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梧桐】关于倡导关公文化的浅析(杂文)

编辑推荐 【梧桐】关于倡导关公文化的浅析(杂文) ——学习随笔


作者:沣河石子 举人,429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53发表时间:2016-06-01 22:48:38
摘要:。关公精神是我们生活个人价值向往的高度,关公文化是人与人交往的品质认可,是建造清风正气、和谐相处的氛围的一种途径。推行关公文化,对社会和民生以及凝聚华人力量,具有现实和持久的深远意义。


   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在这个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令个性张扬的时期,需要提高个人“单兵素质”,更需要正能量的榜样来召引、驱使、修复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来矫正金钱至上而道德滑坡的现象。
   行走在人群中,从细小察微分析,不难发现许多人性的不同,“君子以德召福”、“小人以利驱追”、“权势常在互衬”,权力与财富的优秀表现是耳朵、眼球每一天闻见的主题。然而,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长期把通用的货币推至最高“目的”,免不了是要出现堆积的腐败、疯狂的撕裂、人心的丧德、信仰的缺失、价值的迷茫等。
   人类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英雄辈出,也需要精明和文明的核心领导团体,更需要奉献于大众的贤士。可是,对大多数的人的领导和管理,除了僵硬的法律准绳、泛泛的教化、利剑斩恶等,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需要用信仰和榜样标杆来良性引导,更需要契合思想的处事原则、价值观共鸣和行为认可来弘扬优良作风。
   在当今,扎实学习一些法规、章程深有必要,必须明白幸福从何而来,谁给吃饭,为谁工作与服务。倡导关公文化,贴近民心的高扬民间自觉信服“高人”,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也是很有积极意义,能安民、利国就是很有必要的。思想这块神秘阵地,从来不可空虚,但是也不是硬塞就能填实的,群体需要核心人物与核心力量的带领,需要振臂一呼的正能量呼喊,需要模仿的榜样力量。
   笔者认为,从夏商朝开始到1949年,几千年文化中中华大地人杰地灵,精英们如繁星一样灿烂较多,在浩瀚民间以个人气质令后人敬佩的,做事原则简单而实的人,历史传颂中关公就是不可忽视的高大名人,也可为各行各业优秀工作者明星式的典范,以至于关公的经历变成了“关帝”风格,被视为个性榜样,传承着一种精神文化。
   关公精神文化博大精深,民间传说故事较多,但其核心应为:“忠、义、仁、勇”或“忠孝、仁、义、勇”,也有人扩张说是:“忠、义、仁、勇、孝、礼、智、信”,不论怎么标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有着高度的契合点。“忠、勇”就是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和敢于担当、善于开拓。忠于自己的选择,是公关一生的高尚情操。能爱国、敬业,即忠于国家、忠于职守,有家庭责任心、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仁、义”就是知大体、有真心,绝不虚应假作,也不见风使舵。遵循正义和同志间的义气,关于承担风险是关公一生的道德追求。“孝、礼”是对亲人有浓情,对亲朋有深情,亲密和睦。“智、信”就是具有做事的巧妙和灵活,为人做事恒定有诚信、讲信用,奉行友善。关公一生,重承诺,守信用,决不失信于人。当今,宣传关公精神文化,能够更好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入人心,并与广大民众耳熟能详的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普及,让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植大众人心中。
   南怀瑾先生曾巧妙说: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让我看来,关公精神文化,就如同这一条街道中间高耸起的旗杆和旗帜,令工人、农民、商家、学生等在祥和氛围中交易、交际、交往,关公精神价值体系,不仅仅是一种互认的文化,也像标准的一杆秤,能称出每个人在社会的份量,也是市场经济中公平、正义、勤劳、善良的神化之身。
   前不久,有幸与马来西亚关公文化社区推广中心主任孙艪华在西安相识,在秦岭山下的青华山景区里,远瞰古城轮廓,赏南山清风中,他说:关公文化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很大,目前世界上已经成立关公文化协会,希望海内外华人可以因为关公文化联系得更密切!世界关公文化协会和关公文化协会联盟,在新加波、台湾等地每年都定期有相关活动。他说,几年前参加了山西省运城的关公文化活动,从此,热衷于关公文化推广工作。交谈几个小时中,他讲述了自己走访多个国家,深深感悟到关老爷已经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自己想通过推广关公文化,以“四好”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广泛交谊,沟通四海。讲信义、重承诺,崇尚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远良知,创造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怀的理想大世界。
   通过网上查阅,才知晓关公文化已随着华人的脚印移植到世界各地,成为海外华人及所在国民众凝聚情感的重要载体与纽带。在东南亚、日本、美国,凡是有华人地区,关庙随处可见,祭祀关公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习俗和文化现象,也充实与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系。关公精神的文化传承,迎合个人价值追求方向,具有现实榜样的意义。关公文化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真实存在过,有具体历史考证,具有积极影响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公关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关公生平简述:
   关公祖居河东郡解(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属中原地域,是汉蜀名将,初为汉民族所崇尚的忠义英雄,后其忠义精神为历代管理所推崇,诚信精神被商界奉为经商信条,礼、仁、智为儒家尊为人伦典范,勇武为平民所敬仰。历经顶礼膜拜,由候而王而帝而君而圣,终演变为威震华夏的中华武圣。对关公共同的信仰增强了整个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在一定意义上强化并凝聚了民族精神,这是任何外来宗教信仰民俗无法替代的。
   关公文化前景:
   关公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一生所体现出来的“忠、义、仁、勇、孝、礼、智、信”,是关公文化的精髓,也是关公精神的核心。山西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从1990年起,已举办二十多届,集文化、旅游、民俗、经贸等为一体大型国际性商旅活动,关公文化品牌也越做越强,解洲关帝祖庙已发展成闻名中外的文化旅游品牌,是海内外游客、华人团拜祭奠、凝聚精神之胜地。关公为几千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所推崇敬仰。关公文化将会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的精神元素。另外,通过建立关公文化学,进一步挖掘关公文化的历史遗迹,在此基础上发展关公文化旅游业,开发关公文化的相关产品,推进关公文化与文艺产业的相结合,促进关公精神传承和关公文化事业的长期繁荣。
   关公文化意义:
   关公信俗在近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流行、并一脉传承,其最重要的支撑便是人们对关公文化和关公精神的认同与传播。人们敬关公,拜关公,实质上推崇和信仰的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所有华人的美好愿景,这种精神和愿景由抽象而逐步完善,因关公而具体而完美而凝聚积淀为一种信仰文化: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仰的忠、义、仁、勇、礼、智、信,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人伦精义,并为佛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民族的道德灵魂。
   关公文化名胜:
   山西解州关帝庙名誉“天下武庙之祖”。敕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前朝后寝,在国内外数以万计的关帝庙中规格最高,其建筑价值和独特的人为价值是全球任何一座关帝庙所无法替代的。还有与解州关帝庙关称“三关”的常平关公家庙、关帝祖茔,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史迹组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圣迹文化风景线。
   关公文化故事:
   知晓陆树铭的,提及他,心中第一个印象就是老版《三国演义》中千古忠义的英雄关羽。一直以来,关公的“忠义、诚信”精神深深影响着陆树铭,成为他人生的精神指导。他演唱的《一壶老酒》“喝一壶老酒让我回回头,回头望见妈妈泪在流;喝一壶老酒醉上你心头,浓郁的香味咋也喝不够……”这是陆树铭几年前写给老母亲的一首歌,情感真挚而浓厚。
   陆树铭以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题,深度挖掘关公精神的时代特征和人文品格,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关公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宣传与推广工作,组建了民间公益组织“关公文化联谊会”,由陆树铭先生出任会长,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与关公文化有关的主题活动;同时号召社会各界为修建关帝圣像募捐,让关公精神流传千古。
   关公文化内涵:
   忠,是关公文化的首要内容。所谓忠,现在就是对上级领导的绝对忠诚。能力和忠诚犹如人的左右手,但是不忠诚的人能力越强越让人不放心。忠诚,对关公来说,就是对汉末皇帝汉献帝、蜀汉皇帝刘备的忠,对刘汉皇权的绝对服从,用当代流行语言说,是扎实的团队力量,也就是“铁腿子”。关羽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誓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这是关公忠的内容,也是其终生的行动纲领。关公一辈子,认老哥,认兄弟,忠义为脾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关公一生忠心耿耿跟随刘备,“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无论顺境逆境,从未动摇过对刘备和汉王朝的忠诚。最能体现关公忠诚的是降汉不降曹,最终又辞曹归刘一事。当下邳失陷,关公被困上山,张辽以“三罪说”劝降时,关羽则以“三约”作为投降条件。“三罪”、“三约”都围绕一个“忠”字。“三罪”是说不降而死是不忠,“三约”则说只有“忠刘”才能投降,投降是为了“忠刘”而非求生。这样,看似“背刘”的投降就成了“忠刘”的不得已之举。投降之后的种种表现也充分体现了关公“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刘”精神。辞曹归刘则更是“忠刘”之壮举。面对曹操百般拉拢利诱,关羽“忠刘”之心坚如铁石。曹让张辽去探问:“玄德待兄,未必过于丞相,兄何故只怀去志?”关公回答道:“吾固知曹公待吾甚厚。奈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此。要必立效以报曹公,然后去耳。”辽曰:“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愿从于地下。”这斩钉截铁的回答,充分表现了关公“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决心。当关公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挂印封金,不避千难万险,过关斩将,千里寻兄去了。关羽与刘备,除了君臣关系之外,还有兄弟与朋友的关系。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关公的忠,除了忠君之外,还有忠友的含义。此议不无道理。但即便如此,忠友对于忠君来说,也只是从属的意义,因忠君是高于一切的,而且刘备这个“兄友”本身就是“大汉皇叔”,而非一般的兄弟朋友。所以,忠友的本质还是忠君。
   勇,是关公精神的开拓担当。勇即勇敢、勇武、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从来“说得好”的人,处处太多太多,而“做得好”的人是少而极少。关公之所以被社会各阶层广泛敬仰和传颂,勇武神威是一个基本原因。勇是关公文化最表层,也是最明显直观的内容,最容易被人认识和接受。对关公勇武的认识,并不需要高深的学问和细心的研究。无论是满腹经伦的文人,还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只要看到关公手提青龙刀,跨下赤兔马的雄姿,就可感到其有万夫不挡之勇。经过历代文人雅士的极力宣扬,特别是《三国演义》这一“天下第一才子书”的精心描绘,关公作为“武圣人”、“古今名将第一奇人”勇冠三军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温酒斩华雄”,关公初露锋芒就不同凡响,令各路诸侯震惊。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充分显示了关公的神威。在颜良连杀曹操二将,耀武扬威之时,曹操请关公出马。面对颜良严整有序的阵势,曹操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却说:“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颜良则“如插标卖首耳!”然后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风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河北军阵,只“手起一刀”便将颜良“刺于马下”,又下马割了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曹操赞曰:“将军真神人也!”非神人何能如此勇武绝伦呢!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以及刮骨疗毒等事迹,淋漓尽致地刻画丁关公的神威勇武。史籍所载,说明关公确实是一位勇武超群的名将。需要指出的是,勇,如果不受德智统辖,便是莽夫之勇。关公的勇武并非武夫之勇,而是一种在忠义之德统帅下的智勇,是一种有胆有识的智者之勇。《关帝全书?圣迹图?单刀赴肃》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该图的释文曰,东吴的鲁肃、吕蒙欲索还荆州,定计邀请关公相会,“帝谓其将佐曰,吾不去,即去而以兵,是示怯也。乃驾舟以往。肃言荆州事,帝曰,乌林之役,吾主亲在行间,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抔土,而足下欲收地邪?肃辩之,帝曰,此非吾所能与也。吴人方欲以兵劫帝,周将军仓大目曰,土地惟有德者居之,荆州岂必为吴有耶?帝变色夺刀,目仓曰,此国家事,汝何敢多言!遂携肃手,至江边,登舟别肃曰,吾醉也,幸更会”。“单刀赴肃”这一争夺荆州的斗争,真是斗智又斗勇,充分体现了关公亦文亦武、智勇双全的品格特点,这正是其胜出一般武将的地方。关公非同寻常的勇武,受到人们世世代代的称颂。中国传统美德中自古就有“勇”的德目。孔子把“知、仁、勇”称为三达德,仁是核心,知即知仁,勇以行仁,三者形成知、情、意一体的德行。
   仁,是关公精神的宅心仁厚。《论语?颜渊》中写道:“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有仁爱、仁慈、仁厚、仁道、仁义等含义。其基本含义是指爱心、爱人之心。关公不仅勇武绝伦,而且宽厚仁慈。正如曹操的谋臣程昱所言:“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人有患难,必须救之,仁义播于天下。”正是这番话,促使曹操在华容道以旧情打动了关公,从而脱险。华容释曹最突出地表现了关公的仁义之心。《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曹操在赤壁大战中,大败于蜀吴联军,战船被烧,“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仓皇逃窜至华容道时,“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伤者甚众”。真是狼狈不堪。曹操动之以情,关公已产生恻隐之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便放走了曹操。“云长回身时……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于是“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关公这种仁具有超乎常人的意义,因这已不是对主、对兄、对友的仁,而是在以刀枪相见、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对敌的仁!而要做到这种仁,则需付出巨大的代价--冒杀头之危险;这是关公心里很清楚的事。这种为了拯救他人,而且是敌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舍己为人之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看来,无疑是一种十分高尚的“杀身成仁”的“忘我”境界。因此,华容释曹一事被人们看做是表现关公大仁大义的壮举,千百年来受到称颂。尽管这在我们看来是一种不分敌我的行为,是愚蠢的“宋襄之仁”。关公对敌人都能做到仁,对友、对下级、对一般人的仁,当然不在话下了。《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记述和描绘了关公平生无数的仁义之举,如他善待卒伍,接近普通人,义释貂蝉,在曹营因“二嫂思兄痛哭,不由某心不悲”而落泪,等等。也正是由于关公平常对自己人的仁,才有在对敌对己都生命攸关之时对敌之仁。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关公不仅生前是位仁爱之人,而且死后更成为仁爱之神。你看,关帝爷抗敌护国,救灾保民,扶贫济困,惩恶扬善,祛病疗疾,辟瘟禳灾,还可以科场促考,佑人发财,甚至还有给人“送子”的神通,真是一位做尽了善事的菩萨!总之,在人们的眼中,关老爷是什么好事都办的仁义之神。当然,这不过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和期盼。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仁是关公文化中具有丰富内涵的一部分。“仁”是中国伦理学说中最重要的范畴,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可以说是中国道德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仁”不仅是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也是世俗道德生活中最普遍的道德标准。在中国文化看来,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仁”与“人”、“道”是同一的。“仁也者,人也。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又把仁、义、礼、智作为人之“四端”,而仁为“四端”之首。由此可见,仁是儒家精神的精髓,是儒家世界观的核心和行为的最高准则。关公熟读《春秋》,深谙儒家精义,并身体力行,实践了仁的精神。另一方面,关公之仁,也是儒家文化塑造之功。关公被儒家称为“圣人”,与孔子齐名,在儒文化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经过世世代代的宣扬,关公就演变成为人们理想中的仁义典范。反过来,关公这一仁义典型,又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文化增添了富有特色的内容。

共 885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毋庸置疑,关公是一个英雄,一个植根在史书和演义里面的高大的象征。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文化符号和文化图腾。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义,温良恭俭让等,均是一个贤能义士身上独具慧光的优良传统和品德。关帝,贵为武文化的“帝”星,从近两千年以来,就承继着“忠”“勇”“礼”“义”的文化特点,不管从史料分析,还是从文化口述,均继承着这么一种浩然的品质————清正。作者特此引经据典,又结合实际,跟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使团交流,根据“忠”“勇”“仁”“义”“智”五个特点,联系古今,既有人文关怀,又体现了对塑造正气、优良作风的时代文化的思想内核。关公文化,具有现实的深远意义。【编辑:甲申之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