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兰考游记

精品 兰考游记


作者:落花人独立 童生,747.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3发表时间:2016-05-25 08:31:21
摘要:提起兰考就会想起焦裕禄,而今焦裕禄精神已在兰考世代相传,生生不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赴兰考,看望乡亲们,慰问焦氏后人,宣传焦裕禄精神,给兰考人民绘制了宏伟蓝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兰考游记 【题记】兰考县位于于河南省东部,豫东平原西部,西邻开封,东连商丘,北临菏泽。气候分明,交通便利。兰考古有戴国、兰封之称,公元1954年,易名兰考,沿用至今。风沙、盐碱、内涝是兰考的三大自然灾害,黎民深受其苦。焦裕禄书记和他的继任者,带领兰考人民抗风造林、改良土壤。换来今日千顷沃土,万亩良田,百姓安居乐业,城乡繁荣昌盛。焦裕禄也与兰考紧密相连,人们只要提到焦裕禄,就会想到兰考、提起兰考就会想起焦裕禄,而今,焦裕禄精神已在兰考世代相传,生生不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赴兰考,看望乡亲们,慰问焦氏后人,宣传焦裕禄精神,给兰考人民绘制了宏伟蓝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初夏盛日,适逢周末,携妻儿前去兰考探亲。午宴中,兄长约午后一游,欣然从之。
  
   东坝头黄河
   唐刘禹锡诗曰:“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就是在这里,在一个叫东坝头的小地方,我们的母亲河——蜿蜒奔腾的九曲黄河,挟带着万里黄沙,完成了她最后一弯,直奔大海而去。
   然而,黄河的这一华丽的转身,特殊的地理位置,并没有给东坝头带来显赫与机遇,历史上,这里曾被喻为黄河的“豆腐腰”,黄河曾在这里多次决口,给坝头人带来抹不去的伤痛记忆。给坝头带来希望的是1952年,一位伟人踏足了这块贫瘠而苦难的土地,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三年后的一个深秋。毛主席登上黄河大堤,面对奔腾不息的滔滔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坚强不屈的中华儿女,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经过数十载几代人的艰辛付出,昔日桀骜不驯的黄色巨龙,变得俯首帖耳、循规蹈矩,温情脉脉地哺育着两岸人民。昔日不毛之地,而今瓜果飘香。
   我们的车辆顺着曲折而平坦的黄河大堤前行,大堤左侧是一望无际的良田,五月的小麦丰收在望。右侧是规划建成的黄河风景带,大片的垂柳,在夏风地抚摸下婀娜多姿,长发飘然。齐整的草坪绿茵,在树荫下高低起伏。一条废弃的铁路,在林荫中时隐时现,同行人介绍,这就是当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的专列专线,又叫兰坝(兰封到坝头)支线,这是专门为运输防洪石料修建的铁路,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与郑州铁路局共建。随着汽车工业的进步,促进运输业多元化发展,成本又低,这条铁路逐渐废弃不用。我发现有些地方只余铁轨,枕木已然不见,有些地方,轨道的缝隙中青草萋萋,枯叶残枝杂落其中。这条曾经承载着希望与使命的铁路,成了历史的见证。树荫下的草坪上,有几对青年男女席地或躺或坐。见此情景,竟生出几分羡慕嫉妒恨来,是啊!夏日午后,携一卷书、两壶茶、与三两知己在这清幽的世界里读书论道、棋牌对弈,不亦快哉!
   车辆前方豁然开阔,人声喧杂,友人告知到了。下得车来,只听满耳的吆喝声:
   坐船游黄河了啊,有大船、有快艇哈。
   照相嘞、照相嘞,快照留念,立等可取哈。
   矿泉水、矿泉水、饮料雪糕哈。
   我快步穿过人声鼎沸的吆喝大军,来到一处较为僻静的堤岸。此时还尚未到汛期,脚下的黄河水虽较温文尔雅,但依然是浑浊不堪。在夏日艳阳的照耀下,倒也水波粼粼,浊浪滚滚。突然想起,九八年第一次去黄河(郑州黄河桥下),看见黄河的水,不由得感慨了一句:“黄河!黄河!还真是黄啊!”是啊!黄河:一条带给我们无数灾难的河,一条灌溉养育着无数生灵的河,一条被称之为华夏动脉的河,一条被中华儿女称之为母亲的河,就这样一把浑浊泪,千载流到今!
   河堤岸上建有一座四角琉璃亭,上书“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亭内有一块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碑,石碑的正面刻着毛主席的题词:“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九个鎏金大字。石碑背面记载了毛主席视察黄河的历史史实。而今,伟人已逝,此亭此碑成了历史的铭记与诉说。时隔50年后,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也来到东坝头视察黄河,历史在这一刻又凝重定格。
   俗话说“不到黄河不死心”,这到了黄河不坐船游览一番,怕也是死不了心吧。几番讨价还价,我们一行七人登上了一条快艇。快艇像利箭一样劈开黄波,向河中心驶去,留下长长水波尾巴,兀自翻滚不休。河风夹杂着水气扑面而来,吹开了衣襟,吹乱了发型,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王小波《黄金时代》里的一句话:“迎着万里东风,敞开我年轻的胸怀!”只可惜,韶华不再,华发暗生,早没了当年的豪气,倒是平添几分胆怯,后悔没穿救生衣。掌舵的艄公,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意,猛然一打舵,快艇猛地向一边倾斜,满舱哗然,尖叫一片,心脏也猛然紧收,像是要掉出来一般。持续了十几秒,快艇放平,心中稍舒一口气,未及换气,快艇又猛然向另一侧倾斜去,叫声又起,心脏又紧收,如此连着翻了六七个来回,这边几员女将,早已叫的没有人腔,就差没叫“好汉饶命”了,艄公方才放稳前行。缓过神来,看船上众人个个脸色发白,双腿有的还在抖个不停。我偷瞄了艄公一眼,见得满脸的不屑与得意。但是如此游览,早没了诗情画意咏佳句的雅兴;凭栏临风阅江山的豪情,好在我们巡游不远,便赴归程。下得船来,双腿犹自发软。
   回到堤坝上,一边掏钱付账,一边向船老大告状,船老大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们胆太小。我一个同伴埋怨道:“你们这么玩法,万一船翻了,怎么办?”船老大正色道:“决不可能,俺的驾船技术,在整个坝头乡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刚才给你们开船的就是俺的徒弟,跟俺好几年了。上面来了领导坐船游黄河,都是点名让俺开船。”甭管是不是船老大自吹自擂,倒是勾起我们的好奇心,我问道:“习总书记2014年视察黄河时,你在吗?”提起这,船老大一脸的骄傲:“总书记来看黄河,一不让封路、二不让清场,大伙都看见了他。”我问:“你没跟总书记握握手啊?”船老大嘿嘿笑道:“想握手的人太多了,俺根本到不了跟前。”我的一个同伴揶揄他道:“你这么厉害,也不请总书记坐坐你的船。”船老大嘿嘿一笑,转身招呼其他客人去了。
   既然来到东坝头,不提几句贵地,倒显的不够意思了。说是贵地,还真没有妄言,一个辖区面积7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三万人的内陆穷乡,竟被两任国家元首先后三次(毛主席来过两次)莅临。这不得不说是这个地方的荣耀,东坝头也将被永远载入史册。这个古称铜瓦厢小地方,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黄河在此决溢多达上百次,给东坝头父老带来沉痛的灾难。自从毛主席提出根治黄河水患,东坝头才算过上安稳有生命保障的生活。
   还有一个人,是东坝头乡的老人经常诉说并怀念的,这个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此人就是60年代初期,曾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东坝头乡张庄村,是焦裕禄当年找到防治风沙良策,并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当年焦书记推着独轮车,和我们一起干活,要是不认识他,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县委书记。”这就是焦裕禄留给村中老人的朴素印象。焦裕禄同志总结的十条工作方法中,第一条就是:“要依靠群众。”只有深入群众,与他们同甘共苦,才能带领群众,依靠群众。很显然,焦裕禄他做到了。在焦裕禄永远离开东坝头父老二十年后,他的儿子焦跃进任东坝头乡党委书记。焦跃进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像父亲那样访贫问苦,关心孤寡老人,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小焦书记”。
   “不管是‘总书记’,还是‘县委书记’、‘乡党委书记’只要能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我们都记得他!”这就是东坝头人朴实的心声,这就是黄河儿女的厚德载物!
  
   焦裕禄烈士陵园
   焦裕禄烈士陵园,位于兰考城内一段黄河堤上。始建于1966年,经过近些年不断的改扩建,占地约5万平方米,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景区。
   收拾情怀,沿阶北上,焦裕禄烈士的墓,坐落在陵园的堤顶中间。苍松翠柏掩忠骨,青石沙丘埋英豪。墓、碑皆用汉白玉砌成。碑正面镌刻着“焦裕禄烈士之墓”,上镶嵌焦裕禄的遗像,墓周围有铁索环绕。墓北面有一高大的屏风墙,上面镶有“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金字。墓区周围,苍松翠柏环立,庄严肃穆。每一位到此的游客,无不神色庄重,充满崇敬之情。
   三躬鞠尽英雄泪,一环告慰忠魂操。我默默牵起妻儿之手,给这位将生命献给中原大地的齐鲁汉子鞠躬致敬。在我们的前侧,有几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看衣着应该是离退休的老干部。他们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历经了那个时代的艰难困苦,方有今日的玉汝于成。焦裕禄及其精神,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老人的每一个弯腰鞠躬的动作,都是至诚毕敬的,每一个眼神都是深情地凝望,每一滴眼泪都是深深的哀思……
   凝视着焦裕禄烈士的遗像,脑海里又一次传来焦裕禄临终前,那忧国忧民的遗言:“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墓区右侧建有焦裕禄纪念馆,馆名是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馆内陈列焦裕禄烈士的遗物:用过的办公用品,穿过的棉衣,盖过的棉被等。有图片介绍焦裕禄烈士的生平事迹,介绍焦裕禄领导兰考人民根治三害的事迹。还有各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去参观视察时的题词留言。我发现,参观的人大多在焦裕禄遗物前停留时间最长,观望最多。大概是这些遗物,跟焦裕禄同志最具有联系感和直观感吧!焦裕禄生前坐过的藤椅——这个在文学影视资料里,无数次被素描的物体,当我们看到那藤椅上的窟窿时,依然止不住心潮涌动,感慨万千!那是用柔软的血肉之躯,顶挤坚硬物体的结果!疼呵!我坚信,但凡有良知的人,看到此情形,心里都有一种丝丝作痛的感觉,那是一种为烈士感同身受的痛!一种为烈士忘我牺牲的痛!一种为烈士悲伤怜悯的痛!
   陵园的广场中央,还建有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纪念碑下的广场,是兰考人休闲锻炼的场地。兰考人爱戴他们的焦书记,因为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像焦裕禄一样的先烈,用他们的生命,用他们的辛劳换来的。今天的陵园,已成为各界人士凭吊和悼念焦裕禄同志之地,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课堂。
   让我们含着眼泪,再一次恭读烈士的生平,重温烈士的事迹,学习烈士的精神吧!
   焦裕禄:1922——1964、山东淄博人。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寇虏为煤矿苦工,受尽折磨。抗日战争胜利后,走上革命道路,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积极参加国家工业建设,1962年12月,任兰考县委书记。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逝世,时年四十二岁。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冬天,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从上任到去世,470多天,屈指算来,一年多的时间,为什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能让后世用无数个日子去纪念他呢?这就是焦裕禄精神的号召力、向心力、凝聚力!其人已灭,精神永存!焦裕禄的精神是无价之宝,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河南视察,曾专程到兰考拜谒焦陵,致敬忠魂。时隔五年,总书记再赴焦陵,他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
  
   焦桐广场
   焦桐广场位于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对面,是兰考城区内最大的绿化地,占地有数万平方米。广场绿地上,种植着成千棵高大的泡桐树,其中的一棵泡桐树,就是1963年焦裕禄同志亲手栽下的。据说,当时焦书记带领大家种泡桐,这一棵是最矮的,有人提议把这棵最矮的苗扔了,可焦书记不愿意,他说这棵苗的根长,能长起来,扔了可惜,就亲手种在了一旁。这棵最矮的泡桐苗,历经了半个世纪风雨,如今已经三人合围,成了最老最大的一棵泡桐。为了保护这棵泡桐,兰考人用栏杆将树四面围住,并立碑刻文,碑文如下:“兰考‘三害’,风沙为最。焦裕禄同志汲取干部群众智慧,找到了广植泡桐治理风沙的良方。这是焦裕禄同志1963年春亲手栽植的一棵泡桐,目前树高24.6米,胸围4.33米,冠幅东西20.8米,南北20.9米,活立木材积18.15立方米。这棵泡桐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兰考人民亲切称之为‘焦桐’”

共 71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罢此文,我突然想诗人臧克家的那首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焦裕禄同志的精神,不仅活在兰考人民的心中,也永远活在全中人民的心中。请允许我就以诗人臧克家先生的这首诗作为本文编者按吧,因为我觉得,其他的按语都是多余的语言。文章饱含深情,感人肺腑,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526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5-25 08:52:04
  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落花人独立        2016-05-26 07:43:41
  谢谢精品推荐,好吧,我会继续努力!
3 楼        文友:落花人独立        2016-05-26 07:47:31
  能否请教一下编辑,绝品推荐的标准是啥?内容、思想、形式、语言俱佳?弘扬主旋律的好文章?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5-26 09:08:13
  回复楼主,文章首先打动了责任编辑,这才会推荐给栏目主编,然后,主编又会推荐给精品评审组。就像你说的那样,精品文章必须具有可读性和思想性。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