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我读《红楼梦》

精品 我读《红楼梦》


作者:林儿 探花,15764.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31发表时间:2009-08-13 09:02:52

我读《红楼梦》 一、从小就读《红楼梦》
  
   从小我就喜欢看《红楼梦》,喜欢文章中那些悲悲切切的诗词。还有《红楼梦》中的一些故事、人物。其实当时的我并不能真正读懂它,也许只是看热闹吧,读完只觉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就像看了一幅古画长卷,什么亭台楼阁、雕梁画栎、才子佳人、锦诗婉辞、风清月明、意远情绵,看得我云雾缭绕,似懂非懂。在我的头脑里有许多概念是很模糊的,谁和谁是表姐妹,谁又和谁是堂兄弟,荣宁府之间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我并不真正理解它。
   记得我刚上小学六年级时,外公退休来我家居住了,外公带来好多书。不仅仅是医学方面,还有古今中外小说,其中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外公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他的书是谁也不敢动的,有一天外公的书房门没关,我就偷偷的进去拿走了《红楼梦》,放在书包里。在上课的时候我就偷偷躲在课桌下面看,结果被老师发现了。当时我看的太入神,老师提问叫了我几遍,我也没听见。老师气坏了,走到我的桌前,一把将书夺过去,一看是《红楼梦》,就冲着我吼起来:“给我站起来,你这么小的一个人,看这种书,你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吗?太不像话了。”老师说着,一把将我的书撕了好多张,我的头“轰”地一下子炸开了,我知道这下子闯祸了!本来想看完偷偷地放回去的,现在我该怎么办呀?我急了,拿起我的坐的凳子,猛地向老师砸去。我疯了一样地和老师打了起来,老师也被我的行为气疯了,一气之下把我拖到办公室交给校长处理。闹了个沸反盈天!
   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好笑。其实那时我的知识肤浅,真的难解其中奥秘。人在年轻时往往心高气盛,常常“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读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不解其中之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特别怀念以前读过的一些旧书,总想抽出一些时间能从头再读我最喜欢的一些古典文学。而作为一个女性,最吸引我的当然就是《红楼梦》了。
  
   二、长大初识《红楼梦》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小说创作的颠峰之作,它的文学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当代红学家周汝昌教授曾经就这样说过,要想了解中国古代文学,那就一定要读《红楼梦》,读懂了红楼梦,也就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
   毛泽东曾经说过:《红楼梦》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回过头来再读《红楼梦》我终于明白,毛泽东所言的确是事实。不过,《红楼梦》读五遍方可发言,这显然是针对他自己伟人的天资而定。对于我来说,若要发言,只能是重读重读再重读。至于究竟读多少遍数,真的不敢定说啊。
   中国历史上曾有很多的爱情小说,比如《牡丹亭》、《金瓶梅》、《西厢记》,它们也都是非常著名的爱情小说,字字是珠玉,词藻华美不在《红楼梦》之下,可是,我们中国人却对《红楼梦》是情有独钟,因为《红楼梦》脱离了以往才子佳人的窠臼。《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蕴含历史文化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集中性等方面,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没有哪部作品能够望其项背的。《红楼梦》是中国人智慧和结晶,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特定产物,这种产生和发展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长大了,才初识《红楼梦》。读红楼,爱红楼,《红楼梦》是我最执着的爱。心中突然响起了《红楼梦》中的插曲《枉凝眉》,那婉转动人的歌声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的心绪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和泪花在空中飞扬!
  
   三、重新认识林黛玉
  
   《红楼梦》的整个爱情故事中,要数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最纯洁了。宝玉和黛玉是一对佳人,宝玉也算得上是一个才子,从他所做的《芙蓉女儿诔》及《姽婳词》就可证明。但是,曹雪芹却塑造了一个比宝玉更有才华的女子黛玉,我们从《红楼梦》中看到了黛玉魁夺菊花诗,重建桃花社,悲题《五美吟》的场景,她打破了女人以容貌取悦男人的世俗观念,驳斥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意识。从这一点上看,《红楼梦》就已经超越了任何一部古典作品。《红楼梦》中最可贵的是作者描写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彼此相知相爱的基础上,他们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他们爱的是那么自然,那么纯真,他们爱的执著,爱的痴狂,纤尘不染,他们爱的是彼此的灵魂。宝玉和黛玉都是至情至性之人,心有灵犀,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从这一点上看,我认为我们现代人都是自叹不如的,尽管我们有了自由追求爱情的权利,可现代的势利却让很多人走不出世俗的诱惑。
   现代人的爱情观比较复杂和势利,一个男人要评价一个女人,只是看她是否有漂亮的脸蛋,性感的身材,是否有做官的老子。所以,我认为现代男子远远比不上宝玉对感情的真诚和执著。如果是换了现代男人,我想大概都会选择宝钗,会爱上宝钗那“雪白的肌肤”和她那皇商的显赫家世与她学得很透的厚黑学。她不仅仅是个大美人,而这个美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帮助他往上爬,让他升官发财,这不正是现代有些男人所求之不得的吗?而黛玉却体弱多病,尽管曾经有个好家庭,好爸爸,可惜他已经死了,尽管她有满腹诗文,在现代人看来,这能有什么用呢?满腹诗文如今能当饭吃吗?能当钱用吗?这就是现代人功利的爱情观吧,现代人的爱情观点,远远比不上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更为纯洁和伟大吧!黛玉这样的女子,集善解人意与蛮不讲理于一身,集聪明活泼与孤芳自赏与一身,她的性格有丰富的层次,活在现代社会里,就是一个古怪精灵的奇女子,欣赏她的男人能有多少呢。
   重读《红楼梦》,我对黛玉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刚开始时,我对黛玉悲悲泣泣哭哭啼啼的抽咽感到无奈,心想她至少也是一个大家闺秀吧,何必为了一点点小事就伤心流泪呢?是不是太有点小家子气了,与宝钗相比,她更没有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每次看到她哀哀泣泣的样子,总让我感到有点压抑和沉闷。我常常想难道这就是古代人所谓的“抑郁美”吗?慢慢地,我被她出色的才华所吸引。她满腹才华,吟诗作对更是无人相比;她顽强的个性,更显示出她的天真、纯洁、着实让我敬佩!在贾府那错综复杂的封建礼教大家庭中,她是那么冰清玉洁。
   我很同情黛玉不幸的身世所造成的性格。虽然她也是出生在官僚家庭,但自幼体弱多病,小小年纪竟然是在药水中泡大,本来就虚弱多病的身体使她更加柔弱,从而造成了她那多愁善感的个性。可能是因为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把她视为“掌上明珠”爱之又爱,疼之又疼。所以家庭的规矩、礼仪比那些大家闺秀们稍差了一点,但是,这更显示出黛玉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内涵,显示出她无所顾忌和处处谨慎独特的处世方式。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狐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孤独与忧伤。小小年纪,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情都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脸色,唯恐别人笑话她,说她不懂规矩,不明事理。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经时时刻刻都在捍卫着自己,这就是她自身的好强、反抗的个性。她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别人说她“好一张厉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认了。在贾府,她是无足轻重的,既不掌握贾府的财政大权,又不管日常琐事,因此,丫鬟和仆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更没有人庇护她,在这种情形下,一个弱小的女子面对落花又怎么能不触景生情呢;思念母亲又怎么能不落泪葬花呢?别人没有这种感受,所以根本就不能理解她心情啊,都说她喜欢哭哭啼啼,说她病恹恹的身子,说她小家子气……可是他们谁又能真真体谅一个弱女子的心境呢?当她知道宝玉不能再见她时,痛失知音的绝望,怎能不让她悲痛欲绝,又怎么能不含泪焚诗稿呢?
   黛玉反对“学而优则仕”却不反对学习文化知识。黛玉的文才,吟诗作文和聪明智慧是无人能比的。可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求上进,她不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这使宝玉对她的另眼相看,也是因为她从不劝他读书。其实,黛玉是不喜欢封建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就是宝玉和黛玉爱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吧,黛玉是宝玉最爱的人,他俩就像是前生注定,黛玉的每一滴泪水都能打动宝玉的心。黛玉心灵美,知他,懂他,疼他,赏他,他们彼此是一生终觅的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用功读书,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对功名的唾弃。在她柔弱的身心中,却带着对封建科举功名作出了顽强的鄙视和唾弃。这方面黛玉是让人刮目相看的,这也是我最佩服她之处!虽然黛玉不劝宝玉去考取功名,可她却耐心地教香菱和姐妹们吟诗学文,教给她们知识。说明她并不反对姐妹们学知识和文学,只是她厌恶功名罢了。她细心、耐心、全心、尽心地教她们吟诗,为的是想让姐妹们摆脱受封建意识束缚的命运。就从这些方面看,谁又能够和她相比呢?难道说这不是她的独到之处吗!
   黛玉读《西厢记》汲取精神力量不是小事。黛玉天真烂漫,她一颦一笑,一叹息一恼怒,都出自于本性而全无心机。黛玉读的《西厢记》,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本禁书吧。特别是对于大家闺秀来说,她更不应该读这种书籍。可是黛玉根本没想这么多,她读《西厢记》是带着对张生和崔莺莺执着爱情的崇拜和向往来读的,是欣赏其美丽的爱情故事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宝姐姐批评说“林妹妹,你怎么读这样的书呢?我告诉老太太去。”从此,宝钗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是宝姐姐呢?真的是那么好吗?她处处留下端庄贤惠的美名,可是她在偷听别人说话被别人发现时,却说“林妹妹刚走过来。”以此来诬陷黛玉。这难道就是宝钗的为人吗?宝玉敢把《西厢记》拿给黛玉看,甚至两人一道看。说明两人是真正的知己,没有人能倾听他们的诉说,也只有黛玉和宝玉最谈得来,共同看禁书,说说知心话罢了。
   一篇《葬花词》强烈地表达了黛玉心中的愤懑和不平,她向往自由幸福的爱情。“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段长诗,凄楚哀艳,感人之深。记得那时候我还很小,这首诗里有好多字我不认识,当时不敢去问爸爸妈妈,因为我一问,书我就别想再看了。便偷偷去问隔壁的老王叔叔,叔叔说:“叔叔没读过几年书,我也认不全,不过这样吧,一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我当时听了高兴极了,认为还是叔叔最聪明,一下子解决了我许多问题,每当我读它时总是泪流满面,甚至感到有一种钻心的伤痛。有一次竟让我失声痛哭,吓得妈妈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呢?当她知道我是为这首诗而伤心痛哭时,她竟笑着对我说:“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傻丫头。”可葬花词中那种悲痛与凄凉感人至深,黛玉埋的是千万缤纷,埋的是她灵魂的颤动,是她无泪的苦涩和无奈啊!
   可现在看来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这就是她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恨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难道说这不是黛玉对长期迫害她的冷酷无情和现实不满的控诉吗?“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说黛玉在幻想自由与幸福,幻想自已美好的爱情。而在这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是对时事的凄懑,是浓浓的哀怨啊!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反抗封建礼教的这张大网,热烈大胆的追求着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真正是水做的骨肉,泪就是她的情,她的泪水能冲击岩石的峭壁。叹只叹那旧社会的大网给黛玉太多太多的压抑和沉闷,叹只叹上苍捉弄人,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美丽的黛玉却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是,她追求了,她努力了啊,她也该无悔了吧。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让我憾慨万千。他们爱得那么深却不敢表达,不敢明说,这也使他们之间产生了过多的误解和痛苦。黛玉是敏感而脆弱的,她怎么可能受得了她最知心的宝哥哥不再见她呢?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她点点的泪水,滴滴的情血,写出了千古最为悲哀的葬花吟,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是她的灵魂在呐喊,是她在向苍天呼唤,是她在向人类控诉,花谢春光尽,人亡情何痴,深深的悲凄,竟赚了天下多少有心人的眼泪!
   ??
   四、众说纷纭我自主
  
   在接触过一些有关《红楼梦》的著作和文章后,我更惊讶《红楼梦》的了不起。研究《红楼梦》竟然演变成了一门绝学——“红学”。于是我听说了:
   胡适的说法:《红楼梦》中甄、贾两宝玉,即著者曹雪芹之化身。甄、贾两府,即当日曹家之影子;
   俞平伯的说法:《红楼梦》不是对封建制度的批判,而是作者曹雪芹的自传;
   周汝昌的说法:《红楼梦》是曹雪芹夫妻二人合著的。脂砚斋是曹雪芹妻子的化名;
   刘心武的说法:他从秦可卿入手,揭密了《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原型。
   我不想评论、也没能力评论他们的研究,因为莎士比亚说过:“ThereareathousandHamletsinathousandpeople'seyes.(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红楼梦》”。
   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它对我们认识那个已经消逝的年代有巨大的认识作用。如果要我评价的话,我只想说:如果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话,那么曹雪芹的《红楼梦》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2009年8月12日

共 562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部红楼众说纷纭,居然成为红学。几多好事者因此演说,因此而谋生。 红楼一梦,究其实,人间真幻之显像。至于宝黛之高下,各执一端。黛玉之清高不俗,倒是比俗不可耐功名利禄心气强盛之妇女品味高得太多,但因其若干小心眼,未免无福无分。宝钗不错,宽厚大度,长相端正丰盈,颇有牡丹之气质。读红楼,悟其才情为上,休管啥子红学闹剧什么的,关心这此屁闲事干啥,少些人云亦云,取其一点,随意感染,获取性灵之好,是为大乐。【编辑:邬海波】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813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8-13 09:38:31
  一部红楼众说纷纭,居然成为红学。几多好事者因此演说,因此而谋生。 红楼一梦,究其实,人间真幻之显像。至于宝黛之高下,各执一端。黛玉之清高不俗,倒是比俗不可耐功名利禄心气强盛之妇女品味高得太多,但因其若干小心眼,未免无福无分。宝钗不错,宽厚大度,长相端正丰盈,颇有牡丹之气质。读红楼,悟其才情为上,休管啥子红学闹剧什么的,关心这此屁闲事干啥,少些人云亦云,取其一点,随意感染,获取性灵之好,是为大乐。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南山竟然也有菊        2009-08-13 10:24:04
  观点新颖独到,文笔清新凝练而厚重。欣赏学习。问好林儿老师。
真诚善良自信,我爱故我在!
3 楼        文友:长沙开福之路        2009-08-13 11:12:47
  文中随年龄对红楼的认识可思!一些观点凭据全面可学!门外汉之言!呵呵!五个感叹号!
以文会友,互相交流,共同精彩!
4 楼        文友:锦妤        2009-08-13 13:09:05
  众说纷纭红楼梦,国色天香女儿国。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5 楼        文友:三公主        2009-08-13 15:16:12
  嗯,姐姐评的好,俺也写过几篇关于“红学”的文,但和姐姐这文比起来,那是天地悬殊。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对,“红”这书博大精深,甭说读一遍,悟性不好的话,你读个十次八次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唉,俺是怕了,不过来日方长,继续学习!
一只空灵的燕儿!
6 楼        文友:海底小鱼        2009-08-14 04:48:02
  对林黛玉的评说,令人叹服。
一个不识人间烟火却不得不食的女子
7 楼        文友:原君        2010-01-01 21:44:52
  最近我也读红楼梦
本人长得瘦,啥事不能做,本人长得帅,谁人不想爱,完了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