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荷塘】梁祝新编(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梁祝新编(小说)


作者:砾友 童生,722.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24发表时间:2016-06-06 21:25:05
摘要:与《梁祝》原著没有多少雷同的新故事。


   话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相会,听得英台告知,爹爹已然将她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满心欢喜而来的山伯顿时如遭五雷轰顶,只觉天旋地转,心中一片空白,但见他两眼发直,犹如中魔一般,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踉踉跄跄下得楼来,书童果儿见状,急忙上前搀扶。英台泪眼模糊,看着山伯主仆二人跌跌撞撞踏上了回家之路,只觉心如刀绞,高声叫道:“梁兄,慢——走!”
   目送山伯走后,英台心中好似塞满了棉絮,气息难进,胸闷气短,只觉得胸中似有一团烈焰奔突,一股热流直冲咽喉,哇的一声,张口喷出一口鲜血,昏厥于地。丫鬟巧儿惊叫着,急忙将英台小姐扶起,连连呼唤,良久,英台方始悠悠醒来。巧儿搀扶英台回转绣楼,伺候她卧床休息。自此之后,英台终日里只是饮泣垂泪,水米不进,父母见状,百般劝慰,英台只是泪流不止、不言不语,双亲心焦如焚。
   且说山伯,回到家中,倒头便睡,父母见状,忙问究竟,果儿便将实情相告。山伯家境贫寒,父母心疼儿子,却是无计可施,只有百般开导,怎奈山伯宛如痴了一般,不言不语、不吃不喝,只是酣睡不醒,时不时口中轻轻地呼唤:“英台——”
   眼见得原先目如朗星、面如满月、唇红齿浩、风度翩翩的山伯,此刻已是双目下陷、面色蜡黄、形似枯蒿,仅仅因了喉咙间尚有一丝气在,方才判知是个活人。
   山伯父母心急火燎,却是拿不出主意,果儿心中忽然灵光一闪:“小主人一向敬师母若神灵,对师母的教诲,从未违拗过,何不将师母请来对其开导,或许能够救得我家小主人一命?”
   他急忙将这想法禀告老主人得知,两位老人交口赞同。
   次日,山伯之父备齐礼品,果儿引路,前去拜请师母。
   山伯之父将实情告知师母,并恳请师母下山,前去劝导山伯,师母性格豪爽,当即应允,转身去内室收拾停当,向山伯之父与果儿道:“救人胜过救火,我等立时就走,不耽延时光!”
   三人急如星火,赶回山伯家中,师母凑近山伯病榻,但见山伯双目紧闭,与在校时的温顺和蔼、听话爱学的小山伯,判若两人。师母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唉!这情字魔力之大,确是非同小可啊!”
   果儿搬来椅子,请师母坐下。师母三指搭于山伯寸关尺之处,良久不语。山伯父母焦急等待,师母缓缓道:“山伯系三焦堵塞,心脉郁结,心口为淤血堵塞,若能以药物化解,自然最好,但山伯水米不进,如何耽延得时日?为今之计,唯有强力将淤血排出,方为上上之策。”
   说完,命果儿扶山伯翻转身体,面孔朝下,但见师母挽起衣袖吐纳运气盈时,渐渐双掌尽赤,想必已是气达双掌,师母缓缓提起双掌,慢慢拍向山伯后背,及至即将触及山伯后背之时,师母手腕微颤数下,只见山伯哇地一声喷出一股黑血,腥臭异常。果儿急忙端来清水,让山伯漱口。
   说来,中国医学真的神奇异常,山伯吐血之后,顿觉心中清朗。虽然数日粒米未进,倒也不觉乏力,此刻清醒,恍如隔世。游目四望,忽见师母,急欲起身下拜,被师母止住:“山伯,俗礼可免,身体紧要,你就躺着跟师母说话无妨!”
   一向十分听话的山伯,好久不见师母,此刻相见,不禁泪水长流,竟说不出一个字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二
   舒缓一下气氛,师母道:“山伯,数月未见,如何弄成这般摸样?”
   山伯道:“师母,说来话长。学生与英台贤弟,同窗共读三载有余,竟然不知道她是女儿之身。分别之际,学生送她十八里,沿途,英台屡屡暗示学生,怪只怪学生生性愚钝、呆头呆脑,未能识得她话中玄机。直到最后,英台不得不以家中有位小九妹,尚未字人为由,要学生前去求婚。及至楼台相会,方知英台贤弟原是女扮男装,小九妹即英台贤弟。学生当时虽如在五里云中,却也禁不住心头狂喜,心想,从此可与英台朝夕相处,共度一生。及至英台饮泣相告她已字人,当时,学生只觉天旋地转,以后之事,学生便不得而知了。”
   师母静静地听着,并不插话。她直视着山伯,看见山伯两行泪水顺着双颊滚流而下,山伯接着说道:“师母,怪只怪学生生性愚钝,送别英台贤弟的路上,未能知晓她是女儿之身,以致铸成大错。”
   看得出,山伯仍在追悔莫及。
   师母道:“山伯啊,不必自责,送别之时,即令你识得英台是女儿之身,又能如何?”
   “学生与英台贤弟可以捏土为香,定下终身。”山伯眼中发着亮光道。
   师母缓缓说道:“傻孩子,你道你俩捏土为香,私订的婚约,能起多少作用?难道那个财大气粗的祝员外会认同你俩的私订?那个权重势大的马太守会理采你俩的婚约?如今婚姻,讲究的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更讲究门当户对,这几条,你占了几条?”
   师母略停了停,舒缓一下气氛,接着说道:“山伯啊,你乃清贫之士,如何能与那家有良田千顷的祝员外之女匹配成婚?纵然你俩真心相爱,那也会被他们看作是少不更事的儿戏罢了,如何会当得了真?”
   师母看看山伯,见他两眼含泪,嘴唇颤抖,知他有话要说,便不再言语。山伯道:“师母,难道英台贤弟真的要嫁与那马文才为妻不成?”
   “是的。”师母回答得非常肯定。
   “可是尚有挽救之法?”
   他定定地直视着师母,那眼光,宛如一个溺水者,急切地盼望着他人救援一般。
   “没有。”师母这次回答得更加肯定。
   “哇——”山伯孩子似地放声大哭。
   师母未加阻止,亦不劝慰,并摆手不让别人相劝,她要让山伯把郁积于心中的苦痛哭出来。看着山伯哭得那么伤心、那么无助,山伯的父母也禁不住双眼泪湿。山伯嚎啕良久,方始渐渐止住,遂向师母赔罪道:“师母见谅,学生失态了!”
   师母道:“山伯,人乃重情重义之精灵,男欢女爱,实乃人之常情。然而,你须谨记,世间但凡太重儿女情长者,大都无甚业绩建树。所谓,儿女情长,遂使英雄气短,就是这个意思。更何况,俗话说得好,天涯何处无芳草,你又何必专一若此?”
   山伯道:“师母,恕学生无理,我只记得师母所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纵有弱水三千,学生只取一瓢饮!”
   山伯虽然语气坚决,毕竟是在跟师母对话,所以,一直低头而语,心里有些惴惴不安,不敢直视师母。面对山伯的顶撞,师母并未生气,而是语气平缓地说道:“你心虽坚,怎奈势有不逮,如之奈何?”
   师母停下来,看着山伯,山伯摇了摇头,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师母接着说道:“孩子,若要迎娶英台,须得满足如下条件:一、金榜题名。可你纵然学富五车,却是四年之后方是大比之年,英台纵然未字,又岂能闺阁之内守候如此之久?二、财力须得富甲一方,至少要强于那祝员外。可你,家境虽无冻饿之忧,却也难称豪富。若此,想要迎娶英台,岂非痴人说梦?”
   师母看看山伯,见他情绪较前已是略有平静,便道:“为男人者,须有先行立业而后成家的志向。而今,你心神难定,即便读书,料也难以入心。未若出外游历,一则可以散心,消解心中郁结,同时,亦可增加见识,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即此谓也。”
   师母见山伯无甚反感,便道:“山伯,近日,你前三届之师兄司马徽,将随其父远赴波斯,我将知会于他,让他偕同行,不知你意如何?”
   山伯低头不语。师母道:“司马徽之父,乃珠宝巨贾,经年往来于波斯等地,你随之同行,当会增加不少见识。”
   山伯见师母如此操心,甚为感动,暗忖师母所言,确也在理,若想迎娶英台,已是势必登天,遂点头应允道:“多谢师母苦心教诲!学生愿遵师母之命,随学兄出海游历。”
   师母脸上隐隐现出了一丝笑容,道:“如此甚好,何时动身,自会有人告知与你。”
   说完,告别山伯全家,回转山上而去。
   一日,山伯正在读书,听得有人叩门,果儿开门,山伯见来人粉红敞袍、黄带系腰、丝绦玉坠、蓝色纶巾,一派文雅书生韵味。山伯急忙迎向前去,深施一礼道:“仁兄造访寒舍,之前从未识荆,敢问兄台高姓大名,来此有何见教?”
   来人急忙还礼,道:“在下司马徽,你我本是同门。”
   山伯听得是司马徽,急忙延请屋内,分宾主落座,果儿献茶。
   司马徽道:“数日之前,接得师母之命,命我与贤弟同随家父之船,赴波斯一游,愚兄甚为欣喜,你我兄弟,正好作伴,也可少了旅途之中的许多寂寞。启程定于后天,至时,愚兄前来迎接贤弟同行。”
   师兄弟交谈甚欢,宛若故交。
   启程之日,司马徽果然前来迎接,山伯拜别双亲,兄弟二人,携手向出发地走去。
   有道是:金蝉蜕却龌龊衣,大鹏展翅恨天低。
   究竟发生了何等惊世骇俗之事,且看下回分解。
  
   三
   山伯和司马徽兄弟二人快步来到出发之地,见到车辆骡马已经一字排开,十几辆大车上装满了货物,数十名保镖环卫两侧,最后两辆装饰华美的双辕马车,是司马员外与一干亲信所乘之车。
   山伯拜见司马伯父之后,便随司马徽进入车内。车内布置得淡雅而舒适,隐隐散发着淡淡的茉莉花香。
   鞭子一声炸响,车队出发。免不得晓行夜宿,三日之后,车队就到达了装船码头。
   山伯司马徽二人下车喝茶,总管指挥脚夫卸车装船。两个时辰过后,货物装船就绪。一佣人招呼山伯二人去码头,准备登船启航。
   二人来在码头,但见,桅杆如林,各类船只,不计其数,山伯不禁看得有些呆了。
   司马员外搭乘的货船,是一艘七桅大船,船长二三十丈,甲板上帆樯屹立,着实威风凛凛。二人被船员搀扶着走过跳板,来到甲板之上。
   船老大一声令下,船夫们响起了洪亮的号子,硕大的铁锚,随着号子声声渐渐露出水面。起锚、抽跳板、升小帆,大船启航了。
   大船的两侧,行走着数十名光着脊背、手拿竹篙、尽力撑船的船夫,大船在他们的“行走”中,渐渐离开了码头。
   船老大的一声号令,主帆、副帆顺序升起。呵!帆分七色,大小分立,错落有致,海风吹来,七彩船帆,鼓涨乘风,这大船,便如脱弦之箭,朝着无边的大海驶去,船头激起团团浪花。
   数十天的航行,让山伯司马徽二人饱赏了海上的独特美景。那大海之上别具风情的朝霞暮霭、日出日落,那片片白帆与朵朵白云相互追逐嬉戏,那点点渔火遥对满天星斗,闪闪烁烁,相映成趣。他二人或对景吟诗,或把酒临风,甚是惬意。
   大船劈波斩浪、昼夜兼程,终于抵达目的地,脚夫们忙着卸货。
   中原的丝绸瓷器闻名天下,货物一到,仅仅一天,便被抢购一空。货船返回时,须得采购当地特产带回中原销售,司马员外命司马徽随同采购,旨在令其长经商才能。司马徽邀请山伯同往,山伯暗忖:“他们前去采购珠宝,我囊中羞涩,前去作甚,未若我一人随性去各处看看,也好领略一些当地风光。”
   思念至此,便婉言谢绝,司马徽知他并非经商之人,也只得由他。
   山伯告别司马徽等,沿着海岸信步走去。原来,波斯虽是地面广阔,却是人烟稀少,较比天朝而言,此地仍属荒蛮之地。
   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山伯漫无目的地缓缓漫步在海边沙滩上,他一边行走,一边欣赏着美景,但见蔚蓝的海水,湛蓝的长天,极目望去,海天一色,无边无际,微风中,清澈的海水上滚动着一条条白浪,更有各种水鸟飞掠穿行于白浪之间,时或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给大海增添了许多的生气。
   山伯行走了大约一个时辰,感到有些累乏,便坐于沙滩之上小憩。
   乘船期间,有学兄相伴,更有美景佐酒,他心中的阴霾已是风吹云散,此刻,他面对碧波万顷的蓝色大海,耳听着海浪的浅吟低叹,那令他魂牵梦绕的祝英台的身影,不禁又浮现出来。然而,师母的话,同时又在耳边响起。他轻轻叹了口气,顺手捡起一块鹅卵石尽力向大海扔去。
   忽然,他看到在不远处,有一个黑色物体,正晃晃悠悠地向他这里飘来,好奇心使他站起来仔细观看。近了,更近了,像是一块木板,一个海浪,把那木板推上了海滩。山伯走过去,俯身细看,一边外凸,一边下凹,大如婴儿床板,厚可三寸有余,表面模模糊糊,难以辨其为何物。
   山伯将那板拉上沙滩,抓起沙子撒于板上,用力一搓,现出了一块块六方形花纹,他不仅哑然轻笑道:“呵,原来是个龟盖。盖子如此之大,也不知‘高寿’几多了,难怪人说千年王八万年龟。然而,纵能活得千年万年,终究还是难免一死啊!”
   他感叹着洗净了双手,准备离开,忽又转念,我若将这龟盖带回置于院中,供夏天落座乘凉之用,岂不妙哉?
   思念至此,山伯重新将龟盖放进海水之中,将其清洗干净,置于石头之上晾干。双手合抱,觉得行走不便,于是,将之负于背后,一步步走回住处。
   司马徽等众人购货已毕,早在店中休息,此刻见山伯背负一物而来,起身相帮,问道:“贤弟所背何物?”
   “想来兄台未曾见过,此乃龟盖也!”

共 1181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故事新编,将人们熟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之事进行改编,想象大胆,情节曲折动人,读来既有新奇之感又为故事中的人和事感动,同样也是悲剧结局,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虽有新编也有合理之处,很有几分新意。故事从梁山伯得英台许配他人,又自知无法挽回,郁结于怀竟长病不起,英台也终日愁眉不展,心焦如焚。情急之下师母出山,医得山伯恶疾,并出计让他随司马徽出游,故事从此向前发展,山伯竟意外获得宝,买得万千金银,本以为可以回还迎娶英台。谁料见到的却是英台的坟茔。真令人深感意外,细读下来,原来是英台欲嫁的富家因参与朋党之争而获祸,原来的联姻也自破不存,让英台心病除,心怀欢喜等待心上人梁山伯的回来,谁料等到的却是商船海遇风暴舟毁人亡的噩耗。竟心焚致病,终香魂消陨,梁山伯坟墓前祭哭,感动天地,天崩地裂,英台含笑其中,山伯跃入其中,最后化蝶。与传说的故事的结局相似,只是原来是山伯迎英台,这里英台迎山伯,令人感慨唏嘘!小说在传统经典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有很强的可读性,文章语言有也很有特点,文白相间,流畅自然,表达力强,可圈可点,值得一读。阅读欣赏,推荐共读!【编辑:一声轻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6-06-06 21:30:08
  感谢赐【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2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6-06-06 21:35:30
  富有想象力,故事新编合理感人,尤其是结尾部分,梁山伯竟外得到巨额财富,加上马家出了意外,读着都感觉这个新编要化悲为喜剧,有情人眷属,他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但哪知情节急转直下,他等到的却是她离世的消息,不禁悲从中来,与人物同泣。结尾的化蝶与原相似却也更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这样的故事读来还是有滋有味的。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回复2 楼        文友:砾友        2016-06-06 22:45:08
  十分感谢@一声轻叹 老师认真审阅拙作并作出鼓励性的精彩点评!此等文字,在别处贴出,是很少有人有耐心看完的,即使是一目十行也难以做到,可老师竟然看得如此仔细,从老师的治学认真的作风上,可见荷塘月色文风之一斑。即此可以预见,荷塘月色必定昌盛发达无疑!顺祝,编安!
3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6-06-06 21:36:14
  问候砾友,感谢带来的精彩故事,祝在荷塘创作愉快,精彩连连接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4 楼        文友:陕西派        2016-06-06 22:00:04
  很专业的传奇写法,赞。
回复4 楼        文友:砾友        2016-06-06 22:45:47
  感谢老师谬夸!汗!
5 楼        文友:天龙        2016-06-06 23:22:52
  祝作者在荷塘写作快乐、演绎更多精彩!!
6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06-08 16:31:20
  又一曲爱的绝唱,读来有一种凄凄爱恋的悲壮感。欣赏学习精彩传奇小说,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7 楼        文友:云水之间        2016-06-20 22:25:30
  作者文字功底不俗。改编也合情合理,故事可读性强,符合传说的寄托和愿望。可惜没推荐精华
回复7 楼        文友:砾友        2016-06-24 18:38:04
  感谢老师您的认可!我来这里时间不长,原准备多发些此类拙作,可是,在我投稿《校庆》一文时,回复说“不便查明事实”,被退稿了。我感到既可笑又可气,你若看着不合适,就不用嘛,何必东拉西扯找借口?没听说过文艺作品还要查事实,难道还要去查一查梁山伯是否真的跟祝英台谈过恋爱?可见,这里的有的审稿者,也是250,这个标明“文学”的地方,怎么会用这种250当审稿者?所以,我就不在这里发文了。今天偶然来这里看看,见到您的点评,十分感谢,特作回复,以资答谢。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