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签名售书那些事(散文)

编辑推荐 【时光】签名售书那些事(散文)


作者:苏家村人 布衣,18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55发表时间:2016-05-29 15:27:06

【时光】签名售书那些事(散文)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作家签名售书的先例,及至90年代,更是成为文化时尚,一时蔚为大观。多年来,签名售书一直挺火的,倒也中规中矩、无可非议,不过林子大了啥鸟都有,难免会蹦出几个让人啼笑皆非的主。
   我上初一时,学校有次要求每人交10块钱,说是本县一位“著名诗人”要来卖诗集,机会难得。一天下午,一位长发飘飘的青年在我们的夹道欢迎中走上主席台。台上堆着一摞一摞诗集,几乎遮挡住人的视线。诗人果然迥异常人,一言不发地坐下,头也不抬地龙飞凤舞起来,我们排着队,怀着近乎虔诚的心情依次上前领书。实际上,他只是在机械地书写着两个千锤百炼的汉字——名字而已。想想也是,面对为数众多的焦急等待的我们,他除了写名字还能写什么呢。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签名售书。
   时至今日,那诗集早已不知所踪、内容也不甚了了,唯一的印象是:要赚钱,找学生——这一条倒是越来越发扬光大了。譬如,去年年末的一天,杭州市余杭区的郑先生就很生气,因为他读小学的女儿拿了一张回执单回家,上面写着一位儿童作家要去学校讲课售书,要求家长填写。他认为这是变相营销。
   某年,姜昆在崇文门的新华书店签售《笑面人生》,我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赶去凑热闹。我们先到的一拨人,经过排队、抓号、交钱的折腾后喜滋滋地去领书,结果却大跌眼镜——不见姜昆,只有一摞书静静地堆在桌上!尽管没见上真人,但好歹拿到了签名本,聊胜于无吧。见我们拿到书,后来排队的人不干了,拥到书店里吵吵嚷嚷着。书店负责人解释说姜昆临时有事耽搁,就要到了。我一听,又急急火火地去排队。
   “书都拿了,您还凑什么热闹啊。”有人不满地说,我没搭理。突然,有人说:“姜昆来了,大家排好队,人人有份啊。”随着队伍的缓慢推进,我终于看见了:只见姜昆坐在桌前,旁边站着一个年轻姑娘,身后站着两个彪形大汉,大家挤着看着说着笑着将他们团团围住,镁光灯闪成一片。姑娘只管翻书,姜昆只管一挥而就,面呈严肃之气。实际上,因为排队的人“告状”,我只是远远瞥了几眼就被保安“维持”到了一边。
   “真是名利双收,再好没有。”这当然是说人家,而自己只能用“幼稚滑稽至极”来形容。打那以后,对此等名人我就敬而远之了。
   说签名售书就要说到逛书市,说到逛书市,不禁想起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王士祯的一则轶事。王士祯,原名王士禛,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一生著述颇丰,其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那时,北京南城最大的庙宇慈仁寺(也称报国寺),农历每月逢三、五有庙会,庙会上有书市,王士祯经常去买书。孔尚任诗云:“弹铗归来抱膝吟,侯门今似海门深。御车扫径皆多事,只向慈仁庙里寻。”他注释说:“渔阳龙门高峻,人不易见,每于慈仁庙市购书,乃得一瞻颜色。”意思是,自从王士祯入值宫中南书房,身居要职,想见一面不容易。可王士祯仍有逛书市的习惯,要想见他就到慈仁寺来吧。
   王士祯这么一个大人物,为何要隔三差五地逛书市?原来,个中自有乐趣,不逛书市的人是体会不到的。还是郑振铎先生说得好:“访得久觅方得之书,挟之而归,是人生一乐也!”
   既有好书得,又有大人物见,所以书市就成了书迷们的节日。
   第九届全国书市期间,我连着去了三天,几乎花光积蓄(买了二三十本书,花了800多元。那时,我的月薪是460元,食宿自理)。常见的情景是,众多名家大腕一字排开,排队等待签名的队伍斗折蛇行,见头不见尾。于是,我也随大流请龙应台、贾平凹、陈忠实、魏明伦、曹文轩等签了名。有意思的是,敬一丹签名时问我的名字是谁起的,我说是我的父亲起的,她说“挺特别的,有一种硬硬的诗意”;叶广芩签名时也说我的名字特别,并题赠了两句诗;李天芳签名时问我在哪里上班、干什么工作;陈染签了名还柔声问我“这样签行吗?”,等等。最后一天,我实在囊中羞涩,就买了两张纪念封,觍着脸请高建群、徐城北、伍立杨、林白、程黛眉、海男、杜丽等签了名,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也是事有凑巧。时隔多年,偶尔读到《中华读书报》一篇报道,其中,有林白关于签名售书的一段采访,她说:“我第一次签名售书是1995年,22个女作家参加《红罂粟》的签售,每个签售点都没什么人。我在西安签售,有的人拿着明信片、有的拿着别人的书来找我签名——大都是成套书的签售,出版社有要求,我每次都是硬着头皮去……”看来,那个“拿着明信片(实为纪念封)”找她签名的人就是我了。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当时她和程黛眉、海男、杜丽的书是成套签售的,而我囊中羞涩,望书兴叹,只好拿纪念封对付了。然而,她的话在我心里投下了影子,为了弥补缺憾,就尽量多地读她的作品。可笑的是,当我读了《一个人的战争》后,竟然幻想着也要创作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呢。
   关于签名售书,后来也发生过一些让人惊诧的场景,这在媒体的报道中并不鲜见。譬如,有穿着肚兜签名售书的、有坐着花轿签名售书的等等,五花八门,乌烟瘴气,恍惚间,图书界变成了“娱乐圈”。从营销学角度来讲,玩花招可以吸引眼球,但那毕竟是昙花一现、虚假繁荣,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作品来支撑,终究是靠不住的。
   然而,光有实实在在的作品似乎也不完美,还得有实实在在的人品。几年前,本地有位名头甚响的作家签名售书,一位读者拿着不是在现场卖的作家的书请求签名,作家就是不给签。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爱尔兰人科伦·麦凯恩,曾是上海书展上最大牌的小说家,在当天的签售环节,他居然坚持要求和排队等待的读者一样,站着签。
   “人气王”王跃文说得好也做得好:不是自己的书,也得签名,这种事情也是常有的。有回在兰州签售,排队的读者很多。一位老农好不容易排到他面前了,递上的却是一本《实用养猪技术》。他说:老人家,这不是我的书呀?老农说:哦,要买您的书?我可不知道。他笑笑,就在那本书上签道:读好书,养好猪,王跃文,年月日。老农高兴地走了。
   儿童作家安武林2015年去校园做讲座上百场,他说,“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快乐”“大多数并不是进校园卖书的,换句话说,卖书是很少很少的”。以至于一个新华书店的总经理对他说:“安老师,你讲课和曹文轩路子一样,太正。你们都不讲个人作品,商业意识太淡漠!”他笑笑,依然故我。
   同为名人,同样签售,差距咋那么大呢。
   遥想当年,鲁迅先生看到每一块带着读者“体温的铜板”,都像“烙铁一样灸烫着”自己的心。看情形,当时的书可不大好销,先生也没想着在书店摆张桌子签名售书——如果真是那样,以先生的名气,书很有可能要脱销呢。
  

共 26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独辟蹊径,以文人签名售书来展示名人作秀之“戏”,让人耳目一新。人生舞台,实则每个人都在做戏,名人雅士更在其中,有人为名,有人为利,也有真心实意。作者或以耳闻目睹,或以亲身经历,描述了多位名人签名售书之戏,读者也随之切其体会一场场戏,如身临其境。散文高明之外在于,通篇没有提“戏”,读者却真实地感受到“戏”,留与读者更多思索空间,实为妙极。佳作,推荐赏阅。【编辑:晓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晓文        2016-05-29 15:29:24
  感谢作者投稿时光之城,期待更多佳作,遥祝夏安。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1 楼        文友:苏家村人        2016-05-30 20:18:20
  编按尤其精到精彩,叫人过目难忘!学习并致谢!
2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6-05-29 19:33:09
  看来先生是个大书痴啊,痴到一定境界了!还曾读过你的《陕北行》,事先不给文友通知就千里奔驰,花了两千大毛,却扑了空,着实傻到可爱。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2 楼        文友:苏家村人        2016-05-30 20:21:48
  书痴谈不上。感谢您阅读《陕北行》,感动。只是,我常常缺心眼,又爱逞能。哈哈。祝您笔健文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