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春秋·阳光】煤油灯(小说)

精品 【春秋·阳光】煤油灯(小说)


作者:五木居士 童生,55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48发表时间:2016-06-02 20:01:22
摘要:谨以此文向那些曾经几十年如一日,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中,以有限的知识储备、匮乏的教学资源、简陋的教学手段、满腔的工作热忱和任劳任怨的老牛精神,默默地、无私地奉献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民办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谨以此文向那些曾经几十年如一日,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中,以有限的知识储备、匮乏的教学资源、简陋的教学手段、满腔的工作热忱和任劳任怨的老牛精神,默默地、无私地奉献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民办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题记
  
   一
   最后一抹阳光被观音山挡在了地球的那一边,黑夜这只巨大的章鱼,便肆无忌惮地吐出浓浓的墨来,在透明的空气中浸润,漫延。远处的山丘,近处的田野,房前的小路和屋后的竹林,渐渐模糊成一只只庞大的怪兽,有的张牙舞爪,有的不动而威,令人不寒而栗。
   “上床,睡觉!”母亲一声令下,柏树和七八个兄弟姐妹便摸黑拥挤着爬上床,抢枕头,争被角,占席位,如一群争食的乳猪。一番喧嚷吵闹之后,终于各就各位,一切归于宁静。很快,细微的鼾声和喃喃的呓语便此起彼伏了。
   柏树没有睡着,他睁着一双黑眼睛在黑暗中想心事。
   柏树在家中排行居中,上小学五年级了。等过年之后再读一个学期,就要参加毕业升学考试了。黄老师说,毕业考试很重要,关系到以后还能不能继续上学的问题。柏树还想继续上学。他不想和兄弟姐妹们一起上坡去打猪草,爬树去掏鸟窝,下河去捉泥鳅。这些都不是他的强项。打猪草,他常常会割破手指;爬树,他恐高;下河,他是只旱鸭子。有一次他在伙伴们的激将下,鼓起勇气跳下河去,不幸却掉进了一个牛滚凼里,喝了个水足泥饱,才被人捞了上来。就连捡狗屎,他也总是落在别人后面,经常是空手而归,受到大人和伙伴们的嘲笑。只有在课堂上,他学着黄老师的样子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或者声音宏亮地回答着同学们都不知道的问题的时候,他才会羞涩而自信地接受同学们投来的羡慕嫉妒的目光。黄老师也经常当着同学和家长的面夸奖他:“是棵读书的好苗子!”
   可是,怎样才能考上公社的初级中学继续读书呢?这个问题在柏树的小脑袋里纠结了很久。听黄老师说,读书就得刻苦。黄老师还给同学们讲了很多古人闻鸡起舞,挑灯夜读的故事。柏树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读书。可是,白天放学后,家里总有那么多的杂活要干。晚上,母亲又舍不得点煤油灯。母亲说:“不过年不过节的,点什么灯啊。——煤油八分钱一斤呢。”柏树只好利用躺在床上还未入睡这段时间,默默地回忆白天学过的内容。说来也怪,只要他闭上眼睛,静静地回想,那些生字啦,生词啦,课文啦,还有一道道的数学题,就会像放电影一样,清晰地在他的头脑里逐一显现。
   这天晚上,柏树又在兄弟姐妹们的鼾声和呓语中开始放他的“电影”了。放着放着,电影胶片突然被卡住了:有一篇课文,他怎么也想不起最后一段了。他轻轻挪开小弟压在自己肚子上的小臭脚,悄悄溜下床来,摸索到缩在墙角的书包,探手进去,却不知道哪一本是语文书。柏树迟疑了一下,蹑手蹑脚地来到厨房,伸手在灶台上来回搜寻,终于在烟囱那儿找到一个小小的瘪瘪的火柴盒。推开一摸,一根火柴孤零零地藏在盒里的一角。
   怎么办呢?这一根火柴,一晃就没了。必须要找到煤油灯。
   家里唯一的一盏煤油灯,是用墨水瓶自制的:用烧红的铁钉在瓶盖上钻出一个小孔,再拣一块薄铁皮卷成小管,插进孔中,最后用草纸或者白线搓成捻子,穿进铁皮管里,一盏煤油灯就做好了。母亲平时把它当宝贝,高高供在自己屋里的衣柜顶上。只有过年过节或者有客人来家里留宿时,母亲才小心翼翼地搭了板凳,取下煤油灯来点燃。这时,满屋子里便全是光明和温暖。
   柏树很想偷偷溜进母亲的房间,找出那盏宝贝的煤油灯来。但他立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母亲的厉害,他是早就领教过了的。母亲惩罚犯错的兄弟姐妹的法宝是:一骂二打三饿饭。三招如程咬金的三板斧,迅疾而猛烈,让人防不胜防。过后好久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母亲说:“不厉害一点,这一群猴孩子还不得天天大闹天宫哪!”
   唉!柏树在黑暗中轻轻地叹了口气。他把火柴盒放回原处,回到屋里,从墙角拎起书包,小心地抽掉堂屋的门闩,侧身挤出门外。一股冷吹来,他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屋外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一点星光也没有。这让柏树很是失望。他使劲地揉了揉眼睛,努力地四下搜寻着。
   突然,远处一点隐隐约约的亮光,让柏树兴奋起来。经过仔细辨认,他发现那亮光是从对面山坳的黄老师家里传出来的。
  
   二
   黄老师是大队小学里唯一的老师,还是民办的,五十出头了,花白的头发,常年穿着打了补丁的衣裤,衣裤上时常点缀着黄褐色的泥点,裤管一高一矮地卷着,一副刚从田里劳作归来的模样。不认识他的人,就算想破了脑袋,也不会把他和“教师”这一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职业联系在一起。
   这天放学回家,黄老师带了一大摞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本。本来,学校里有一间屋子,可以供他办公兼住宿,但他家离学校很近,便没有在学校铺床。他总是随身斜挎一个早已失掉本色的军用帆布包,里面装着教案、钢笔和作业本,往来于学校和家之间,寒暑不避,风雨无阻。
   黄老师把装有学生作业本的帆布包放在饭桌上,便挑了粪桶,出门去了。他今天的任务是把猪圈粪坑里的猪尿粪全部挑到山下的水田里,为明年开春后的耕作打基础。从黄老师家到山下的水田,来回一趟得接近一个小时。当他把粪坑清理完毕之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在院坝边上的一个石盆里,用洗过红苕的浑水胡乱洗了一下手,又捧了两捧水,冲掉赤脚上的泥。这时,妻子已经把饭菜端上桌来。
   吃过晚饭,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妻子收拾碗筷,黄老师从墙上取下煤油灯,划了根火柴点燃,开始批改作业和准备明天上课要讲的内容。山风不时从门缝和墙缝中钻进来,挑逗得灯火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好几次都差一点熄掉。黄老师狠了狠心,把灯芯挑大了一些,屋里一下子亮堂了许多。
   正在灶房洗碗的妻子感觉晃眼,埋怨道:“你眼睛瞎呀,把灯照这么亮?——煤油不用钱买呀?”
   黄老师早已习惯了妻子的唠叨,也不搭理她,只默默地埋了头,用蘸了红墨水的竹签,一丝不苟地在学生们的作业本上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勾勾叉叉。
   “笃。笃。”两声敲门声传了进来,细细的,怯怯的。黄老师听见了,起身准备开门。妻子从灶房里疾步出来,拦住了黄老师,警惕地说:“别忙,先问问是哪个。”
   看到妻子紧张的神情,黄老师也迟疑了起来。妻子的小心是有道理的。上学期的一天晚上,有一男一女两个学生家长凶神恶煞地找上门来,一进门便男的动手、女的动口。黄老师猝不及防,连连躲闪。妻子吓得大声呼救。被惊醒的孩子们一个个鬼哭狼嚎。幸亏邻居们听到动静及时赶来,黄老师一家才免遭血光之灾。事后才弄清楚,原来是有两个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打了架。打输了那个学生回家告诉家长说,打他的那个同学与黄老师同姓,有老师撑腰,所以才会这么嚣张。家长一听,火冒三丈,也不问过青红皂白,便打上门来,兴师问罪。这件事在妻子的心理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每当与黄老师吵架的时候,她便借题发挥,奚落丈夫:“教你妈的书。钱没见教出来,还差点教出人命。”说得黄老师哑口无言,无地自容。
   现在,又有人来半夜敲门。妻子把住门闩,大声问道:“是哪个?——不说话不开门哈。”
   “师母,是我——柏树。”
   “哦,是柏树,快让他进来。”黄老师赶忙叫妻子打开大门,只见柏树瑟缩在门外的黑暗中,手里的书包随着摇曳的煤油灯光晃荡着。
   “柏树,快进屋,外面冷。”妻子把柏树拉了进来,随手把门关上闩好,转身又回灶房忙活去了。
   柏树迟疑地挪动着脚步,来到黄老师的桌前,小声说:“黄老师,我想读书,可……家里没灯。”
   “哦,想读书是好事啊。”黄老师微笑着鼓励柏树,“以后晚上想看书,就到我这里来。只是路上黑灯瞎火的,你要小心一点,别摔下山沟去。”
   柏树说:“黄老师,我不怕。”他坐到黄老师的对面,拿出语文书来,就着摇动的煤油灯光,翻到了他先前怎么也想不起结尾的那篇课文,默默地看了起来。黄老师欣慰地看了柏树一眼,继续在那摞作业本上画着勾勾叉叉。
   柏树默读了一会儿课文,又合上书闭了眼,在心里默背了几遍,觉得差不多了,就收好书包站起来说:“黄老师,我走了。回去晚了,我妈要骂。”
   黄老师抬起头来问:“课文都背完了?”
   “嗯。”柏树点了点头。
   “好,我送你。”
   黄老师一手搂着柏树瘦小的肩膀,一手拿着昏暗的手电筒,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深秋夜里的山风已经开始割脸,柏树的心里却只有温暖。
   分手的时候,黄老师说:“以后你到我这里来看书,事先给你家长说一声,天黑之前就来,完了我再送你回去。我家里有两本旧书,是我以前读私塾的时候用过的,一本叫《三字经》,一本叫《千字文》。还有一本新书,是上面发下来的,叫《毛泽东选集》。你记性好,课文不够你背的,你可以来看看这些课外书。另外,我还可以教你写写毛笔字。”
  
   三
   柏树到公社完小去报名读初中班的时候,黄老师送给他一个煤油灯和半瓶煤油。这盏煤油灯就是黄老师夜里批改作业时用的那一盏,是用铁皮做的,形状像一个茶壶,人们都称之为“亮壶”。它身上还有一个铁丝做的挂钩,可以高高地挂在半壁上,照得屋子豁然开朗。这盏灯比起柏树家那盏用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灯来,可要高级多了。柏树心里很是喜欢,可他还是迟疑地说:“黄老师,你以后晚上改作业怎么办?”
   黄老师说:“我以后白天晚上都不用改作业了。生产大队长已经通知我,叫我开学不用到学校教书了。他们已经找到一个年轻的高中毕业生来替换我。”
   柏树心里一阵难过,眼圈都有些红了,却不知道该对黄老师说点什么。
   黄老师爱怜地宽慰柏树说:“没关系,反正我岁数也大了,迟早是要退下来的。像我们这样的山村小学,山高路远,环境艰苦,交通不便,有年轻的老师愿意来,真是孩子们的福气啊。——柏树,你读书很有慧根,一定要努力。完小离家太远,你在学校住宿,这盏煤油灯你用得着。”
   柏树捧着那盏煤油灯,如获至宝。在初中的教室里,柏树的煤油灯是最高级的。老师们晚上如有作业要讲,也常常借柏树的灯去高高地挂在黑板上方。每当这时候,柏树就会觉得那高挂在黑板上方接受全班同学注目礼的不是煤油灯,而是柏树自己。柏树的同桌,连墨水瓶做的煤油灯都没有,便只好借柏树的光。柏树也很愿意与同桌分享亮光。可是读到初二下期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俩差点打了起来。起因是柏树正在轻声朗读课文《藤野先生》,读到“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句时,他把“挟”字念作了“夹”。同桌就笑他,说他读错了,应该念“XIE”而不是“JIA”。
   柏树说:“这个字小学就学过了,我们黄老师都是读的‘JIA’。”
   同桌一听,笑得更厉害了,说:“你们黄老师真是‘黄——’啊。”他故意把“黄”说得很重,声音拖得老长。
   柏树一下子就火了,狠狠地推了同桌一把:“你敢侮辱我们黄老师?”
   同桌见柏树真的生气了,便不敢再发笑。柏树却仍然不依不饶,以牙还牙的嘲笑了同桌的小学老师一番,还不解恨,又悻悻地用几本书把投向同桌那边的灯光全部挡了:“让你在黑暗中发笑去吧!”
   那天晚上守自习课的老师恰好是数学老师,也是民办的。他也不能确定那个字究竟该念啥,只是模棱两可地说:“这个字,也许我们四川方言念‘JIA’,而普通话可能要读‘XIE’。——四川人生得憨,认字认半边嘛。但究竟怎么读,还得以《新华字典》为准。”柏树便问他借字典。这位老师为难地双手一摊,说:“没有。”
  
   四
   周末一回家,柏树就径直去找黄老师了。他一定要弄清楚那个“挟”字的标准读音。
   刚走到黄老师的家门口,黄老师便兴高采烈地迎了出来:“哈哈,我们的秀才回来了。快进屋,我正有几个问题要请教你呢。”柏树这才发现黄老师的手上正拿着一本有些破烂的初中代数课本。那是柏树用过的课本,是几周前黄老师来问他借的。
   黄老师其时已经重新回到学校上课了,身份还是民办教师。那个替换了黄老师的年轻高中毕业生,只教了一个学期,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有人说他是嫌民办老师工资太低(那时的民办老师工资不是按月发放的,也没有定额。学生每学期交来的学费,每生提留五角或一元,就是老师这一学期的工作报酬);有人说他是嫌这儿条件太苦,连吃饭都是一个大问题,不管是锅里煮的,还是灶里烧的,都常常告罄;也有人说他是放学后无聊,就以补课的名义留下几个小女生,想耍流氓,被女生的家长知道了,扬言要弄死他,他只好畏罪潜逃了……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不管是什么原因,结果都是一样的:和尚跑了,庙子还在,还得有人来撞钟才行。公社和大队的头头们找来找去,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会教的不想来,想来的不会教。便只好又请黄老师出山。

共 745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煤油灯是经济条件落后时期的产物,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在那个艰苦条件下,它给人带来的是光明,也给人希望。煤油灯的时代是一个艰苦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上进的时代。这篇小说,以煤油灯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尽职尽责的乡村民办教师的甘苦和无私奉献。在艰苦的条件下,为那些农村孩子传播知识,但最后却因为他的得意弟子,学成归来,而失业,但他却为孩子们有一个好老师而高兴。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教育情况和日常生活,讴歌了像煤油灯一样燃尽最后一滴油也要照亮别人的乡村教师。读罢小说,让人心潮澎湃,五味俱全,在感慨的同时,也为那种追求光明的油灯精神而感动。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乡村教师的艰苦生活和精神追求,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04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6-06-02 20:06:26
  这篇文章读罢,颇有感慨。农村教育的状况、民办教师的生活、农村孩子的加倍努力。同情、赞扬之外,还有一些让我们对比反思的问题,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北极主人
回复1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0:17:50
  感谢北极社长的编辑和点评。辛苦了。
回复1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1:28:52
  煤油灯已成为过去,民办老师也成为历。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2 楼        文友:萧关        2016-06-03 06:34:03
  一篇好作品,一位好老师,一个好学生,一种好精神!乡村岁月,艰辛时世,煤油灯光,感人往事!致敬五木居士老师,问好学习,遥祝安祺!
萧关
回复2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0:24:48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老师致敬。
回复2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3:05:04
  向老师致敬。
3 楼        文友:程贤富        2016-06-03 09:57:58
  农村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的老师,学生就是那个样子。
程贤富
回复3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0:29:13
  谢谢老乡。我们都是乡村的教师,现在很多人老师都在叫苦,这是横向比较的结果。其实我们的前辈们,他们比我们现在更苦。
4 楼        文友:隋淑荣        2016-06-03 11:17:08
  读过此文,心灵受到了触动。与一盏油灯相伴,环境清苦,却让他如此坚守,责任高于一切。向这些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致敬,你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问作者好!
隋淑荣
回复4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3 11:26:56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问好。
5 楼        文友:心淡如兰        2016-06-04 11:39:13
  文章真实地再现了民办教师的生活,农村孩子的加倍努力,让人反思。问好作者
心淡如兰
回复5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4 15:50:32
  谢谢如兰老师。问好,敬茶。
6 楼        文友:秦戈尔        2016-06-07 08:31:57
  人物不多,但饱满,环境深刻,哀而不伤,充满希望。赞。
回复6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07 12:43:51
  谢谢老师的关注和点评。问好。
7 楼        文友:涓涓细流        2016-06-17 09:11:34
  虽没有经历煤油灯下的教学生活,但乡村教学条件的简陋,环境的艰苦,深有感触。拜读老师美文,敬茶问候!
涓涓细流
回复7 楼        文友:五木居士        2016-06-17 12:36:42
  谢谢涓涓老师来读。问好敬茶。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