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母性的光圈

精品 母性的光圈 ——读阿来中篇小说《蘑菇圈》随记


作者:素馨 进士,969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81发表时间:2016-05-16 14:51:08

母性的光圈 《蘑菇圈》,是作家阿来继《三只虫草》之后,创作的又一篇以雪域高原为背景、涉及环保等主题的中篇小说,媒体评论、宣传称之是“直击雪域高原灵魂的小说,阿来诗性光辉中的生命礼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蘑菇圈》与《三只虫草》一脉相承,是一棵树两个丫杈上的两个果子。它们都是以雪域高原的特产为素材,并作为贯穿故事的线索,一个写的是“冬虫夏草”,一个写的是“松茸”,都是在消费社会被吹捧得无比珍贵的东西;它们反映的都是雪域高原藏区人民的生活情状、宗教信仰,以及藏文化与汉文化的碰撞、冲突与融合;它们关注的都是汉地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泛滥对边区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生态的恶化等。
   但这两个果子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蘑菇圈》抛弃了《三只虫草》的儿童视角、简单叙事、小跨度,它采用的还是常规的成人视角,故事从1955年左右一直延续到2014年,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多,牵扯面广,期间发生的事也远比《三只虫草》来得复杂、沉重。如果从时间跨度等方面考虑,完全是一个长篇的架构。
   然而,阿来最终所写的却是中篇。他聪明的是,将半个多世纪里发生的故事划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主,汉人各种名目的工作组入驻藏区,导致汉人与藏人,汉文化与藏文化,不断地碰撞、冲突直至妥协、融合,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主动的被动的、有形的无形的变化;另一个以上世纪八九十代为主,汉人的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继而引来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等的剧变,这些进而波及到边区波及到物产丰富的雪域高原,以松茸为首的蘑菇被采疯了,原始森林被砍没了,朴实单纯的藏民被染黑了……如此设置,的确让中小篇幅的容量有了侧重点,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流于形式,避免了均衡使力实际均不得力。然而,真正品读的时候,还是多多少少有粗糙、混乱、不自然、欠丰满的感觉,故事性不强,跳跃性太大。
   虽然如此,小说的主题还是深刻的,多元的,发人深省,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小说的构思也还是精巧的,尤其是人物的设置。
   《蘑菇圈》的主人公是斯烱。不得不佩服阿来选择了这样一个人物来组织故事,或者说是作为故事的承载。一方面,斯烱是藏人,她崇尚藏文化,敬畏自然,敬畏一切生命;另一方面,斯烱又曾在汉人的店里帮忙多年,学了些汉话,识得些汉字,后来进过汉人的工作组,并曾作为后备干部被送到民族干部学校学习,她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汉人和汉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于是,斯烱成了雪域高原上机村里藏与汉的连接点、融合点、平衡点,也是故事最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斯烱,跟哥哥法海和尚,都是母亲两次外出逃难带回来的不知亲生父亲是谁的野孩子,母亲历经千辛万苦,养大了他们。而命运,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还是姑娘的斯烱,命运与母亲惊人的相似,高级社工作组撤离机村时,在工作组帮忙的斯烱面临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要么留在村子跟母亲过日子,要么去民族学校学习两年,毕业后去当国家干部。斯烱选择了后者,按道理说,她前面的路将会是一片光明。然而,哥哥法海和尚不愿意被精简被还俗,逃到了山里,上面的人命令斯烱去劝哥哥回家,若劝不回来,也就不用再在民族学校学习了。最后的结果是,斯烱喊破了喉咙,也没见哥哥下山(其实哥哥并没有逃到山里,而是莫名其妙地被什么人关到了县里),只得回到机村,做回普通的村民。比这更糟的是,斯烱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她的肚子里,一个不知亲生父亲是谁的“小野种”正活蹦乱跳呢。斯烱,本该当国家干部的斯烱,被命运的大手轻轻一拨,又回到了母亲的老路上,成了母亲的翻版。从原点出发,又回到原点,斯烱的一生,是一个圈,被命运束缚的圈,而这命运,是天定,更是人为。斯烱的儿子胆巴的亲生父亲,是工作组组长,一个有妻子的已婚男人,有实权的汉人。可以想象命令斯烱去劝哥哥回家的人是谁,那个把她哥哥偷偷关到县里的人又是谁。所有的行为,不过是因为一个怕字,怕这个叫斯烱的藏族女人会坏了他的名声,会阻了他的前程,会改了他的人生。
   从民族学校提前回来的斯烱姑娘,感受着体内那个没有父亲的“野孩子”的动弹,感受着另一个生命的迹象,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又开始了,她坚持生下了这个孩子,也就是她的儿子胆巴。斯烱姑娘,变成了阿妈斯烱。
   那时,斯烱的母亲老了,对世俗生活一点也帮不上忙的哥哥法海和尚回来了,汉人的地方闹起了饥荒,提高粮食产量的汉人工作组又进机村了,蛮干傻干庄稼颗粒无收了,饥荒的脚步一步步迈进了……我们的主人公,斯烱,与蘑菇圈的缘也就开始了。
   其实,在1955年左右汉人工作组第一次进机村之前,机村的藏人并不知道蘑菇还分类,还有各种不同的名字,还有各种不同的吃法。机村人把所有的蘑菇都叫“蘑菇”,他们只在蘑菇长出的季节用牛奶烹煮一顿蘑菇汤,以表示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其余时间,他们并不吃蘑菇,更没有那许多精细的烹调方法。
   汉人工作组来之后,一切都变了。在工作组帮忙的还是姑娘的斯烱,跟着学会了识别不同的蘑菇,用不同的方法烹饪蘑菇。后来,当了阿妈的斯烱,上有母亲要孝,下有儿子要养,还有不懂俗世生活、根本帮不上她什么忙的哥哥要顾,肩扛重担的她,在饥荒年、大旱年,靠着她的蘑菇圈,她认识的野菜,还有她用蘑菇换来的好人缘,带领一家人渡过了难关;又在改革开放后,用蘑菇圈间接给儿子胆巴换来了官位,给孙女换来了上学乃至出国留学的费用。等她老了,蘑菇中的松茸价值变得堪比黄金,她的蘑菇圈在巨大利益的冲击下,在颇有心机的种种圈套里,全没有了……
   从无到无,一个圈之后,回过头来再看斯烱,再看她的蘑菇圈,我更佩服阿来选择、设定斯烱与蘑菇圈发生紧密关联的匠心了。应该说,在机村,受汉人影响,从汉人那里学到关于蘑菇和野菜等知识的藏人,绝不只有斯烱一个。然而,斯烱却是最最适合的人选,因为,只有她才具有最纯洁的母性,而这种母性,推而广之,就是对亲人,对他人,对别的物种,对大自然的一种博大、宽厚、原始、无私的爱。
   斯烱,生活在没有父亲,没有丈夫的家庭;哥哥在性别上虽是男性,却从小就到寺庙做烧火和尚,即便后来被迫还俗回到家里,也是不懂世俗生活,处处都需要斯烱来照顾、来维护,他算不得男人;而儿子胆巴,他就是到老,身份也是儿子。斯烱的身上,便有了别的女人所没有的纯粹的母性。
   吴掌柜是汉人,原本在机村的小街开店,后来小街破败,他举家七口回到内地;等到了饥荒年,他被饥饿闹得家破人亡,不得不重新逃回机村,渴望在机村寻到一条活路。此时的机村家家都没有粮食和肉,人人都喊饿,可斯烱还是偷偷给已经饿得爬不起来的吴掌柜一次次地送去紧缺的盐巴,还有酥油,期盼他能够站起来,活下去。然而,孤身一人的吴掌柜生无可恋,绝望的他最终偷了村里公家的羊,被捉住后跳了河,做了饱死鬼。没人为这样一条生命的消失悲伤,哥哥法海甚至为自己洗脱了破坏集体经济的嫌疑而高兴,唯有斯烱,“眼泪潸然而下”,觉得哥哥“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在这里,斯烱对吴掌柜的同情和怜悯,是因为她敬重任何一条生命,她的广泛的母性,表现在本能的善良、人道。她的善良、人道,她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吴掌柜教会她认识更多的野菜和蘑菇,又在她的蘑菇圈里偷藏了缺了一只腿的羊,凭着这些,她带着一家人度过了艰难的饥荒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由善起,到善止,是一个圈。
   当机村碰上前所未有的大旱时,斯烱做了一件让人极不理解的事情,她偷偷背着泉水,到山上去浇她的蘑菇圈。她想到蘑菇喜欢潮湿,没有了水,蘑菇是难以生长起来的。看她在浇灌蘑菇圈时的样子,“洒完水,斯烱便靠着树坐下来,怀里抱着水桶,听水渗进泥土的声音,听树叶和草贪婪吮吸的声音”。她还特意在桶里留下一点水,倒在一片大叶子上,只为喂那只跟她已经非常熟悉的画眉鸟……我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个母亲,在斯烱的眼里、心里,大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生命,都有活着的权利,她爱树林,爱小草,爱画眉,爱蘑菇,爱大自然馈赠的一切。这一切,都像是她的孩子,都和胆巴一样,胆巴吃她的奶,喝她做的汤,她要给这些孩子的,是她挑的水。等到了蘑菇季,她浇灌的蘑菇圈里生出了一批又一批蘑菇,她把这些蘑菇一次次地采摘下来,天黑的时候,带着儿子胆巴,偷偷在村里每户人家的门前放几个蘑菇,就连工作组的门前也不例外。因为,她也爱着一切可爱的人。最后,她在自家门口收到别人回报的从山上猎来的野物。以博爱起始,又以博爱结束,这也是一个圈。
   “四清”工作组来到机村后,领头的女组长咄咄逼人,缠着斯烱追问胆巴的父亲是谁。其实,胆巴的父亲就是原来工作组的组长,现在的工作组副组长,但斯烱始终闭口不谈这个问题,而是看女组长身体不好,又是给拿软靠,又是给煮奶茶、姜茶,甚至还给干蘑菇,在女组长病倒住院后,她还想着来年给女组长做牛奶煮的、酥油煎的最新鲜的蘑菇。面对一个不顾别人隐私、专戳人痛处揭人伤疤的人,斯烱是宽容的,体谅的,善良的,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她又是睿智的。
   那么多年,斯烱精心照顾着蘑菇圈,蘑菇圈也默默地回报着斯烱。斯烱的蘑菇圈由一个增到两个,三个,直至五个。然而,随着叫作“松茸”的蘑菇身价腾腾腾地翻,斯烱被人跟踪,失去了一个蘑菇圈。斯烱心痛得无以复加,为什么呢?来看看那些人是怎么做的吧,他们等不及蘑菇自然生长,和村里其他人一样,提着六个铁齿的钉耙,直接扒开了松软的腐殖土,把还没有完全长成的小松茸全刨走了,裸露的菌丝,可以长成蘑菇的孢子的聚合体,迅速枯萎、腐烂,以后再也长不出蘑菇了。斯烱心疼,“人心成什么样了,人心都成了什么样了呀!那些小蘑菇还像是个没有长成脑袋和四肢的胎儿呀!它们连菌柄和菌伞都没有分开,还只是一个混沌的小疙瘩呀!”斯烱在新年的晚上,哭了!她怎么能不哭呢?那些都是她的孩子,她的心肝宝贝啊!她从来都不忍踏蘑菇圈里的腐殖土,生怕小宝贝们钻不出来;她采摘蘑菇,从来都是耐心地等着孩子们一个个钻出土来,耐心地等着它们长大,从不一扫而光,从不做杀鸡取卵的蠢事儿;她也善待蘑菇圈周围的森林,善待来吃蘑菇的小鸟、小兽,总是豪爽地对它们说:“吃吧,吃吧!”两相对比里,斯烱的母性,她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展现得淋漓尽致!
   斯烱坚持着自己的坚持,坚决不跟见钱眼开的人同流合污,坚决不跟胆巴同父异母的妹妹丹雅合作,以自己的方式守着大自然的馈赠,守着爱着仅剩的一个蘑菇圈,“等你们把所有蘑菇都糟蹋完了,我的蘑菇圈就是给这座山留下的种”。然而,斯烱老了,丹雅太狡猾太无耻了,居然在斯烱的随身物品上装了GPS,定位到了她的秘密,发现了蘑菇圈的位置,又偷偷安装了摄像机,利用拍到的蘑菇圈来欺骗人谋取巨大利益。斯烱本能地对人性的维护和坚守,最终败给了经济至上、消费至上、金钱至上,缺乏人性、人情,没有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尊重、保护,所谓的歌舞升平的时代!
   阿妈斯烱的蘑菇圈,没有了!作为“母亲”形象的阿妈斯烱,也老了!阿妈斯烱说,“谁能把人变好,那才是时代真的变了。”她又说:“我老了我不伤心,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没有了的,何止是蘑菇圈。
   令人伤心的,何止是蘑菇圈没有了……

共 45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阿来的中篇小说《蘑菇圈》作了解读,以斯烱这一人物为主提炼出母性的光圈这一主题,而更多笔墨用在反思方面,特别是反思这些年来经济至上导致的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对人心的伤害方面,颇有警示意义。【编辑 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517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6-05-16 14:59:13
  读《雪域长歌》等历史杰著可以了解到,五十年代,国家派出人民军队解放西臧,建设西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让西藏人民当家做主,各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八十年代国家提出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意在发展国民经济,然而发展过当则明显破坏了生态平衡,走上了西方先发展后治理环境的路子。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2 楼        文友:素馨        2016-05-16 16:21:46
  谢谢编辑!辛苦了,敬茶。
借用中医手段,切脉世间冷暖。
3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6-05-16 16:44:58
  素馨文友解读文学作品,颇深入细致,每每联系现实人生,有自己独到之见解,斯诚可贵也。问好!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3 楼        文友:素馨        2016-05-17 13:31:43
  老师过奖了。我不过是脸皮厚,看了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章法。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