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舞风清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墨舞】故园芳草 梦里情怀(作品赏析)

精品 【墨舞】故园芳草 梦里情怀(作品赏析) ————评戴舒生的散文集《故园芳草》


作者:王爷地盘 童生,881.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72发表时间:2016-06-08 11:25:49


   王安忆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记忆也是,谁的记忆谁有发言权,谁让是我来记忆这一切呢?那些砂砾似的小孩子,他们的形状只是湮灭在大人物的阴影之下了。可他们还是摇曳着气流,在某种程度上,修改与描绘着他人的记忆图景。”曾经作为砂砾似的乡下孩子的一员,戴舒生烙在岁月深处的记忆不仅没有湮灭在大人物的阴影之下,而且凭借自己清晰的记忆,站在昨日与今天之间的门槛上,摇曳着手里这本《故园芳草》,于无声之处悄然修改了、描绘着他人,甚至唤醒了我的某种记忆图景。在认真读完先生这本散文集的今天,我愿不揣简陋,尝试着走进作者的作品,钻进作者尘封许久的记忆,沿着书本里点点滴滴的乡旅痕迹,大胆剖析作家凝结于书中的生活本真、精神内核。
   走进戴舒生的《故园芳草》,我们首先认识了作者泥土般质朴的语言。有人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但是鉴于世上不乏文、人脱节,言行游离的个别例外,所以我实在难以下定决心不去怀疑该句的正确性。今天,我终于有幸翻阅安徽作家戴舒生的散文集《故园芳草》,难得一次径直走进作者的老家,溜进作家的精神故园,近距离领略先生曾经长居老家的生活经历,鉴于我对先生坦诚处事,憨直为人的个性的了解,我这才打消了内心深处纠结许久的顾虑,真正看到戴舒生个人魅力在文中隐约可见的投影。
   在书中,作者能用流淌在街面上,沾满泥土、青苔气息的淳朴语言,向我们轻轻诉说着“现在故乡老街往日风貌已荡然无存,只是那份无尽的怀念如水般无时无刻不在浸润着我越来越麻木的心灵”;在《课桌》里,先生可以采用乡下大妈拉家常的叙述方式,为齐聚身边的读者依次介绍了被人为挖了洞眼的课桌边曾经演绎的各种少年趣事;在《岁月悠悠》一组美文中,作家居然像一位憨厚的长兄,操着一口比较地道的合肥“普通话”向我们这群铁杆粉丝夸耀起家乡风俗,当地小吃……甚至面对未曾谋面的潜在读者——我们,他也能毫无保留地袒露自己不无纠结的心路历程,让大家情不自禁地想起久别返乡的作家孙犁,刚刚一头扑进家乡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早已头发花白的儿时伙伴,用彼此熟悉的乡音促膝长谈灯下絮语……在这些似曾相识的语言发生方式中,我们很少发现整饬的排比,优美的辞藻,根本没有扭捏造作的语言炫耀,甚至没有一句时下比较时尚媚俗的煽情之语。书中拥有的只是原色描绘的故乡,作者坦诚表露的胸怀,以及也像作家秉性那样直白的语言、率直的本真、淳朴至诚的情感。
   曹文轩说:“作品就像一口水塘,语言则是一塘水,要看这篇作品怎么样,就先将这一塘水放了,看看塘里还有什么……”今天,手捧戴舒生的《故园芳草》,面对先生的一亩方塘,除了一泓清澈见底的塘水,质朴憨直的言语外,我们还能欣赏到“塘”里——其掩藏于塘水背后,涵养于语言之间的何种精灵呢?
   阅读先生的散文,我同时也在阅读一段简约的往事。在中国散文大家中,秦牧的散文以其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侃侃而谈闻名遐迩;朱自清的作品则因为爱用清新的语言抒发心头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从而获得大家的青睐;杨朔的散文更爱借助象征这一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表现某种热烈的“红色”情怀而给读者留下较深印象。而就一些近在咫尺的安徽作家来说,张道发的散文诗在其唯美清新的语言背后,难以掩藏字里行间流淌的淡淡忧伤;张道德的散文语言朴实,文笔流畅,又不乏自己的老练与稳重;许昭堂许高彬的作品则更有他人难以企及的深邃内涵……如果非要将戴舒生的散文与以上众多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甚至试图从中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之处的话,那么我只能说戴舒生的散文既有秦牧散文左右捭阖自由挥洒的几分洒脱,又有张道德散文的质朴稳重,更具“二许”作品的某种内涵与深邃。仅仅在《家乡的河流》中,作者在围绕家乡三条熟悉的河流追忆往事的同时,顺便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一些曾经发生在当地,一直铭记在作者儿时记忆的传奇故事:“镇上一位负责人,带着街后大队的书记、几个农民拆了人家的祠堂,挖出人家院子里的石条,在两条之间的河道上修了一个水闸……”;在这些洼岩形成的天然陷阱边,“我曾目睹过那次它们吞噬了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后,他们的父母呼天喊地的悲惨场面……”;有一年发大水,“镇上的领导赶来,负责人急中生智作出决定,派人从旁边农田边不费力挖了个几米宽的大口子……”尽管这些简洁的事例仅仅是作者记忆里的冰山一角,但它着实是整部作品不可或缺组成部分,也是文集情趣盎然,屡屡勾起读者阅读欲望的关键所在。
   作家苏童曾经说:“童年的记忆非常遥远又非常清晰。”虽然如愿以偿回到故里的作者早已摇身变成城里客,但是生于故园,长在故乡,沐浴十几年故乡亲人养育之恩的作者,仍旧“身在江海之间,心在魏阙之上”,纵使在省城的工作间隙,他也未曾忘记登楼远眺远在百里之外的家乡古镇,日日思念那片热土上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甚至一草一木……也许是时光流逝、距离太远,作者无法用“常回家看看”来疗治恼人的乡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客居合肥长期倍受乡愁煎熬的作家,屡屡梦回故里,醒来时却无法伸手触摸院中塘边随风摇曳的水竹,不能像水边的芦狄抚摸河水的额头,不能像儿时的屁孩趴在河边贪婪地亲吻河上的石桥,未能近距离亲近河底的游鱼,只能借助自己心底隐隐作疼,随风款款飞扬的思绪,凭借可以任意跋山涉水的追忆拉近时光,缩短距离,甚至神游故里,把满腔的热情借助手中的巨笔写成质朴流畅的文字。所以童年的往事,曾经的经历,往年的记忆便像家乡清澈见底的河流缓缓流进作者的散文,流进作家桌前的稿纸,流进作家经受乡愁煎熬的心里……甚至翻阅作家的散文,我们就会轻而易举地发现他曾与同学一起放学途中“挖过一种叫‘巴根草’”,贪婪地享受一番咀嚼甘甜的经历;与父亲一起车鱼收获的野趣,躲在庄稼丛里跟踪母亲洗衣的荒唐举动;祖母看见病重的祖父跨过桥头,永远离去的梦幻与传奇……更有作家单恋两位美女同学,后来竟然带着女儿远足锻炼,以此来掩盖自己试图寻梦的初衷,参加学校主持节目等不胜枚举的往事……借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尽管作家的童年时代条件艰苦,甚至连吃饱肚子都成了大部分家庭过年般的奢望。但偏偏就是那个没有汉堡,没有玩具,没有城里公园散步踏青的美好童年,人们的心里却充满着快乐,塞满了天真的童趣,乡邻怀里却缀满了诸多令人欣喜的希望,孩子的生活中竟然装满了稀奇古怪的,书本里无从查阅的故事。这是那个时代的贫乏,也是那个时代的富足,那个时代的共性,更是专属于那个时代的宠儿们共同骄傲的记忆。双脚沾满家乡泥土和野草气息,从那个并不遥远的童年记忆里款款走来,一直怀揣着乡下童年梦想与憧憬的作家,竟然能信手拈来,借助明显被打上那个时代烙印,写满浓厚地域特色的各种景物,多种意象,写成感情质朴,不断勾起我们诸多思绪,不乏浪漫传奇色彩的精美散文。
   翻开戴舒生的散文,细心的读者就会立马走进一幅幅广阔的乡村画面。不同于一般散文长于缠绵的抒情,看中高高在上,无视读者心里感受的盲目清高,甚至让人敬而远之,过分在乎辞藻华丽而近乎媚俗的诱惑,戴舒生的散文就像一位淳朴温柔,待字闺中的小家碧玉,质朴纯正心清如水,素洁高雅而近接地气。斯达尔夫人说:“南方的诗人不断把清新的空气、繁茂的树林、清澈的溪流这样一些形象和人的情操结合起来。甚至在追忆心之欢乐的时候,他们也总要把使他们免于受烈日照射的仁慈的阴影掺和进去。他们周围如此生动活泼的自然界在他们身上所激起的情绪超过在他们心中所引起的感想……”戴舒生的散文除了能用家乡泥土一般质朴的语言回忆往事,展示一定的故事情节外,《故园芳草》更像丹青妙手笔下“疏能跑马”的水墨长卷。在读者翻阅文本的瞬间,我们疏忽许久,但是依然似曾相识的农村生活画面便会像作家后院水塘里的窜鲦鱼,争相跃出水面,窜进你我的眼帘,撩拨着我们内心深处点点滴滴的记忆。“扒开果实,里面一层层,整整齐齐排列有很多像小汤勺样的东西,汤勺里面装有液体,特别甜,这恐怕就是甘露名字的来历,我想传说中的玉树琼浆大概说的就是它吧?”(《后院》)乍看前面三言两语的描写,那浮出字里行间的清晰画面不就是某位画师笔下的静物写生图吗?除此之外,在静心阅读余下那句的瞬间,我们仿佛可以天马行空,立刻穿越回几百年前的《西游记》时代,正和唐僧师徒一起尽情分享上天恩赐的仙露琼浆,摇身钻进美丽的神话世界。“水竹丛里一年到头是麻雀的家园,即使冬天雪压翠竹的时候,它们还缩在里面吵闹不休。夏天的水竹丛中则经常飞过窈窈窕窕蜻蜓的身影……”(同上)就眼前呈现的画面来看,这又尝不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佳注解呢?而在《无花果和杏子树》一文里,“记忆中出屋后门就是杏子树,长在离无花果树不远东边的地方,母亲一直到现在都说那棵树结的杏子好,是大麦杏,熟了以后呈现出桔黄色……”,了了几句不仅向我们交代了老屋,后门,杏树,杏黄的果子所处的具体位置外,作者更能用专业画家的透视眼光,发现并依次描摹出眼前的自然景物,独特风景,同时也使文章的语言叙述,内容展示富有层次性、立体感,让我们在阅读散文的间隙,还能尽情回味,慢慢咀嚼故园芳草的无穷韵味,乃至蕴藏其中的艺术魅力。因为作者精于书法,曾经有过专事美术的从业经历,所以画家观察世界、审视生活的锐利眼光,撷取素材,重构画面的专业艺术构思,以及职业画家才配拥有的独特审美情趣,必然会在作家的言谈举止个人偏好中流露无疑,在作者的文学创作中情不自禁地投影到他的字里行间,进而在其整部文学作品里留下深深浅浅的习惯印记。
   毕飞宇说:“如果你的启蒙老师是大自然,你的一生都将幸运。”戴舒生生于依山傍水的舒城县,长在烟波浩渺的万佛湖畔,来自张母桥边文化底蕴深厚的美水乡,自然是其父母以外的第一任老师。就这一点来说,作家毫无疑问是位可能师法自然的幸运儿。在那里,他师法自然,养成山一般稳重的性格,接受了流水一般的睿智与灵气,获得来自花鸟草木的灵感触发。他从自然学到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一切。在作家眼里,无物不是文章,无景不是画幅。“冬天,光秃秃的枝桠在雪里向上迎风的一边爬满积雪,积雪下树干上大鱼鳞般的树皮缝隙间还能看到绿色的青苔,一副饱经风霜的模样。”(《枣子树》)妻子第一次上门,迎接她的不是鲜花地毯,不是满座宾朋,不是爆竹声声,而是枣树上“掩映在深绿枣叶中”,“躲过人摘鸟啄熟透了的深红枣子”。甚至“下枣子”也是一副色彩鲜明、光影灵动的水墨画:“大伯腰围一只白织布大手巾,拿着不知从哪弄来我从没见到过的粗长竹竿,站在枣树枝上,抡起竿子,扫到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下一阵枣子雨,刹那间地上铺上了一层。”古谚说:“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人们对于自己厌恶的事件总会心生偏恨,对于喜爱的东西则自然生发莫名的偏爱。因为对记忆里故园的过于依恋,无限热爱,所以在作家的笔下,积满冬雪的树枝就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邻居,迎接妻子的见面礼也是红绿相间颜色靓丽的牵(千)丝绣,大伯野蛮的竹竿下“噼里啪啦”争先恐后砸下地面的也是一场鲜红馋人的枣子雨,更是铺天盖地载满喜庆吉祥的“大地红”……在书里,作家笔下的散文虽然质朴纯正,但并不缺乏生动形象的精美白描,甚至随处可见国画一般并不浓艳的生活画面。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阅读戴舒生的散文,就是在贪婪地回味老家淳朴亲切的乡音,聆听街坊邻居茶余饭后的闲聊,更是在欣赏丹青妙手笔下的精品力作。
   除了以上特点外,先生的散文还带有很大程度的自传性。散文可以写景状物,可以叙述事件,可以凭吊古迹抚今追昔,引发感慨,甚至还能纵横捭阖谈古论今……作家向来性格憨厚,为人耿直。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不善交际,更不齿于钻营。他一直胸怀梦想携手文字,像许多同龄作家那样,在经受“城市病”煎熬的同时,一面虔诚地守望着文学——那个理想的精神故园,一面默默耕耘着自己那块心灵的净土。一部《故园芳草》应该是作家人到中年的朝花夕拾,忆海撷英的故园寻梦。作者在这本书里不仅能写故园之景,状乡村之物,凭吊古迹引发物是人非的诸多感慨,还运用大量笔墨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昔日老家求学的各种传奇经历,更在写景叙事过程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十年前广阔的社会环境,深远的时代背景,再现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但是无论是“故园风景”,“少年记事”,还是“岁月悠悠”,或者“灯下絮语”,不管它们以何种形式,依托哪种方法,借助何种事件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一本《故园芳草》都无法回避“我”的存在,没法掩藏“我”的乡下经历,不能掩盖其文本的自传性。在九龙塘边,作者“面对着那苍苍茫茫的一堰碧水思绪万千,”竟然会在自己的梦境里再次“遇见了早已去世的外祖母、遇见了嫁到很远地方,现在已退休的堂姐……”在看堰人的草棚里,少年作家“听懂了他们的话题内容”,获知他们雪天打猎守堰的神奇经历,甚至冒冒失失地偷偷撑开人家横在水边的小船,以至于大家在湖面上心惊肉跳地瞪着小船打转,弄得大伙手忙脚乱的冒险过程……(《且说九龙塘》)另外,在作者住校期间,昔日的同学曾凭借力气争相挤向窗口打饭的竞技场面,父亲拿起炭铅画我们家人肖像,以及画水粉静物后分食水果的快乐,自己西井挑水艳遇美女的小小激动……(《少年记事》),还有作家《儿时端午》,尤其是《养花》、《种菜》等文章里所流露的田园乐趣,吴伯萧《菜园小记》那般收获的自豪,无法言表的成就……毫无例外都是作家借助零零散散的儿时记忆,多多少少的昔日情怀,向潜在的读者——你、我无声地诉说掩藏在自己心底许久的“城南旧事”,展示作家曾经的故园情节,袒露今日身在都市的作家内心深处,对田园风光渐行渐远的隐约忧伤,淡淡的失落。作家在文中实现自我感情放逐的同时,获得了来自老家的精神抚摸,故园的心灵慰藉……应该说一本《故园芳草》就是一册作家自己的个人小传,一段追忆许久,却仍旧印在故乡张母桥栏上斑斑驳驳的童年记忆。
   最后,翻阅先生的散文,你还会感知作者字里行间涓涓流淌的深情。伏尔泰说:“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如果楚才可以晋用,我们能够化用伏尔泰的这句经典名言,我们当然可以这样说,戴舒生作为深受“重土安迁”,这一传统文化浸染的女娲传人,家,遥远的家乡是他书中不能割舍的地母情节,老家是他永远的文学天堂,故园是其一生的精神栖居。就本书而言,无论是其质朴的语言,简约的故事情节,还是其散文作品展示的多彩画面,以及作品或多或少的自传性,无疑都是为了表现其文学作品的感情真挚性。在书中,不管是对故乡山川景物的白描勾勒,还是对许多往事的娓娓道来,亲人朋友的诸多回忆,甚至梦回故乡的屡屡遗憾,声声叹息,没有一点不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对家乡亲人,对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恋人一般难以割舍的依恋情怀,不可或缺的精神皈依,以及对故乡美景渐行渐远,包括我等在内的无法抑制的失落之情……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可能是家学渊源的惯性影响,周边环境浸染熏陶使然吧!儿时的作者就曾亲眼目睹头发花白的祖母手捏书本坐在院里的枣树下潜心阅读的身影,看到父亲买来水果当众静物写生的一幕又一幕,甚至还有自己抄袭作文时,首次作案就被父亲逮了个正着的难堪经历……祖母的身教,良师的言教,父母的以身作则躬身示范,他们正直纯真的学习态度,认真做人的处世理念,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昔日的懵懂少年。祖母、父亲……这群良师诤友的直接或间接教育,周边环境的耳濡目染,以及曾经经历的童年往事,最终成为作者受用终生的财富。这种财富不仅成为作家文学创作中享用不尽的精积累,同时也是我们获益匪浅的精神食粮。
   简而言之,阅读戴舒生先生精血凝结的散文,你会像一个沦落异乡的游子,站在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轻轻咋着一支晨露未晞的南国橄榄,一阵苦涩夹杂淡淡的清香瞬间向你袭来,漫过舌尖,进而侵入你的肌体,浸透你的血液,窜遍你的浑身。让你的灵魂在情不自禁地经历一阵针扎般刺痛与震颤的瞬间,猛然洞开你追忆的闸门,浓浓的故园情节,淡淡的忧伤情怀,酸涩的内心感触,夹杂作者质朴的思乡之情,蜂拥而出,慢慢浸湿你的双眼,轻轻撩拨起你曾梦回故里的淡淡愁绪……
   也许一部《故园芳草》就是作者对一位离乡的失意者的自我精神慰藉,也是作家对所有正沦落他方的当代游子的感情补偿……
  

共 652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从作者自然流畅的语言中,感受着《故园芳草》这一部散文集里,作家戴舒生曾在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读出了《故园芳草》那充满浓郁的乡情,犹如一曲谱写家乡生活的优美乐章,让人亦能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那斑斑驳驳的童年记忆。如果说戴舒生用直白的语言,率直的本真,淳朴至诚的情感,讲述着从大地中来, 到灵魂中去的情怀,那么,本文作者所列举的《故园芳草》中各章精彩片段和深意的解读,又何尝不是让读者领略着清澈见底的一亩方塘?那自然清新的文笔,又何尝不是侵入读者的肌体,浸透读者的血液,窜遍读者的浑身,震撼读者的灵魂?这就是好文的魅力所在吧?倾情推荐美文共赏!【编辑:茶韵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1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茶韵静        2016-06-08 11:29:03
  在赏析中感受戴舒生的《故园芳草》,感受乡村别样的美好。
这里,就是我不愿离去的文字宴……
回复1 楼        文友:王爷地盘        2016-06-13 12:12:42
  感谢
2 楼        文友:茶韵静        2016-06-08 11:30:08
  看了文字,有想去购买一本《故园芳草》来读一读的冲动……(*^__^*) 嘻嘻……
这里,就是我不愿离去的文字宴……
3 楼        文友:茶韵静        2016-06-08 11:30:50
  感谢赐稿墨舞,分享您的精彩……
这里,就是我不愿离去的文字宴……
回复3 楼        文友:王爷地盘        2016-06-13 12:14:00
  谢谢
4 楼        文友:倚水听涛        2016-06-08 12:05:22
  读王爷的文字,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倚水听涛
回复4 楼        文友:王爷地盘        2016-06-13 12:13:31
  阅读美女的评析,我有飘飘若仙之感了。
5 楼        文友:风吹梅子香        2016-06-08 13:56:12
  梦里情怀,是根植在内心深处的故园。这情怀通过作者的剖析更加的深刻。震撼人心的文字,为您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王爷地盘        2016-06-13 12:14:17
  感谢,梅子
6 楼        文友:灞桥风雪        2016-06-08 14:40:24
  欣赏王爷精彩赏析!
回复6 楼        文友:王爷地盘        2016-06-13 12:14:48
  霸气啊,你这位大师。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