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淳化阁帖》的漫漫回归路(随笔)

精品 【雀巢】《淳化阁帖》的漫漫回归路(随笔)


作者:虚竹先生 布衣,35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06发表时间:2016-06-10 17:21:07
摘要:一部《淳化阁帖》何以让文化泰斗如此重视,原来这《淳化阁帖》确实是不同凡响。它是依照宋朝宫廷内府秘阁所藏的历代书家精品编辑,用木板雕刻而成,集当时的书法大成。宋时书法艺术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宋前的书法作品流传的却很少,而《淳化阁帖》竟收集了100余人的400余篇作品,前四册更是将宋以前的书法家一网打尽。

【雀巢】《淳化阁帖》的漫漫回归路(随笔) 上海博物馆内存放着一件2003年回归祖国的《淳化阁帖》。提起它的漫漫回归路,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1996年3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处长的王立梅,要赴美参加“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艺术展”的谈判。行前,启功把她请去,对她说:你这次去美国,能不能去找一个叫安思远的英籍华人,据说他手中藏有北宋《淳化阁帖》三卷,请他拿到北京展览。这可是一件珍宝,我不见到宋刻真本,死不瞑目。在座的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也表示会全力配合。
   一部《淳化阁帖》何以让文化泰斗如此重视,原来这《淳化阁帖》确实是不同凡响。它是依照宋朝宫廷内府秘阁所藏的历代书家精品编辑,用木板雕刻而成,集当时的书法大成。宋时书法艺术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但宋前的书法作品流传的却很少,而《淳化阁帖》竟收集了100余人的400余篇作品,前四册更是将宋以前的书法家一网打尽。其原版收藏于宫廷内府秘阁,仁宗时因火灾被焚。因此更加深了《淳化阁帖》的神秘和珍贵。因《阁帖》刻于宋太祖淳化年间,故被人称之为《淳化阁帖》。相传原为十册,但当今流传的宋代内府原刻的《淳化阁帖》仅余三册,均为王羲之的书法。当时《阁帖》中所编纂的古代名家墨迹已很罕见,所以《阁帖》最初拓本一出来,便有许多地方加以效仿、翻刻……。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记载他所得到的十册《淳化阁帖》,已经是拼凑而成的了。”由此可见《淳化阁帖》的弥足珍贵。
   说道“安思远”其实也并非英籍华人,其原名叫R·H·Ellsworth,是英国的名门望族,“安思远”这个中文名字,是王方宇给他起的。当年王方宇在耶鲁大学教中国文化艺术史,R·H·Ellsworth经常逃课去逛文物市场。为了让他专心听课,王方宇就给他起了这个中国名字——安思远。
   王立梅通过好友顺利地见到了安思远先生。王立梅转达了启功先生希望三卷《淳化阁帖》回归的愿望。安思远告诉她,自己不但早就知道大名鼎鼎的启功启先生,而且还听说过王立梅,并很想和她认识。最令王立梅惊讶得是,安思远告诉她自己所收藏的《淳化阁帖》:“不是三卷,而是四卷!!”
   当四卷《淳化阁帖》放在王立梅面前时,她激动万分,启功先生那句“看不到宋刻真本,我死不瞑目”的话立刻浮现在她的耳边。她洗手又戴上手套,屏息静气虔诚地翻阅这本宋刻真迹,安思远坐在对面一直好奇地盯着她。当她看完最后一页时,安思远高兴地说:“我没想到中国人是这么欣赏法帖,在美国没有人重视它,他们都认为这是印刷品,就像邮票一样,没有什么价值。”接着又说:“我看你这样看重这件法帖,我很高兴,我愿意将它带到中国去展览,让启功先生看看,让真正欣赏它们的人见到它们。”
   让王立梅意想不到的是,安先生不但同意到北京展出,还提出:“我可以将《淳化阁帖》让给你们,但不是无偿,我们可以用故宫收藏的清代朝珠作交换,我可以不等价。”
   回到北京,王立梅、苏士澍立即向国家文物局作了汇报。文物局的领导很重视,马上和故宫博物院联系,请故宫选择可以交换的朝珠。另一方面又积极筹备《淳化阁帖》六、七、八三卷及第四卷来京展览。
   1996年9月,安思远先生如约携《淳化阁帖》到京,在故宫博物院进行展览。启功和国内一批顶级的书法家、研究人员对这四卷《淳化阁帖》进行鉴定。他们对每个印章、题跋都一一进行了辨认,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四卷是宋刻宋拓无疑。启功还称赞这四卷真宋本是“彩陶般的魏晋至唐法书的原始留影”。
   这次展出安思远的藏品,除了四卷《淳化阁帖》外,还有他一批宋拓、明拓精品拓本。苏士澍把展出的碑帖拓本出版了一本图录,并请启功启老作序。对这本红封面的图录,安思远奉若至宝,把它放在架子上,和其他古物并列。开幕式时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一个日本书法代表团为了一睹为快,临时更改了行程,专程赶到北京观看,因在京未预定宾馆,只得连夜赶回天津下榻。操办此项活动的苏士澍、崔陟,因系我的师兄,故我也有幸一睹《淳化阁帖》真容,并获得了一本含有珍贵的《淳化阁帖》的《安思远藏善本碑帖选》。
   北京展览结束后,安思远先生要将这四卷《阁帖》带走。行前对王立梅说:“如果你们已准备好交换的朝珠,我这次就将它们留在这里。”但好事多磨,事情远没有王立梅预想的那么顺利。
   故宫博物院预选三串朝珠,王立梅将朝珠的照片送给启功先生看后,启功先生专门给当时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美国安思远先生所藏著名古帖拓本若干种,曾在故宫展出,观者甚多。经我国专门研究者鉴定,其中宋《淳化阁帖》第四、六、七、八卷共四册为海内孤本,在我国列为一级文物(所展其余碑帖总和可抵此帖一册),极值收藏。”启功信中又写道:“窃念我故宫所存清代珠宝之属甚多,只有经济价值,而与历史文物不可并论。倘略出较够资格之珍珠宝石物品,出手方不寒碜,始足使安有无所亏损之感,且足以鼓励将来,使海外藏家乐于捐献。”
   张文彬局长接到此信后,又要求故宫博物院再行挑选可供交换的朝珠,王立梅又专程去故宫博物院,和当时任副院长的杨新到故宫珠宝库房挑选。王立梅本来以为故宫所藏朝珠一定很多,结果确实令其失望,好一些都是典章制度有记载的,不宜拿出交换,其他又不够档次,只好问安先生可否改换其他文物。
   安思远又提出可以用故宫收藏的翡翠或家具等等作交换,但是都未成功。
   与此同时,各路兵马纷纷出动,都在筹划如何使《阁帖》早日回归。
   上海博物馆在几年时间里分别请了极为重量级的人物进行联系,北京某拍卖公司也进行谈判,但都无功而返。
   2002年5月份,王立梅应邀赴圣保罗洽谈赴巴西举办中国文物展的有关事宜。在途经纽约时,王立梅又一次拜访了安思远,再次谈到《淳化阁帖》,王立梅提到中国的博物馆还是希望收回这件文物,但交换看来是不行了,很想知道这件文物的出让价格。安思远说:这件文物已经有很多人表示愿意收购,我给他们的开价都是600万美元,如果中国政府买,550万美元,如果您王立梅出面买那就是450万美元。安氏再三表示希望让它回到中国。
   2003年4月初应美国亚洲学会的邀请,王立梅赴纽约参加“中、日、韩文物出口政策研讨会”,介绍中国关于文物出入境的相关法规和追索被盗文物的情况。行前上海博物馆汪庆正、顾祥虞两位副馆长拜托她代表上海博物馆和安思远谈一谈,如果价钱合适,上海博物馆准备购回《淳化阁帖》。
   离京前,王立梅和苏士澍专程去拜望启功,并告诉启功这次赴美要争取将《淳化阁帖》带回来,否则世事难料,《阁帖》有可能流入他乡。启功十分支持她的想法。苏士澍还将文物出版社已经印刷好的安思远藏四卷“阁帖”宣纸本中刚刚装订的《阁帖》第六卷,还留着没有切的毛边本,托她带给安思远看看。苏士澍还说:待其他几卷全全部印制好,再送给安先生一套留作纪念。
   2003年4月7日晚,在安思远家,王立梅明确地向他提出收购《淳化阁帖》。安思远告诉她:我只希望《淳化阁帖》回到中国,但我发现你们中国的拍卖行也不都是为了中国,据我了解有一家拍卖行就是准备把这件文物卖给比利时人。所以我对日本人开的1100万美元,以及其他中国人开的价是600万、550万美元我都无动于衷。我知道您是为国家买,因此给您的价格是450万美元。
   当晚王立梅向国内汇报了会谈的情况,4月9日上午王立梅接到汪庆正的电话: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我们接受450万美元的价格,你这次把东西带回来吧。这是汪庆正和陈燮君商量后决定的。
   漫长的交涉过程终于有了结果,当天晚上,在安思远家,王立梅对四卷《淳化阁帖》进行了验收。按照安思远的说法:如果是其他人不先交200万美元,我是决不会让他动的,但对你王立梅,我是绝对信任。面对安思远的信任,她还是按常规,请北京歌华集团驻美办事处作保。
   4月11日上午《淳化阁帖》终于踏上了归国的飞机。一路上王立梅睡意全无,生怕旅行包有什么意外,一会摸摸旅行包在不在,一会又瞧瞧旅行包被移动没有。然后自己也失声笑了,难道它还会不翼而飞!空中小姐看她惴惴不安的样子,一遍遍地问她有什么不舒服或有什么需要。其实她们哪里知道,价值连城国宝就放在这位貌不惊人乘客的不起眼的旅行包里。
   北京时间4月12日晚6点50分CA982航班经过13小时的飞行,平安抵达首都机场。王立梅心里踏实了,默默地念着:八年了,终于实现了启功老人的梦想,在海外游荡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宝《淳化阁帖》终于回家了
   4月14日,王立梅将《淳化阁帖》送到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和上博的六七位书画专家当晚进行了查验。汪庆正用他收藏的20世纪20年代珂罗版印制的《淳化阁帖》与宋拓《淳化阁帖》一卷卷地进行查对,逐一对照每卷的印章、题跋。经过仔细查看,确认这四卷“阁帖”是存世的最善本。
   四卷“阁帖”回归的消息传出后,有人不解地说:怎么要花450万美元购买呢?王立梅听了这话,只是黯然一笑。倒是苏士澍说了这样令人深思的话:“这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心态,在文物征购上,不能再奉行‘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的原则了。如果当年能顺利交换,今天又何必再花450万美元呢?”
   听到这个小小的插曲,启功先生也有些不平地说:“为了《阁帖》的回归,立梅大姐受了不少委屈。”虽是语气平和,却表示了他对王立梅的推崇。
   《淳化阁帖》回归之后,上海博物馆曾将复制品作为礼品送给台湾领导人。《阁帖》的回归其意义远不仅仅在于几本字帖回到祖国,其对流落在外的文物走上回家之路,以及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注:安思远1929年生于美国纽约市,祖上做过康涅狄克州的州长。其父为著名牙科医生,是根管治疗术的发明人,其母为歌剧演员。他钟情东方艺术,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际运作,他成为中国古代艺术收藏界的泰斗,是美国及整个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
  

共 39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流失海外的文物,与颠宕的中国历史联系在一起,与中华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的,祖宗的遗留在海外漂流,是很多中国人心头难解的一个结。本文详尽的记述了《淳化阁帖》长达七年漫长而艰辛的回归之路。从启功先生的“我不见到宋刻真本,死不瞑目。”到时任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处长王立梅的几番赴美交涉,以及时任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的全力配合。到最后上海博物馆花450万美元,终让在海外游荡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宝《淳化阁帖》回家了。《阁帖》的回归对流落在外的文物走上回家之路,以及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感谢作者,更让我们知晓了回归之路的背后,启功先生、王立梅处长、苏士澍社长所作的不懈努力和恒久的坚持。美文欣赏,推荐阅读。编辑:雀巢志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11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雀巢志琦        2016-06-10 17:48:54
  国宝回家,牵动了多少中国人的情怀,更是多少中国人的心愿。感谢虚竹先生,让我们了解了《淳化阁帖》回家背后这段感人的故事。
2 楼        文友:闲妹        2016-06-10 21:00:14
  感谢虚竹先生,让我们了解了那些不为人知的《淳化阁帖》背后的故事。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3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06-11 06:06:50
  国宝回归祖国,让中国人民振奋,其中多少感人的故事成为历史佳话。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3 楼        文友:虚竹先生        2016-06-11 14:27:18
  首先,感谢三位网友的点评。一部阁帖的回归,固然意义重大,但其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收回国宝。一概用重金回收,恐我们力所不及,一概讨要,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而往往又是无果而终。圆明园的兽首就是例子。(其是否够文物有待考证。)分“轻重缓急”,恐怕是当前最好的选择之一。《阁帖》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又是易损物品,一旦再流入外帮,可能将永无回归之望。“该出手就出手”或许是使国宝及时回归的明智之举。本文在发表时报刊作了一些删节,故现将原文呈现给大家。
4 楼        文友:柴英        2016-06-11 15:40:24
  读了您的这篇记录国宝回家的经历,感到心里畅快,我们有多少国宝还流落在外,真的希望有更多的国宝回家。近些年来,经常听到国宝回家的消息,每每听到,都感觉到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会有更多的国宝回家。谢谢虚竹大哥这么精彩的文章,让我们大开眼界。
回复4 楼        文友:虚竹先生        2016-06-14 14:11:30
  国宝回归的确是一种很难很难的事情。常常是有研究价值、历史价值的,早就进入人家的博物馆了,根本拿不回来了,在民间的,也几经转手,价格不菲。而我们一则从心理上还停留在,文物是掠夺走的,凭什么要我花钱赎?!二则,常在没有文物价值概念,恨不得什么都回购回来。而若如此实非我国力所及。因此如何处理文物回归,常常成了两难选择。阁帖回归确实有一定示范意义和值得反思的地方。我不是文物专家,记录一下事情的经过,并发表一点自己的感想,事实可以供后人判断当时的是非曲直参考,分析的对错可任后人评说。我希望这就是我此文要取得的最大意义。
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6-12 02:34:28
  一部《淳化阁帖》——中国法帖之冠,历经8年回归之路,其中的艰辛和曲折,在虚竹先生严谨且不失文采的叙述中,清晰的浮现在读者面前。我们的心境也跟着作者的描写而跌宕起伏。尤其是读到“价值连城的国宝就放在这位貌不惊人乘客的不起眼的旅行包里”,我差点失声叫出来,天,多危险啊!好在,一切顺利,有惊无险!
   这样重要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真的有必要以一种传播性更强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如电视纪录片或《档案》之类,让后人们知道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好好珍惜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贝!
   对那些唯利是图不顾国家利益的黑心商人(“我发现你们中国的拍卖行也不都是为了中国,据我了解有一家拍卖行就是准备把这件文物卖给比利时人”)也不能轻易放过,至少要对这种卖国行为给予鞭笞。
   谢谢虚竹先生给我们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受益匪浅。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5 楼        文友:虚竹先生        2016-06-14 14:22:07
  国宝回归的确是一种很难很难的事情。常常是有研究价值、历史价值的,早就进入人家的博物馆了,根本拿不回来了,在民间的,也几经转手,价格不菲。而我们一则从心理上还停留在,文物是掠夺走的,凭什么要我花钱赎?!二则,常在没有文物价值概念,恨不得什么都回购回来。而若如此实非我国力所及。因此如何处理文物回归,常常成了两难选择。阁帖回归确实有一定示范意义和值得反思的地方。我不是文物专家,记录一下事情的经过,并发表一点自己的感想,事实可以供后人判断当时的是非曲直参考,分析的对错可任后人评说。我希望这就是我此文要取得的最大意义。
   文物的历史和研究价值,也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问题。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民族感情的问题,比如十二生肖兽首,其实就是一件洋人给皇帝设计的有中国元素的“文物”,从历史、文化价值上看,似乎不值得大动干戈。但从民族感情上看,确实有收回的必要!如何处理,确实不好办,处理得不好,会挫伤民族感情的!需要有理智、掌握分寸。
6 楼        文友:渭北清光        2016-08-22 15:56:32
  回归就好,国宝啊。
诗是一只空篮子,放进自己的生活!
回复6 楼        文友:虚竹先生        2016-08-27 10:48:04
  国宝回归很复杂,一味所要,不太可能;全部赎买,财力恐不及,只有审珍,视力,找时机。在合适的时机,对最珍贵的,而且财力可以承受的,及时收回。抗议、讨要、甚至使用特殊手段,往往使事情更复杂,不利国宝回归!因此《阁帖》的回归,很有示范意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