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精品 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作者:天亮故事 举人,3118.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54发表时间:2016-05-23 21:16:07

经济学家预言:“2016年起,世界将进入私人企业倒闭潮。”这是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不是狼来了,狼真的会来吗?这个问题将成为私人企业主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浦阳江县工业经济在进入新世纪后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私人企业这支大军,水晶、绗缝、挂锁这三大支柱行业中99%的是私人企业。
   上世纪末的九十年代,浦江仅有一家花边总厂,是归属第二轻工业局的集体企业,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工厂的上层管理人物,经营副厂长,技术副厂长,生产副厂长先后下海创办了个体绗缝工艺厂,随后中层管理人员中的生产科长、技术科长、经营科长、设计科长也另起炉灶,办起了个体绗缝花边厂。一年后,各个车间主任、技术骨干,乡间管理员、私人加工点也纷纷竖起了绗缝独立生产的大旗。绗缝业的扩大,给外贸出口带来发展机遇,于是原来单线联系的省市县三级外贸公司纷纷打破代办格局,多头垂直下插独立办理出口业务。在新旧世纪的交替期,浦江绗缝业像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崛起,原来的绗缝总厂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摇篮和黄埔军校。
   在八十年代末,花边总厂从二轻局分来四个招工指标,分别招来两男两女四个新职工,分别是张雄,王迪,李洁,赵梅,年龄都是一九五五年出生的,只是生日有大小,他们就以出生日期的先后排列成兄弟姐妹。张雄为大师兄,王迪为二师兄,李洁为大师姐,赵梅为小师妹。大师兄大高个,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帅哥,他聪明却好吃懒惰,二师兄中等个头虎头虎脑,虎背熊腰,干活不怕出力气,大师姐高个杨柳细腰,面如桃花,爱吃零食,小师妹个头较低腰身粗壮,面相平平,十分节约不怕吃苦。四个兄妹相处甚好,一年之后,按照人们的自然思维结成了两对大哥配大姐,二师兄配小妹,他们在大家的祝福声中走进了婚姻殿堂,当年就各自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张家的儿子叫张宝贵,女儿叫张小霞,王家的儿子叫王志富,女儿叫王翠花,都活泼可爱。
   张老大一家吃着零食花间月下,消费享受,浪漫爱情。王迪一家,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多拿工资,饭食之外,不吃零食,连支三分钱的老式冰棍也不舍得买,就是这样五年之后,工厂体制改革,租赁经营,王迪家租下了一栋车间,申办了王氏花边厂,张家还在逐步缩小的老厂上班。
   又过了三年,王氏花边已经独立出口,老厂宣布倒闭破产,王氏花边用十分廉价的成本接过了老厂的部分老设备,也包括部分老工人。张家夫妻成了王家的员工。
   王氏花边的规模迅速扩大,需要贷款资金也越来越多,老实木讷的王迪夫妻不善于社会官场的交往,每逢和上级打交道的酒场,他都请会喝酒的张家大哥和漂亮会应酬的嫂子李洁到场应酬。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做老板的不会说道,只有多喝酒表示诚意,经常喝的被张家哥嫂架回家来,老板娘赵梅还要表示谢谢,哥嫂走后就是一阵发落,也不知道老板能不能听清,只管说着,给老板灌醒酒茶。工厂业务多压力大,王迪的胃经常痛,他总认为是喝酒喝的,不会多在意,在一年春节刚刚过去他的胃病复发,到医院检查已经是胃癌晚期,手术后只活了四十四天就永远离开了他的家人,还有他那还没有成熟的工厂,这个时候儿子王志富才十几岁,工厂在张家哥嫂的帮助下撑过了三年,老板娘当了三年老板,儿子到了十八岁,成为工厂的法人。赵梅就像当年教儿子走路一样教儿子经营工厂,由于孤儿寡母的可怜上级部门爷爷份也十分照顾,外贸公司辈们的叔叔也很关照,场内的那些亲戚朋友们也自觉地维护工厂的利益,工厂就在亲情的自觉工作中慢慢长大。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王志富遗传了父母吃苦耐劳的优点,同时也遗传了他们不够理想的身材和貌相,因为失去了父爱,做妈妈的加倍爱自己的儿子,爱对长相也无能为力,她只有用经济条件作为补充和平衡,她下决心要把自己留下的遗憾,得以扭转,她把目光注锁定到了张家的女儿张小霞身上,张小霞集中了她父母的优势基因的遗传长得那个头,那身段,那模样,那皮肤,真正的性感迷人,就是一个花枕头,那智力,那学习,那知识,那能力差得恐怕就让人难以接受。
   张家没有多少财产,但夫妻两个消费的王家的美食比老板娘还多,招待客人余下的美味零食都拿回家去给他们的女儿张小霞享用了,因此全家人养成了不吃饭专吃零食的习惯。
   “是你来求我,不是我求你,所以就先讲好条件,不能拿王家的生活习惯和做人标准来要求,就是要不干活,吃好的,不能受半点委屈,不能伺候婆婆,婆婆必须伺候媳妇。”这就是女方妈妈提出的条件。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勤快是贱命,懒惰是福神,就这么不平等的条约,也会有人甘心情愿地答应,一桩取长补短的婚姻在各有所需,各有所得的前提下达成了协议。
   结婚了,王家和张家几乎就是一家人了,一个扬手是天,覆手是地的老板娘,就变成了甘心伺候儿媳妇的奴隶式的倒孝的婆婆,张家的人在工厂的地位就随着女儿的特权,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了。
   新老板娘有了,老老板娘就变成了老板的娘,这多了一个“的”字就大不相同了,老板的娘,不舍得花钱雇佣炊事员,其实也不放心其他人做这个炊事员,自己兼着,每天五点爬起到菜市场批发便宜的蔬菜,利用在车间边干边监督他人的管理空余时间把几十个人的中午饭菜做好。
   年轻的老板娘在自己的办公室描眉画眼玩手机,零食消灭了一大批,中午开饭了,婆婆去请吃饭,她伸伸懒腰,到餐厅看看表示没有胃口,就回来继续看他的手机电视剧。餐厅里,几张大圆桌,每张上面摆了,两荤两素四菜一汤,座次按和老板的亲近关系依次排列,男一号桌,老板丈人爹坐上座,老板小舅子挨着他爹坐主面次主位,老板的舅舅坐三号位,老板大姨夫二姨夫,大姑父二姑夫,老板的表哥、表弟依次坐好,午餐在丈人爹的号令中拉开序幕,老丈人和老板舅子嗑瓜子零食喝老酒,偶尔也吃一点桌上的菜中的花生米或者炸干鱼,老板舅舅也喝黄酒,就是没有零食,就着桌上的菜喝酒,其他人还有女人们都是就着菜吃米饭,有的仅用五六分钟就吃饱了依次退席,喝酒的人还要边喝酒边吸烟,大概要用一个半小时才能用晚餐,他们到车间,计件工人都干一个小时了。
   老板的娘对失去父亲的儿子,几乎都是溺爱,他把对丈夫的爱都转移到了儿子身上,几乎把他当成了一只永不出窝的小鸟,当他结婚后从母亲的怀里挣脱出来,投到了爱人的怀抱,这无疑是给母亲一个巨大的打击,她把这份失落都用到了对工厂左右控制上去,把失去溺爱儿子的痛苦转移到溺爱工厂上来。在她几乎是变态心理的管理中,本来就是没有文化和管理企业的知识和经验的她,更加亲情化管理,根本就没有理性化的管理方案,这种亲情网络管理,都是看面子干活,老板在和老板不在就不一样,老板的娘就不敢离开车间,工人的自觉性是十分有限的,没有管理制度,没有质量标准,没有操作规程,没有责权利挂钩的激励机制,吃了也白吃,干了也白干,近五年来,因为质量、交期、合同条款等等造成挤压库存近六百万。老板小舅子管理的切包边布的车间,年总收入十二万元,仅仅工资开支就一十五万,去掉房屋租金,税金,饭费其他开支亏损几万。
   年轻的老板已经承受不了这种无政府无管理的老娘管理方法,工厂实际是已经亏损几百万。老板遇到一位客商的跟单员舒同,是一个从事花边行业三十年的老行家,从设计到技术,从成产到贸易从国内到国外市场都一路走来,曾经改造国内国营集体企业,尤其是成功的改造过中型私人企业,让那家企业成功的跨越了一个小型转中型的台阶,产品开辟了俄罗斯市场。老板的观念被舒同的思想理念所同化,他决心要实行工厂的变革。老板请舒同帮助改造已经无法运作的工厂。一个小老板改革的对象是最亲近的人,除去自己之外的所有人,这和历史上康有为变革失败有很多相像之处。
   改革的任务就是要打破这张亲情网,把亲情自觉工作改为责权利相对应的岗位责任制,一个习惯于“一扎不如四指近”的亲近程度决定信任度的家族工厂,进来一个没有亲情关系的外人,代替小老板实施革新,也有好心人很想为他提供一张护官符,也就是与工厂权力中心远近的关系网,这对于新进来的员工很重要,但是有了这张护官符,改革就成为一句空话。打破这张网就等于砸碎老板的娘的大半辈子的造就,首先不答应的就是老板的娘。
   老板的娘失去对儿子的宠爱,是给他找老婆传后的需要。不得不把心爱的儿子交给儿媳妇,但失去对工厂的指挥控制能力,就比夺走最后一块领地还要痛心。
   当年刘文学为了保护公社的辣椒与地主分子作斗争,献出了年幼的生命,他被评为英雄少年,那么现在社会,谁又能为了私人企业的长远利益去和以老板的母亲为核心的保守势力作斗争,调动改革派的积极性,就是要把改革的根本利益与改革派的利益结合起来,然而,这项改革的受益者应该是工厂老板本身,小老板与老板妈的矛盾要通过一个外来者体现出来,那改革者本身就是狗熊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老板妈带头对抗改革,出台制度和执行制度就是一句空话。
   在生产环节中有一项最简单的工作,就是为平车工把卷在两层硬纸板上的花边按照顺时针方向,翻转把花边叠落在地面上,路边的娘和工人们都是,左右手握住纸板两头手工翻转,大约两秒钟一圈的速度进行,没有人计较转动的速度,也就无从计算工作效率,习以为常。舒同观察几日,提出花边穿轴转动的方案,在场的人都极力反对,在试验中对初期的方案不完美幸灾乐祸,尤其是和老板妈走得近的骨干,都抱以讥笑的态度,有人公开叫板,说这样比手工还慢。
   在舒同半个小时的实验后成功,将一根不锈钢钢管在中间用胶带缠成扁圆形,插入花边中两层纸板中间,紧密的固定,用手指捻动钢管轴,花边就很容易快速转动,节省用手工转动时间的90%,提高工作效率九倍,但是除去身体自己使用外没有一个人使用这个方法,这是因为,老板妈宁愿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种对抗纯属于害怕失去自己的威信。其中有一位员工偷偷告诉舒同:“我们在自己家里就是用的你这种方法,但是在厂里都不会告诉老板妈,为什么?你自己考虑。”这让舒同想起德国第一台缝纫机发明者被工人们追杀,逃到英国去的道理。
   第二件改革,原有的亲戚朋友的平车工,每天做工作八小时生产双层长毛被60条,有四个外来的车工每天工作八小时之外加班工作四小时,共十二小时,做120条提高数量一倍,舒同建议老板借用这股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老员工反对,因为工作效率提高后必然会降低计件工资标准,多干活不能多拿到工资。管理车间的老板的小舅子,也拖着不给新工人安排住处,故意迫使新工人离厂,这是因为,车工加班,主任就要陪着加班,多工作了,自身的工资不会加多。老板妈也反对,因为这个方案是舒同提出来的,如果成功,影响了她的威信。
   为了能够帮助年轻的老板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无管理状态,舒同起草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流程,各个工序的操作规程,从质量管理入手,想以此促进工厂规范化管理的进程。
   可是这一切,老板妈和那些亲信们置之不理,他们习惯了老板妈的家族式管理,在做一批全棉床上用品四件套过程中,只是注重产量,缺少各个环节质量管理,素色布料中有染厂造成的搭色质量问题,裁剪工序没有挑出来,合成车间的车工是计件工资,所以她们只管完成数量,不顾舒同的建议,硬是把有问题的布料也拼进去,结果是一层不合格的面料造成双层被套的不合格,到了最后包装环节有大量的产品作废,中间各道程序的人力浪费。
   在做一批50X50CM的靠垫的时候,开料的把门幅不足的布料,中间开成面布,两边开成背部的两个对拼片,由于门幅参差不齐,尺寸严重不足,中间缝上拉链后应该是和达到53CM,结果有大量的背布只有35CM,车工不顾产品的质量,硬是合成成品,翻套后的尺寸只有50X32CM,面布有15CM的部分卷曲在靠垫的内部,就是这样,老板不敢正视问题的存在,不敢追究裁剪师傅的责任,而是将这些不合格的产品装箱运往莫斯科市场,加上关税和运费成本翻了一番,在市场当废品降价处理,造成很大损失。
   质量管理缺失带来的是经济损失。安全管理缺失可是生命攸关。舒同提出干粉灭火器已经三年没有冲压和更换,已经不能使用,充粉加压,一个需要26元,两个的支出相当于一天的老板娘的零食钱。但是老板只是答应更换,就是迟迟不行动,半年了也没有解决。生产楼有三个楼梯口和一个电梯口,其中有两个楼道的门常年关闭门口通道做了挤压产品的仓库,就有一个楼梯口使用,楼梯的每一层平台上垛满了包装纸箱。
   舒同要求厂区内禁止吸烟,可是那些皇亲国戚们竟然在车间和仓库吸烟,往往是合伙吸烟,舒同建议每个楼梯口放一个铁桶装上一桶水,吸烟的烟头在水里湮灭,可是老板妈不舍得钱去买铁桶,而是用塑料垃圾桶代替。

共 608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讲述的这个企业管理改革的故事,对今天的私企管理是有警示意义的。故事中的企业管理者,实际上是不懂企业管理的“皇太后”,她大量任用亲戚关系,企图通过私人情感而不是规章制度来管理好企业,结果企业开始亏损。这时,老板请来了懂企业管理的人舒同。可是,在“皇太后”势力面前,舒同开展不了工作,提的所有建议都遭受“皇后帮”的抵制。文章详细具体地讲述了舒同采取的改革措施,讲述了遭受的抵制情况,舒同只好请长假。于是,火灾就在舒同走后发生了,这是不接受舒同的消防建设的建议带来的结果。这场火灾,终于让“皇后”醒悟了,终于走上了健康的发展之路。这个私企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过程,体现者强烈的企业管理理念的碰撞,带给企业经营者们以深刻的思考。【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524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5-23 22:54:00
  文章开篇,讲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企员工的走向,也在说明,敢于改革才有出路。主体部分,以一个家族企业的衰败过程为故事,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故事是感人的。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