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蘋岛文踪(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流年】蘋岛文踪(散文外一篇)


作者:方雪梅 布衣,30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18发表时间:2016-05-24 22:36:37

蘋岛浮在潇水与湘水交汇处,似一枚长锚,把两条奔走在千山万水间的江,挽在一臂之间;也让两江的文脉须茎,交织叠生于道州文化的苍穹之下。故而,到永州,不可不去蘋岛。
   我是仲春时节上岛的。轮船从零陵区柳子街下的老码头黄叶古渡出发,沿潇水北行大约八华里,一座四面环水的绿岛,便迎面扑来。在树木堆垒成团的浓绿中,隐约可见黛瓦白墙的老宅和其翘立的飞檐。同行的当地朋友说,那就是湖南别称“潇湘”一词的发轫处——蘋岛了。
   这座小岛,居潇水与湘水之间,衍生了“潇湘”这个名词,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传说因舜帝二妃掷罗巾于水中,岛便随水涨落,故又有“频洲春涨”之称。潇湘八景之一的“潇湘夜雨”,亦是此岛称谓。最让读书人肃然的是,这岛上,有一所孵化国之高才、扛起湖湘文脉的古老庭院——蘋洲书院。而正是这座古书院,隆升了小岛的文化高度,也让我对此行,有了最大的期待。
   在老码头下船,沿青苔石级上行,穿过灰墙黑瓦的山门,便置身于蘋洲书院旧址了。这是一座方正的“四合院”,中轴线自北向南,围绕它建有奎星阁、讲堂、中门、大堂、大门、门庭、影壁和长廊,整个院落,显然已经过重新修葺,再看不到荒僻小岛上,那个残院老宅的破败旧颜。走在幽静的青石甬道上,绿树蕉风依旧,百年古桂笔立,而当年学子们的身影,早已隐入在历史烟云的深处。
   这所书院,与中国所有书院一样,有一种欲担家国重任的凛然之气,即使几百年风雨侵袭,也仍然从一砖一瓦、一石一碑、一字一句中弥散出来。此刻,在院中的讲堂大厅,我看到了迎面悬挂着的巨幅楷书,《尚书·大禹谟》所载舜告禹之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十六字,尧、舜、禹三帝皆以心从之,以心传递;也为朱熹、王阳明等后世大儒所推崇,可谓中国古代治道与学术境界的最高层级。讲堂侧面,则有“礼义廉耻”四字榜书。《管子》将此四字称为“国之四维”,并强调“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足见“礼义廉耻”是治国、治家、治学的根基。最让人侧目的是,大堂里有湘人王闿运所作的那幅著名的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此联从学术的本源和流派来俯视,以三江借喻,潇水支脉濂溪喻道州周敦颐,湘水喻湖湘学,长江喻理学,意谓理学皆发祥于周子。湖湘文化精神的大端,脉络毕现。
   蘋岛之不凡,在于其牵系二水,在于它与文化教育紧密勾连。据记载,旧时这里曾建有供学子读书发蒙的“湘口馆”,其书声高扬,直抵柳宗元老先生的诗行中:“九嶷山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红澄停风雷。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隗。”这琅琅书声又从柳先生的笔尖,传到了我们的耳畔。
   清光绪十年(1884),江华人王德榜等人捐资修建此书院。与其他书院多由儒生士人捐建不同,蘋洲书院捐资人王德榜乃湘军将领,一生杀伐征战,且在中法战争中屡建奇功。从贵州布政史任上离开后,他回到故乡永州定居。自刀光剑影中抽身,卜居乡里的他,捐资公益,乐善好施,建成了这所永州八县的最高学府。第一任山长为周敦颐的后裔、前清翰林周崇傅。从山门中,曾经走出了八位贡生。辛亥革命后,书院易名为蘋洲学堂,后又改为永郡联立蘋州中学,培养了无数学子。后来担任过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的哲学家、教育家李达,就是从这座书院走向社会政治舞台的。可见书院为湖湘育人之功。
   一个多世纪后的今日,我在书院的亭廊里穿行,在古木下停驻。从怀素写蕉书处,到奎星阁的藏书之所,从“古潇湘”榜书,到影壁上的《九疑山诗图》石刻和长廊上的《潇湘八景图》,在这座大院里,我仿佛看到了先人们在文化沃野上躬耕的身影,仿佛看到他们仍然在清慧堂、北渚馆、儒行斋聚集会讲、研读诗书。
   与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等并称为“湖湘四大书院”的蘋洲书院,同样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史的最具象的载体,它将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的中国书院史的辉煌与沧桑,将湖湘文化历经千年而形成的独特的底蕴,即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精神,昭示于文化天宇,留待后学瞻望与跟从。这是古老的书院对中国文化与教育最长情的陪伴,也是它们偏居幽僻山林,甚至墙塌院荒,却依然在中国教育史册上夺目耀眼的原因。
   告别蘋岛,回望山门两侧“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的楹联,再悟“潇湘文波连四海,就此能悟,道在两仪太极;浮岛秋月映万川,于斯便知,学须一理殊分”之义,我想,书院这一独特文化成就的灿烂波光,必随潇湘二水,流向时空的远方……
  
   【心中有汪洋】
   画家万新厚,乃湘中新化人氏,擅画各种游鱼。其笔下,一尾尾鳜鱼、草鱼、鲶鱼、青鱼、金鱼等,凡几十种,或跳跃于半空、或悠游于荷丛,或嬉戏于藤下,或蛰伏于稻边,或回首顾盼,或者窃窃私语,或母子相随……皆鲜活如生,神形绝妙。仿佛他的心头和纸笔上,盛着一个艺术的汪洋。
   新厚先生乃我之笔墨朋友。置身于他的画室,伫立在群鱼之中,深感其“万鱼堂”斋号,名副其实。每观其画,必为其画中勃勃生气所感染。纸上之鱼,最忌笔墨滞硬,死气一团。而新厚兄笔下之鱼,虽然滴水不见,却总有江河湖海的气息,扑面而来;也总让我听到溪流、瀑布与潮水的奔腾,听到水浪的铿然之声。正如国家一级美术师陈白一所言,新厚笔下的鱼,是桃花流水中的鱼,是资江碧波中的鱼,是洞庭湖里的鱼,是有生命力的鱼。而我以为,新厚兄纸笔上的万顷汪洋,乃其胸中千万条涓流汇聚而成。这些涓流,是由他年复一年对鱼文化的探寻的汗水,日复一日挥毫泼墨的辛劳,以及年深月久,对中国写意画技法不断追求的身影构成。
   新厚先生出生在资江边,虽无风樯相伴的水上生活,但从小在水里钻浪里长,抓鱼、戏鱼,画鱼,成为了他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部分。从在江边以树枝为笔,以沙滩为纸,到在画室的宣纸上泼墨,他的画鱼生涯已近四十个春秋。他早年当过脚夫、泥瓦匠、石匠,还给人做缝纫、理发、画像、刻章,后来又当过公务员……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有了厚重的生活积淀,历练了他对美的感知力,也给了他表达生活的艺术激情,更让他的画,有了一种人间烟火气与人情味。他注重以笔墨形态,体现精神内涵,以鱼水之趣,抒生活之情。他的《年年有余》《五福临门》《港湾》《金玉满堂》以及《金秋记忆》《鱼跃龙门》等作品,皆体现了民俗中的吉祥、幸福、快乐之意,展现了亲情、友情、乡情之美。
   新厚先生的画,用色明快,笔意清朗,意境简远。水墨之中,线条灵动有张力,浓淡、枯湿、晕染,恣意挥洒,将写意画的自由无拘,表达得酣畅淋漓。他的《港湾》,甚得我心:画面为一条大鲶鱼,躯体如弓,弯住一条小鱼,如母抱子,笔墨简练,却趣味幽深,韵致潺湲。为达到这种境界,新厚先生付出了巨大努力。多年来,他师从先贤,纳众家之长,又不依傍某家之矩,临摹了八大山人、虚谷、李可染、齐白石等大量作品;且常常临渊羡鱼,到水库、河岸,边看人垂钓捞鱼,边写生;还数次专程赴国内最大的花鸟虫鱼市场——广州花地市场,观看淡水鱼、海水鱼的游动、静驻、腾跃,了解各种鱼的特点、习性,再把鱼的千姿百态,付诸画纸。
   新厚兄痴迷鱼,到了极致,几乎成了“鱼博士”。谈起鱼文化,他的话,便若湖水倒悬,从远古陶罐上的鱼图形,讲到中世纪欧洲基督徒们佩戴的鱼形符;从儒家的“鱼我所欲”,讲到民俗中的年夜饭不可无鱼,和“鱼水深情”“如鱼得水”等人际关系。正因为对鱼的喜爱,在发现少有人做写意手法画鱼的研究后,他更坚定了抓住这个题材画下去的决心。他说,搞艺术创作的人,就是要有鱼的坚韧精神,不畏风浪、暗礁和漩涡,要有战胜困难,适应环境的能力,只有这样,方能到达广阔海洋的远方。
   虽然并美术非科班出身,但新厚先生坚信只要勤奋,孤舟亦可泛海,弱羽也能飞天。他几乎每天都要画画,写生本已经花了几十个,创作的成品有上千张。除了画画,他还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出版了书法集《千字文》和《万新厚短篇小说集》。对艺术不懈的追求,让他在美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2008年5月,他的个人画展,在湖南省美术馆举行,赢得了观众的热捧。2013年,他携带72幅作品,在北京再次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美术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评价说:他的鱼载着人间真善美,从资江起航,穿湘江,过长江,正奔向大海……
   而观新厚先生的画,我总会想到观鱼的滥觞——《庄子.秋水》记载着,公元前300多年前的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一场关于鱼的对话。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最后,庄子言,从濠上得知鱼之乐。这段对话充满理趣,说明了人为感知外界的主体,喜忧只在人心。
   我想,身为“湖南画鱼第一人”,新厚先生是懂得鱼之乐与画鱼之乐的。他的心中游着的,正是庄子的“北冥之鱼”,欲从千里之鲲,化身为万里之鹏,也将扶摇直上,一飞冲天,直达写意画的最高境界。

共 35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蘋岛文踪》一文,首先介绍了蘋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潇湘”一词的渊源。蘋岛文踪,直白解释就是在蘋岛的蘋岛书院寻文。依然弥散着凛然之气的蘋岛书院是不凡的,不仅牵系二水,还与文化教育紧密勾连。从书院寻文踪,从过去读懂未来,若水一般,流向时空的远方。 《心中有汪洋》一文,书写了湘中新化画家万新厚,万新厚擅长画鱼。各类鱼儿在他的笔尖呈现,仿佛他心中盛放一个艺术的汪洋一般。“万鱼斋”是万新厚的斋号,真可谓名副其实。继之,作者书写了万新厚的学画历程,他之所以痴迷画鱼,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他也是画鱼的过程中,领悟人生,尽享画鱼之乐。 此两篇文章,写景写人均文笔细腻,语言凝练,主题突出,意境深邃,画面感极强,读过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6-05-24 22:37:28
  此两篇文章,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我很喜欢这样的文章,正因为我欠缺这样的书写,所以,阅读后,倍感受益。
   感谢老师的分享,祝福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夏云泥        2016-06-05 21:58:05
  【复审理由】作者的岛之行是一次文化之旅,岛是潇湘文化发源地。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如潇湘之水,跨越时空映照万川。鱼画家万新厚,起底生活、观察生活,心怀汪洋描画出了各式各样的游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两个短篇,旁征博引,文字大气,意蕴深厚,充满赞美、传承祖国文化的正能量。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