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三种文学史(杂文评论)

精品 【晓荷】三种文学史(杂文评论)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21发表时间:2016-05-12 06:36:40


   《剑桥中国文学史》是一套很好看的书,如其两位主编之一的孙康宜说的:“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从头到尾地阅读……就像读一本小说一样……想把它做得有趣一点。”他们确实做到了。该书集十多位一流学者之力,从甲骨文时代直写到1949年前(繁体字版更写到了当代的网络小说,可惜不易得),气势恢宏,浩浩荡荡,有长江大河之美,亦有工笔画之精。全书重点放在文学上,但纵笔写去,往往就涉及到历史、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举重若轻,手挥目送。难得的是还如孙康宜所期待的:“做得有趣一点。”我初读时捧着厚厚的大书,难免有敬畏之感,看序言和前一两章时尚存“拜读”之心。但越到后来越放松,浸淫其中,乐也无穷。不熟悉的作家作品看了书便增进了了解,熟悉的作家作品读了评点反而有陌生感,是以往没想到的角度和层次,有种新鲜的刺激。
   印象较深的如对萧梁时期文学的概述,对金代文坛的扫描,对“文人的时代及其终结”的剖析,和整整一章专议“说唱文学”,都是从前的中国文学史少提或干脆不提的。
   此书的特点,一是前面说的,着重于文学又不限于文学,是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下作宏观的考察,保证了它的高度与境界。二是以文学分期,而不是习惯的以朝代分期。这一点可谓匠心独运。譬如第二章“东汉至西晋”,一章就概括了三个朝代。这表示在作者眼中,这几朝在文学上虽有贡献,但尚不足以单列出来大书特书。相反,唐代文学则不局限于一章,第三章后一部分讲初唐,第四章则名“文化唐朝”,囊括盛唐与中晚唐。明代文学甚至在三个章节都有涉及。这自然就表示作者认为唐、明等朝代的作家作品分量重而数量丰,必须有不止一章的篇幅才能说全说透。这样的划分是真正以文学为本位,具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序言说“并非为反对标准的惯例而刻意求新”,我相信是作者们的大实话。至少在我的阅读过程中,觉得如此分章毫不突兀,反有水到渠成之妙。该书第三个特点值得我们骄傲:它是剑桥世界文学史的系列之一,但不像已经出版的《剑桥俄国文学史》、意大利、德国文学史等都是一卷本,中国文学“待遇”特殊,是两卷本。编者说是因为中国历史文化特别悠久的缘故,然则为什么不见两卷本的印度文学史和埃及文学史呢?这么一想,分外觉得编者的温柔敦厚,出语照顾别人(国)的感受。
   《剑桥中国文学史》的整体风格符合我们对“剑桥风”的想像,博学,儒雅,锋芒内敛,平易中又含着点矜持,仿佛一位谈锋很健又从容稳重的绅士朋友,风度翩翩,底蕴深深,估计是周作人喜欢的那一型。与之相比,美国人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就另是一路。美国人的理论和他们的小说截然不同。马克.吐温辛辣反讽,欧.亨利擅用豹尾,麦尔维尔的《白鲸》豪情四溢。除了至今说不清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的亨利.詹姆斯及其“最伟大的小学生”伊迪斯.华顿,美国小说一直予人以“文本中充满力量,技巧上聪明外露”的印象。美国理论却是另一副面貌。《西方正典》是一本丰厚、严谨、视界宽阔、眼光苛刻的书,字里行间能感到作者的严正与峻厉。假如《剑桥中国文学史》能做读者的忘年交,《西方正典》就只能当我们大学讲堂上的白发教授,让人理智上钦佩有加,感情上难起波澜。其文字亦颇艰涩,对诗歌的重视似嫌过度,把西方世界后起的一切作家统统置于莎士比亚(以及但丁)的笼罩之下也值得商榷。可是他就这么写了,坚定,自信,自出机杼,自成一家。说实在的,这本书并不好读,哪怕对西方作家相当熟悉的读者也难逃磕磕碰碰之苦,但它原本就是在严肃地做学问,就没把通俗易懂、趣味性等等考虑在内。
   该书有个奇特的地方:所选作家要有“崇高性和代表性”,不符合这两点便毅然割爱:“因为一本书可以论述二十六位作家,却容纳不下四百位人物。”换言之,二十六位入选者以外的作家,是作者认为不那么崇高或不那么有代表性的。用代表性衡量,契诃夫不敌本国的托、陀二翁,劳伦斯不及本国的莎士比亚,福楼拜不如本国的普鲁斯特,包括普希金、梅里美、布郎宁、叶芝等都因“代表性不足”而出局,遗珠满地,落英缤纷。代表性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崇高性则更是见仁见智的事。作者把崇高约等于“正典”之“正”,因此能与托尔斯泰共同代表俄国的陀斯妥耶夫斯基落选了,能独立代表奥地利的茨威格落选了,能与普鲁斯特一起代表法国的雨果和巴尔扎克也“惨遭”淘汰。这几位大作家尤其是前两位对灵魂阴暗处的探幽抉微令作者不安;就算雨果和巴尔扎克亦对人性的负面有拷问和审视,而使作品多多少少带有“邪气”,令作者不适。布鲁姆没有就此明说,但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辨其言外之意,结合他所揄扬的作家的风格,总能做一些猜测的——尽管可能不准确。
   该书把西方文学分为贵族时代、民主时代、混乱时代,有些作家在不止一章里提到,有些则与其他作家共享一章,端看其重要与否。这倒是与《剑桥中国文学史》对朝代的处理异曲同工。当代作家倾心于本书的,大不乏人。江晓原、孙甘露乃至刚刚摘得安徒生文学奖的曹文轩,都对它激赏不已。孙甘露最是言简意赅:“推荐这本书不需要什么理由,作者的名字、书的品质本身就可以保障。”
   比起《西方正典》来,《中国现代小说史》就雅俗共赏得多了。它的涵容和精深不如《剑桥中国文学史》,犀利和精警却有过之。它得到钱钟书、李欧梵、王德威诸家推崇,先在海外,后在内地,引起巨大的回响。作者夏志清有不少见解对大陆学人看来简直是离经叛道,对读者来说就好比石破天惊。其实一方面是书写得好,一方面是此前我们看到的文学史基本上是一个调子,形成了惯性思维,这才在读它时有颠覆性的体验。
   该书把鲁迅、茅盾、巴金等请下了神坛,直言《阿Q正传》“结构很机械,格调也近似插科打诨……鲁迅当时答应为北京的《晨报》副刊写一部连载幽默小说,每期刊出一篇阿Q性格的趣事。后来鲁迅对这个差事感到厌烦,就改变了原来计划,给故事的主人公一个悲剧的收场,然而对于格调上的不连贯,他并没有费事去修正。”作者大力肯定的反倒是《肥皂》,称其是一篇很精彩的讽刺小说,“完全扬弃了感伤和疑虑。”对于《呐喊》《徬徨》以后鲁迅没有再接再厉,作者亦有他独到的解释:“1926年离开北京以后,在厦门和广州两地生活的无定和不愉快,以及后来他与左派作家的论争,都使他不能专心写小说。1929年……成为文坛领袖,得到广大读者群的拥戴。他很难再保持他写最佳小说所必需的那种诚实态度。”作者称许《野草》和《朝花夕拾》,但贬抑《故事新编》,话说得十分尖锐:“由于鲁迅怕探索自己的心灵,怕流露出自己对中国的悲观和阴沉的看法,所以他只能压制自己深藏的感情,来做政治讽刺的工作。《故事新编》的浅薄与零乱,显示出一个杰出的……小说家可悲的没落。”
   类似的观点在书中俯拾即是。你又分明能感到作者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是大量占有资料,全面研读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比如他认为巴金作品最好的要数《寒夜》与《秋》,《家》就不够出色,《爱情三部曲》三个中篇则“笼统描绘了一个有着爱情和革命却缺乏真实感的世界。故事中的人物和地点虽是中国名字,但在作品中却找不到一点具体的中国风习和风景。”作者对茅盾的《子夜》不以为然,却对《虹》和《蚀》赞赏有加,评论的字里行间,明白无误告诉读者他觉得茅盾的才华远胜巴金。而像郭沫若《牧羊哀话》《楚霸王之死》等所有小说他根本没提,只说在所有左翼作家中,郭沫若作品是传世机会最小的一位。
   如果只有对鲁茅巴郭等人的针砭,此书的价值大概要削弱一半以上。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不管理论还是创作,“破”的目的是“立”,而不能把“破”本身当作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主义是一股思潮,后现代主义只是一阵风潮。前者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是力图以“新”代“旧”的。后者一味拼贴和戏仿,在各类经典里杀进杀出,嘲讽解构,极尽否定之能事,徒留下一地断壁残垣,却不提供任何替代。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有破坏也有建设”,不仅有对他觉得被神化的作家的指摘和批判,也有正面称誉、不吝赞词的作家。在他看来,能够代表中国现代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张天翼。他从内涵、技巧等各方面观照他们,把一向被视为通俗小说家的张爱玲前所未有地提升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称《金锁记》为“中国从古以为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说张爱玲“能和简.奥斯丁一样地涉笔成趣,一样地笔中带刺;但是刮破她滑稽的表面,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大悲’——对于人生热情的荒谬与无聊的一种非个人的深刻悲哀……这两种性质的混合,使得这位写《传奇》的青年作家,成为中国当年文坛上独一无二的人物。”他给予张爱玲的篇幅超过了鲁迅。张氏进入纯文学论者的视野,实由此书而始。之后,张氏在港台、欧美声望渐隆,隐然与大陆奉为至尊的鲁迅双峰并峙。钱钟书、沈从文当时也是被打入另册的,该书作者却极力表彰他们的成就。现在学界大都承认,是此书让张、钱、沈三大家重新“出土”,获得了日后在文学史中的尊崇位置(“张学”已是公认的显学了)。出人意料的是,作者还非常欣赏左翼作家中常被忽视的张天翼。直到晚年,他仍坚持张天翼是顶级作家,为张天翼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遗憾。
   该书的引人入胜,很大部分还来自于它的文笔。很少文学史有这么一手流利生动的文字。作者写作家时采用的是夹叙夹议,一边简介作家生平,一边穿插点评重要作品。在叙事部分,其文有几分像白话章回小说,简洁凝练;在作品研讨部分,就议论风生,引经据典,有种气盛言宜的酣畅。在这种时候,会觉得他的逻辑性、理论功底更多得益于在美国的系统训练。说到这里,顺笔一提,作者从文笔到文章,处处流露出中西合璧的特征。中国传统的文论似吉光片羽,零散的感悟,却富有独特的灵气;片段式的断想,竟也能让人含英咀华,流连徘徊。诗品、诗话、批注、夹注等因此异常发达。西方评论则成规模,重体系,推导过程环环相扣,且多大部头,森森然,巍巍然,是用治科学的方法来治文学,用数学的精神来做语文题。《中国现代小说史》作者夏志清既是一个地道的中国文化人,又是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学者,他在写作时合中外之长,架构宏大缜密,质地却轻灵活泼,严谨之余不失淋漓,用理性来驾驭感性而非取代感性,他这种立足中华吸收西洋的路数,不正是张爱玲小说赖以成功的法宝吗?她原是以传统小说的白描、对白、人情世故的谙熟,加上了西方的意象、隐喻、心理描写和末日意识,才独树一帜的。张、夏两位在融汇中西这一点上系出同源,难怪夏志清对她的作品劈面惊艳,亲切无比了。
   写这本著作时夏志清还年轻,但书一问世,旋即被称为“拓荒巨著”,数十年影响不衰,也奠定了他在西方汉学界的地位。2013年12月29日夏志清以92岁高龄逝世于纽约,象征着华语文学评论界一个时代的落幕。
   通观上述三种文学史,假若要最简单地概括,我想《剑桥中国文学史》是以浩瀚壮观胜,《西方正典》以知见纯正胜,《中国现代小说史》以大胆立论胜。风采各异,有一样是相同的:真诚。宁可引起争议,绝不语焉不详。怎么想就怎么说,其余种种,交付时代,交与后人评说。这里面有评论家的人格魅力在闪光。这恐怕也是写好文学史不可或缺的一份担当。
  

共 44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T老师对文学史的涉猎和研究,从本文里可以窥见一斑。三种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西方正典》、《中国现代小说史》三种风格迥异又有相同源宗真诚灼见的文学观点和论述方向的文学评论书籍,在作者笔下,彼此的精华和比较便信手拈来。高度浓缩概括,又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十分钦佩和仰慕老师严谨和博学的文学理论知识。诚如本文结尾T老师总结的:“《剑桥中国文学史》是以浩瀚壮观胜,《西方正典》以知见纯正胜,《中国现代小说史》以大胆立论胜。风采各异,有一样是相同的:真诚。宁可引起争议,绝不语焉不详。怎么想就怎么说,其余种种,交付时代,交与后人评说。这里面有评论家的人格魅力在闪光。这恐怕也是写好文学史不可或缺的一份担当。”我们可以从寥寥几千字的文评里汲取丰富的营养,这是文章给予读者的力量和担当。最好的文字评论,当如此吧。好文倾情推荐品读,问好老师。【编辑:老弋刀】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13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弋刀        2016-05-12 06:57:07
  感谢老师,为晓荷带来如此好的文学评论。学习拜读。
刀即笔,笔生刀
回复1 楼        文友:ran.t        2016-05-12 09:30:07
  老戈刀辛苦了。这种文章也许不长但不太好写编按,我也是从当编辑过来的,深知其中甘苦,朋友的按精练而精彩,非常感谢!
2 楼        文友:何叶        2016-05-12 07:35:55
  陶老师真的是老有才了!什么文都写得那么好。可见老师的学识是多么了不起!欣赏老师佳作,真心感谢老师再次光顾晓荷给晓荷带来如此精彩的文。问候老师!感谢。敬茶!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ran.t        2016-05-12 09:31:17
  叶子不客气,这篇是最近写的新作,因俗务缠身,新作聊聊,难得一篇,惭愧惭愧。
3 楼        文友:何叶        2016-05-12 07:45:04
  反复读老师的文,都觉得有一种感动。再次感谢老师带来如此优秀的文!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榜样。话都在酒里,我干了老师随意!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ran.t        2016-05-12 09:31:46
  爽利的北国风,哈哈。
4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05-12 08:08:07
  佩服老师博学多才啊,感谢赐稿,问好老师,敬茶1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4 楼        文友:ran.t        2016-05-12 09:32:32
  回敬叶华君清茶一盏:)
5 楼        文友:你猜        2016-05-12 10:38:47
  学习老师佳作,祝创作愉快。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5 楼        文友:ran.t        2016-05-12 10:55:49
  谢谢主编,夏安:)
6 楼        文友:双头狼        2016-05-12 18:15:09
  偶像老师博学多才,造诣深厚,知识渊博,才思敏捷!令人崇拜、敬佩、羡慕和嫉妒!非常感谢偶像老师一直赐稿支持晓荷!谢谢!谢谢!相当感谢!!!给老师敬茶问安!!!
回复6 楼        文友:ran.t        2016-05-12 18:36:10
  感谢双头狼对拙作的关注,过誉了,遥握!
7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6-05-12 20:06:55
  还没看完,先留个鱼影子,闪一闪尾巴,再来读。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7 楼        文友:ran.t        2016-05-12 22:42:54
  哈哈,好。
8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6-05-12 20:08:10
  书评写到这份儿上,且不说别人,俺是望尘莫及的,但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可矣。
   慢慢学习吧,叹。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回复8 楼        文友:ran.t        2016-05-12 22:44:07
  问好鱼师妹,有书可读,有文可写,日子就显得明亮。
9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16-05-13 00:20:46
  向老师学习!敬酒问好!
回复9 楼        文友:ran.t        2016-05-13 09:11:44
  谢谢朋友,握手!
10 楼        文友:易水犹寒        2016-05-13 09:38:39
  已阅。表示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对文学的路数信手拈来,对时代作家侃侃而谈。我倒是觉得陶兄写文立论也有夏志清、张爱玲的影子。可见受其“毒害之深”。哈哈,表示读书太少,还得继续恶补,以求新高。
回复10 楼        文友:ran.t        2016-05-13 10:08:23
  我觉得写评论不能太晦涩,专以别人看不懂为荣,雅俗共赏方面夏先生确实值得学习。另外,上次我去了一趟苏州,不过是跟大部队出差,下午到次日上午走,来去匆匆,没联系你。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