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难忘期末复习

编辑推荐 难忘期末复习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89发表时间:2016-06-10 23:00:05

分享一段我所参加的各地教师围绕帕尔默《教学勇气》开展的在线读书叙事。我们的在线读书叙事,开始于2015年11月,参加者最初是河北省的一些教师,后来陆续有其他省份的教师慕名加入,如今共有成员79人。在线读书一般每两周完成一个章节,教师独立读后在微信群交流心得、困惑,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用读书叙事的方式将书本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联系。我们力图通过读书叙事打通理论与之间的隔阂,通过读书唤醒教师的自身认同,读过叙事把读书交流的体悟实践于自己的课堂,改变课堂学生和教师的生命状态。
   这个群交流的片段,涉及到三个参与者:丽玲,昌军,小洪。这个交流的起点是丽玲老师的关于期末复习的教育叙事,然后是昌军老师与丽玲的后续对话,最后是小洪的线上评析,。
   这个对话片段展示了应试教育在期末复习阶段对教师和学生生命状态的负面影响,以及教师在读书叙事的鼓舞下对自我的反思和对课堂的变革。这段对话显示,因读书叙事而结成的教师共同体,对于教师的自我觉醒有着重大的意义。它能帮助教师从单打独斗的无力状态摆脱出来,勇敢地走向生态教育的探索之旅。
   丽玲:读书叙事——难忘的期末复习
   晚上,按惯例依然给上初三的儿子送餐去。本以为此次期末考试成绩优异的他定会神采飞扬,可现实没有。孩子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不甘心,是郁闷与不快。个中原因我是知道的。今年的体育考试因为身体原因申请不考,体育只得个C,因为这个C,让语数英总分434,年段排名第四的他排名滑落到464名,这就意味着他要失去了2000元奖学金,失去了保送重点高中的机会。见面时,孩子一直对我们念叨着:“要是参加体育考试,我肯定能得A。”虽然他没有直接责怪我们阻止他考试,虽然仍然微笑着和我们谈话,但我这个当妈的觉察得出来,孩子情绪是低落的,内心是难受的。从初一到现在,他是班级唯一一个总保持在年段前十名的学生,同学对他刮目相看,老师对他寄予厚望,可这一次,因为体育成绩,却被远远甩在后头。强烈的挫败感让孩子无精打采。望着远去渐渐被夜色吞噬的单薄的背影,我的胸口堵得慌。
   “分数”这个熟悉的词语很快把我的思绪带到两周前,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为了班级的平均分不落人后,为了能让更多孩子评上全面发展突出奖,赢得进入晋江一中实验班的资格,更为了内心的那份虚荣与恐惧,我提早安排复习计划,可是反复权衡,都无法将复习内容全挤进计划里头。期末复习时间何其短——仅仅是八个午的复习时间。内容何其多——十二单元课文的复习以及学校增补的十三首古诗词,两篇散文,十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与背诵,还需要完成学校分发的十六面的提纲,和三张综合卷的考核。量之大很难用语言来形容,量多时间少,显然是需要取舍的,取什么?舍弃什么?字词?不行!基础哪能不牢靠?课文内容?不可以,考试纲要中明明白白标注着,卷子里80%的知识点来源于课本。阅读能力丢不得,作文分值大,决定生死大权。一番思索无果,因为我没有勇气大刀阔斧地进行删减,我没有勇气面对垫后的分数排名,我没有勇气面对一直以来对我信任有加的家长。于是,课堂上只能争分夺秒,只能硬塞强挤。那段时间,孩子每天疲乏地应对着语数老师快节奏的轮流轰炸,那双双闪烁着智慧的会说话的明澈的眼睛不再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迷茫,是无助,是无奈,是无神采。中午时间,在高压政策下,他们只能默默的接受一张张卷子,埋头苦干,奋笔疾书。晚上呢,背诵任务,听写任务,一样也不能落下呀。
   “老师,为什么要安排复习呢?我不喜欢这样,不是语文就是数学,真无聊!”孩子的质问中带着不满与抱怨。
   “要是明天就期末考就好了!”我读出了他的迫不及待想挣脱复习之牢。
   “背!背!背!我再也不喜欢古诗词了!”他们内心对古文学仅存的一丝爱恋消失殆尽了。
   听到沙哑的嗓音,看着他们疲惫的眼神,我的心钻心般的疼,我感觉,我不是家长和孩子眼里那位和善的老师,而是一名冷血的刽子手。记得那是周一早上,我提早到教室,目的是检查双休日布置的背诵任务。7:45分,来的孩子不多,为了更有效率点,我先从比较自觉的孩子开始抽查起,很快地,目光就锁定刚刚进教室的逸郎,他正手忙脚乱的掏课本,我让他背诵《草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他迟疑了一会儿,在我期待的目光中开始背诵,才背了三句就卡壳了,我又抽考《美丽的集邮册》,这是教材要求的必背课文,必须滚瓜烂熟的。但他背得吞吞吐吐,多字漏字的。这还了得?考试时间已经迫在眉睫,竟然连课文背诵都没能过关。我又气又急,将他的语文书狠狠地摔在书桌上,气呼呼地扔下一句话:“没完成作业!站着读!”孩子被我突如其来的大动作怔住了,傻傻地站着,不知所措。那个学生为什么背诵不能达标?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孩子匆匆忙进入教室,没等他稍作喘气,我就不分容说立马要求他背诵,他都还没调整好情绪,怎么有可能进入背诵状态呢?当时,我并没有这样理智的思考,脑海中就只有一个念头,今天之内必须过关背诵任务。
   那天,我仿佛是一个随时可以引爆的炸弹,孩子稍有不注意的地方,我立刻火冒三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就这样教室里充满着浓浓的火药味,孩子们的神经绷得紧紧地,就连平日里喜欢在课间凑到我身边的孩子那天都和我保持距离,目光对视时,我感受得到他们心里的怯生生,感受到从没有过的距离感,陌生感。失去孩子的认同的我突然有一种挫败感:我这是怎么啦?我到底在干啥呀?为什么会对他们如此苛刻?这样的扪心自问换来的是内心的惶恐不安。“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孩子的表现显然在告诉着我,我内心的不安,内心的恐惧已经影响了我正常的思维,正常的举动,而这些举动已经刺伤了孩子。这样看来,我确实是个失败的老师。为什么我会觉得复习内容难以取舍?为什么我是鼻子眉毛一把抓?为何要借莫须有的罪名霸占复习阶段仅有的一节音乐课?为什么一个错别字都会让我耿耿于怀?质问无果,只有难受。
   那天回来,我翻阅《教学勇气》,从帕尔默身上找到答案。我终于知道,这让人无语的做法源自于我不清楚我是谁,我失去了自我认同。是啊!当一个老师不了解自我时,他就不了解他的学生是谁。当不能够清楚地了解他的学生时,他就不能够很好地引领他们。也不能够读懂他所任教的学科——不能够深入浅出地解读教材,不能用“一粒沙来看世界”。于是,就会想尽办法把满满的一车沙倒给学生,就试图想去覆盖整个领域时,殊不知,他的这种做法只能让覆盖的领域寸草不生。读到这里,我真的是冷汗涔涔!不,我不要拘泥于为分数,我要活,我要让我的学生活!这是发自肺腑的呐喊。要知道,我所从教的是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分数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习是否感兴趣,是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否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对老师而言,教学不应该是大浪淘沙,不应该是在题海中沉浮,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透过一粒沙去看世界,要带领学生掌握窥一豹而知全身的本领。
   走近帕尔默,聆听他的教诲,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轻松感,我觉得我的眼前明朗了很多。明天的太阳依然还会升起,但它还会和今天的一样吗?
   昌军: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是心灵突围的前提,同时还必须做到“战胜恐惧”。而要真正做到“不再恐惧”,还必须对客观世界做出取舍,要承担风险。
   比如丽玲。通过读《教学勇气》,她明白了内心,找到了真我,“内心轻松了”,“眼前明朗了”。但第二天早上,她依然要面对复习节奏达不到自己要求进度的疲惫的学生,她依然要考虑考试分数低、排名靠后如何面对领导、同事、家长目光的问题。
   这里就要问询:丽玲自我觉知之后,知道如何通过“一粒沙看世界”的方法带领学生复习了吗?如果没有掌握这种技术,你怎样考虑不再逼迫学生被动复习从而导致考试分数低下造成的丢人后果?在自身利益荣誉和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兴趣之间,你将做出怎样的选择?
   丽玲:回应昌军老师。第二天依然面对复习,但心态已变!心里包袱已卸下,名师光圈,成绩排名,获全面发展奖的名额排名不再去想,全部靠边站!心里坦然,课自然就上得心平气和,和孩子的交流交往就融洽了,很有成就感!心里包袱一放下,我发现自已很有包容心,很善于捕捉孩子精彩的发言!当然,我也认真琢磨教材,意在寻找简约而又实效的复习策略!我指导学生以麻辣串梳理课文及语文天地,孩子乐在其中,引导他们以“借我一双慧眼”捕捉题眼及关键元素,试卷的题目选择性完成,这样,每天都会空出一节课,这节课是由每个孩子落实自己安排的复习计划!
   考试结束出来,我发现四大块很出色完成,其一,看漫画谈观点,其二,课外阅读!其三,写作,这更多是得益于平时读写结合,其四,古诗词附加题!丢分的地方主要是字词!
   昌军:通过读书,相当一部分人能达到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但“战胜恐惧”,却是个大麻烦。
   我不止一次遇到有人反问我:?局长让考,你敢不考吗?校长要考试分数长脸,考不好就不给模范扣绩效工资,你敢不起早贪黑逼着学生复习做题吗?局长校长的命令你敢不执行吗?你想无组织无纪律不尊重领导吗?
   这让我想到,二战时期,某纳粹集中营用毒气等手段残杀了成百上千的战俘和反抗者。当记者问实际执行的军官和士兵为什么这么残忍时,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执行命令,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我向外问询:?在命令之上,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东西?
   我向内问询:?当执行命令与我的认知我的良心发生冲突时,我应该如何抉择?
   丽玲:执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教师的天职不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命令,而是教书育人!我是个不思进取的老师,小中高职称我不想,评优评先我不稀罕,我工作,只是要践行我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对于上面下达的要求,我是有选择地做!有利于孩子的,我老老实实做,于学生无补的马马虎虎应付。
   引导孩子用一粒沙去看世界,当孩子专注于一粒沙的研究时,他所获得的是不仅是结果,还有方法,信心与成就!
   昌军:精彩!?“用一粒沙看世界”的方法串联复习,不是一般老师可以做到的。这正是绝大多数教师受困的能力方面的原因。
   在“命令”和“良知”二者之间,你做出了最有意义也最有勇气的选择。这是目前教师个体能做出的最佳选择,教师的职责是服务学生而不是服务领导,校长的职责是带领教师培养好学生而不是迎合上级领导口味。但这依然是绝大多数教师校长缺乏勇气才无法做出的选择。
   你这里的“不思进取”,才是对教师职责的正确解读。“思进取”是追名逐利,“不思进取”才找到了真正应该追求的东西。
   目前教育状态下,再大的勇气,也需要做出适当妥协,但不是根本妥协。这是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更好地做自己想做该做的事情。
   “上级命令、领导要求”,不是放弃尊严、屈膝为奴的理由。正确了就执行,不正确就应付。
   《教学勇气》说,名利带来的恐惧,正是校长管理教师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都像丽玲我们这种想法,都不在乎名利,这兵是不是就不好带了?
   其实,我和丽玲的想法和做法,扩大一些,也可以用于校长们。上边的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对学校学生有益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忽悠”“应付”。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和校长都应该有共同的自我承担。
  
   小洪:读书叙事线上评析
   读丽玲,明显感觉到她文字里外的巨大变化。记得两三周前的一次群聊,她发文说,她恋爱了。读了此文,觉得她所说不虚。与教学勇气恋爱之后,她的自我觉知能力、反省能力、理论践履的能力有了巨大的飞跃。
   文章的切入点,是一个母亲的视角:送餐,孩子期末成绩的优异、眼神的不甘,身体原因而造成的体育课的C,C使他从排名第四滑落到464,将要失去的奖金和保送重点高中的机会。作为一个母亲,她觉知到“强烈的挫败感让孩子无精打采”。她的觉知唤醒了她内心母亲的本能,“望着远去渐渐被夜色吞噬的单薄的背影,我胸口堵得慌”。
   作为母亲,她感觉到了“分数”对儿子的伤害。而这种母亲的本能,又唤醒了她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觉知。对分数偏执的追求,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而且还有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它让她内心充满虚荣和恐惧,让她失去了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她不顾自己的直觉,把基础知识、课文、背诵、阅读能力、提纲和综合卷全部压缩在八个上午的复习里。

共 761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由丽玲的故事叙述和作者的评述两部分组成。在故事叙述中,以家长的身份叙述了孩子的读书情况,写出了孩子们在考试压力下的巨大压力,孩子们对老师复习方式的不认同和迷茫;写出了丽玲面对期末考试分数的困惑。这部分的叙述,为下文的分析论述作了有力的铺垫。作者在点评中,抓住了叙述故事的要点,引述丽玲的矛盾、挣扎和最后的顿悟结果,点评有据,把丽玲遇到的教育矛盾和困惑体现得更加鲜明。文章提出的教育矛盾,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但是文章中的丽玲表现出的教育勇敢却不是每个教师都有的。值得阅读的教育随笔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6-11 06:57:50
  这篇文章围绕期末复习,展开故事叙述,从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角度进行故事叙述和解读,触及的教育现象,展开的教育问题的思考,都是很有意义的。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