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爱”的印记

精品 “爱”的印记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0发表时间:2016-06-09 09:38:05

“爱”的印记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也是天经地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生活中,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爱,就集中地体现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上。在这里,我们不妨套用豫剧《朝阳沟》里栓宝对银环说的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是“又批评又鼓励,严格要求”。
   孩子成绩考得好了,亲一下,给一个吻,算是鼓励与奖赏;考得差了,打一下,给一巴掌,算作批评与惩罚。奖赏也好,惩罚也罢。这批评与鼓励,应该说都是“爱”的表达。一个“吻”,一巴“掌”,生活中“爱”的表现,虽然绝不会像漫画中那样的显赫、如此的鲜明,但它的作用和影响,真的是不可小觑。既然批评和鼓励,都是出自父母真心的“爱”,那么,我们姑且把这“爱”的符号,当作孩子成长中的“爱”的印记。
   记得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爱是一门艺术。爱,作为人类的一种自然情感,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说具有其内在的先天性。但作为家庭教育的“爱”,明显是属于社会学的一部分,的的确确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在当今的理论界,就有很多人把“教育”说成是“爱的艺术”。作为艺术,无论是“爱”,还是教育,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当然,可以肯定地说,它决不是漫画中的“亲一下”或“打一下”那么简单。
   艺术,在实际的创造过程中,常常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就教育的性质而言,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却又是教育的对象。就教育本身而言,孩子虽然是受教育者或被教育者,但从审美和认知的角度来看,他们又是实际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也就是教育的主体。家长或者说父母,很多时候,是很难参与到孩子认知过程中的。即便是条件上有所提供,教育中有所参与,但也只能看作是外在的动因。作为外因,无论什么时候,都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我们可以这样说,家长或父母,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陪护者、关爱者,但最多也只能算作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媒介。孩子学习效果的如何,也就是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内化。可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或父母,却往往自觉地充当了教育的主体,成为了孩子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他们主动地凭借着“爱”的情感,确切地说,应该是“爱的情绪”,来做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奖赏或惩罚。
   我们还是看看漫画中的两个孩子吧。那个头发稀稀的“聪明”的孩子,先是考了100分,得到了一个“爱”的表示——“吻”。从画面上来看,他明显是兴奋的,合不拢嘴。后来,他考了98分,与100分也就只差了两分,应该说也是非常优秀的。可成绩比前一次毕竟是下降了,得到的是家长或父母不高兴的信号——“巴掌”。当然,这“巴掌”里不能说没有父母“爱”。或者按父母的想法,那是一种极为特别的“爱”;但作为孩子,其表现则是大惊失色。
   他那紧绷的嘴巴,说明一定是不高兴;内心里很悲催,可又说不出话来。仔细观察,我们还不难发现,更为有趣的是,他的那双眼睛。不是黯然,不是愤怒,却是惊异。他虽然没有开口说话,但从他那双狐疑的眼睛里,我们分明可以看出,他不仅有话要说,而且有很多话要说。他会说什么呢?我们可以作很多这样或那样的猜想:其一是,98分不也是很高的分吗?其二是,100分还能再往上长吗?其三是,一场考试,谁又能保证一点不错呢?
   如果再问下去,我想一定会问到,作为家长或父母,你能每次都考100分吗?你们上学的时候,每次都考100分了吗?我们无需再作过多的猜想,诸如此类的想法一定会很多。但扪心自问,这些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而我们这些作为家长的成年人,知道的又有谁?孩子明显是受到了委屈。而这种惩罚和责难,现在看起来,真的有些不明不白。它在孩子心中形成的阴影,是无法估量的。因为这种教育的指向,是不明确的,或者说是错误的。
   再来看看那个头发黑黑、鼻子高高的孩子,他先是因为考了55分,一个尚不及格的分数,得到了“巴掌”的惩罚。看得出,作为孩子的家长,他或她是有“耻辱感”的。心想:人家孩子就考了100分,那可是满分啊!你咋恁不争气呢,连个及格分也没考到,勉强及格也好啊。后来,孩子不负“重”望,果然考试及格了,而且是61分,那可是超分数线整整一分啊。这孩子真“聪明”!于是,爱的符号,一下子便成了一个“吻”。从漫画中看,那孩子的嘴巴张开了,眼睛似乎也变得明亮了许多。
   考考,学校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在今天这个很多时候,仍以分数论成败的社会,成绩、分数的作用,确实不可低估。但我要说的是,98分难道就比100分差多少吗?61分就比55分好多少吗?不同的试卷,其难易程度不同,分数的高低也是很难说明一切的。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天地之大,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幅漫画,简洁明了,对比鲜明,使用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当今家庭教育中的弊端,反映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普遍现象。教育是“爱的艺术”,它不只属于情感,更需要理性和智慧。作为家长或父母,绝对不能把教育当作了一种功利。简单地“吻”或“巴掌”,确定不是“爱”;一味的“奖赏”或“惩罚”,更谈不上“艺术”。放弃那种自私和狭隘的观念吧,不要让“利令智昏”走近教育。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不必太刻意追求孩子的分数。爱孩子,就要做孩子的朋友。遇事三思而后行,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更多地关注他们身心健康与成长。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是有心智的人。还是圣人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也不是经常说“不会品理,打打颠倒”吗?理性地爱孩子,大“爱”无痕。让“爱”成为一种营养,不要留下太多的印记。
   后记:每年的高考之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都要第一时间,针对作文内容写上一篇,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虽然不能看作下水作文,因为与高考所要求的字数、篇幅等不相吻合,但我又一次体验了高考作文的心路。多少年来形成了习惯,人们常说“积习难改”。趁高考这第二天没事,我顺便写下了以上文字。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共 24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考考,学校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在今天这个很多时候,仍以分数论成败的社会,成绩、分数的作用,确实不可低估。然而,98分难道就比100分差多少吗?61分就比55分好多少吗?文章从应试教育与素质说开去,分析了今年高考作文素材所提供的那幅漫画,进而论述了教育艺术的重要性:艺术,在实际的创造过程中,常常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就教育的性质而言,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却又是教育的对象。就教育本身而言,孩子虽然是受教育者或被教育者,但从审美和认知的角度来看,他们又是实际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也就是教育的主体。家长或者说父母,很多时候,是很难参与到孩子认知过程中的。即便是条件上有所提供,教育中有所参与,但也只能看作是外在的动因。作为外因,无论什么时候,都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文章巧妙地批评了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提出了许多供人思考的问题,堪称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61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6-09 09:49:10
  教育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能给孩子留下太多的印迹,还是自然一些的好!欣赏佳作,问候酋黄老师,祝您及家人端午节快乐!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06-09 11:41:57
  问好武戈老兄,辛苦您了。端午粽子飘香,全家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6-10 07:37:52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0 08:27:17
  谢谢老兄的鼓励,又是改文,又是插图的,真的是麻烦您了。道一声:“辛苦了!”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6-10 20:14:03
  我每每为作者能看到我的修改痕迹而感动,真的。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0 20:30:38
  每次编按后,我都要在看一遍,这其实也是一种学习。问好!
4 楼        文友:山林之露        2016-06-12 19:40:23
  教育是一门艺术,可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论家长还是相关人员有多少人会思考这门艺术,甚至评价标准就一个简单的数字,这不能不说是很悲哀的。老师对漫画的解读很中肯,对“爱”的解读很客观。问好老师。
常磨笔头,心头敞亮。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2 19:57:46
  问好山林之露老师,这次厦门行看来收获不少啊!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