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滴水穿石之功

编辑推荐 滴水穿石之功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55发表时间:2016-05-18 21:14:04
摘要: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认识和堆积。教育如写作,靠的是滴水穿石之功。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认识和堆积。
   判定一个人是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两个标准:第一,他是否有所坚信;第二,他能否始终坚信。坚信是一种起码的价值判断,有所坚信,必然能有所怀疑和批判,经历过怀疑和批判的,才是他最终的认定。而一旦认定,他就不会人云亦云,它便能够始终坚持,因为他最终的认定里,包含着理智的权衡和选择,饱含着精神的信仰和灵魂的昄依。
   教育正如农业的耕种,是施肥剪枝拾虫除草,是不完美成熟之后的收获。正是我们的不完美,孩子的不完美,才让我们不断地通过努力来向往完美、追求完美。而追求过程,也总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事实上,正因孩子是不完整的,才有完整的可能;正因孩子是不完美的,才有走向完美的可能。每个成长中的生命,都有无限多的‘可能’,问题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引领,让他们把潜在变成显在,把可能变成现实。可以这样理解,教肓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应了柏拉图所说:教育是灵魂的转向。转向是追求一个充满激发、探索、坚持、创造、自我更新的过程,一切就都在其中,既有你想象中的,也有你想象之外的。如果追求的是一个固定的结果,过程必然是一种禁锢、扼杀乃至堕落。这个过程要有道德、有智慧,不然就是多方痛苦。
   道德和智慧,都是心灵与世界互动的结果。没有心灵的互动,一切都会陷入僵死。首先要明心见性,浮澡的心不会有智慧,教育者要有点禅心。明心见性,就是灵魂的转向,首先要冲破流行的雾霾。转向自己内心,更新自己勇气。道德也是体验。致良知,知行合一。不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学习之道学习之德,空谈道德,正是扼杀心灵的毒药。迷于假大空,迷于名利权。
   最大的雾霾就是自迷,迷于假大空,迷于名利权,当前问题之所在。就说课改,也成为一些人捞名利的平台,任何时候都有投机者。真的教育者应不迷于杨老说的那些体验才知:道本是自家行路而已,德本是本心之所获而已。道德之道,非言说,道德之德,非人之赞。落于言说,道德乃是伪道德,骗人骗己,枉自来世上走一遭,生命的意义本来就在过程之中。
   走出雾霾的方法是写作。
   写作是思维训练,是对自己思想的挖掘、筛选、提炼。说到底就是自己当一回自己思想的主人,把意识和潜意识中感觉到的东西,用语言抓住,呈现在自己面前,让自己可以对那些在头脑中突奔的东西进行审视,评价它们对自己、对他人的意义。没有写作,没有突破自我边界的写作,金矿永远是一片沉睡的泥土,对自己、对他人没有任何意义。写作既发现自己的富有,也发现自己的贫困。富有,因为有不断创新的动力,贫困,才会有不断汲取的渴望。写作,才能让自己走出小我,用开阔的胸怀关注世界、关注他人。
   把群里的讨论,当作写作的一种。在他人思想激发下的写作,最容易突破自己思想的边界。一个群,要想不断进步,不能没有读书、分享、讨论、碰撞。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未必无差错。不断更新渐长进,长进不在一两天。共享,正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一个能够激励个体前进的群,一定要有读书、分享、讨论、碰撞。需要很努力地看书,需要多读书。读书,才能让自己的思想有根基;分享,才能展示自己的立足之处和问题;讨论,才能开拓视野;碰撞,才会有创新。读书费力,有费力的妙处。将费力之处,发到群里,正是大家一起用力突破之处。动笔之差错,分享后自然就容易发现,容易纠偏。读书,开始费劲,读多了,就能逐渐适应了。
   写作从有以来,就是一种体验。炮仗要响,炸石要闷。放炮仗,响是响,响过之后,一地落红而已。不似炸药,深埋闷响,闷响过后,半山崩塌。想着名利,自然是走放炮仗的路数。还是撒点种子,下点小雨,再看郁郁葱葱,无声润物,有心育人。
   教育如写作,靠的是滴水穿石之功。

共 15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滴水穿石之功,就是指的强大的恒心和毅力。文章明确指出,教育是需要这种功夫的,然后,文章又指出,写作也是需要这种功夫的。教育和写作共同的地方很多,比如文中说的名利问题,这些都是影响我们前进的因素。文中提出的问题,是很有启迪意义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5-18 23:01:33
  从事教育也好,喜欢写作也好,都必须有遇到困难的心理准备,都必须有战胜问难的勇气和行为。当然,也还要有与困难斗争的经验。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