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海放牧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海】那令人欣慰的淡蓝色火苗(散文)

精品 【墨海】那令人欣慰的淡蓝色火苗(散文)


作者:透明秋语 举人,5820.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1发表时间:2016-05-24 08:14:39
摘要:燃烧的时候,汽炉子会发出轻快的“嗬嗬”声,那是煤油汽化并冲进燃烧室所发出的声音。在我们听来,这“嗬嗬”的声响就是一种美妙的音乐……


   上班的信号响了,伴随着进行曲的节奏,人们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变得统一,挺胸收腹,走出了一种气宇轩昂,走出一种军人的气概。
   这是一支多少有些奇特的队伍,他们的服装是统一的,清一色的劳动布工装,颜色也大致相同,都是蓝色,所不同的只有深一些和浅一些,新一点和旧一点。
   说他们奇特,是因为这些人的手里大都提着各式各样的器具:饭盒、瓷钵,铝钵,有的人甚至提着小号的钢精锅……这些器具都用各式的网兜装着,在路过一间平房时,人们鱼贯而入,将器具放在几个大铁柜中,这才重新走出来,踏着广播里响起的集结号朝厂区大步而去。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工作日,很普通的日子。人们放进那平房铁柜子里的不是别的,是中午乃至晚上的主食。淘好的米加上适量的水装在各种容器中,再装进蒸柜里就不用管它了。每天上午十一点,工厂会有专人打开从锅炉房直通过来的滚烫蒸汽,将那些饭蒸熟。下班的路上,顺道将自己蒸的饭带回去。
   当然,你也可以切一些香肠和腊肉放在里面,回家后就可以直接开饭,午饭后还能有一个多小时的空闲时间,可供小睡。用蒸汽蒸饭节省了大家的时间,但那饭却不好吃。有一种水腥气,这大概是米在水里泡得太久的缘故,早上八点上班前各家的米就放进去了,一直要到十一点才放汽蒸饭。米要在水里泡三个多小时。那时供应的米大都是陈年老米,本来就不香了,这样一泡更是不合口味。然而,比起吃不上饭的困惑,也就不计较了。
   我所在三线企业是一家地师级的单位,正式职工就有两千多人,加上厂属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再加上家属,人数达到了四、五千。企业办有一个大型食堂,开得有十几个售饭窗口,就是这样,每到开饭的时候,都要排很长的队才能打到饭。一些单身的职工有意见了,说双职工就应该自己开伙,不要和单身汉们来挤食堂。
   其实双职工本来也是自己开伙煮饭的,有时是为了图省事才选择去食堂打饭吃。毕竟中午的时间太短,加上那时的炉子不好烧,好多时候就去照顾食堂了。
   给职工蒸饭就是那个时候华蓥山军工企业的普遍做法。三线企业地处煤产丰富的山里,燃料当然以煤为主。开始的时候,大家用的炉子无法封火,每次煮饭都要现生火,那种炉子虽然有火力大的特点,却很费发火柴。在企业中,寻废铁容易,找木柴却困难。职工只能在农贸市场买山民们担来的柴。那时已经实行了封山,正经的木柴是没有的,只有一些小树棍和树的枝丫,还多是生湿的,买回来后还要砍开晾干,木棍枝丫也不经烧,煤还没有燃它就烧过了,并不适合生火。工厂原本是有个木工车间的,负责加工生产一些产品的包装箱,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将一些边角余料免费发给大家,但职工家庭太多,废木材太少,根本不够分的。
   后来工厂总务部门从兄弟厂淘来了经验,对全厂双职工家的炉子进行了改造,让炉子可以将火封住,生一次火管很久,不用再天天生火了。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所谓封火,就是让燃烧着的煤处在一种缺氧的状态,维持着不熄灭,能够重新燃起来。但是,当需要用火的时候,从把炉门打开,让氧气重新涌入,到炉火燃旺会有一个过程,短则二十多分钟,长则个把小时。要用火时,火不肯燃旺,快上班了,炉火却好了起来,这就是那种炉子最大的毛病。
   那时,三线企业建成也就十多年,企业还很年轻,退休职工少,大都是双职工带着一个或两个孩子,中午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从托儿所接回孩子后,就忙着煮吃的,火不好,水迟迟不开,孩子小不懂事,直吵着要吃饭,两个大人急得什么似,等将饭吃到嘴里,上班号声就响了。一个中午就在应付那顿饭。休息不好,开机床就容易出事故,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鉴于这种情况,免费给职工蒸饭就应运而生。
   我是一九八一年从部队退伍后来到三线的,那个时候,蒸饭的举措已经实行好几年了。早上提着米顺道放进蒸饭房,中午下班带回来。如果遇上火好,再烧上个菜,煮上个汤,火不好,从泡菜坛里捞几块酸萝卜、泡豇豆,也能凑合着将肚子填饱。那时,我家小儿还小,正在上托儿所的小班。但他却很乖,也不太挑食,对吃泡菜下饭也无怨言。当然,这得在晚饭时补偿他,多弄点他最喜欢的肉食。当炉火燃旺的时候,就是家里气氛最和谐的时刻,大人们忙着炒菜,孩子乖乖地守在一旁,等着好吃的。间或还忙中偷闲教他认几个字或和做几道算术题。
   这种可以封火的炉子烧的是煤球,煤球是厂里的集体企业自己压制的。守着好几个大煤矿,煤球可以敞开供应,每家每户的走廊前都统一修得有硕大的煤池,可以装上千斤煤球。遇上煤好烧就买它七、八百斤放着,可以烧上好几个月。机器压制的煤球并不那么紧实,一担煤球总会有不少未能成形的,那就是散煤,积上几个月,煤池中就堆上了小半池。这时,人们就会利用一个星期天,把那些散煤掺上兑了黄泥的水重新和匀,用手捏成形,尽量和煤球差不多大小,晾干了再来烧。这个时候,煤池的边沿、厨房外的晒台上就会放满了自己捏的煤疙瘩。用手捏制的煤疙瘩就紧实多了,就算是不小心摔在地上,也不至于成散煤一摊。捏煤球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儿时在家里供应的都是散煤,全都要靠手工把它们制成煤饼或煤球。现在再来捏煤球,就算是对童年生活的一种重温罢了。
   烧煤就得产生煤烟和煤灰,煤烟可以通过烟囱排走,但煤灰却只能手工从炉子里掏出来,再一盆盆地端出去,每个星期掏煤灰就成了一件大事。炉子的灰门小,也没有合适的工具将灰掏出来,基本上靠手直接掏。灰也大,每次掏炉灰都会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而那时家里是没有浴室可供随时洗澡的,夏天好办,掏了炉灰后,就站在家中的下水池里冲洗一番,冬天就不行了,洗澡得到每周只开两晚的澡堂去。为了不至于将周六晚上才洗的头弄脏,人们往往就在头上包一根毛巾,弄得个个都像是电影《地雷战》中那个偷地雷的,在倒灰时遇上了,你看看我花猫儿一只,我看看你一只花猫儿,就相互打趣:“不就是掏个灰吗,咋个还吃上了呢?”
   “去你的,你才吃灰呢。回去照照镜子,你脸上更花!”
   说笑几句,一身的疲劳也就消失了。
   包毛巾的作用并不大,只能挡住一部分灰尘,衣服上还是要落上不少。后来,我就在周六的晚上用一根水管从上风门里把水注进去,将灰浸湿,第二天再从下面的灰门中用手将炉灰掏出来。用水发炭灰果然解决了灰大的问题,掏出的灰是润的,再也没有灰尘飘起来了。但炉子的风门和灰门就容易锈蚀,每隔两三个月就得更换。好在风门和灰门都是厂里自己制作的,一副只要两块钱,并不贵。换装也不是问题,登记一下就行了,自然会有人上门来维修,不再交钱。于是,用水浸炉灰就在我家一直延续下来了,每个星期天早上,就是我固定的掏炉灰的时间,雷打不动。
   处理炉灰是一件关系到吃饭问题的大事,每个家庭都会认真对待。家里有当焊工的人们就会寻些边角余料给自己或处得好的朋友焊上个铁抽屉,灰门也做得大大的,刚好把那铁抽屉放得下,煤灰就落在抽屉里,装满了拉出直接端到垃圾坑倒掉。而我是新人,没有那么铁的关系,就只能用笨办法。
   有一点我却是先进的,依妻子自我打趣的说法,是实现了“电器化”。其实那就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中午下班后,急着要做菜,火却始终燃不好,灵机一动就想到了鼓风机。于是从街上供销社卖了一个回来,并找了根合适的小凳子放在风门处,将鼓风机的出风口从风门伸进去,插上电源一开,强劲的风吹进去了,火很快就从休眠中被唤醒,再也不用苦苦地等待了。
   有一利就有一弊,这样做的一个副作用就是费锅,那鼓风机吹着强劲的风,就像是在炼铁似的,一口上好的铁锅用不了半年就烂穿,必须换。好在那时锅不贵,而我也掌握了治锅的方法,不至于经常吃新锅那种黑饭。
   民以食为天,免费蒸饭解决了职工的主食问题,却无法解决炒菜做汤,还是美中不足。到九十年代初期,工厂学习了兄弟厂的经验,给职工统一买回了烧煤油的汽炉子。开始推广时,人们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害怕煤油会断档,到买不到煤油的时候就麻烦了。煤油炉许多家都用过,但只能作为一种补充,一家人日常生活全烧煤油也太不靠谱了。负责这次改装工作的供应运输处却打了包票。他们处长拍着胸口说现在煤油的供应已经不是什么事儿,并以供运处已经囤积了十来吨油以备不时之需来说明这个问题。事实证明也确是如此。打那以后,供运处每周两次敞开向职工供应煤油,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缺货的现象。
   这种炉子以煤油为燃料,油罐是圆桶形的,上面有阀门、出油孔和压力表,用一根胶管连在灶头上,结构很简单。使用也不难,将煤油装入油罐中,把气加满,就搞定了。只是点燃汽炉子得事先预热。把原装的长柄小铁盒装上点汽油或酒精放进灶头,点燃了烧那根横杆,等横杆烧得半红,把开关轻轻打开,随着“呲”地一响,火燃起来了。开始的时候,火是桔黄色的,很快就会转成淡蓝色,这是煤油燃出了最佳效率的象征。燃烧的时候,汽炉子会发出轻快的“嗬嗬”声,那是煤油汽化并冲进燃烧室所发出的声音。在我们听来,这“嗬嗬”的声响就是一种美妙的音乐。
   于是一家三口皆大欢喜,连幼小的儿子也会露出笑脸,他知道,火一燃起就会有好吃的。也有出错的时候,点汽炉没有标准,全凭经验,如果预热的时间不够,或是开火时手法过猛就会听到“噗”的一声,没有汽化的煤油就会从管道中流入燃烧室,并冒出一股呛人的烟来。这时,只能将流进去的油倒出来,将燃烧室擦干,重新点。然而,相比之下,还是成功的时候占多数。
   汽炉解决了职工最迫切的煮饭问题,使大家上起班更带劲儿了。不光如此,这种改变还给厨房带来一个清洁的环境,人们再也不会灰头土脸地每周都去掏煤灰了。
   直到今天,在我家的阳台一角,仍然留着那个给我们带来过许多美食的汽炉,它是上个世纪的物件,“长得”不漂亮,却见证了三线企业的一段历史,虽然老旧,却弥足珍贵。看着它,就会让我忆起那藏在心底的悠悠岁月。

共 39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三线企业普通职工生活的散文。描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家三线企业想方设法解除职工在煮饭上的问题,让职工安心生产的故事,揭开了三线企业神秘面纱的一角,让我们通过“民以食为天”这个最平常的话题,深入到职工生活之中。作品语言流畅,生动且诙谐,描写细腻,透过生动的描写,可以看到那时的三线企业职工是怎么在艰苦的条下,为祖国国防建设出力的。散文从企业职工早上迎着进行曲上班,手里却提着各种器具写起,道出了企业为职工免费蒸饭的故事,采取多种手法讲述了那段难忘的过往。从每一次煮饭都得生火到改为生一次火能管很久的炉子,再到为职工购进了烧煤油的汽炉子,每一次变革都是为了减轻职工的负担,使之能更好的投入到生产和工作中。尽管这些都已经成了陈年旧事,但却是三线企业职工上个世纪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依然感人。谢谢作者带来的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雨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25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春        2016-05-24 08:15:11
  一篇充满了深情的佳作,拜读了。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2 楼        文友:雨春        2016-05-24 08:15:34
  感谢赐稿墨海放牧,期待更多精彩呈现,展示你的风采。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3 楼        文友:雨春        2016-05-24 08:16:26
  问候作者创作愉快!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4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16-05-26 22:05:27
  一篇美文,让我了解了三线企业职工上个世纪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感人。秋语老师编文写文一样杠杠滴,欣赏点赞,送安!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5-27 06:07:23
  谢谢太阳社长驻足留墨!谢谢社长的鼓励!
5 楼        文友:软浪细沙        2016-05-27 19:04:36
  感谢赐稿墨海、放牧心情!
回复5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5-28 15:55:20
  谢谢软社驻足留墨!
6 楼        文友:雨春        2016-05-27 19:11:18
  感谢赐稿墨海放牧!期待更多精彩再现、展示你的风采!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回复6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5-28 15:54:41
  谢谢雨春老师的美按和点评。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