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音乐,世界语言,心灵符号(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音乐,世界语言,心灵符号(赏析) ——读美国作者诺曼•格里兰的《音乐的力量》


作者:克思一郎 秀才,1282.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7发表时间:2016-06-05 07:30:26

【流年】音乐,世界语言,心灵符号(赏析) 上中下三本美国作者诺曼•格里兰的《音乐的力量》共760页,前天晚上睡觉前用40分钟读完上册。第二天,大约用两小时,读完中下册。不错的书,对于音乐普及与通识教育而言,亦对于我这个没能正规学习和接受过音乐培训的人来说。当然,这套书,与我的借阅方向,并不太一致。本是想读读更深一点,关于音乐“力量”方面带点理论性质的书。读过,才知道是套专门为对“音乐”“英语”“故事”三者感兴趣人编的普及教育的书。这书,放在学院的书架上,给喜欢音乐,喜欢英语,喜欢故事的人读,很合适。
  
   1
   美国作者诺曼•格里兰的《音乐的力量》对于我,只需要读一半,因为另一半是英文。读的过程中,也曾好奇的对照了一下中文与英文句子,以及一些新的单词,试图关心中英翻译的事。结果当然非常失败。我那点的文革中学来的英文水平,连敲门砖的水平也不够。不过,我还是相信,翻译是有水平和力量的,存在于忠于原著与第二次创作的英文水平与专业修养中。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音乐的力量》,对像我这样的一般读者,有个好处,可以认识和了解更多音乐家的曾经身影与轶事,了解音乐在各种不同时期,对不同的音乐家及不同的伟人所起的作用,了解音乐家对待音乐的不同的态度。对学习英文的学生和其他读者,更是增加了一项的好,可以对时着中文学习英文的原文。
   《音乐的力量》以日记体形式写的。每篇的日记限于一个版面(便于中英文对照)。依不间断月日顺次而下,从1月与到12月,四月一本,分上中下三册,一共365篇。主要以音乐家或音乐家的作品为主线,简介生平往事和风雅身影中的片断。有个好处,每每交错出现所介绍的音乐家,都有音乐家的头像与音乐身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小提琴家、钢琴家、音乐家、教授、指挥家等)与主要作品介绍。对于我这个对外文陌生的家伙来说,从头像上便可以分辨,此巴赫不是彼巴赫,此施特劳斯不是彼施特劳斯。
   《音乐的力量》,原名《雅致的音符》。翻译过来,成了《音乐的力量》。针对阅读对象:音乐爱好者;英语学习者;故事爱好者。
  
   2
   音乐,我喜欢,爱好,欣赏,可从乐理上来说,基本上是个门外汉。读过一些的音乐方面的书,也关心一些音乐方面的事,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字。如看过湖南台的《我是歌手》,相继写过《煮歌问醉》《醉歌问我》《我歌问道》(发表在《广州铁道》)。比较注重音乐方面的书的阅读。读音乐方面的书,除了想钻到音乐世界里去,更主要重在去感受音乐在沟通方面的世界性,感受音乐在心灵震撼上的符号性。我希望读到音乐理论方面的书,太又不希望书写得太专业,重在贴近人类学这方面就好。美国作者诺曼•格里兰的《音乐的力量》,算是这样的书,更偏重故事与音乐普及的书。个人阅读的感受,穿过了一片音乐的小树林一般,尽管书里介绍的都是世界重量级的音乐家。
   《音乐的力量》让我又一次强烈感受:音乐,世界语言,心灵符号。
   音乐在我们这辈50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更多的体现,绝大多数的人,止于简谱。如果说得精确些,多数的人连简谱也不会。我们的读书年代,不光是书荒的年代,也可以说是被革命歌曲笼罩,音乐陷于单一层面的年代。也就是那个年代,让我知道了音乐的世界性。有句经典的话说:你不需要懂得更多的语言,但听到“英特那雄耐耐”的国际歌,你就会认识那便是你的同志(大意)。如果说那个时候,对音乐的国际性,停留在一般的肤浅认识。后来,外国名歌名曲的欣赏,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当全球村与世界是平的这种意识深入脑海后,音乐的世界性,更为突显出来。记得改革开放初期,邓丽君的歌与台湾校园歌曲,属于被禁止(至少是不倡扬的)靡靡之音。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越是地下,越是不可阻挡。邓丽君与台湾校园歌曲,是那时年轻人想方设法追逐的歌声。一个国家,你可以筑起意识形态的防火墙,也可以建立大众传媒的360度安全网,但音乐的自由,是无法用政治来鉴别,无法人为隔离的。所以说,音乐是自由的,是具有穿透力与召唤力的,是世界上最通用的情感与思想交流的语言。
   音乐是世界语言。但在音乐的单一年代,我们感受音乐,就像呀呀学语的孩子。记得1981年,作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参加局团委海南夏令营。当时有个特别的活动,欣赏外国名曲。参加活动的都是学校的团委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大家团团坐定在一间教室里。当时不多见的四个喇叭的录音机放着贝多芬的各种交响曲……两个小时不到。结果怎样?多数人打起了瞌睡,包括我。如今,我与大家一样,都改变了,不会再被动的被去欣赏音乐,而是主动的欣赏自己喜欢的世界名曲。更不会在音乐会上打瞌睡了。
   音乐,作为世界性语言,也需要普及,也需要拾级而上。
   音乐,对大众传媒而言,是世界语言。对个体思想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充当着心灵符号的角色。语言的表达,会走到尽头。荣格在他的《红书》中,自己与自己深层的对话时,语言已经不能担当全部的表达功能,他用起了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领会得深的各种画面符号。荣格,在玩心灵深处,不知处的游戏。《圣经》里的通天的“巴别塔”,因为上帝制造了人类不同的语言,让人类因语言的歧意,永远抵达不到天上。符号学大家巴特的《文之悦》之所以悦,是因为巴特从通义与专义的语言中离析出了“咿絮”之音,正如婴儿离开母体的啼哭与叫喊,好像知道婴儿的全部意思,又好像一无所知。因此说,从语言的不尽意与歧义两个方面说,语言的受用,是有限的。而相比之下,音乐的表达是无限的。你,可以用音乐表达你心灵的光芒,也可以陈述无法被大众所认识的“暗物质”。甚至,还可以说,音乐可以通灵,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地,接通上帝或是魔鬼。上帝显灵或是魔鬼附身,让音乐“从天而降”。小提琴,几个世纪被认为是魔鬼乐器。1770年,英国音乐历史学家查尔斯•伯利偶遇这样一个故事:1713年,居塞比•塔蒂尼梦见自己与魔鬼订正和约。梦中他的愿望被一一实现,甚至超越。最后他设想,如果把提琴献给魔鬼,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音乐家了。令他震惊与匪夷所思的是,魔鬼拉了一段莫名其妙的独奏曲,如此高超精妙,超过了他平生所有视听体验与想象力。醒来后,他绞尽脑汁复制梦中听到的音乐,并认为这是他最好的曲子,命名为《魔鬼惊魂》(P42,《音乐的力量•1月21日魔鬼惊魂》)
  
   3
   音乐,全部的素材,来源于人的大脑对世界的感知与体验。甚至可以说,音乐是由故事组成的。有些的故事,是比较实在的人与事。有些的故事,是比较虚幻的精神世界与灵域探索,离开了故事文本的故事。
   《音乐的力量》是由一年365天,每天一个故事的形式写成的。音乐的故事性,最典型与最具说服力的是本书2月10日的《诗人的预言》。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奥涅金》,取材于普希金的诗歌《奥涅金》。作品里有两个朋友决斗,正好非常故事性的预言,普希金在与连襟巴荣的决斗中死去。这个故事,最早是下放农村时读到的。后来,反复在不同的书中见过。在《音乐的力量》中,再次以音乐起题的小札中见到,让人又有了曼妙的音乐般的联想。
   音乐家本身,是故事性的。音乐家的故事性,往往又多在于他们无拘无束的浪漫。3月5日的故事记叙,是约翰•施特劳斯的。一支失魂落魄的农民音乐队伍,为生活而挣扎。19岁的乐队领队,被人造反后,在布加勒斯特不可抗拒的引诱了当地的一个美妇人,终被暴打一顿。这人几年后,便是当地人热衷跳的华尔兹曲的谱曲人,红遍欧洲的施特劳斯。
   另外,还有3月10日的《切鲁比尼PK拿破仑》。拿破仑多次有意在意大利著名音乐家切鲁比尼面前,赞赏不知名的音乐家来贬损他。结果,每回都遭遇碰壁。有一次,切鲁比尼甚至如此回答:“将军先生,还是您的精力用在如何作战如何取得胜利上吧,请允许我把我的才能用在一个对您来说一窍不通的地方吧!”最后,切鲁比尼在拒绝了当上皇帝拿破仑到巴黎去邀请后,失去了宫庭音乐家的肥差。
   音乐,本身是没有政治性的。但音乐的确可以被政治利用。冷战时期,《音乐的力量》中的4月11日小札中记录了这样的故事:美国钢琴家范•克莱本,1958年4月11日,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最后一场比赛上,鹤立鸡群,前所未有的两次谢幕。弄得文化部长两头为难,便向主席赫鲁晓夫请示。“他是最好的吗?”赫鲁晓夫问。“是的,他是最好的。”文化部长向他保证。“这样的话,”赫鲁晓夫点点头,“把奖颁给他吧。”不久,一张获奖照片传遍全球,给冷战带来一丝暖意。
   《音乐的力量》以一年的每天述说着音乐的故事,喻示着音乐的故事无时无处不在。的确,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音乐的故事。美国的国歌,也是诞生在音乐的故事中。7月4日的《一曲多用》记录了美国国旗来历的故事:一首在1812年的战争,英军撤离华盛顿时,一位著名的华盛顿律师、业余诗人弗朗西斯•斯科特•凯伊在目睹天亮时,美国国旗仍然飘扬在城堡上空时候,突然灵感勃发,在小酒馆写下一首诗《星条旗永不落》的诗歌,并配上不太上口的《致天堂里的阿那克里翁》改编曲。150年后,这首歌,成为美国国歌。
   音乐的故事,每时每地的发生。伟大的人,伟大的事,有些被诺曼•格里兰记录在《音乐的力量》里了,但毕竟只是彩凤一毛,更多的知名的,不知名的;过去的,现在的;我们身边的,不是我们身边的;人所知道的,还有许多人不知道的等等,音乐的故事,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的发生着。音乐的感染与力量,让我们相向而行,乐此不彼。

共 38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音乐的力量》原名《雅致的音符》,作者美国人诺曼•格里兰,以日记为表达形式,一套三本,每本四个月,均分365天。 365篇日记体文章,皆是呈现与音乐相关的人和事,在中国发行的版本,中英对照,更具有阅读感。 作者对音乐并无深刻的研究,阅读此书也是偶然,但阅读后书写下此篇赏析,足见这套偶遇的书籍,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一个擦肩而过的背影,还有更深的领悟。 他不懂音乐,但喜欢、爱好、欣赏。读过《音乐的力量》,领悟到音乐是世界语言,心灵符号。音乐全部的素材均来源于人的大脑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因为此,并不带有政治性的音乐,确实可以被政治利用。 也因为此,会发生很多与音乐相关的伟大故事,产生伟大的人物。 这或许都源于《音乐的力量》。作者书写此文,极具层次感。他自谦门外汉,却精准地把握住音乐的旋律,带给大家非同一般的熏陶,引人入胜。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6-06-05 07:31:37
  通过编辑您的文章,我也学习到很多。这或许也是音乐的力量。
   感谢您的分享。祝福您
2 楼        文友:克思一郎        2016-06-05 08:35:35
  谢谢平谈是真的悉心阅编,精评雅按!深知编辑之苦劳。几日数月还好,长年累月的坚持,与人是雅赠,与己是素耗,可贵可敬!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6-05 10:52:55
  读音乐方面的书,除了想钻到音乐世界里去,更主要重在去感受音乐在沟通方面的世界性,感受音乐在心灵震撼上的符号性。
   赞同,欢迎一郎。新年好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3 楼        文友:克思一郎        2016-06-05 22:17:36
  哇!老朋友还记得老汉,交情万岁!好久没来江山了。原因你知道的。钦佩你的热情与执着。谢你的惦念。只是回望少了,不好意思!会记住老朋友的。
回复3 楼        文友:克思一郎        2016-06-05 22:17:59
  哇!老朋友还记得老汉,交情万岁!好久没来江山了。原因你知道的。钦佩你的热情与执着。谢你的惦念。只是回望少了,不好意思!会记住老朋友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