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大红“囍”字

精品 大红“囍”字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18发表时间:2016-05-15 17:48:02

前些天,参加一位朋友儿子的婚礼,我感觉好像观看了一场盛大的演出。几天来,我还沉浸在无比的兴奋和喜悦之中。回想“温哥华”大酒店的门前,红毯铺地,大红气球高悬,彩虹桥装扮,鲜红的炮纸飘洒得如仙女散花一般。一对新人,光鲜亮丽的巨幅照片,温文尔雅,情意绵绵,好似礼堂门外演出前的招贴,格外地引人注目。来来往往、出出进进的人们,“衣冠楚楚”,笑脸盈盈。那场面,那气氛,真的比在大型剧院看演出,还幸福惬意得多。
   想想二楼的婚礼现场,偌大的一个舞台,灯光、音响毕备,摄影、摄像齐聚,服装、道具周全。婚礼司仪,新郎新娘,主婚人、证婚人,新人的双方父母、众位亲朋,一拨一拨地走上前台来,个个步履轻轻,风度翩翩。你方唱罢,我登场,说不完的祝福,话不尽的感谢。一道道程序,一个个环节,真的如一场华丽的真人秀大表演。而台下,人头攒动,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挤在其间,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目光却最终锁定在了舞台背景那最熟悉的鲜红的大红“囍”字上。
   这大红“囍”字,好像是专为婚礼而生,为烘托热闹幸福的氛围而存。我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农村,无论谁家结婚、娶媳妇,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外,墙上或树上,贴一张大红的“囍”字。这既是一种告示,一种渲染,也是一种象征。新娘新郎拜天地的时候,天地桌上,常常摆放着一个装满小麦的五升斗,斗里插着蒜、葱、秤一类的东西,斗外也贴着一张大红的“囍”字。“满斗的小麦”,意味着生活的美好与美满;“蒜”“葱”“秤”分别预示着过日子会打算,生孩子聪明,一切都称心如意;斗外的大红“囍”字,则代表了红红火火、欢欢喜喜。文化就是人化,人化就是感化人。这最原始的物什,却表达出了最真挚的情感。
   白云朵朵,悠悠千年,老祖宗的规矩仍在流传。无论岁月如何变化,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总要结婚,建立家庭。结婚就少不了应有的形式和礼数。在我早年的印象中,即使在偏僻落后的乡村,结婚也都被看作是一件大事。作为男方,再穷也要早早地预备下一张婚床来。单说这婚床,在我的记忆里,它除了长宽高均不离“七”(谐音为“妻”)之外,通常在床正前方的牙板上还雕有美丽的纹饰。在这些对称的纹饰中间,往往刻着一个大大的“囍”字。用时,床漆成了红色,“囍”字自然随之也变成了红色。
   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在我的乡下老家,婚礼的习俗还真是多多,就连这婚床的摆放,也十分讲究。床不但要靠后屏墙,还要靠山墙。因为当时的房屋,墙多为土墙,为了防落尘,很多时候,就要在床头和床里的墙上贴一张芦席。这种席子,在我们当地就通常称为“圈床席”。编制圈床席,往往要加一道工序,那就是在席子上方的边缘,用事先准备好的红色苇眉子,编成花纹状的红“囍”字。一串串红“囍”字,大小一致,左右相连,既色彩鲜艳、美观大方,又寓意深刻,韵味悠长。
   至今还记得,结婚对于女方来说,在我们老家那里,通常叫做“打发闺女”或“打发姑娘”。听听这说词,“嫁女儿”就好像是“打发客人”一样。在我们当地,女婿就被称作“客”。订了婚,还没结婚,或者刚结婚的头一年,一般都叫做“新客”。在乡下农村,打发闺女,通常不比娶媳妇繁琐,但少不了的是要置备嫁妆。结婚的前一天晚上,嫁妆上也要贴上鲜红的大“囍”字。只不过女方家贴的这红“囍”字,通常不像男方家的那样,红纸写上黑字就可以了,它常常表现为一种剪纸的形式。
   记得当时,我奶奶是老家一带有名的剪纸高手。一张红纸,一把剪子,在她手里就是一副道具。要什么,要啥样,只要你能说得出来,她就保证能够剪得出来。像剪这种大红的“囍”字,只需来者说明贴在哪里,她根本就不需要想。拿起一张红纸,闭上眼睛,根据需要,在手里折叠几下。然后,捻起一角,手中的小剪子曲曲折折,犹如挥毫写意,一笔下来,不见剪子离纸,从这角剪到那角,从这边剪到对边,放下剪子,也用不着抖开,只需拿回伸开贴上就是了。我曾多次见过,奶奶的确心灵手巧,那时候,三里五村,凡是“打发姑娘”的,都来找她。无论是剪字,还是贴花,奶奶都是分文不取,使前来者感动得惊讶不已。
   结婚的确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件大喜事。但要说这喜事,一个“喜”字不就完全明白了吗,却为何还写作“囍”呢?文字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符号,它记录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方块字”,传说最早是一个叫“仓颉”的人所创。在我国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东汉的许慎首先提出了“六书”。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造字法”或“造字术”。
   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六书又分为“造字法”和“用字法”。一般认为,前四种能造出新字,便称作“造字法”,后两种只是用作解释、不出新字,便被叫做“用字法”。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喜”字从“口”从“壴”(zhu),按《说文解字》里的说法,应该属于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休武是也。”简单地说,会意就是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譬如“休”,一人靠木;木就是树,一个人倚在树上,就是“休息”的意思。再比如“武”,从止从戈。“止”,最初是脚印,表示一个人;“戈”为戈矛,是武器;一个人拿着武器,就是要动武战斗的意思。
   从这个角度解释,“喜”字的“口”,意味着“说”;“壴”像是“乐队”,代表着快乐。由此看来,“喜”的大致意思应为“心中的喜悦见于言谈”,喜形于色。从根本上来看,婚礼这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示人们内心的喜悦,渲染与造势应该说是符合“喜”字的原本意义的。但在最初的字典里,是查不到“囍”这个字的。由于“喜”字本身不是独体字(不能拆分),而是一个会意型的合体字(独体合成),因此,“囍”这个字,只能看作是形式上的会意字,或者称作“伪会意字”。
   那么,这个在婚礼上常用的“囍”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它最早是汉族传统的吉祥图案,是民间装饰洞房的习俗之一。关于这一字符,相传还有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话说北宋仁宗年间,二十出头的王安石赴京赶考,途经一个叫做“马家镇”的集子。当时,由于天色已晚,他便决定留在镇上歇息。饭后,闲来无事,上街闲逛,他见一大户人家的宅院外挂一马灯,灯光闪烁,分外地耀眼。
   王安石不由地走上前去,仔细打量,只见灯上分明地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半幅对联。王安石心想,这一定是求人对下联的。他一时也无答案,看联语回环连用三次“马灯”,以为妙绝,便拍手称奇,连叫:“好对!好对!”他的意思极为明确,可站在一旁的管家,却傻了眼,误以为王安石是说“对上”容易,便进院禀告给了主人马员外。可等到马员外及众人从院中走出,却早已不见王安石的人影。
   次日,王安石进了考场,答题时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机敏,便传来面试。主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说:“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马员外家走马灯上的那半副对子。于是,便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王安石"对得如此神速而绝妙,令主考官惊叹不已。考试一结束,王安石又回到了马家镇。想起“走马灯”的帮助,他特意又来到了马员外家门前观灯。这时,正好被翘首企盼的管家认出,执意请他进了宅院。
   看茶落座后,性急的马员外便敦请王安石对“走马灯”上的对子。王安石移花接木,随手写出了主考官的那句:“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马员外见王安石对得既巧妙又工整,喜不自胜,便许配了女儿,并主动提出将选择吉日,为二人完婚。原来这走马灯上的对子,是马小姐征婚招婿而抛出的“绣球”,不幸砸到了王安石这“小子”的头上。
   结婚那天,马府上上下下,喜气洋洋。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人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请明日前赴‘琼林宴’!”这真是喜上加喜,马员外喜出望外,当即重开酒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囍”字。王安石让人贴在了大门上,并随口吟出两句诗来:“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从此,这大红"囍"字便被传开,成为了我国民间婚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故事的真假,我们现在无法也无需去考证。但就这大红的“囍”字来说,红色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就表示喜庆、热烈、赤诚和欢快。双“喜”,喜上喜,喜人喜,“喜”的平方,恰似一对有缘男女相依相偎、牵肠挂肚、含情对目,在互盟不离不弃、白头偕老之誓言。“喜”字本身就是吉上加吉,而“囍”字不但是双喜临门,也自然地赋予了吉祥人嫁吉祥人之意。吉祥人家庆吉祥,吉祥吉祥喜洋洋。这大红“囍”字,看上去整体协调,生动美观,而又富有深意。一桩美好的婚姻不正需要二人同心去经营、去争取吗?
   有一首歌唱得好:“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另一首歌也不错:“我俩心相映,爱情常相守;我俩手牵手,温情暖心头;我俩手牵手,黄土变成金。情相悦,心相印,幸福有奔头。心相映,手牵手,你靠我来我靠你,一步一步朝前走……爱情的道路铺满锦绣,天长地久共白头。”这一首又一首的歌曲,既是对爱情的礼赞,也是对大红“囍”的一种诠释。
   于是,有新婚燕尔者,视大红“囍”字为“爱情誓言”,将其贴在了自主经营的爱巢里:更有人赞赏它,把它当作“婚姻的守护神”,制作成大大小小装饰,随身而携带。这大红“囍”字,双“喜”并立,不分高低,好似手挽手、肩并肩,恰如连理枝、并蒂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长恨歌》里,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称颂伟大的爱情,这大红“囍”字不仅给人以平等、乐观、协作、美满、百年好合的意蕴,也恰恰满足了世人内心祈求恩爱幸福的愿望。
   我十分敬佩先人的智慧,也非常地热爱伟大的中华文化。有些时候想想,结婚虽然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但也是两个家庭、两个家族,有时甚至是两个民族或国家的事。当年的昭君入塞、文成公主入藏,无论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也无论是主动或被动、战争还是和平,但就其事件本身来看,应该说在当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然,历史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一座座“青冢”、一首名曲、一座宫殿或无数的诗文与传说,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加深了民族间的感情。或许他们的婚姻当时并没有张贴大红的“囍”字,但那送别的人流,迎亲的热烈,在人们心中不正是一个巨大的红“囍”字吗?
   未来在于创造,但也离不开继承。婚姻是一个家庭的开始,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部分。这大红“囍”字,无论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也无论是社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就其意义来说,都会是一件令人欣喜、令人赞叹的事情。猛然间,我想起了前些年春晚上所唱的一首歌曲《吉祥三宝》,当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可随着我国人口发展基本国策的调整,一个家庭很快将会成为“吉祥四宝”。这大红的“囍”字,吉上加吉,加吉再加吉,不就成了当今社会更加美好的象征了吗?
  
  

共 44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红的双囍,专门为婚礼而生,为烘托热闹幸福的氛围而存。娶媳妇,都要贴红双喜,表示喜庆。文章从一场现代婚礼盛典开始,回忆老祖宗留下来的诸多规矩,把那些婚礼老习俗,以及红双喜的由来,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这大红囍可是真有讲究。文章带着欢快、带着喜庆温暖了作者的心情!美文欣赏,祝好老师!【编辑:树阴凉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516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树阴凉儿        2016-05-15 17:52:04
  好温暖、好喜庆的文字!欣赏,祝老师写作快乐!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2 楼        文友:酋黄        2016-05-15 18:15:13
  问好树阴凉儿编辑,辛苦了,感谢您的编按与点评,祝您快乐!
挥鞭赶四运,拈笔集华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