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故园秋声里的地母情结(作品赏析)

精品 【流年】故园秋声里的地母情结(作品赏析) ——赏读石语《地衣》之故园秋声


作者:芦汀宿雁 进士,7427.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9发表时间:2016-05-27 20:55:15

生命是一条河,我的河流发源地是村庄。当我带着村庄的给予走出村庄,开始了成长,也开始了背叛。但,我的村庄,是一条永不会腐朽的根,深埋在地下,随时都准备发芽。
   这些浸透血脉的乡愁乡情,于作家王岩《地衣》平仄的墨行中,在乡村与城市、人与自然、梦境与现实、虚拟与具象的时空中流转,历经欢欣、幸福、愧疚、痛楚、伤逝等诸种心理冲突及精神突围,孕化成了地母情结。因此,于心画心声中,一墨相惜,就联通了过去和现在、生与死,以一种浪子共欢同悲愁的在场感,激活了有缘者久远的记忆和隐性的心伤,那些如同黑白胶片一般的日子,也渐次被唤醒了,身、心、灵交感共振,引起洞烛幽妙的共鸣,回旋出一种可以意会的诗意和温情。
  
   一、自然而诗性的乡村素描
  
   《故园秋声》,以家、亲人与故土为具象,凝望村庄,盘点亲情,追思孝道,涤化灵魂是王岩作文孜孜以求的精神向标。
   童年的天空、母亲的味道、老物件、农村生活与生命方式都指向同一个生命物象,那就是自然而诗性的村庄。
   坚韧而执着的生命意识,是乡村素描中春潮汹涌的正向力。
   母亲的生命忙碌而喜悦。曾经,母亲的手很巧,她会蒸好吃的锅贴馍,会烙好吃的葱油饼,会蒸槐花,会蒸榆钱,甚至,桐花也会被她变成好吃的菜肴。
   母亲一辈子围着家转,慈爱,坚韧,勤劳,古道热肠,隐忍大志难伸的丈夫的坏脾气,迁就与呵护叛逆的儿女,来者不拒为他人做嫁衣,她是中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女性的形象代表。
   该困觉就困觉,按点吃饭就时喝汤面条,不紧不慢做活计的有味生活,属于木匠爷爷,属于农村稀有的手艺人家。
   在清贫而多艰的岁月中,父亲、母亲,木匠爷爷等乡村人,他们以独特的手艺和勤劳的双手谋求生存,变着法子改善物质生活,微笑迎对生活逆境,与那些无言的笨石磨和大碾盘一样,跟驴子转圈圈一样的周而复始。日子,就在一圈圈的劳作中,不紧不慢地溜了过去。或许,这就是最朴实而生动的生存哲学。
   相伴成长的亲情,也是乡村素描的一个有机部分。
   拆洗的被褥,焦黄的葱油饼,浓浓的鸡汤,母亲的暖臂弯,幽幽的低语,呼哒呼哒的风箱声……在家常的日子里,那些物件,那些声响,弥散着秋天的味道。母亲的味道,溢满了我的生活,也自然流泻在《说吧,我听着》等篇什中。
   母亲一直就那么站着看我走远,远得像只蚂蚁。我猜想,她是不是会有一种冲动,想伸手把那只蚂蚁拈回家呢?母亲目送女儿,司空见惯的一幕,却能莫名的眼眶一湿,勾起一种心的悸动。于是,更多温情的画面与记忆也随之而复活。
   较之于母亲和乡村人,父亲的亲情表达却是个异数。父亲是人生初而辉煌终止颓废的知识分子,一生和妻子以拌嘴为乐,对妻子吼叫,对儿子苛严,唯一对女儿宠溺有加,让她们上学,也不干预她们的婚姻人生。
   风树之悲,突围并走出炼狱的心路历程,也是力透纸背的生命素描之一。
   《春祭》,隔空的对话,首尾呼应的静坐场景,灵床上的父亲与镜中的我之血脉辨识,一幅幅父女情深的画面,铺展出丧亲的哀思与痛惜。
   《经历过,才懂得》,又一个母亲节,缅怀母亲,体会生命真髓。喜姐的逝母之情,水灵妹妹的丧父之痛,父亲的老泪纵横,“我”的泣诉……母亲,原谅我!那锥心的痛悔,直抵人心。
   《母亲,请让我再陪您走一程》,月将沉,槐花香,明月夜,三个片段,串接了生死两茫茫的殇痛场景。放遗物入棺的热泪,听敲击棺木声音的心碎,记忆里母亲安详的面容;送别路上,夜幕中影影绰绰的陌生景物,记忆里熟悉的饭食香;深沉的夜空,未沉将沉的红红弯月,零零落落的犬吠声,洁白盛开的槐花香……悲之物,戚之景,与丧母之痛呼应,渲染诀别之悲情,生死认知也由此开悟。
   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殇痛的体悟,豁达的结语,一一昭示着生的坚强、死的开悟。
   师生情,下自成蹊,一生难忘。
   说话时惯于前倾的清风校长,为学生生火盆、烤湿棉靴子的芝姐姐,一个拥有清矍儒雅、给予学生心灵平视之师风,一个丰腴有致、美丽胜亲人的家姐,《桃李春风一生情》一入目,便有春风拂面之感,师生间那种亦师亦友的情谊之美也跳脱而出。
   父母荷包蛋里的爱情,小叔叔家有味的生活,木匠爷爷手艺人夫唱妇随的日子,拼组出了充满生命气息的乡村生活画卷。
   沙啦沙啦的刨锯声响,刨花儿堆中闭着一只眼睛弹墨线的木匠爷爷,那拈花微笑的脸,那安然和平和的神情,有情味,有图像,有诗意,都成了“我”忆旧的情感据点,“我”的灰色的童年,也变得有味了。
   缱绻的乡恋,一直是“故园秋声”中须臾不忘的落笔点之一。
   王岩凭借一双敏识的生命眼光,截取生活片断,采撷化诗的物事,写乡情乡愁,写渐行渐远的故乡,开掘出露珠滴翠的深情、甜涩参差的怀旧意蕴,唤起已然沉睡的欣喜、温情与向上的力量。同时,她还能自如地延宕时空,自然地又迂回到她不堪回首却堪回心的物事上去。老屋是破旧的,旧物件是荒寂的,苦楝树是漠然的,小河是荒芜的,古文物一般。老屋里的父子是潦倒的,命运悲惨。犬牙交错的时空对接,“彼时”曾经给予了“我”无限乐趣,“此时”却烙印上了岁月的沧桑和沉重,触目惊心。但,“我”之牵挂、担忧、追悔,却从未稍离,才下眉头,又上心间。
   故,父母爱,恩师情,有味生活,缱绻的乡恋,绵缠的乡愁,汇织而成的地母情结,自然、诗意而有味,须臾不可忘。只因,“我”仍然爱着。于是,对于故乡,匆匆来去,以文记之,只为亲情,只为想念。
  
   二、真实而坚硬的异质元素
  
   根植于贫寒时代的地母情结,必然伴生着物质贫乏、思想愚昧、精神匮乏乃至赡养缺失。因此,王岩的灰色童年、早慧心性和精神自养,尤其逃离村庄后的距离审美,就赋予了她诗意的哀悯心怀和率真的自觉写作。于是,她的散文,就不可避免地呈现了一条骇然的“灰色”谱系——饥饿,被忽视的寂寞,误读父爱的孤寂,来不及感恩的愧疚,做人的迷钝,理想的挫败与荒凉……怀亲人,念芳邻,抒乡恋,叹愧怍,回望艰辛而快乐的时光,凝眸渐行渐远的村庄,在一次次的地母情结的释放和次第否定中,浸润自然而诗意的脉流,不期然间,读者又被这些真实而坚硬的异质元素磕痛,触生一些深层的拷问与现实思索。
   一顿及时的饱肚物,一个认可的注视,一个温情的拥抱,一席平等的交谈,在那个物质匮乏、困窘不堪的年代,都显得不合时宜。饥饿在,安全感缺失……因此,营养的补给,温暖的臂弯,良性的交流,和睦的家庭氛围,在童年个性体验中,就成了罕见的奢望。
   《古井,情殇》,以古井为意象,解读“偏袒”的父爱,纾解缄默的刺痛。为了帮家里多挣工分,品学兼优的哥哥被限制上学,即使以喝剧毒农药反抗差点命丧黄泉,父亲也没有变更初衷。我和姐姐享受了教育机会,却心有腹诽,学有所成的我远嫁他乡,疏离了父亲,逃离了家。但,父亲誓死包裹着他的爱心,以坚执的缄默不做任何解释。手心手背都是肉。一个游走了大半个中国的父亲的心中,护弱女,养强儿,无奈,权衡,决绝,摧古拉朽的刺痛,谁给予公正的体谅与感恩?逆向而思,若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父亲,“我”的人生,早被改写得一踏糊涂了吧?之于逆俗的父爱,冰心若作家,她定是了然于心,那些未即出口的宽恕和悔愧,妙义宛然立于文字中,不就是最切实的缅怀和敬重了?
   因忽视而生的乖巧,因冷落而起的奋搏,为召唤坚强将王妍改为王岩的果决,借着星光的温柔一个人走的孤独……“我”学会了遐思出生的细节,学会了以简单去抵挡纷繁,学会了以天生的嗅觉辨识“芝麻”,学会了反刍生命历程中曾亲历过的爱和悲悯,心理得以救赎,精神习得自养。因了精神赡养的缺失,闲闲闷闷的童年,竟催生了“我”心智的生长。
   而垂垂老者的精神反哺,又会如何?
   《春祭》,母亲走了,没人告知父亲,更没搀着他去坟头,哪怕是走一趟,或者坐一坐。在疑似非伤害的行为中,“我”还父亲谈心曲以冷面冷语,也剥夺了一个丈夫祭奠妻子的权利。之于父亲,成群的儿女推着轮椅遛弯,顾全了他的吃喝拉撒,就自以为是孝悌行为了,殊不知,却反而陷入了精神反哺的误区。
   母亲的遭际亦然。“我”给过母亲年少时的依恋,成年后的义务,除了索取,还薄情,以教训口吻应对母亲的倾诉,甚而自嘲自己是母亲的棉外套、破布衫。那不走心的孝心和愧怍,那掏心掏肺的戏谑和省悟,一直疼到骨髓中去。
   但,王岩又是勇敢和坦诚的。她的散文,摒弃虚浮的抒情和隔空的朝拜,既安于缝制诗意而绵密的“针脚”,又无情地挑开地母情结和精神芽孢,放出思想的浊气和人性的脓血。她敢于直面本我的晦暗,一只手残忍地撕开恶之皮,另一手却又恓惶地捂住那些“小”,两种相悖而相生的情场,是情感释放,是自我反省,更是心灵的救赎。因此,王岩的文意,不仅超越了乡愁、爱的给予和自主汲取,还延拓到了精神自养和反哺无力。笔者窃以为,这是《故园秋声》中最触动人心所在,也是她高于其他乡土作家最可贵之处。
   母亲是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但她是虔信基督的信徒。母亲赠予“我”的圣经上,除了月光,确乎还有别的。在一场接一场的《梦》境中,母亲清晰重现——清瘦,灰白的头发,没有表情的母亲,而陪场的竟是一位陌生老者。
   浮生里所有的不快乐,都忘了吧!生命中那一些屈辱、缺失、迷惘、怨怼、伤痛等心痕情殇,经精神的自养和时间的筛滤后,只留下了笑与泪,感恩和暖情,并化作生命能量和精神养分。
   隐约间,笔者仿佛听到了来自天堂的声音,那是安抚人灵魂的赞美诗。
   笔者也分明看见,在庄严而神圣的旋律中,作家王岩慢慢地环住了一个辫子又细又黄的小姑娘。泪流满面的她,也欣欣然地张开了双臂。
   一道奇异的光,朗亮了一切。
   2016年5月1日

共 39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篇赏析,是作者阅读女作家王岩的《地衣》一书后所撰写的。首先,作者从王岩的多篇文中感悟到,由于家乡的贫穷,物质的匮乏,思想的愚昧等因素,造就了王岩的灰色童年,及根植于她骨髓里的地母情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条河,河的源头在村庄。人虽然离开了村庄,根却还留在了那里,那里有父母,有兄弟姐妹,还有父老乡亲,所以,对村庄的牵挂与思念到任何时候都是无法割舍的情怀。接着,作者又逐文解析了王岩作品的内涵,王岩的作品都情真意切,缅怀父母的养育之恩,思念远在天堂的父母,怀念恩师的教诲,篇篇深情,字字含情,句句打动人心。末了,作者又得出结论:王岩的作品,敢于面对自己,是情感的释放,是自我的反省,是心灵的救赎。“王岩的文意,不仅超越了乡愁、爱的给予和自主汲取,还延拓到了精神自养和反哺无力”这也是王岩高于其他乡土作者的可贵之处。此篇赏析,文美意丰,语句凝练且诗意化,感情饱满,真挚,意境非常美,令人赏心悦目!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528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6-05-27 20:56:33
  欣赏美文,祝福雁子佳作连连!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5-27 21:08:17
  辛苦姐姐编审,雁子上茶。
2 楼        文友:石语        2016-05-27 22:05:46
  雁子博学,评论相当有功力,理论的高度,花儿望尘莫及。
   谢谢雁子的评,更谢谢雁子对拙作的用心解读。
   抱抱牛牛雁,花儿上茶。
回复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5-28 08:26:49
  雁子慎之又慎,生怕误读了花儿的心意和真情。
   谢谢花儿喜欢。
3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6-05-29 07:20:44
  读《故园秋声里的地母情节》有感
   1、今天是周日,2016年05月29日。今天的阅读记事,就从雁子的这篇《故园秋声里的地母情结》开始。
   2、经历50天的上海之行后,回到江西鹰潭的家坐在自己的书房阅读雁子的这篇赏析文字,心是平静的,读是认真的。
   3、赏析文字难写,前面我在点评云泥的《一朵落在诗行间的雪》已有所论述,而要把对一本书的读后感浓缩在三千七百多个字符中,这更是难上加难,但雁子更定下了决心要克服这个难关,自己挑战自己一回,于是,我们读者有幸读到了这篇赏心悦目的《情结》文字,真好!
   4、童年的天空,母亲的味道,老物件,农村生活与生命方式指向同一个生命物象,那就是自然而诗性的村庄。记得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情的爱着这篇多情的土地。作家石语以她的一本心血制作《地衣》抒写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乡愁乡情,同样因为深情的爱着乡村这片土地,作家雁子对《地衣》的解读特别深情,特别友情。因此这种心灵上的共鸣,我认为依然是来源于对家,对亲人,对故土的爱。
   5、本篇赏读文字视觉独特,以情与心灵的成长为叙述主线,把作家的以文字展露的乡情乡愁的世界诗意的再次呈现。雁子的文字优美简练,诗意与情感交融,是赏析文字的佳作,向雁子学习。
   6、问好石语作家,问好编辑玫瑰!流年,有你们真好!写作快乐,编写快乐!
回复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5-29 07:34:09
  明月,谢谢你的赏读与留评。
   一大早,读到明月的字,心暖暖的。
   文字,是抒发,更是疗愈。
   花儿的地衣,关于绵密的亲情,关于贫瘠而富足的精神,关于美好却式微的乡村,欣然中裹着疼痛,涩苦中融着甜稠,深深地撼动了雁子。感其真情,憾其勇敢,故而写下了这篇算不上赏析的赏析。
   更正,雁子非作家。只是爱好写字的抒写者,为动情而写,为活着而写,如此而已。
4 楼        文友:苦尽甘来        2016-05-29 14:28:54
  读了这篇赏析文章,受益匪浅,也感动了我的泪腺。说实话,这篇文字我读了好几次,反复咀嚼,查看了石语的流年诗集文章,也没有找到,真的好遗憾,直到刚才看了逝水流年的《流年快讯》才知道,是一本王岩出的新书《地衣》。芦汀宿雁对文字的解剖深入骨髓,要不写不出这么诗意委婉的篇幅。简短的三千多字就蕴含了真个书籍的内涵。入木三分,酣畅淋漓,梳理得井然有序,带着深深的理解,感悟,渗入骨髓的透穿洞悉,把它理成两条主线:自然而诗性的乡村描述和真实而坚硬的异质元素。剖析得活灵活现,那种灰暗的童年、爱的迟悟、情的亏欠,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沉淀成生命的能量和精神的养分。文字是对他们追忆情爱的最好诠释。一本书最大的成功就是有人能懂能识能解,揪住骇心,力透笔墨,情激昂扬,渲染纸上,引起所有人的共赏共鸣。作者笔力雄厚,娴熟,老道,可见文字功底的深厚,非一日而为。流年的骄傲。
回复4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5-29 15:54:01
  苦尽甘来,谢谢你读雁子的拙文,并留下长评。
   石语的《地衣》赠送流年文友了的。难道你没收到吗?可以私Q她。她很热情的。
5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6-05-30 08:20:3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5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5-30 08:34:20
  谢谢流年,谢谢风姐姐
6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6-05-31 19:49:17
  深挖内核,解析精当。精神对接,心有灵犀。
   角度新颖,匠心独运。意象丰满,诗意沛然。
   勤奋的雁子,智慧的雁子,佳作频出,热烈祝贺!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6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5-31 21:23:37
  姐姐的留评,高大上。赞的雁子飘得找不到地了。
   谢谢姐姐,六一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