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我的爷爷

精品 我的爷爷


作者:清纯芳心 秀才,2496.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57发表时间:2016-05-19 10:33:36

我的爷爷 说起爷爷,我觉得很生分。
   我俩今世是无缘相见了。因为,在我还没有出生的很多年以前,爷爷就去世了,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爷爷没有留下照片,我不知道爷爷的长相和身高,不知道爷爷生活的好坏。从我记事起,只知道,在我家老坟里,有两堆黄土是属于我爷爷和奶奶。
   有时,我觉得挺悲哀,但不知道这种悲哀,在我和爷爷之间,放在谁身上合适,因为,爷爷永远不知道他的后人中,还有一个我;我永生都不知道爷爷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所以,这是一种悲哀。但不管怎么样的悲哀,我们一脉相承,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他的血液。我常常在想,现在的人真的很幸福,不仅锦衣玉食(相对过去的人而言),还有这么好的科技,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美好愿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他都没有想到,社会发展这么快,我们国家崛起的强大。现在不用说,想拍照片,手机拿出来,随时随地都可以拍照,手机可以自拍,方便简单,照相再也不需要别人了。
   可是,我爷爷那代人,照相这样在现在人面前可是说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爷爷他们来说,照相难上加难,是“旧时王谢堂前燕。”可望而不可即的。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劳苦人民翻身作主人了,贫穷的人家,还是没有能力去照张相的,到我爷爷快去世的时候,照相技术还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城市里已经有了照相馆,可是,小县城还是没有照相馆,即使有照相馆,对于爷爷一个乡下穷人来说,那是绝对的奢侈品,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所以,我不知道爷爷的容颜,也不足以为奇。
   虽然,我和爷爷今生永世都无缘相见,但我知道爷爷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是我从父母那儿听来的,没有眼见为实的真实感,在我脑海里,却足以能刻画出爷爷的形象。
   我父亲去世早,关于爷爷的事情,母亲给我讲的多,因为我家的老坟,就在我家房背后,隔了一堵墙的距离,我家的后墙窗子,直对着我爷爷爷奶奶的坟茔,那两座如小山包一样的黄土堆,掩埋着我爷爷奶奶的遗骨。除了四棵柏树之外,就是一些不起眼的杂草。夏天,杂草丛生,绿树成荫,绿油油的一片,看不出来是坟墓,到了冬天,才能看到墨绿色的柏树枝叶间的黄土包。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小时候胆子大,不管天黑、天亮,我都喜欢踩在凳子上,趴在窗台上,看我爷爷奶奶的坟墓,然后问母亲一些关于我爷爷奶奶的事情,奶奶比爷爷早去世五六年。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和爷爷的坟墓一样的陈旧。
   平时,母亲没有太多时间来搭理我的问题,但是,若是在下雨天,或者在晚上,母亲纳鞋底的时候,母亲就会一边干活一边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然后会给我讲爷爷奶奶的事情,我听来如故事一般。
   听母亲讲,我的爷爷当过保长,保长的职位和现在的乡长、镇长一样,官也不小,算十里八乡的有头有脸、厉害的人物了。在那个年代,可能比现在的镇长还牛,有枪,有警卫,有人鞍前马后地伺候,我爷爷上任保长一职具体多久,我不太清楚,母亲没有说,我也没有问过。我爷爷因为当过保长,所以很霸气、脾气暴躁,但我爷爷非常聪明,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想不明白的理,不会做的活计,我爷爷都能,我爷爷是个全能人才,人称六猴子。
   母亲给我讲过几件爷爷的轶事,我觉得这几件轶事最具有代表性,更能完全表露爷爷的性格。我爷爷一生养育了六个孩子,两男四女,我父亲排行老二,父亲前面是我大姑,后面还有我一个叔叔和三个姑姑,我叔叔好像得了什么病,夭折了。爷爷在经历失子之痛后,脾气更加暴躁,尤其是对我奶奶,不是打就是骂。可能“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的封建思想,在我爷爷脑子里根深蒂固。所以,爷爷对奶奶那种暴躁行为,成了公认的事实。有一次,奶奶在石磨子上磨包谷面,不小心地上撒了些包谷面,被爷爷发现了,二话没说,就将“三寸金莲”的奶奶,从磨坊里摔了出来,然后,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为了一粒包谷,就挨了一顿打,现在的人一定想不明白,也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是事实,在那个少吃缺穿的岁月里,长期经历过苦难和饥饿的人,对粮食的珍惜,是我们无法想到的。母亲说,这一次,爷爷把奶奶“打死”后,又用凉水救活。虽然,母亲的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爷爷把奶奶从磨坊里背回家,这是实话,因为我也听村里年龄大的长辈们说过这件事情。
   有一次,爷爷在后山上,一声大喊,吓得在院塄上玩的大哥,一个趔趄就掉到塄下了,摔得头破血流。爷爷回来后,看见自己的长孙子,摔成这个样子,大发雷霆,责怪奶奶没有把大哥看好,奶奶吓得全身发抖,躲在厨房里,不敢出去。最后还是小姑姑给大哥教了一句话:不是我婆(奶奶)没有看住我,而是你把我吓得掉下去的。爷爷纳闷:怎么是我吓的?大哥就说:我在哪儿耍着呢,你一声大喊,我就下去了。这下爷爷才没有发火,抱起大哥,心疼得亲了又亲。
   每次爷爷把奶奶打过,心里又难受的不行,给奶奶端茶倒水,洗衣做饭,赔礼道歉,去很远的地方,给奶奶买爱吃的点心。家里谁要是头痛脑热了,爷爷是第一个坐立不安的人,去山上采药,再累再晚,他都要亲自煎药,亲眼看着服下去,才行。母亲说爷爷的暴脾气是一阵风,过去了,一切相安无事,对人真诚、坦荡,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奶奶去世之后,爷爷的脾气更加怪异、多疑。我能理解爷爷的变化,因为,奶奶去世的时候,我两个姑姑都没有成人,最小的姑姑才七岁,在这种情况下,我爷爷是不放心母亲的,就害怕母亲虐待几个姑姑,每次外出回来,都要把姑姑们叫到没人的地方,问问母亲有没有虐待她们,然后对三姑姑说,你最大,要照顾好妹妹,不要让外人欺负。爷爷的行为,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几次都想找爷爷评理,都被三奶奶阻挡住了。母亲的不声不哈,让爷爷更是多疑,他总觉得母亲的不吱声,是因为心虚,再加上,爷爷的脾气暴躁,所以,儿女们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这就让他更加孤独。
   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了夫妻之间就是个伴,奶奶的去世,爷爷失去了伙伴,再加上儿女们都不愿意和爷爷说话,大家都知道爷爷的脾气不好,在爷爷面前,一句话说不到爷爷的心上,就会挨骂的,所以,家里人都不爱和爷爷沟通,爷爷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这样长期下去,爷爷因孤独,更加孤僻了,脾气也随着自己的性子,疑心也很重。
   母亲说,爷爷越来越古怪了。爷爷常常说,自己老了,就靠着墙死去,这话,让父亲和母亲听了都不舒服,父亲就让母亲,在还没有换季节的时候,就把爷爷和几个姑姑的衣服准备好,那时,衣服和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的,母亲就给爷爷和姑姑,冬天是冬天的衣服,夏天是夏天的衣服,缝制好好地放在爷爷的炕头的箱子里,随着气温更换。
   即使母亲做的再好,也消除不了爷爷的多疑心理,母亲说,那年正月初五,爷爷领着姑姑们,去大姑家小住了几天后,大姑也跟着回娘家,在回家路上,爷爷说了好几次这样的话:这几天,那一家(指我父亲母亲)吃美了。大姑很同情母亲,因为大姑也是人家的儿媳妇,知道当媳妇的难,那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儿媳妇在家里都没有地位,公公婆婆都是厉害的主。大姑不爱听爷爷的话,就开导说:大过年的,他们吃几顿好吃,也是应该。可是回到家里,父亲去别人家拜年了,只有母亲和大哥、二哥、三哥在家,母亲给孩子们做的糊汤面。
   饭刚做好,还没有揭开锅盖。大姑掀开锅盖,发现母亲做的是糊汤面,一下子哭出声来,吓坏母亲了。大姑边哭边数落爷爷:你说他妗子(舅妈,指我母亲)在家里偷着做好吃的,你看看,这就是你说的好吃的,谁家人大过年的给娃吃这个?他妗子把日子过得这样扎实(好),你还嫌弃。大姑地一顿数落,爷爷也觉得冤枉了母亲。朴实的母亲,从橱柜里,端出来一小簸箕饺子,要给爷爷和大姑煮,这饺子是前一天,家里来了拜年的亲戚,没有吃完,母亲害怕这一天再来亲戚,日子再贫穷,亲戚都给做一顿好饭。嫁出去的姑娘,回到娘家,也算是亲戚了。爷爷其实看到这些,心里也很难受,母亲要下饺子,被爷爷挡住了,爷爷说:都吃糊汤面。从此以后,爷爷再也没有怀疑过母亲。
   姐姐出生不久,大概没有出月子,爷爷可能就得病了。家乡的农村人有个讲究,女人在坐月子的时候,尤其是不和公公打照面的,那时,二姑和三姑都结婚了,家里留下的只有四姑,爷爷就叫四姑到母亲的屋里抱姐姐。母亲把姐姐包好,让四姑抱去给爷爷看,爷爷盘腿坐在炕上,看着襁褓中的姐姐悲喜交加。最后叹息了一句,说我父亲也成人了,儿女双全。
   每天中午,母亲都要给爷爷用大老碗,留一碗白面条的饭,这细粮(白面)的饭,只有月子里的人能吃上,家大人多,加上六十年代,物质的匮乏,粗粮都不够吃,更不要说细粮了,但是,母亲在月子里,不能吃粗粮,母亲就给自己做一些细粮的食物,每天,母亲就给爷爷和自己做些细粮的食物,比如面条,母亲给爷爷盛一碗,自己吃一碗,可惜,不懂事的二哥和三哥,围着母亲,看着年幼的他们,母亲哪能忍心吃下去,就给他们你一口,他一口地喂着吃,到母亲跟前,只能喝些面汤。
   冬日的生产队里,也没有太多的活,爷爷就去山上,割一些荒草回来当柴火烧饭,遇见一位和爷爷从小一起长大的老爷爷,因为他们不是一个生产队的,平时很少见面,只有冬天的时候,不用到生产队里上工,他们才能在一起寻柴火,两位爷爷累了,坐下来休息,那位爷爷的情况,和我爷爷极为相似,老伴也走了,和儿子儿媳妇一起生活,他的儿媳妇也在月子里,于是,两位爷爷就掏心窝地闲聊,那位爷爷,问我爷爷吃上月子饭没有?我爷爷就将每天回去,母亲给他留一碗油泼面的事情,告诉了那位爷爷。那位爷爷听了之后,老泪纵横地说:老哥你知足吧!你看看你自从老嫂子去世之后,你啥时都穿得干干净净的,你看看我,老婆子去世之后,我穿的衣服,脏得不成样子,脱下来,没人洗,不脱下来,脏得穿不到身上,又剥人家(指儿媳妇)面子,没办法,我只能等黑夜里,自己拿到河里洗,白个(半天)去洗,还害怕人看见笑话。割一后晌(下午)荒草,回去吃的是残羹剩饭,和猪一个级别。爷爷听了之后,也潸然泪下,为那位爷爷感到心酸,养儿防老,人老真可怜。这样一位活生生的参照物,让爷爷知道,自己的晚年还算是很幸福了。
   大概过来二十几天,母亲也出月子了,才发现爷爷的脸色发黑,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催促父亲带爷爷去县城看病,家里没有钱,母亲就准备了二十斤黄豆,让父亲背到县城卖了。爷爷执意不去,害怕花钱,农村人把钱看得重,我爷爷也不例外,他害怕花钱,更害怕去医院检查出什么不好的病来,所以,爷爷说什么也不去看病,僵持了几天,父亲找了二爷爷,才把爷爷说服了,于是,父亲背着二十斤黄豆,和爷爷相跟着,走了三十多里的山路,去了县城,在黄沙桥卖掉黄豆,爷爷还是不情愿地进了县城最好的医院。
   检查结果真的很不乐观,医生让爷爷在走廊上等着,把父亲留在办公室里,告诉父亲,爷爷得了肝硬化,已经到了晚期,当时,肝硬化是无法医治。父亲楞楞地站在那里,不知所云,片刻之后,父亲央求医生,给爷爷开一点药,医生摇摇头说,吃什么药都没用,留下吃药的钱,给老人买些好吃的好喝的。但是父亲说:还是开点药吧!给老人一个心理安慰。医生给开了几付最便宜的草药。也许精明一世的爷爷,那一刻,已经明白了一切,但是,他没有揭穿医生和父亲,而是想装糊涂来安慰父亲。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爷爷的已经病得不轻了,全身浮肿,食欲不振,乏力,只能躺在炕上,在风和日丽的时候,爷爷在四姑或者母亲的搀扶下,到院子里晒太阳,但是,不到一个时辰,爷爷就坐不住了,就喊着人扶他回到屋里,躺在炕上呻吟着自己的病痛,疼痛难忍时,也骂人,但是,一家人都依着爷爷,大家这时才发现,被爷爷谩骂是一种幸福,“家有老,是块宝”。父亲和母亲在开春的农忙中,经过爷爷的同意,为爷爷准备寿衣和棺木,在我们老家,有病的老人,做了棺木和寿衣,可以冲喜,病人的病情就会好转,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是爷爷也想着他的病能好,能看着他的儿女们成家立业,能看着他的孙子们成家立业,能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更想着自己能看见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后事准备得好坏,也就安心了。就在给爷爷做好棺木和寿衣不久,整个麻街川被一种发烧头痛的病症狂虐着,死了好几个人,母亲也没能逃过此劫难。
   母亲是在一个春雨沙沙的半夜发烧,那时,姐姐才几个月,父亲和母亲一夜都没有合眼,等着天亮去请大夫,因为农村的医疗非常落后,十里八乡没有一个医生,我们家附近连个懂医的都没有,所以,要去很远的地方才能看病,山路崎岖,三更半夜加上下雨,连夜去请医生是不可能的,只能等到天亮再说。天麻麻亮的时候,父亲起来要去请医生,才发现母亲已昏迷不醒了,父亲吓坏了,赶紧和二爸用门扇抬着母亲,冒着雨将母亲送到医院,经过抢救,母亲醒来了,被北京来支援的女医生,确诊为脑膜炎。

共 613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和奶奶,他们那一辈人,只是活在父母的故事中,同时也活在我们的想象中。作者的爷爷,虽然只是活在作者母亲的故事中,但却在作者的笔下活泛起来了。例如:奶奶在石磨子上磨包谷面时,不小心撒了些包谷面在地上,被爷爷发现了,二话没说,就将“三寸金莲”的奶奶,从磨坊里摔了出来,然后,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又例如爷爷自己一声吼叫,把骑在院塄上玩耍的孙子吓得滚落地下,摔得头破血流,爷爷也是大发雷霆,责怪奶奶没有把大哥看好,奶奶吓得全身发抖,躲在厨房里,不敢出去。正是因为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才使得活在母亲故事中的爷爷,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文章中最为可敬的,还是作者的母亲,母亲说,无论爷爷怎么骂她,她都不生气,爷爷能骂人,证明爷爷还有力气,爷爷还能多活些日子。这就是典型的“顺者为孝”,是挨得骂受得气的孝顺。文笔细腻的情感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52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5-19 10:37:19
  故事中的爷爷,在细腻的文字描述中活泛起来,足见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夫十分老到,欣赏了,问候清纯芳心老师,祝编创愉快!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6-05-19 11:39:04
  谢谢武戈老师!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5-20 09:58:53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佳作呈现!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6-05-23 08:22:50
  谢谢武戈老师!
3 楼        文友:雅润        2016-05-24 19:36:26
  这是第一祭,不错,加油,期待你的第二祭。
雅润
4 楼        文友:柴桂玲的博文        2016-05-26 20:41:00
  细心拜读您的这篇文章,让我们敬拜父母那一代继承的优良传统教育思想。我从小就没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童年,只是在祭奠爷爷奶奶的日子跟着父母和哥哥姐姐去坟地烧纸。不论是父母的祭奠仪式,还是父母亲讲爷爷奶奶的故事,都表达了一代又一代的成长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理解,信任,发展到家和万事兴。祝您万事如意!
柴桂玲的博文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