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指间】人生若只如初见(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指间】人生若只如初见(作品赏析) ——格非小说《春尽江南》试析


作者:梓烨灼灼 秀才,2324.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14发表时间:2016-05-16 23:18:18
摘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识得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纳兰容若一首《木兰词》,道出了人间多少爱的无奈,这也正是《春尽江南》一书的无奈。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识得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纳兰容若一首《木兰词》,道出了人间多少爱的无奈,这也正是《春尽江南》一书的无奈。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20年前,诗人“端午”和热心文学的女青年庞家玉(原名李秀蓉)初见,并同游招隐寺,一个仰慕诗人的才华,一个喜欢少女的清纯美貌,多么美好的开始!那暧昧的黄昏、飘香的葫芦鸡、甚至那支划破家玉手掌的筷子,都一直成为两个人各自最美好的回忆。
   时光跨越了20年,诗人与这位曾被他抛弃的女青年婚后戏剧性地生存在当代中国“过分粗暴”的现实中,他们的孩子、父母、同事、朋友以及周遭的一切,我们都是那么熟悉,仿佛这些人、这些事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家庭中,“端午”还算一个称职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他虽算不上优秀,也不如妻子精明强悍,但至少算是合格;在朋友中,他敦厚老实,不张扬不虚荣,坚守着一个“文化人”的本分;在单位则更显得与世无争、慈眉善目。风趣、善意、与世无争是他身上的标签,他喜欢读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喜欢听近代印象主义音乐大师彪德西的作品。在有一个事业上强悍型老婆的家庭,也只有这样的性格才能维系平衡。
   “何事秋风悲画扇”?“欲望”的危机就是和谐家庭的无情秋风。先是妻子“家玉”在北京开会认识了年轻的情人,激情一夜使她还原了人类原始的冲动。我们此时先不要全盘否定她,也不必当机立断判定孰是孰非——“家玉”在爱欲危机之中扮演了她所能扮演的角色,蒙骗丈夫,激情会友,尽情甚至嚣张地释放……但她面临小情人要来鹤潽找她时,却又能理性地斩断情缘……这件事,“家玉”恰有不妥之处,但也许她仅仅是“端午”前后出轨和暧昧的一个借口。端午虽然没有陈守仁的经济基础,也没有凌吉士的放荡形骸,但他经常混迹在“呼啸山庄”,他的才情还是吸引了年轻而美丽的绿珠,绿珠把他引为知己,一起在沿着运河深夜散步,一起“荼蘼花事”的会所约会,在狭窄的弄堂接吻。内中几多暧昧、几多温情,自是不在话下。家玉为了儿子上重点中学的重点班,不惜牺牲自己,和教育局长……;端午和办公室女同事也时不时互相挑逗。“却道故人心易变”,是啊,他们都不再是招隐寺里曾经的对方了,无情的时光让他们变成了对方的故人。
   也许端午和家玉就是当下许多夫妻的生活缩影。感情过着过着就淡了,平淡的日子中怎么也泛不起一点波澜。于是,网恋、办公室恋情、同学恋情……都借机泛滥在这个欲望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迷失了自己,迷失了爱,整个社会只有欲望在泛滥着。
   二、爱在生命灰烬时
   然而,无情的命运总是在捉弄着世间的人们。或许家玉这些年压力太大,又或许如书中所说,她情商太高,走不出感情的阴影,不适合做律师这个职业,或许……当医院的四张CT光片和一纸检查结果摆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还是慌了,她不知道自己是如何从医生办公室走到电梯口的,“癌症”、“不是原发病灶”这样无情的字眼宣判了她的生命最多可以维持六个月。在冷静再冷静地思索中,她无数次回忆起与端午招隐寺的初见,她在最后写给端午的信中这样说:“不后悔店当初和你相识……我爱你。一直。”其实端午又何尝不是?他在网上和家玉这样对话,解释他们初见后的分手:“我一直觉得火车是倒着开,驰往招隐寺的荷塘”,“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暗中作祟”。
   多少夫妻就这样,在“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错过中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和叹息。人只有失去的时候,才能明白感情的珍贵。然而当你明白时,一切都不能再重来,一切昨日都不会重现眼前了。
   家玉选择了离开,她和端午办理了离婚手续,选择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自己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我们真的无法知道家玉灵魂的归宿,但透过家玉孤独的灵魂,再一次审视自己的内心时,不禁震颤了:不愿意和家人沟通,骄傲地固守着自己并不一定正确的信念,夫妻之间总是埋怨对方,却很少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这不是当今社会人们的通病吗?
   “每一个月圆之夜,我任意拨出一组号码,都能听见招隐寺的一声鹤唳……”这是端午在家玉去世后写给家玉的《睡莲》中的诗句。深深的思念和爱恋植根于他的心中,也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趁着春光未尽去爱吧!趁着月光皎好去爱吧!别让爱后悔。
   三、试将人群按类分
   众生本平等,因何按类分?端午说:“对人分类,实际是试图将这个复杂的世界进行抽象地把握和控制。”无论从古到今,所有对人的分类都是按照某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去分的,他们都是试图控制这个复杂的世界。《女娲造人》的传说中,人面蛇身的女神女娲开始是用手捏泥人,后来累了就用柳条甩泥巴。于是,用手捏出的泥人成为统治者,而用柳条甩的泥点子成为芸芸众生。
   《春尽江南》一书中,不同的人,对人有着不同分类。绿珠——一个现代理想主义的女孩。她热心收留流浪动物,醉心环保,喜欢翟永明的歌。她将那些她所鄙夷的众生,一律称之为“非人”。混迹黑社会的“国舅”、混混“小钢炮”、以及那个欺骗她参加民间环保组织,钱到账后就立即消失的何轶雯,一定是都被她归为“非人”的行列。端午的同事冯延鹤则把一切不喜欢的人,统一称为“新人”。新人。顾名思义,全新的人种。这个分法不按年龄,他眼中的“新人”嘻嘻哈哈,浑浑噩噩,没有过去也谈不上未来。30年来的社会制度,一代又一代信任,已经使这些“新人”羽翼丰满,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法律对于他们也形同虚设。多么可怕的一代“新人”呀!而家玉对人的分类更有意思,她眼中只有“死人”或“活人”。“活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享受生活的人和行尸走肉。在她眼中,有些人虽然是“活人”,但其实甚至连一分钟都没活过。她把自己也视作一具行尸走肉。死人分为死亡一次的人和死亡两次的人,她自己因为目睹了守仁的葬礼全过程,已经“死”过一次了,最后的自杀是第二次死亡。她认为有的人死了,文章或名声还会在世间留存,等到人们慢慢将他们遗忘,就是第二次死亡了。在家玉的世界里,生命没有永恒,哪怕如李白、杜甫等千古不朽的人,将来也将随着世界的灭亡第二次死亡。
   书中,几乎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对人进行分类,凌吉士眼中,中国只有“穷人”和“富人”;端午的母亲张金芳却把人分为“老实人”和“随机应变的人”;端午同母异父的哥哥王元庆喜欢把人分为“正常人”和“精神病人”,而他自己就住在自己设计建造的精神病院。
   这个世界太复杂了,这个世界上的人也太复杂了,不是简单的二分法能够概括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又何必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作多情地强行给他们进行分类呢?
   四、江南春尽待春归
   家玉自杀了,在江南烂漫的春天的尽头。随着她的死亡,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也画上了句号。春尽江南,随着春天一起逝去的还有几代人“大同世界”的梦想。陆侃、张季元、陆秀米、王观澄、谭功达、王元庆……这些曾经的熟悉名字都化作了云烟。
   在江南这篇这片物产丰富、雨雾迷蒙的土地上,曾经诞生了陆秀米那样的痴情女子,也孕育了谭功达那样的铮铮痴汉,但眼前的江南充斥人们双眼的,更多的是胆小怕事、尔虞我诈的利欲熏心,是饱暖思淫欲的自私与放纵。有人说,当代并不需要伟大的理想去解放思想,人们需要的是灵魂的自我救赎、是放手。读罢全文,感觉作者的笔就像一把犀利的手术刀,把当下社会的各种弊病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书中的人们急功近利、虚伪而浮躁;做事缺乏信誉,不讲底线;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名利都不择手段。身为律师的家玉,房子通过中介公司租出去尽然收不回租金,她自己甚至都觉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程序太复杂,因而动用前未婚夫的警察关系和黑社会才解决此事。这是何等的讽刺?
   江南的春天——这个时代就这样走到尽头了吗?作者在结尾处巧妙地寄托了理想的回归。家玉的再入西藏,有着宗教皈依的期盼;绿珠选择去幼儿园当老师,则是简单中的朴素回归;端午戒了烟,并完成了那首最初的《睡莲》,回归到了初始的本真。嘈杂的整个世界,读者还是找到了震撼人心的音符。形如枯槁的江南,心却依然在跃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意江南等待着又一轮春天的回归。

共 32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整篇文章不难看作者对人物分析的能力很强,读书也很丰富。《春尽江南》是格非的最新长篇力作,也是他呕心沥血十余年,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的系列作品的收官之作。前两部,《人面桃花》写的是民国初年的知识人对精神世界和社会理想的探索;《山河入梦》写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社会实践。而这一部《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当一种文明随风而逝,一代人的梦想化为轻烟,作为个体的我们该如何面对?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这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纵观这篇《春尽江南》读后感作者有自己特有的见解,把人物的内心分析的很有特色,对书中的内容给出了新的注解等等。这些亮点也让我们耳目一新,今后看问题也将更加全面,深刻是一种最好的学习。【编辑:修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6-05-17 10:40:11
  欣赏富有人生哲理的优美文字,问候,欢迎朋友继续赐稿江山作品赏析栏目。
回复1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6-05-17 12:57:37
  谢谢桐疏枝寒老师的鼓励!本应读书不止,思考不止,但无奈琐事太多。
2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6-05-17 13:01:53
  谢修行老师辛苦编辑!其实我对书中的人物只是表象的理解,要把握实质太不容易了,希望我们共同在学习中提高!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3 楼        文友:郭永涤        2016-05-17 17:48:23
  力作力评,拜读欣赏!!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3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6-05-17 19:01:33
  郭老师过奖,不断努力中!
4 楼        文友:郭永涤        2016-05-18 09:12:45
  真正的作家,总是以自己深邃独特的文学思考给所置身的时代乃至整个人类世界文明带来一定启示,在某种意义说不失为撬动地球的人文社会科学杠杆!当代文坛各类大奖得主、学者作家格非先生实至而名归。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回复4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6-05-18 13:17:27
  是啊,我们虽然卑微,不是专业作家,但写文章也应该去写社会乃至时代,了能总写自己那点事。呵呵,一己之见。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