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故事】老磨坊(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故事】老磨坊(散文)


作者:张璞 举人,4027.0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10发表时间:2016-06-01 10:13:14
摘要:其实我早几年就给他按电机瓦数和磨面时间估算过电费,可往往他收取的加工费抵不住电费的损耗。杨老头的磨坊主的工作,其实早已经不是经济预算的产物,他经营磨坊,实质上是代理为民服务的工作,甚至是无偿的。如果说他有额外的收入,那就是从身上扫下来的这把面尘。

在我们乡下农村,从古老的石碾石磨到现代化的机械磨面,似乎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巨大的变化中,技术进步当然不可忽视,然操纵电力机械的磨坊主,是决定磨坊名声的一面招牌,善人善念,大家喜欢,招揽客人多;心术贪婪不正,则招人厌烦,使人警惕从中行窃,这行窃不是金钱,而是粮食原料,还有袋子里的少量面粉。事无大,积累时间长了,主顾就吃亏大了,磨坊的营业受人怀疑,从而门庭冷落,导致磨坊关门,不能营业。能坚持着开下来的磨坊,那是有信誉的主,最起码不是尖酸的人。
   邻村的一位老人,年过八旬,院子里靠西头的老磨坊内,依然磨声阵阵,有时连续不停地好长时间为顾客服务,嗡嗡的磨面声,似一曲永远也不变调的演奏乐,其中难免有轻轻重重的不太均匀的机器嗡鸣声,那是取决于填料的多少和吸料口放开和关紧的程度。这嗡嗡的磨声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磨声响起处,对面说话声都是听不清的,按说,磨坊的主人老杨头应该早有耳聋的职业病了,可是,八十多的他听力好像没减多少,眼不花,耳不聋,身子骨结实,几十斤重的口袋在他的磨面工作中还是翻上倒下的,旁边的顾客并没有觉得他费多少气力,可以这样说,老人家虽然年迈,进入耄耋之年,可依然是响当当的身体,使人觉得他能和年轻人叫板,可称生活中的奇迹。
   杨老头开磨坊已经有好多年历史了,在我的记忆里,从十几岁开始就到他家去磨玉米面,后来他家的磨坊制备了小麦面粉加工设备,大家就去他家磨面粉,一年又一年,磨坊的嗡嗡声伴着岁月漂流,中年的他慢慢开始走向老年,期间他又添加过比较大型的面粉机,属于那种双磨联合加工面粉的设备,只可惜用的时间不算太长,一些大型面粉加工厂就开始兴起,这种设备也不过收回了老本,就立即淘汰了。淘汰的设备失去了使用价值,就闭锁在老房子里充当开了闲价物,被时光零落在角落里不受重视了,但是它依然在老房子里守把着时光,证实着它曾经的过往。那也是很新奇的技术革命带来的老式面粉加工设备的进步,那时每个村子只允许安装一家,河南一个大型机器加工厂连带安装工人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之后运营加工。这已经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记忆中人们拥挤着在院子里、磨坊里等待着磨面,磨坊主把小麦用水湿过,再搅拌均匀,那搅拌小麦的器具,是一个大大的雪花板做成的长方形的池子,磨坊主再一簸箕一簸箕地把这些搅拌均匀的小麦倒进开着的钢磨中,之后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磨制过程,最后形成面粉装进面袋里,过秤结账走人,再接着进行下一份面粉的加工过程。依此类推,磨坊主常常是日夜不休息,磨声不停。挣点加工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需要白天黑夜的连续工作,机械疲劳地进行加工工作。杨老头就是在这种工作环境中熬过来的,年复一年地充当着加工厂的主人和工人,其中的收入部分,帮助几个儿子盖房娶媳妇,把持着一个大家大业的兴盛和发展。
   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现今的老杨头,自己开磨的收入已经不再是为孩子们增加收入创业了,他开磨成了自己醉心快乐的事情,对于开磨的收入不加计较,给主顾要钱也不多,往往是勉强够电费支出,所积攒的只是一些磨面后的粉尘,这些粉尘的作用也得到一些实惠的收入,那就是拌上些糠皮喂鸡鸭,老伴喂了十几只鸡,还有两三只鸭子,这些鸡鸭合在一起用一个篱笆小院圈着,一年中家里吃的鸡蛋,给儿孙们填补营养的一些鸡蛋也出于这小院中的鸡屁股鸭屁股中,老头和老太在这个杂乱的院子里自得其乐地生活,抱柴烧火煮饭,一日三餐。偶尔看到儿孙们来这里看望两位老人,但是来的时间总是不长,可能是不愿影响他的开磨生意。偶然看到某个中年的儿子来帮助他修理钢磨或者电机,甚至帮助他挪动一下沉重的老式称东西的生铁甭。除此之外,两位老人就是在磨声中度过每日的时光。除了粮食加工之外,在院子里还安放着磨草料的饲料磨,供应喂猪养兔养羊户的饲料加工任务。
   老杨头没啥嗜好,不吸烟,不喝酒,好歹喝一点儿酒,就会脸红脖子粗,晕晕乎乎地飘成神仙,他天生爱笑的面孔就成了笑面佛,并且不住地笑逐颜开,脚步涣散,甚至有腾云驾雾的意境。这偶尔才能使人见得到的醉人仙态,在与之对视眼帘时,更使人多几分朦胧的仙翁下凡的感受,只不过使人按捺不住的心情活跃,掩面偷乐之感觉。倘若是自己与之对饮,酒酣意浓,仙人姿态,难以举足,会更有一番别样的风趣。乐哉弥勒,笑哉成佛,老者至善,则从面貌行动中袒露无疑。
   前些日子,我去杨老头的磨坊去磨玉米面,那天他不时的咳嗽,是我帮他把玉米收进磨料斗里去的。可能是那几天他有些感冒,感觉他蹲下去再站立起来,显得很费劲了,嘴里还不停地“嗨——嗨——”着,看上去磨面已经有些吃力了。那显得老掉牙的磨门被垫上了一块折叠的厚布,依然卡不住往外喷飞的玉米面粉,这老磨显得更不禁使用了,还使人觉得很浪费粮食。尽管他使劲按着卡磨门的手柄,依然卡不住面粉的满地飞扬。
   我没挑剔这老磨和老人的工作,只是觉得他应该修修磨面设备了,可是我再细看,自己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零件都已经磨损得没法修理了。再看看被包成面人的磨坊主老人,心中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是不是他应该关上这磨坊的门,拿个舒服的马扎,坐在院门外的大街上安静的休闲了呢!
   我掏出零钱递给他,他还和以往一样,少要五毛。我推脱自己早已经不花五毛钱了,硬是把三张一元的纸币塞到了他的手上。他显得很不自在,嘴里诺诺地说个不停:“这个,这个,真显得的不好,够电费就中了呗……”其实我早几年就给他按电机瓦数和磨面时间估算过电费,可往往他收取的加工费抵不住电费的损耗。杨老头的磨坊主的工作,其实早已经不是经济预算的产物,他经营磨坊,实质上是代理为民服务的工作,甚至是无偿的。如果说他有额外的收入,那就是从身上扫下来的这把面尘。
  

共 23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小时候的记忆中人们是用石磨磨面的,人一边推着磨,或是赶着小毛驴推磨,还一边用小笤帚扫着磨出来的面粉,如今都变成了现代化的机械磨面,省却了人力的繁杂劳作。在经历着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有技术的进步,更有操纵电力机械的磨坊主的人品是决定着磨坊名声的一面招牌,善人善念,竭诚为村民服务,人们喜欢,自然而然生意就会多。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写出邻村老杨头从中年到八十多高龄依旧是磨坊主,期间的磨坊的发展壮大,起起落落,以及现在的规模都不妨碍老杨头对磨坊的这份工作的热爱,在机器的轰鸣中和夜以继日的不辞劳苦操作着,用其中部分收入帮助几个儿子盖房娶媳妇,把持着一个大家大业的兴盛和发展。而如今自己开磨的收入已经不再是为孩子们增加收入创业了,他开磨坊成了自己醉心快乐的事情,对于收入不加计较,给主顾要钱也不多,往往是勉强够电费支出,所积攒的只是一些磨面后的粉尘。想起那句话,“因为爱,所有付出都甘愿。”老杨头就是为了那份执着和喜欢默默奉献着爱的老人。作品用素美的文字,真挚情感书写着老人朴实而又美好的人物形象。文字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流畅自然,布局合理大方,感情饱满真诚。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深冬暮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深冬暮雪        2016-06-01 10:14:43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江南,冒昧编按,若有不妥支持还请多多包涵!
回复1 楼        文友:张璞        2016-06-01 10:30:00
  那是自己前些日子磨面时有些感受,就开了个头放起来了。昨天在家休息,完成了此篇,看到江南故事征文,修改后就投稿了。感谢老师的辛苦编辑,一个极平淡的小文,却引出编辑老师那么秀气合理的按语,贴切舒心,很好的编按。向编辑老师学习,问好您!
2 楼        文友:深冬暮雪        2016-06-01 10:18:24
  跟随着作者的文笔重温童年时候一件快乐的事情,当时不但可以看见大人们磨面时不停劳作时候的画面,更是一份期待,要有好吃的东东了!欣赏学习了,暮雪奉茶祝福老师节日快乐,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张璞        2016-06-01 10:40:15
  感觉和深冬暮雪老师有同龄感,因为我小时候见过石磨,推过石碾子,后来钢磨就代替了石磨,碾子还是不断地推,再后来就是钢磨加工了。机械的发展和现在科技的不断创新,使这个世界越来越进步,但童年的记忆有时还是难以磨灭的。看按语有感,聊此话题。感谢老师的辛苦赐教。
3 楼        文友:樱水寒        2016-06-01 17:31:54
  故事很精彩,来自旧时光的故事。感谢赐稿江南,祝创作愉快!
樱水寒
4 楼        文友:樱水寒        2016-06-01 17:33:38
  文章已经做了打榜,“故事”征文分几个环节,初赛每精品一篇都会有加分的。期待您更多的精彩!
樱水寒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