又忙于光绪皇帝的大婚、黄河大堤的修筑、遍地灾民的赈济,海军经费不但经常被挪用,而且就连向北洋水师提供购买枪炮的资金也停止了。而远在海那边野心勃勃的日本,自1890年后,国家财政收入的60%就用来发展海军、陆军;从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一场以赶超中国为目标、以“国运相赌”侵略扩张为目的的战争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海军的实力装备早已远远超过了北洋海军。
   走进甲午海战馆,当看到战舰上满是黄沙填充的哑炮时,当看到士兵们那喷着怒火而又悲愤的双眼时,当看到北洋水师的固体弹只能在日寇的铁甲战舰上洞穿出一个大洞,却不能爆炸起火时,当看到清廷要员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互为掣肘时,我的身在颤抖,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在滴血。堂堂大清帝国何以腐败至如此程度,饱读诗书、雄韬百万的官员何以愚蠢到如此地步?而这类现象,在甲午海战中又是俯首可拾、比比皆是。我在瞠目结舌、满腔悲愤中度过了那漫长得令人窒息的一个小时,一次次地假设着任何一个细节有所改变,我甚至假想射中“吉野”号的那枚炮弹能够爆炸,对整个北洋水师造成危害最大的“吉野”号,或许早就尸沉大海、灰飞烟灭了,何至于出现邓世昌为保护旗舰“定远”号,而在弹药告罄、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愤然开足马力义无反顾地撞向“吉野”。茫茫大海上,一前一后的两艘铁甲战舰展开的何止是一场生死较量,简直就是一场国家命运的黩武。前者,拼命地奔跑,后者,舍命地相追。然苍天不佑“致远”,那枚罪恶的鱼雷终至于把“致远”号上邓公和200多名官兵那满腔报国的豪情吞噬在了滚滚波涛里。戏剧性的是,号称日寇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对整个北洋水师造成重创的“吉野”号,竟是大清提前向英国预定而最终因无力购买而被日寇买去的。区区75万两白银,可否修得起颐和园的那座清晏舫上的西式舱楼?每年挪用海军400万两的军费又能购买这样的铁甲战舰多少艘?诚若如此,甲午战争的历史或许可以重新改写呀!然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设,历史只活在活生生的现实里。一支强大的海军就这样销声匿迹了,一个个具有优秀军事才能且远渡重洋求学归来的高级指挥官就这样壮志未酬、含恨而亡地消失在了茫茫大海里……
   甲午海战,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而告终,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而结束。战争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梦想彻底破灭,世界列强从此掀开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从此生活在了外族侵略的水深火热之中。
   战争的失败正如金一南先生说的那样:“真正的战争,永远发生在战争开始之前!失败往往首先从内部开始。”痛定思痛,北洋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政治上的昏庸无能、推卸退让,在于当权者思想上的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也在于科技、军事装备上的落后,但却不在于那些铁甲战舰上那些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广大官兵。他们那股激荡人心、震撼心灵的不灭的豪情啊,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英勇壮举、声嘶呐喊啊,必将流芳百世、永载史册!
  
   (三)
   有人说,蓝色是世界上最冷的色彩,代表着冷静、理智与忧郁,象征着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也有人说,蓝色代表着天空,代表着大海,是一种永恒的象征。而我认为,蓝色是世界上最宁静的色泽,蓝色的大海正用他那宽阔的胸怀慰藉着那些为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的不朽的魂灵。
   徘徊于岛上,目睹着炮台的断壁残垣,我仿佛看到了烽火戍边的士兵们火一样的忠诚,摩挲着那一块块锈迹斑斑的铁片,我仿佛在掀动着一部悲壮的史书。此刻,我的思绪随着潮汐的奔涌而起伏,我的视线随着旧物的变换而模糊。我知道,我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在回顾着一段惨痛的经验与教训,我在翻动史书的同时,也在体味着一个民族的血泪与兴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公岛也不单单是一个岛,而是一面历史的明镜,既照耀着过去,也警示着未来。
   孟子曰: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说:有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懂得,甲午海战馆重要的不是让我们去记住过去曾经发生了什么,而是要我们去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120年前的这段屈辱历史,不仅给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伤痛与灾难,更像洪钟一样地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告诫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奋才能图强。
   这时,一队队身着校服的红领巾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行走在离开甲午海战馆的路上。但见他们那稚气未脱的红扑扑的小脸上,同样是一脸凝重的神情。那静默无语的队伍里,那紧紧攥起的拳头上,那似在喷火的眼神里,无一不在向我传递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深的民族责任感我。我被这种感受深深的震撼,我被这种孩子们迸发出来的精神极大地鼓舞,我仿佛看到了又一轮蓬勃升起的朝阳。是的,人,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忘记历史,就难逃再次挨打的命运!
   山脚下,凉爽的海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颊。夕阳里,遥望山巅那如一柄宝剑一般直刺苍穹的甲午海军忠魂纪念碑;遥望着邓世昌手持单筒望远镜、目视前方的巨幅雕像,我心潮澎湃,蓦地,我仿佛看到一群不屈的勇士正器宇轩昂地向我走来,瞬间化作了一堵钢铁长城;我放佛听到一阵阵荡涤灵魂的呼唤正和着大海的波涛传来,瞬间恢弘成了一曲保家卫国、振兴中华的赞歌;我更仿佛听到了著名作家陈运和先生那首不休的诗篇:一艘永不沉没的军舰,经过滚滚的甲午风云,疾驶行进,甲板上站着中国近代史曾一度威风凛凛的丁汝昌、邓世昌,站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我知道,那是民族的脊梁,那是大海的魂魄!
  

共 40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那片曾经沸腾的海】这篇文化散文,叙写了笔者游览刘公岛的感受同时,也介绍着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并传达着对民族的文化的思考,从而,将人、历史、自然,混沌地交融在一起了。从思想性来看,是以一种大手法书写历史、感悟人生,找到穿越时空的情感结合点,重点突出对“人”的思考,尽管屈辱,尽管悲愤,但,仍给人以厚重、以沧桑、以震撼、以启迪。同时,又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来叙述、抒情、感悟,博得了外观上的审美愉悦,更引领人们探寻其中的本质——难以停歇的使命感——对民族责任感的无限渴望和反思。纵览全文,笔调庄重质朴,极具画面感,也正是这种鲜明的画面感,让浩大深奥的历史文化,一下就有了形象,有了精气神,不再抽象,不再枯燥,哪怕是屈辱的那一部分,也让忍辱负重有了发泄的具体出口。如此之下,人、历史、自然都赋予了人生命运的关注和终极体验,并从中找到了灵魂的抚慰、历史文化的深刻、民族精魂的深沉。推荐欣赏,问好老师!【山水神韵:清华晚照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10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万少枫        2016-05-10 17:40:40
  磕磕绊绊,总算发出了,手机编辑实在不方便。若有不到之处,还望老师宽宥些许!
只是晚唐秋
回复1 楼        文友:苍茫黄河口        2016-05-10 18:33:19
  谢谢清华老师!您的编按非常精彩!您辛苦了!敬礼!
2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6-05-11 14:14:14
  在凭吊历史中礼赞英魂,爱国情怀贯穿行文始终,质朴而又厚重的语言令人佩服!
勿忘本真
回复2 楼        文友:苍茫黄河口        2016-05-11 20:01:43
  谢谢老师的点评!祝您夏安作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