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玲珑剔透

编辑推荐 玲珑剔透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48发表时间:2016-05-29 20:30:00

01
   我恋爱了。写这话时,内心甜蜜蜜,如同又遇初恋,兴奋,喜悦,幸福。
   就在前天,闲坐之际,脑海中倏忽闪现出上周四孩子上台讲故事的场景,觉得有点话说,于是就琢磨着怎么样和每天晚上阅读的《教学勇气》对接上。这是第一次尝试用教多中的事例对接教育理论,心里忐忑,惶恐。对于事件的回放式描述,我倒有信心,但要上升到怎样的理论高度,要和哪一部分的理论链接才稳妥,倒是难倒了我。因为只是初读这本书,只是关注书中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至于文字背后隐藏的内涵我还没有觉察到!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实现有效对接,我反复翻阅《教学勇气》,努力地寻找与帕尔默相遇的契机。在一番思考与探索,我以史上最拙劣的方式载入了书中的几行文字一一一个老师,当他不了解自己时,他就不可能了解他的学生,就只会要一层不变的观念,通过重重的墨镜去看学生。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整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要尽可能地与我们的专业领域保持联系,学习足够的技术,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的精神地位。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我很清楚地知道,我的这种低级拙劣的行为肯定逃不过专家老师的火眼金睛,但我又渴望以此为学习契机,得到他们高屋建瓴的指导,哪怕这作为反面教材?犹豫!纠结!徘徊!
   “可以发群,看看大家的回应。你的叙事思路很清晰。”这是孙老师读完我的处女作《我和学习单结缘》后给我的建议,因为担心自己文化底蕴太薄,表达与认识太肤浅让大家见笑,所以选择放弃。再一次放弃就意味着停滞不前,算了吧,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于是硬着头皮把《我能读懂你吗》发到叙事群里。那天晚上,我如坐针毡在守着手机,心情是复杂的,也是矛盾的,有担心,也有期待!有紧张,也有激动!
   彩文老师以她光速的思维,在第一时间里给我回复,运用了帕尔默自我认同理论,从叙事的内容到语言表达两方面进行点评。紧接着,她又以“山水”的身份再次从另一个角度对我的认识进行理智的评点。“剔透玲珑用教学勇气帕尔默的智慧勾联生活,为我们面对教育经历做叙事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想教师生存的更有价值,想自己的教育变得更加自由,更有尊严,想沟通孩子和家长更有底气和魄力。
   从剔透玲珑的叙事来看,认识自我可以让自己看清自己的问题,明白自己的局限,清楚自己的理想,可以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育策略,从而更好地处理自身与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获得生命成长的丰硕果实。这是认识自我的现世价值所在。
   但认识自我的终极目标,剔透玲珑还没有觉知,那是更高境界的终极关怀。”
   韩春英老师以读后感的方式进行评讲,最后以问题形式抛出一一教师为什么要“读懂学生”?教师要读懂学生什么?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读懂学生”?教师又该如何重塑角色?今天的教育该给予学生什么?教师该想什么,该做什么?在认知领域,今天的学生借助各种资源和力量,已站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高的起点上,甚至在某些领域,他们所表现的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该给予他们什么,引领他们什么?一连串的追问把我带入了更深层的思考。
   对于我,一个羽翼未丰的我,她们给予我的更多的是温暖的鼓舞,爱的肯定。让我感受到她们内心世界的那份真诚与大爱。多么善解人意的心灵导师,多么温馨的学习共同体,是她们语言的力量帮助我重新建立起写作的信心。这样的心灵相遇让我忘记了最初的卑微,忘记了之前的紧张与不安,走出了孤独,发现了希望的曙光。
   那天起,我对夜晚的时间特别期待,如同在等待初恋情人一样,内心涌动着兴奋,激动与幸福。我渴望看到叙事群里那满含着真诚的对话,我渴望看到那充满人文性的关怀,我更渴望汲取到润泽我干涸心灵的言论。我恋爱了,与叙事群,与《教学勇气》!
  
   02
   “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要尽可能地与我们的专业领域保持联系。”帕尔默的洞见引领玲珑用读书生活抒写发自内心的生命反思。《我恋爱了》是她在当下教育的表象中追寻专业意义的心灵努力。
   玲珑“闲坐之际,脑海中倏忽闪现出上周四孩子上台讲故事的场景,觉得有点话要说,于是就琢磨着怎么样和每天晚上阅读的《教学勇气》对接上。”她说,“这是第一次尝试用教学中的事例对接教育理论,心里忐忑,惶恐。”
   用同样的身心投入读玲珑,感受“恋爱”式读书对自己心灵的意义,发现了引领精神的契机。
   玲珑说,她初读这本书,只是关注书中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至于文字背后隐藏的内涵并没有觉察到!于是“反复翻阅《教学勇气》,努力地寻找与帕尔默相遇的契机”。
   寻找,这种感觉使读书的选择更富有人性。于我自己,无论处于佳境还是不幸,枕边放本《教学勇气》都能寻找到自我轻松,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为劣境所苦。于玲珑,怀着虔诚的心,走进了教育叙事的真我。
   这是《教学勇气》带给我们的。
   玲珑摘录的是这样一段话:
   “一个老师,当他不了解自己时,他就不可能了解他的学生,就只会用一成不变的观念,通过重重的墨镜去看学生。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整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作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鲜有人能及的弗洛伊德和所罗门的智慧。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要尽可能地与我们的专业领域保持联系,学习足够的技术,使得自己处于引领学生的精神地位。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我从玲珑的摘录中捕捉两组概念词:
   一成不变、重重的墨镜;完整的认识、明智的反应。
   对比中,读出玲珑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追求——教导自己认识自我。
   帕尔默告诉我们,“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
   求根溯源,玲珑所在的晋江实小,以“最美家园,我们一起创造”作为自我发展主题,给予玲珑源源不断的滋养。
   走进实小,红白相间、闽南民间洋楼建筑风格的校舍格外映眼。英华长廊、乡土教育长廊、“书墨飘香”书法艺术长廊、“精彩瞬间”摄影艺术长廊,令人置身文化中流连忘返;棋艺园、书法园、科技园、国学园、民俗园、摄影吧、八角楼心苑、“开心小农场”,让学生们尽情享受快乐体验、幸福阅读。
   精彩纷呈的活动为“最美家园”添上浓厚的色彩。一方面,“三阶”校本课程通过融入经典主题活动、学生社团建设和学校少年宫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感受和实践探究中成长;另一方面,建桥人——基于“桥”项目的学习和“励美36”成长计划等特色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提升道德情操、素质能力。
   我在想,如果玲珑真的读懂了,“尽可能地与我们的专业领域保持联系”的内涵,她可能不会“因为担心自己文化底蕴太薄,表达与认识太肤浅”,选择放弃。
   事实上,她的处女作《我和学习单结缘》是她对学习文化的独到体悟,是挖掘“自我”知识的实践支撑。
   当然,三元学习,也是我在非常窄小天地里的一个愿望,所以,期望玲珑有更深入的探究。
   为社会、世俗所囿的我,深知——追求一种初恋般的读书生活,在某些时候和某些方面,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很珍惜《我恋爱了》。珍惜玲珑的“不放弃”。
  
   03
   晨起,读丽玲。一个已为人妻为人母的女子,在群里公开宣布,我恋爱了,这是一种何等的情怀!
   她的这份深情,来自她生命深处的一个悖论:她能够自信地描述教学的事件,但尚不知道如何与理论对接。实践与理论分离,让她一直处于难以摆脱的纠结。她要穿越过这个瓶颈,在深层次的融合中去寻找一个更美丽的世界。
   感觉到她的努力,回到初心,用最原始的方式摘录那打动了自己的词语,试图由此出发,去探索一条属于她自己的生命之旅。我知道这种摘录,是在记录她与帕尔默的相遇。但摘录的方式不太规范,没有运用引号,让读者无法分辨帕尔默从哪里开始,作者的思维在哪里与帕尔默对接。这也是许多教师写作中的通病,引用没有任何标记,被人误解为有抄袭之嫌。
   丽玲是勇敢的,她知道这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拙劣的,但是为了学习的契机,她愿意以此为反面教材。她的纠结,徘徊,见证了她的勇敢。她先是将处女作《我和学习单结缘》发给山水,然后又将《我能读懂你吗》发群。
   从她自己的描述中,感觉到她的那份激情:“那天晚上,我如坐针毡在守着手机,心情是复杂的,也是矛盾的,有担心,也有期待!有紧张,也有激动!”这份激情,虽然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经历过,但它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已经是很遥远很遥远的过去。我们很难想象,人到中年,如何会有初恋时的那份心境。
   丽玲的故事,叩动着群友的心门。山水光速回应,运用了自我认同的理论,春英老师在她的读后感中则抛出了一系列问题一一“教师为什么要读懂学生?教师要读懂学生什么?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读懂学生’?教师又该如何重塑角色?今天的教育该给予学生什么?教师该想什么,该做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受到她们内心世界的那份真诚与大爱。每一个人都是“善解人意的心灵导师,多么温馨的学习共同体”。
   读丽玲,感觉到那是一个初恋的情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涌动,在分享她清纯的甜蜜:“那天起,我对夜晚的时间特别期待,如同在等待初恋情人一样,内心涌动着兴奋,激动与幸福。我渴望看到叙事群里那满含着真诚的对话,我渴望看到那充满人文性的关怀,我更渴望汲取到润泽我干涸心灵的言论。我恋爱了,与叙事群,与《教学勇气》!”
   读着丽玲,发现自己深深地被打动。群里,不时地光标闪动,有昌军的“小舟爱上大海“,有山水的”待我发酵“,也有永清的”回到刚入群的感觉“。他们言语各异,但内心的那份感动相似,一种对更高境界的爱群里旋回。
   这让我想起帕尔默在书中所说的伟大事物。“真正的共同体…并不只是借助我们个人思想和感觉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亦因‘伟大事物的魅力’结合在一起。”(p107)我不由得自问,那个让丽玲恋爱让山水发酵让昌军渴望打破自己独有的那层膜的伟大事物是什么?那个让我们经历了养心斋的误解但依然初心不改依然自我承担的伟大事物是什么?
   记得吴国珍老师曾经说过,要保持群里语言的纯洁性。因为只有纯洁的语言才会引导伟大事物在我们中间降临。昨夜今晨的群互动,没有官话、空话、套话、近乎话,远离奉承、俗语,让我们的心灵沉浸在对理想的探索和追求之中。在这样纯净、坦率、沉思、倾情的气氛里,我们大家都变得年轻。
   在回应丽玲晨文的时候,针对她引用的不规范,我有意识地增加了对他者文字的引用,并试图以此说明引用的作用:1.再现现场真实的引用,如“那天晚上,我如坐针毡在守着手机”,2.激发思考的引用,如:“教师为什么要读懂学生?”3.与作者对话的引用,如“真正的共同体……”。引用,其目的是为了突破自身视角的局限性,通过他人话语的引入,让人感觉到世界和话语的多元性。因此,引用必须要有标记,有出处,让人感觉到在我们的思考里,不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还有与他者的相遇,与他者的对话。因此,好的引用,对于文章,是一种力量倍增器,而不恰当的引用,让人看破了作者内在的空虚。不恰当的引用有:1.引用与上下文脱节,毫无内在关联,2.没有任何标示的引用,把他人的观点当作自己的思考,学术界称之为剽窃,3.引用之后,没有自己的思考,以引用替代自己的思考,世人称之为掉书袋。
  

共 45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作者讲述的故事本身,而是故事中表达出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探索勇气、精神。文章以交往的人为对象,依次给我们描述了在这次活动中三个教师的故事,写出了他们的困惑,更写出了他们的探究精神,也写了作者建立的“叙事群”的交流情况,带给他们的启发。【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5-29 22:26:01
  这篇教育教学故事文章,涉及到的几个人,表现出的教学观点和困惑,对关心教育和教学的读者,是有启迪意义的。特别是教学勇气,和由此引申出的教育智慧,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