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说说那些“桥”

编辑推荐 说说那些“桥”


作者:王俊杰 童生,505.9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3发表时间:2016-06-10 09:08:20

从古至今,桥作为实体演变成了一种艺术符号,成为了我们现实生活和精神疆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载体,一种越来越美的意象存在。它可以表达离别,表达爱情,表达历史兴衰的叹息,总之,它已经超出到了我们所认识的最基本的桥,已经深深融入到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里。
  
   离别之桥
  
   灞桥,这座久负盛名的古桥,位于古都西安,回首往昔,有多少文人,伫立在灞桥边,看着随风飘摇的垂柳,伤心断肠;又有多少迁客骚人,看着日夜东流的灞水,离别之情挥之不尽。李白叹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岑参写道:“初程莫早发,且宿灞桥头。”刘禹锡唱道:“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李贺咏道:“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李商隐吟道:“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是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才华和情怀,诉说着灞桥的伤别离,他们站在尘埃滚滚的红尘里,赋予了那座桥,那座寄托愁绪的桥以灵性,随着时光褪去,岁月老去,而对于灞桥的记忆却不曾流逝。
  
   爱情之桥
  
   “长桥爱、花柳多情”,世界各地,有很多发生过爱情的桥,从杭州西湖的断桥,到牛郎织女相约的鹊桥,不管是实际存在的,还是虚幻出来的,都成了美好的意象和我们寄托愿望的载体。春波桥,“春波桥”原名“罗汉桥”,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怀旧诗《沈园》里“伤心桥下春波绿”一句,后人将桥名易为“春波桥”,而时光易老,岁月无情,已经是80岁的陆放翁,多年之后,梦游沈园,写下悲凄的两首诗,“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这里他所说的“桥”正是年少之时他和唐婉相会的桥,多年后,她仍旧无法忘记曾经见证了两人爱情的那座桥,正是这座桥,给了当时他和她无尽的幸福和回味,也正是如此,当他们都故地重游的时候,都写下了千古名篇。
  
   历史兴衰之桥
  
   宋代词人姜夔,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成为了千古绝唱: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面对苍生之苦,入城以后,他看见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此时他内心无比伤痛,发思古之幽情,叹息“黍离”之悲,面对被兵马践踏的江山,面对流离失所的人民,他又能怎样,一味地叹息又有何用,他的内心,如天空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清冷而又孤单,寂寞而又彷徨,再当一阵阵行军的号角响起的时候,此时,他独自地叹息于是就成了这狂野里的孤鸣之声了。一个人,独自叹息历史的兴衰悲痛,也只有一个人理解此时潇潇风声的寒冷刺骨之痛了。
  
   桥,经过历史的演变,已经成了种种说不尽的美的或者凄凉的意象,它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充盈了中国古代文人们的诗词作品,成了我们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当多年以后,有个多情的才子,为了表达他不舍情怀的时候,写下了那首美妙的《再别康桥》,从此,让多少人眷恋,让多少人回味,又让多少人顺着他的文字,去追寻那诗意里的美,和精神世界的享受。
  

共 13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解读桥,角度是新颖的。作者不再是从桥的实用功能角度解读,而是从桥给予的精神思想内涵角度解读,揭示出了桥文化的丰富特征。灞桥,是离别情感的载体;西湖的断桥,是爱情的象征;姜夔词中的“二十四桥”,成了国家兴衰的见证……文章以列举方式,说出了桥的丰富文化内涵,从审美的层面解读着桥,对我们阅读古诗词曲中的“桥”意象,是有启迪意义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6-11 07:09:51
  这篇文章是一个话题的引子:桥究竟承载了多少东西?仅仅是物质的重量?显然不是,还有着众多的精神内涵。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些,还会进行更多的思考。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