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去列宁故乡(游记)

精品 【雀巢】去列宁故乡(游记)


作者:碧古轩主人 秀才,144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30发表时间:2016-05-12 08:15:21
摘要:那一年乘飞机、倒飞机,又五个多小时汽车,终于到了伏尔加河畔的那所小城。见到了那条浩浩荡荡的生养过俄罗斯人及其列宁的母亲河,见到了列宁出生的小白楼以及八岁后居住的地方。小城温馨而宁静,风吹来,仿佛告诉人们:主义是可以不死的......

【雀巢】去列宁故乡(游记)
  
   天渐渐黑了下来,汽车车灯伸出长长的光柱,划破了路的夜幕,不时地,有动物从路边窜出,倏忽消失于黑暗中。路面不平,道路狭窄,车无法开快。挤在车中,如同坐在海浪中颠簸的小船。
   车窗外,天空中闪烁着点点星光,使得这异国的夜色显得有些阔远迷离。
   在摇晃起伏中,困倦向全身蔓延,渐渐地,思绪回到了几个小时前。
   午饭那会我们还在莫斯科。仓促地吃罢饭,急急地往机场赶。
   正是星期五,往机场的路堵车厉害,一到周末,莫斯科人即开始行动,浩浩荡荡奔向郊区的木屋,去享受夏日里周末郊外夜晚的生活。
   两个多小时后方才到达谢列梅捷沃机场,机场上人并不多,斯诺登在此藏匿已十余天,并没有因此而戒备森严。机场很大,国际中转区藏匿个把人实在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个美国中情局的雇用员工的去向一时间成了全球大竞猜,全世界的人都乐在其中,猜得不亦乐乎。
   老旧的图154飞机发出轰鸣,胖胖的中年俄罗斯空乘笑容可掬地忙碌着,操一口听不懂的俄语。好不容易捱过了70分钟,飞机终于落地,耳朵压得有些个疼痛。
   拖着行李走出机场,太阳悬在天边,余晖映得四围一片金色。空气里泛着透明的清新,吸一口气,觉得格外舒服。喀山,列宁上大学的地方。
   已经是下午的六点半了,原本要在喀山住一晚上的计划临时改变,因为大学生运动会,宾馆全部住满,临时找住处非常难。开幕式一天后举行,我们还有一点空闲时间。于是,大家决定去乌里扬诺夫斯克,去那个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老家看一看。很多人到过俄罗斯,但并不是到过俄罗斯的人都可以去列宁的故乡的。因为,那里不是旅游景点,另外,很重要的,是因为交通太不方便。
   从喀山到乌里扬诺夫斯克230公里,230公里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很远的距离,高速公路一般两个多小时就可以了。然而就这点路,俄罗斯的那个司机却告诉我们,需要5个多小时,我们吃了一惊。
   很快便明白,那个俄罗斯小伙子所说不虚,路实在太差,若用国内标准套用,也就是县道的水平。俄罗斯面积太大,冬季时间太长,不是哪个地方都有高速的。
   开始时天尚明着,出喀山,一路上尽是大片的湿地,湿地上长满了随风摇曳的水草,有海鸥和不知名的大鸟在上下翻飞,嘎嘎叫着,振着双翼,刺向空中。渐渐地,视线开始模糊,太阳落了下去,四周黯淡下来。
   一路上睡睡醒醒,所见无非是对面驶来的车辆,以及闪烁着灯光的小镇,这里的人口居住并不集中。
   终于看见了大片的光亮,目的地总算到了。
   跳下车来,活动一下由于长时间弯曲变得僵硬得双腿。已经是凌晨一点多,夜风中,我们几个中国人站在小城的街上,等着司机向路人打听那所订好的酒店。一群醉了的青年男女举着酒瓶叫着唱着向我们打着招呼,有股香甜的奶油味从远处飘来,钻入鼻腔。
   车将我们拉到了酒店,说是酒店,其实是一所汽车旅馆,临街,设施简单,房间狭窄。更不可理解的是,已是夏日,房间里却烧着暖气,一进屋里,立刻出一身汗。
   像是有人结婚,楼上乐曲大放,舞步踏得楼板声响雷动。
   实在是又困又累,顾不得那么多,躺倒即睡。
   早晨饿醒,肚子叫唤,自助早餐尚未开始,买一包三明治充饥。
   睡不着,下楼。院子里已有迎亲的车辆在等候,新娘子也在门口,盛装打扮等着接亲。
   小城的街道宁静整洁,路上行人与车辆似乎不多,见不到华丽的橱窗和鼎沸的市场。远处,有大片的林地和掩映于其中的木屋,朦胧于一层淡淡的薄雾之中。小城仍在熟睡,并没有人注意,这里有几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来到此地的东方客人,此时正在注视着、端量着他们。
   脚下的这片土地,似乎原本便与解放与思索紧紧关联,似乎从来不乏思想家,他们的理想和精神给这片黑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被列宁称为了争取自由而献出了头颅的农民起义领袖拉辛、普加乔夫都是辛比尔斯克人。写出《平凡的故事》、《奥勃洛莫夫》、《悬崖》等巨著的作家伊万·冈察洛夫,精神上的斯拉夫派之父、历史学家卡拉姆津也都出生于此。冈察洛夫的那句名言:“友谊既不需要奴隶,也不允许有统治者,友谊最喜欢平等。”许多年后,仍然在人们心头激荡着。
   还有那个二月革命后出任临时政府总理,用“铁血”手段镇压革命力量,被赶出冬宫仓皇逃亡的克伦斯基。克伦斯基与列宁是同乡,是老乡。他们都出生于乌里扬诺夫斯克,克伦斯基比列宁小11岁,巧合的是,他们两人的父亲都当过辛比尔斯克省中学的校长,而且,两人都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列宁在喀山大学被开除后,去了彼得堡,以校外生的身份获得了彼得堡大学的毕业证书。他们读的同是法律专业。历史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俄罗斯历史上旧政权的最后一个统治者竟然被自己同乡领导的力量所推翻。他们的父亲,平日里非常要好。而他们自己,却成了死敌。
   十月革命的历史翻过百岁篇章,当年改变世界的领导人,曾经被这座江城生养过哺育过,小城历经了360年风风雨雨,而今就这样静谧着,安稳着,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然而,从这宁静里,我仿佛听到了一种声音,这座罗曼诺夫王朝原本为抵御鞑靼人而建造的辛比尔斯克边境堡垒上空,似乎响着蒙古铁骑与古罗斯大公国战阵激烈地呐喊与厮杀,响着东欧大草原吹来的凛冽寒风,响着伏尔加河畔纤夫低沉的吼声。
   历史上不同种族在横跨两大陆的这片土地上相互碰撞,相互厮杀,遭遇不幸,而又相互融合,留存下多种宗教,不同信仰,使这方土地饱经了考验,幻化出顽强不屈与无尽的思索,具象出各种斗士,思想家,海盗以及苦行者。
   像是时空的深处传来委婉的歌声,仿佛倾诉,仿佛祈祷,飘飘荡荡,舒舒缓缓:
   睡吧,我的孩子,你睡着吧,
   让乌哥蒙把你抱在他的怀
   一个女人的声音,一首摇篮曲,唱给自己的孩子。像对睡神祈祷,在东正教教会的教义建立之前,乌哥蒙是关乎自然、生死、幸福和养育之神的一部分。早年老者告诉人们,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血肉之躯。所以人死后要在上眼皮上放个铜币,死人睁着眼,他的灵魂会找替死鬼。基督教的入侵终止了关于魂灵风俗的展示,东正教神甫代替了异教的司祭,许多年后,多种族的习俗及信仰依然可以在这里看到交融汇集。
  
   二
  
   吃了顿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早餐。
   时间尚早,各种可以看的地方都没有看开。大家说,我们去河边,去看同样伟大的伏尔加河。
   是个好主意,于是立即整行李、退房子,装车出发。
   其实伏尔加河就在酒店边上,转弯便到。车子开到一片树林里,那是一片高高的针叶松,已经有些年龄,俄罗斯林地保护特别好,几乎没有被人为破坏的痕迹。
   再往前已经没有路,大家下了车,步行沿一条白沙小路向前走,穿过一片森林公园,下得一段陡陡的山坡,便见眼前一亮。几个人不若而同欢呼起来,难道这是河吗?这简直就是海呀!浩瀚的带有些黑色的水一望无际,有风扑面而来,荡起微微波浪。河边的沙细而白,河滩上灌木、沙柳随处可见,不规则地生长着,不知什么时候被冲上岸的枯树桩歪斜着埋在沙中。
   正是星期六,远处有男男女女在游泳、晒太阳,旁边停着房车。
   近处,有两个俄罗斯少年也在游泳,正游着,突然一条大鱼跑到了他们前边,像是要与他们比赛。两个少年追逐着去捉那鱼,终于被他们逮住。因离我们很近,于是,跑过去与他们合影,少年手里抱了大鱼,光着上身,灿烂地笑着。于是,我们的相机里留下了异国少年在那个夏日里,于伏尔加河边难得的笑容。离开时,少年非要把鱼送给我们,因没法拿,只有谢谢,少年笑着叫着又冲向河里。
   导游告诉我们,伏尔加河是俄国的历史摇篮,被称为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也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全长3500多公里,也是俄罗斯内河航运干道,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的瓦尔代丘陵中的湖沼间,流经俄罗斯13个联邦主体,在这个流域居住有6450万人,几乎占俄罗斯人口的1/2。乌里扬诺夫斯克则在伏尔加河下游。这个地方的河面宽度有十多公里,最宽的地方要40多公里。
   有人惊讶起来,这一天到晚浩浩荡荡地,要有多少水呀?导游笑了,说俄罗斯不缺水,也不缺油,缺的是钱。
   是了,经济发展了,不再为填饱肚子而发愁,然而,晴天丽日少了,绿水青山缺了。反过来,若是不发展,老百姓的钱袋子从哪里来?既要吃鸡肉,又要解决鸡叫及鸡粪问题,这个结合点恐怕是任何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难题。
   还是喜欢这阔大的河,懒洋洋的,近乎有些个单调,有些个调皮,整日间浩浩着,汹涌着,不知疲倦地歌唱,不知困顿地滚动,给那么多的人类、生灵带来滋润,带来食物,带来灵感。使得它所流经的土地与它融为一体,共同创造着自己的史诗。
   而今,沿伏尔加河行船观光成了旅游者不错的选择,近年来,中国旅客明显增多。
   伏尔加河的水量是随季节变化的,4月里,上游的雪水融化,伏尔加河的水量超出平时一倍,先前的那些无边无际的草原便成了湖泊沼泽,湖面被风吹着卷起波澜,争涌着一浪浪荡向远方。于是阔大的盆地幻化成一首诗,仰或是一幅浩淼的油画,铺展在人们面前。比列宁小十岁的克伦斯基对家乡这样描述:“从山顶直到水边,是一片又一片繁茂的苹果园和樱桃园。春天里,整个山坡被芬芳的花朵覆盖成一片白色,而到了晚上,到处都是夜莺的啼唱……在冰雪融化的季节,河水溢出堤岸,淹没了左岸低处的田地,原野上是一片汪洋,之后,盛夏的炎热中,随处能听到农民的歌声,看到劳作着的农民,而且城里的人们来割芳香而茂密的野草。”
   这条河见证了辉煌、喧嚣以及屈辱,谁让你偏偏是个好地方。于是从很早开始,斯基泰人、萨尔马特人、土耳其人来了,保加利亚人、蒙古人、卡萨尔人也来了,溯河而上,依河而居。鞑靼人的弯刀划破了朦胧的黎明,拉西纳盗匪的船只满载着战利品,威风凛凛行驶在宽阔的河面上,普加切夫咬破了下嘴唇,带领死士扑向叶卡捷琳娜的骑兵……欧洲与亚洲,十字架与敖包萨满在这里交错上演一幕幕戏剧,烟尘散尽,波涛敛收,又是一番什么都没有过的宁静。依然是流淌的河谷,依然是连天的浩瀚,依然飞翔着成群的海鸥。
   耳边悠然响起那熟悉的乐曲,伏尔加河船夫曲,男低音,由远及近,悠悠荡荡,如倾如诉,沉郁而饱含情感与力量,轻轻抚摸着我们的心灵。伏尔加河的河水在缓慢流淌,抑郁心头的吼声、伴着蹒跚的脚步,沉重踏在炙热的河滩上。渺远的声音由低缓转到高昂,河水汹涌起,蹒跚的步伐变得刚劲沉稳,纤夫们喊声如雷鸣……
   嗨嗨哟嗬嗨嗨哟嗬
   齐心合力把纤拉
   嗨嗨哟嗬嗨嗨哟嗬
   拉完一把又一把
   穿过茂密的白桦林
   踏开世间的不平路……
   于是,我忽然明白,千百年来,这条河正是靠着这股韧劲,这股精神,生生不息地向前向前。征服它一时可以,要永远征服它,除非斩断它的源流与血脉。
  
   三
  
   或许是因为星期六的原因,城市显得有些寂静,缺少了嘈杂与喧闹,好像又有点不大适应。太阳刚刚出来,原本还有些个凉意的早晨多了一些温暖。夏日里的乌里扬诺夫斯克满目绿色,市内建筑基本保留苏联时期的风格,现代建筑并不多,虽不很繁华,却让人感到幽静、质朴。
   小城新的一天开始了,环卫工在打扫街道,身穿长裙的姑娘一边走一边往嘴里填着东西,挂满鲜花的窗户里送出悠扬的吉他声,满是高树的花园里传来羊的叫声。
   打听着找到列宁街,那是一条幽静的小街,街两边都成了小博物馆。一个热心的老人将我们引到了一处建筑那里,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列宁家族的住宅,列宁小时候住过的地方。那是一栋与其它建筑并无二致的房子,定神看去,原来房子上有标注:列宁1878—1887年,列宁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期,8岁一直到去喀山读大学都在这个地方住。走进去,自己介绍,说我们来自中国,要看一下列宁的故居。工作人员很抱歉地告诉我们,这里的故居要修理,展品大都打包,没法参观了。
   见我们有些失望,热心的工作人员操起电话,联系了一通,告诉我们列宁8岁以前的故居开放,并给我们指了路。
   转过列宁街的街头,便见一个广场,广场上一座方方正正的建筑,那便是列宁纪念馆,纪念馆对面是一所学校,名辛比尔斯克高等学校,是列宁以前读书的地方。
   时间太紧,没有进纪念馆参观,直接去了纪念馆后面的一栋2层小楼,那里是列宁出生和长大到8岁的住处。1870年4月22日,一代伟人列宁就出生在这里——乌里扬诺夫大街12号,一直住到1875年。
   拉开白色的门,博物馆内部整齐地陈列着当年列宁用过的东西。解说员柳德米拉向我们解说着,见我们从中国来,柳德米拉很高兴,她说,先前这里来的人很多,应接不暇,苏联解体后人来的少了,最近两年人又多起来,尤其是中国人来得多,感谢你们,还想着列宁,想着乌里扬诺夫斯克。说着,她似乎有些激动,眼里像是有泪花再闪烁。她还说,从1970年,她就到了这里,担任解说员已经40余年,现在她老了,但依然可以解说。

共 83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作者用具有很崇敬的文字色彩,记叙了游览俄罗斯列宁故乡的经过。文章按照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介绍了前往列宁故乡的整个经过,在叙写中,不时地写列宁出生地的风光和历史,尤其是对俄罗斯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的壮观景象、人文历史、以及伏尔加河对于俄罗斯民族的发展的贡献进行了重点描绘。最后通过导游和列宁故居的解说人的介绍,详细地写出了这位无产阶级的导师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从列宁的父母写起,写了列宁的青少年时代,列宁的家事以及他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的历程,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的伟大事迹。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位无产阶级的先导的无限崇敬。推荐阅读。编辑:苏庸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13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苏庸平        2016-05-12 08:19:21
  此篇对于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共产党人,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也让读者了解了列宁这位无产阶级的先驱者的革命历程!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1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3 10:39:07
  谢苏老师编輯并评点此文。这篇文章是先前在博客中所写,配有当时所拍照片,现在拿出,作一修改,投给崔巢。让先生费心了。
2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05-12 10:43:31
  向列宁同志致敬!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2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3 10:41:11
  列宁在九泉之下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5-12 23:32:57
  当我第一眼看到题目的时候,不知为何,突然就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热血沸腾”的感觉。于是知道,在我们这代人心里,列宁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精神偶像,他领导的苏联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力量——还记得大型史诗《东方红》的那段朗诵么——“苏维埃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大意)”。
   俄罗斯,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但很多次都被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错过了,但我知道,今生,我一定会抵达那里,一定会!
   不知作者是不是50后,但至少我们的精神是想通的,因为,在您看似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我已经体验到一种呼吸与共的感觉——至少我们对前苏联对列宁都是崇仰的!
   还记得《列宁在1918》,还记得“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还记得“列宁同志已经不咳嗽了”......还记得,那个喜欢双手插兜极富激情的谢顶小个子,以他伟大的魄力,在全世界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可惜啊,前苏联解体了......然而,没有哪个国家敢蔑视她的存在!
   感谢亲爱的作者,跟随你的笔触,我们也拜谒了列宁的故乡——在“我们的心中,也蕴了许多的暖意”。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3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3 11:19:30
  至今手头还有一套《列宁选集》,是七十年代的版本,几次清理书籍都舍不得丢掉。我知道,当克林姆林宫顶的那面镰刀斧头红旗落下后,国际歌声在那片国土上响起的几率便大大降低,甚或在以往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国度里,好像提起马恩,提起列宁,便已经过时,已经不合时宜。前几天,济南的几位游客(很可能也是50后),在纽约时代广场齐唱社会主义好,遭到一些非议甚至谩骂。不仅在想,这个世界怎么了?
   很高兴你能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这说明至少在我们这代人(至少50后)心里,列宁可以被敬仰,被尊重。布尔什维克革命影响到中国,由此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不再为奴,不再屈辱,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了。不光面包有了,底气也已很足!
   要去一下俄罗斯,那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文化底蕴。红场、胜利广场、夏宫、冬宫、伏尔加河、莫斯科河。
   还有河边青年兀自拉着的悠扬的小提琴声,游船上响着的二战歌曲及红军服饰战士的舞步,普希金大街上的书摊,油画......
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5-12 23:35:25
  请作者将您的详细地址、真实姓名、手机号飞笺给我,您的文章已经收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集,还有获奖证书等,将一并邮寄给您。
   再一次向您表示祝贺!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4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3 11:21:23
  谢谢月楼社长,即刻发过去,让您费心了!
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5-13 19:26:51
  感谢古渡站长对本文的认可,通过了社团复审申请。这不是一般的游记,它给予我们得思考是深邃且深远的。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5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0:28:36
  感谢社长对此文的关注及抬爱。重新拾取修改整理这篇文章,除了从举起右拳起的那种对誓言的承诺以外,还有对目前信仰危机的忧虑。商女不知亡国恨,此话绝不危言耸听。
6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5-13 20:43:24
  下午本想送复审,自己没时间,还让苏老师写复审理由,没想到老大手更快。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6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0:34:45
  谢长袖。读您的文章,还有点评、推荐词,立意深邃,刻画独特,精准到位,您是一个认真、刻苦之人,学习了。
7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5-13 20:45:54
  看看月楼社长的复审理由:“复审理由:它不是一篇普通的游记,也是对一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的回访。特别有感触的是,作者提到的“主义不死”以及国人对列宁的情感,发人深思。作者用具有很崇敬的文字色彩,记叙了游览俄罗斯列宁故乡的经过。文章按照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介绍了前往列宁故乡的整个经过,在叙写中,不时地写列宁出生地的风光和历史,尤其是对俄罗斯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的壮观景象、人文历史、以及伏尔加河对于俄罗斯民族的发展的贡献进行了重点描绘。最后通过导游和列宁故居的解说人的介绍,详细地写出了这位无产阶级的导师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从列宁的父母写起,写了列宁的青少年时代,列宁的家事以及他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的历程,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的伟大事迹。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位无产阶级的先导的无限崇敬。
   作为正文学的网站,需要提倡这种厚重的文风。”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7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0:56:34
  長袖总编所转之月楼社长的复审理由,看了心里有了些个感慨。关于加精,我早有态度,红或绿,于我们这等经历或年龄,实在不是件重要事情,因此并不在意。重要的是,我之所思所想于国于民是否有益,于文友、巢友是否能有一些启迪。于眼下拜金、崇商,利益关系唯上,信仰失衡、精神失振情形下,文学是否可以做一些事情,哪怕一点点,也是好的。
8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5-13 20:47:14
  苏老师写的推荐加精理由:“一、《去列宁故乡》一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文章的第一部分着重以写心情为主,尽管是坐飞机前往,但是,作者依然从历史的角度写去列宁故乡的意义,于是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引发读者的思绪,同时表现出作者急于见到列宁故乡的急切心情。二、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把伏尔加河的壮观场面铺展在读者面前,把现实中的伏尔加河与伏尔加河有关的俄罗斯民族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眼前的景象包括河畔的景观和河边的游人、伏尔加河的地理为之和季节的变化状态都意义铺开,这样的状景描写表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伟大民族的所在地,便有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列宁的出现,也正是他改变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也映衬着伏尔加河与列宁故乡的不可分割的血脉。三、着重写在列宁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并详细地介绍了无产阶级的先驱者列宁的家史,以便为列宁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做铺垫,写列宁的一生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历程。尽管是游记,作者却没有单独用笔墨去写游览中的人文景观,让读者在感受到列宁故乡壮观的自然景观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了列宁这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伟大事迹和不朽的功绩。四、从结构上看,全文把游览的时间和历史的时段与广阔的空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篇节奏感很强的游记性散文。
   ”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8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0:59:08
  谢苏老师,谢长袖,真得不容易。你们辛苦了。
9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5-13 20:48:36
  两篇复审推荐理由,有异曲同工之妙。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9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1:02:00
  是有那么回事。都是50后。
10 楼        文友:苏庸平        2016-05-13 20:57:42
  一、《去列宁故乡》一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文章的第一部分着重以写心情为主,尽管是坐飞机前往,但是,作者依然从历史的角度写去列宁故乡的意义,于是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引发读者的思绪,同时表现出作者急于见到列宁故乡的急切心情。二、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把伏尔加河的壮观场面铺展在读者面前,把现实中的伏尔加河与伏尔加河有关的俄罗斯民族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眼前的景象包括河畔的景观和河边的游人、伏尔加河的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状态都意义铺开,这样的状景描写表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伟大民族的所在地,便有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列宁的出现,也正是他改变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也映衬着伏尔加河与列宁故乡的不可分割的血脉。三、着重写在列宁故乡的见闻和感受,并详细地介绍了无产阶级的先驱者列宁的家史,以便为列宁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做铺垫,写列宁的一生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历程。尽管是游记,作者却没有单独用笔墨去写游览中的人文景观,让读者在感受到列宁故乡壮观的自然景观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了列宁这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伟大事迹和不朽的功绩。四、从结构上看,全文把游览的时间和历史的时段与广阔的空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篇节奏感很强的游记性散文。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10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6-05-14 01:04:34
  好长的,好细的理由。苏老师费心了。保重身体。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