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拜谒《升仙太子碑》

精品 拜谒《升仙太子碑》


作者:王友明 秀才,1856.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93发表时间:2016-06-13 16:28:15
摘要:从缑山归来,我总是怀着拥抱始祖王子晋与拜谒《升仙太子碑》的感动与痴情,不失时机地在网上翻阅着绚丽多姿的有关始祖王子晋的故事,记忆着内涵深厚的始祖王子晋的伟大精神。

拜谒《升仙太子碑》 因太子晋是我的始祖,我是太子晋第90世孙。故,许多年来,我对耸立于缑山之巅的《升仙太子碑》,一直怀有崇敬与向往。
   偶然一个机缘,我趁到洛阳走亲访友之机,在表弟王汉荣地陪同下,怀着仰慕与崇敬的心情,前往位于洛阳所辖的偃师市,东南20公里的府店镇府南村的缑山,虔诚地拜谒了《升仙太子碑》。
   缑山,又名缑岭、缑氏山。相传西王母姓缑,曾在此修练,故得名缑氏山,后简称缑山。此山海拔308米,山体呈东高西低,南陡北缓之势,东西绵延1.5公里,南北宽0.65公里。其山平地一峰崛起,并不高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晋在缑山驾鹤升仙之后,被千百年来传为佳话,缑山便成为道仙家崇尚之地,而被一次次地罩上了炫而多彩的光环,引无数古圣明贤、文人墨客到此游历。尤其是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升仙太子碑)景而生情,亲自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为34行,她为太子晋写下洋洋洒洒2129字(包括碑额6字)的赞铭,并令勒于贞石,树为碑纪,号曰《升仙太子之碑》。武则天的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其书法别具意韵,碑文横列竖行,字字独立,以今草为主,行书间之,有章草遗味。且结字谨严,草法规矩,章法疏朗,飘逸中而不失沉着,阿娜中而见刚健,有潇洒流脱,神逸翰飞之美,颇具雍容华贵的大家风神。碑文表面记述的,是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的是武周盛世。从此,缑山不仅留下了武周女皇的脚步,更留下了她亲笔书丹的《升仙太子碑》。此碑尽管历经1300余年的日月轮回,风雨沧桑,至今仍矗立在缑山之颠。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集初唐三位书坛名家书法于一身的题刻,真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此处原有升仙观一座,今已不复存在,仅留此碑,高6.70米,宽1.55米,厚0.55米,盘龙首龟座高1.3米。我手扶龟头,拍照留念。
   如今,武则天御书的《升仙太子碑》,被一圈围墙围拢着,南面有一拱门,两扇全部生锈的铁门,和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紧锁着,无法进入,拱门正上方刻有“唐碑”二字。我只好透过铁门狭窄的缝隙,向里凝望,武则天御书的《升仙太子碑》尽收眼底。我总想走近《升仙太子碑》,与其合影留念,便询问身旁的一位老者,谁有这个门锁的钥匙。老者告诉我说,拿钥匙的人回家去了,别人打不开。我不想留下遗憾,便登上墙西侧的一个小土堆,踮起脚尖,向内观瞻,里面到处是丛生的杂草,堆积的砖头,有几棵小草,在《升仙太子碑》旁随风摇曳。蓦然,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凄清的悲古之感。
   太子晋是太原王氏的始祖,缑山自然就是太原王氏的祖根所在地。但是,一直以来,却对太原王氏的发源地和得姓始祖问题,存有严重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因太子晋长子宗敬见东周王朝日渐衰微,于是,离开河南洛阳,避乱隐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从此创立了太原王氏,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所以,后世又称太子晋为王子晋、王子乔。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研究会顾问王继祖介绍说,北魏孝文帝将太原王氏,定为天下四大姓氏之一,唐太宗制定氏族制时,太原王氏又被列为天下五大姓氏之一,因而太原王氏有“天下第一王”之称。今太原市晋祠内有晋溪书院,人称“王家祠堂”。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是子乔祠,祠堂正中有王氏始祖太子晋塑像,四壁绘有《太子晋史画》二十四幅。祠堂门上高悬“子乔祠”匾额,左右耳房供奉着太原王氏十八个分支的始祖牌位,左右配殿陈列着当代王氏后裔书画家的艺术作品,与海外王氏社团赠送的文献资料和礼品,壁上挂有王氏历代名人画像。子乔祠的建成,不仅使晋祠添了一景,也为王氏后人寻根问祖和研究者追本溯源,提供了很大方便。
   另一种观点认为,太原王氏的发源地,不在今山西太原。主张太原王氏的发源地在今山西太原的人,主要是说太原王氏是周灵王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当年因为“奔晋”,才有了太原王氏,他们所“奔”的“晋”,也就是今山西太原。事实上,太原王氏的确也尊奉太子晋为祖先,但今天所能见到的早期文献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记载太子晋是太原王氏得姓之人,而不是太子晋的儿子或后代;得姓原因是因为太子晋是周灵王的太子,所在的家族,因此被认为是“王家”,因此才姓王。故而,如果要给太原王氏的得姓,确认一个发源地,这一发源地,也应该与太子晋生前活动之地或去世后的葬身之处有关,这也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感遇》诗中所说的“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即伊水、洛水流域的洛阳(太子晋时期的国都)一带,而不是在今山西太原。即使退一步说,在今天所能见到的,关于太原王氏来源的最早记载《潜夫论-志氏姓》里,也只是说太子晋“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因氏王氏”,其中的“家于平阳”所指的是平阳,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一带,距今山西太原260多公里,也不是在今山西太原。今山西太原的晋祠,并非为纪念太子晋而建。晋祠是今山西太原的一个旅游景点,名称大约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北齐人魏收所撰的《魏书-地形志》,兴建的原因,被认为是附会《汉书-地理志》的有关记载,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由于此“晋”并非太子晋的“晋”,当然也与王姓无关。明代中叶时,家于当地的兵部尚书王琼,在晋祠附近兴建了晋溪书院,一度被后人当作家祠,后因房屋倾圯被并入晋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地人在王琼家祠的废墟上,建了座仿古建筑,在其中塑了太子晋像,取名为子乔祠,又称太原王氏祖祠,对外宣称是“王氏开族立姓的发祥地”。事实上,这座仿古建筑,在性质上最多是复建的王琼家祠,加以兴建时间不过400多年,而复建时间仅20年左右,还无法与2500多年前的太子晋和王姓发祥地联系在一起。
   《经典洛阳》如此记载:“‘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都出自洛阳。作为洛阳人,如果留意一下,在天子驾六博物馆的西面壁画墙上,可以看到一组浮雕《列仙传》,上面绘有一个人物,名叫王子晋,又名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喜欢吹笙,能作凤凰之鸣,常游玩于伊水和洛水。那时,嵩山有一个道士叫浮丘公,接他上了嵩山。后来有人在山中见到王子晋,问他回不回洛阳,他说:7月7日我将出现在缑山头。那天,人们果见他乘着白鹤,在偃师缑山顶上盘旋,然后离开此地,做神仙去了。这个王子晋,就是王姓的祖先之一。关于他的传说,洛阳人总是津津乐道。旧时洛阳人糊灯笼,总爱画他乘鹤巡天的形象,看上去足够潇洒。记者留意了一下典籍,却发现他的命运很坎坷。东周时期洛阳是京城。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同时泛滥,威胁着王宫安全。灵王下令,壅塞二水,以绝水患。太子晋直谏:古来已有教训,治水不能堵塞,应该疏导,否则事与愿违。这本是一个好建议,但灵王认为,儿子竟敢与父王争辩,犯上作乱,便废掉了他的太子位。太子晋由此变成平民,不久就‘驾鹤西归’了。他的儿子宗敬,带领家人离开洛阳,迁至太原定居。太原人知道来者是王子一家人,就称其为‘王氏’(太子晋是周灵王之子,本姓姬)。随后北方地区兴起‘姓氏合一’,‘王氏’便转化为‘王姓’了,这便是王姓一支的源头,出自姬姓,称为‘姬姓王氏’。”由此可知,太原王氏最早出自洛阳,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在《升仙太子碑》旁,建有一座不算太大的庙宇,庙宇正殿有一巨型神龛,神龛内供奉的是太子晋坐像。但见其头戴皇冠,身穿龙袍,两耳垂肩,神情肃穆,仪态端庄,器宇轩昂,不时有人上香祭拜。我饱含敬畏与虔诚地面对太子晋坐像,躬身施礼。凝望着始祖慈祥的面容,一首《朝拜子乔》的小诗涌进心间:“只因直谏横祸生,三年而薨凤凰鸣。厚德载物美名传,太原王氏开先宗。代出英贤成大业,簪缨相继铸奇功。朝拜子乔忆佳话,千古同悲怀英灵。”我久久地徘徊在《升仙太子碑》旁,不忍离去。说真的,这一回,我算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拥抱了一次始祖,零距离地透视了始祖的灵魂,触摸了始祖的肌肤,发现了始祖的个性,体验了始祖的情感,也读出了那些似乎隐藏于历史之中,或深藏于山峦之内的神秘与朦胧。思绪至此,我再一次走近那个铁门,再一次透过狭窄的缝隙,凝望《升仙太子碑》。我用双手轻轻地摩挲着那两扇铁门,仿佛是在触摸岁月的苍凉;贪婪地呼吸着祖地的新鲜空气,仿佛是在吸纳先祖温馨的气息。转而,我又感觉到不是仿佛,是真实地触摸岁月的痕迹,指尖流淌着岁月的余温;是真实地吸纳温馨的气息,心间充满着浓郁与强烈。或许,时光就是一件腐朽器,总把岁月雕刻成千疮百态的沧桑,许多年华走了,许多事物也就改变了模样。那两扇生锈的铁门和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虽然能够锁住一个小小的院落,却锁不住我的思绪。我的思绪,就在心里延伸着那些未曾遗忘的过往。厚重的历史,留痕的岁月,让我有一种作为太原王姓人的自豪与骄傲。
   从缑山归来,我总是怀着拥抱始祖王子晋与拜谒《升仙太子碑》的感动与痴情,不失时机地在网上翻阅着绚丽多姿的,有关始祖王子晋的故事,记忆着内涵深厚的始祖王子晋的伟大精神。我也始终不渝地怀着一颗诚挚的心,期望着再一次拥抱缑山,拥抱始祖王子晋,拜谒《升仙太子碑》,以求获得更多深邃的感受与思想、更多独特的情感与魂灵!

共 37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云:“秋风寂寞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此诗写的是缑氏山和太子晋。太子晋,字子乔,又称王子乔。他是周灵王的长子,出生时,仙乐琅琅,五彩霞飞,异香满室,三日不绝,宫人称异。灵王宠爱之,立其为太子。太子晋饱读诗书,尤好音律。灵王命巧匠,琢碧玉为笙,以赐太子晋。太子晋吹之,声如凤鸣,音色清越,响入天际。少年时,太子晋常独游于伊、洛河滨。这时的洛河水清见底,澄沙玑贝,黄葛丛丛,黄花绵密,青烟蔓条,缭绕百尺。此时的伊河,碧水轻霞,远山平芜,鸥鹭栖止,沙边水色,小船人家。后王室衰微,诸侯争雄,诗乐不闻,干戈不息。太子晋厌倦了这兵乱之世,他想找一块净土,去悟天地间的大道。于是,他独自离开了王宫,跟随浮丘公隐居于嵩山修道。修道多年,太子晋大彻大悟,行神如空,行气如虹。他传语家人,七月七日在缑氏山(今偃师市境内)等待。至期果见太子晋立于山巅。此时的太子,羽冠鹤氅,玉貌丹唇。他取出玉笙,才奏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飘飘而至;奏至第三曲,见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息于林际,百鸟和鸣,宫商协调,皇皇悦耳。太子晋举手谢时人而去。作者围绕太子晋是否系王氏始祖,作者专程赴缑山拜谒,并且得出结论“太原人知道来者是王子一家人,就称其为‘王氏’(太子晋是周灵王之子,本姓姬)。随后北方地区兴起‘姓氏合一’,‘王氏’便转化为‘王姓’了,这便是王姓一支的源头,出自姬姓,称为‘姬姓王氏’。”由此可知,太原王氏最早出自洛阳,是不争的事实。文章出典有据,历史厚重,叙述自然,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614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6-13 17:23:33
  一块升仙太子碑,引出了王姓氏族的渊源和来源。欣赏了,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王友明        2016-06-14 06:48:58
  谢谢老师的品评和推荐!您辛苦了,向您问好致敬!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6-14 11:00:24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继续!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王友明        2016-06-14 12:47:11
  谢谢老师的厚爱!
4 楼        文友:王友明        2016-06-14 12:50:03
  谢谢老师的厚爱!我会努力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