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乐山不易(光影·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乐山不易(光影·散文)


作者:朝闻道 布衣,15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74发表时间:2016-06-14 19:33:33

2016年6月7日,端午小长假的前两日,我们以为是在自己房间闷头写作业的孩子冷不丁隔空喊话,“老爸,我们放假去爬泰山吧?”我不假思索的回了一句,“专心写作业。”6月8日白天忙忙碌碌已经忘记放假的事,及至晚上回家才意识到三天假呢,虽然第三天孩子还有特长班,那也有两天,问孩子“作业做完没?”得到肯定的回答,跟媳妇讲,“要不照孩子的建议明天去爬泰山看日出?”哈,一拍即合!首要的任务是订票,还好,有一趟端午节当天15点由烟台始发的普通快车在23点半路过泰山,再订好次日回程的车票,于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泰山之旅就此启动。
   其实订完票我们夫妻俩就都有些打退堂鼓,媳妇担心的是自己能否撑下来一夜不睡,我担心的是自己的老胳膊老腿,能否陪孩子走完从红门开始往返十五公里的全程,但我们已被自己的豪言绑架了。6月12日,我开始整理这篇小文时,轻轻触摸小腿,依然是强烈的酸爽感觉,乐山真是不易。
   乐山出于《论语·雍也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落笔乐山,仅就文字而言于就才疏学浅的小我已实属不易,因为这里有段公案。2014年5月2日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作为综合素质评委的余秋雨先生在点评时就是引了这句“仁者乐山”,把“乐”字念成了lè。据说有上万观众打电话提出批评:这个“乐”字应当读yào,念成lè是错误的。我脑补了一下,中华书局2000年6月第1版 的《王力古汉语字典》“乐”字中,第三个读音:“yao,五教切,去,效韵,疑。药部。”下注云:“喜好,喜爱。《论语·壅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即乐读“要”之说的权威出处。然而,此“乐”字,真就应该读作“要”吗?
   唐代陆德明之《经典释文》大概是记载此乐读“要”的最早文献,案《经典释文》云:“乐,音‘岳’,又五孝反,下同。”所谓“五孝反”,是古代的拼音法,“反”指“反切”。我没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望文生义,那么《经典释文》中的“五孝反”大概等同于《王力古汉语字典》里的“五教切”。《释文》意思是“乐”既可读作“岳”,又可读作“五孝反”的音“要”。在这里,“要”这个读音是作为第二个选择的,而第一读音应为“岳”。在这里有些迷糊,就我的理解这里只是讲乐也可以有“要”的读法,但没有也不是一定读作“要”的意思。后世明代秦钺之《慈湖家记》云:“音释家‘乐山’、‘乐水’,并五孝反,尤为害道。”此中即指出,将“乐”读作“五孝反”之“要”音,是“尤为害道”的,即不同意读作“要”。而清代翟灏之《四书考异》直指《经典释文》有误,云:“此‘乐’字,或言不应音‘岳’,恐《释文》有讹。然《礼记》‘乐不可及’、‘敬业乐群’、‘有所好乐’,俱一音‘岳’,则先儒自有此音训。下‘知者乐’,‘乐’字释文,亦五孝反,确属可疑。”有清一代的中国科技发展停滞徘徊,但考据学绝对的威名赫赫,以上考证绝对应予以重视。而我仰慕的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也明确表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乐”应读“lè”,释为“以……为乐”。“yào”“ào”实误、否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讲?后辈无学,我从杨伯峻先生坚定的读“lè”,因此对网友所谓余秋雨先生当因“自己的无知而贻笑大方”的挞伐我也不敢苟同。
   由此看出乐山仅正其音就已不易,就践行而言实在也是“叶公好龙”的行径。我出生的七十年初,是一种典型的短缺经济,也就是刚好解决温饱,我的家乡处在莱州湾畔,名山大川只是在课本里见过,真实世界里就是所谓的丘陵也不多见,离家去西安上大学以前,本地以北魏郑道昭于公元511年题刻魏碑之冠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闻名的文峰山是我见过也是爬过的最高山,可惜年少的我不懂欣赏书法,而山真的不高,海拔只有326米,所谓爬山也就是散个步。从大学二年级的1994年开始首次爬华山计起,陡然登顶华山最高峰也是五岳最高峰海拔2154.9米的南峰,也许正是这种人生前二十一年的井蛙蛰伏到一旦见识到山外有山境界之间的强烈对比,让我对山的向往便一发不可收拾,并且以后的爬山只要可能,都是按照一个范式,有路就选择徒步,半夜从山脚爬起凌晨到顶峰看日出。在此后的年岁里,我按照这种范式爬了三次华山、两次黄山,恒山、嵩山、五台山、峨眉山各一次,每当歪啦着身体下山时都是信誓旦旦以后再不来了,可就是这样记吃不记打,不多久就又蠢蠢欲动策划着另一次的出发。
   算起来,这次泰山之行是我二十年来的第三次。第一次是1997年五一,我和媳妇那时还在处男女朋友,都是二十出头,我们俩只顾闷头爬山,及至抬头看到南天门了,才疑惑,传说中的十八盘呢?敢情刚才那段就是,第一印象与华山的凶险与陡直还是有些差距。记得那次就是在山顶等到日出然后晃荡着拍了照就从一条偏僻的似有似无的小路下去,及至降到山底才发现来到桃花峪,这条线路的胜处是有未遭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而夜里登山正路上的人文碑刻当时夜里爬山一个没见着,第一次的泰山就这样带着遗憾和惊喜结束了,没有累的要活要死的印象,而今到桃花峪已建成索道并禁止游人徒步。第二次爬泰山是在2010年四月,我出差到泰安,就住在红门外,中间间隔个双休日,因为对1997年没能沿途欣赏红门与南天门间的景观耿耿于怀,于是决定利用这个空当就从红门上下再爬一次。同行的有个刚从体院毕业的小伙子,我们俩约好半夜在红门会和,因为是轻装上阵,我也是三十出头正当年,那次的上山只用了不到三小时,下山从南天门下到中天门也是一路连跑带跳,感觉也就一会的功夫。在壶天阁拍了张照,再动腿发现膝盖一打弯就是锥心的疼,才意识到有些放浪了,就这样拖着两腿从中天门耗时三个小时下到红门,到宾馆我已经连那矮矮的两层楼的楼梯都畏难如虎,爬到床上连带房门的力气都没了。也许是第二次的经历太深刻,这第三次爬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买了探路者的登山杖,有备而来。
   乐山真是不易,查过日出时间为4点50,来到红门恰好子时,整理好背包,我们一家三口从山脚下的孔子登临处正式开始爬泰山。或许因为今年的端午前刚好结束高考,用来时出租车师傅的话登山的人“人乌泱乌泱的”,压根不用自己打手电开始,前后左右都是移动的人,虽是初夏,周围的空气也是燥燥的,给儿子买了个发光的牛角发卡,以求在熙攘的人流中方便些辨认。壶天阁以下的山路坡度不大,已走得人汗流浃背,过回马岭就开始有些狼狈,岂止是南天门,就是想象中轻易到达的中天门也发现怎么走都不到呢?总是想快了快了,前面就是中天门了,不是,是四槐树…
   终于,凌晨2点,我们来到中天门的平台上,这里汇聚了经大巴运送上来的和自红门徒步上来的两股人流,就像嘈杂的集贸市场,好不容易在拥挤的人堆里找出点空隙,赶紧坐下来放松下腿脚,补充些能量,此时已经不去想前路的艰难,只关注登顶的目标。再出发,发现竟然怎么可以有下坡路呢,这可真是好不容易爬上来的!与十九年前的攀爬相同的是我们都在找十八盘,不同的是那一次是爬过而不觉,这一次是惴惴地不断错认,过云步桥,台阶变的陡直了许多,山路上中间是流动的人,两侧的台阶是坐下来赖着不动的人,都是一个挨一个,走着的是后者的肩膀接着前者的屁股,坐着的是前者的肩膀接着后者的脚,偶尔还会看到四肢着地手足并用上山的,想该是十八盘了吧?可印象里站在十八盘的起点是可以直线仰望南天门的灯火的,环视四遭,向下看能远远的可以看到城市的灯火,抬头还是黑黢黢的山体,夜空还能看到北斗七星,就是看不到灯火辉煌的南天门。真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就险奇而言当年携爬华山余勇觉得不过尔尔的泰山十八盘,而今已成畏途。
   天光渐渐放亮,后来已是以爬十五分钟坐十五分种的节奏在向上攀,背上的背包也早被汗水湿透,包里携带的给养实际上越来越少,可被在背上的感觉反而越来越重,山风吹来也觉得格外的凉,是儿子在对松亭附近山道一侧发现一块石碑,第一行刻有“十八盘”,敢情现在才开始十八盘!辨识上面的文字,有“下迄开山,上达南天门,全长800米,垂直高度400余米,石阶1600余级,势如天梯。为泰山标志性景观。”仰望两峰夹峙凹处的南天门,站立的双腿不禁打个哆嗦。几经歇息,天也越来越亮,山风挾着突起的雾气沿着倾角70度甚至80度的盘道席卷而来,登山的人们一下子笼罩在云雾里,我们也如腾云驾雾般过龙门穿升仙坊,真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感觉南天门已是近在咫尺,就是不能唾手可得。倒是孩子一下子迸发出潜能,欢呼着率先挤过拥挤的人墙,我们终于在四点半到达南天门。
   天街笼罩在薄雾里,四下里已清晰可辨,那些早先到达的游客正纷纷从帐篷里爬出来,到处响起的是“一手的军大衣啦!”出租叫卖声,我们大概不需要再租真保暖也真累赘的军大衣了,因为已是日出时刻了,可太阳好像爽约了…走到白云亭,摩肩接踵的人流卡住了,真的就是个水泄不通,连孩子那么小巧的身体竟也穿插不过,日观峰是不能按时赶到了,但也总不成就这样扎在人堆里干靠,焦急中慢慢地前面人墙有人因为撑不住冷冽的山风退下来了,我们就适时上去填空,总算慢慢蹭到崖边,总算再没有遮挡,我把坐在我肩上的儿子放下来举起相机,其实也不是一览无余,感觉对面有一堵高不可及的云墙,黑黑的矗立在那里,一动不动,一缕绚烂的七彩镶边嵌在云墙的边线上,估计太阳早就在云墙后面起了床。山谷里升腾起的云雾时浓时淡,就像长了脚,顺着山势疾驰而上,像一种只见移动不见腿脚的台步,如果我们爬山也有这种挪移的功夫该多好!
   那堵黑黑高大的云墙就这样不知趣的如铁幕般杵在那,说好的日出要铁定爽约了,倒是隔着山谷光影干脆把那云墙当作舞台的背景在我们与云墙间不断的移步换景着,对面峰顶上气象站清晰的展现出来,弥漫在身边灰淡的雾气也渐渐汇聚着沉入山谷,形态和颜色也渐渐发生变化,远处的已具有云的样子,白白的,看起来真的有些临海观潮了。
   人群开始移动消散也在重新聚集,一个个都包裹在一色的臃肿的军大衣里,如卡通里的人物蹒跚着,放眼过去不见地皮,到碧霞祠从玉皇顶下来的人流与天街上来的人流面对面几乎没交叉的栓塞了,我们的泰山记忆至此也就换片了,原来我们是来看人的。
   在山上找到一家面馆吃过早饭后,早上6点10分,我们正始打道回府。因为此次爬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给他一个完整圆满的全程徒步登山记忆,这也是孩子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挑战,只是没成想这压力于我们夫妻俩竟比孩子大得多。于我因为有前车之鉴,这次下山我一点不敢造次;于媳妇,下山伊始膝盖已开始疼痛,途中在坐下来略事歇息的十分八分时间里几次靠在我身上小睡过去;于孩子则既然断了索道、乘车的念想也就如小鹿般欢快的跳跃着,全无惧意。中午十二点多一点,我们终于回到昨夜的起点红门,下山就从耗时一项即可见艰难的程度。孩子不无遗憾的说,想将来能一起坐索道、乘汽车再爬一次泰山,媳妇郑重的对孩子讲,“这次带你爬泰山,在亲近自然开阔眼界的同时,我们还想让你通过登泰山发现自己的潜能有多大,树立不怕艰难、敢于挑战的自信,这次的目的已经实现了。你将来再来泰山或者是与你同学或者与你的女朋友或者你的家人孩子,我们是不会再带你来爬泰山,要来也是你带我们来了。”
   这次登山于我还更多有一层苦涩,我们夫妻俩同时意识到从此将乐山不易,我们或许不再有能力陪孩子去徒步挑战华山,想起龙应台先生的一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四日
  

共 47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乐山不易】散文贵在形散神不散,本文从自己一家端午节的泰山之旅写起,紧紧围绕“乐山不易”这条线索,引经据典,从探讨“乐”字的读音开始,就已经感觉出“乐”的不易;加之自己年轻时爬山的勇气与现实爬山的艰难,老夫妻与孩子在爬山过程中的心气与表现的巨大反差,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乐山”之“不易”,结尾水到渠成,借龙应台先生的一句富含人生哲理话,生发出此次登山悟出的人生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实际上,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艰难的爬山之旅呢?曾经的心高气傲,曾经的艰难困苦,个中滋味,心中自明。尽管如此,人生就是一次攀援拼搏的过程,即使现实中的我们已然心力交瘁,但也要暗自鼓励自己说:咬紧牙关,继续爬下去,“乐”下去!推荐共赏,感谢支持山水光影征文!【山水编辑:周会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周会涛        2016-06-14 19:35:52
  感谢先生赐稿,祝创作愉快,问安!
回复1 楼        文友:朝闻道        2016-06-15 08:30:17
  感谢辛苦修改,问好!
2 楼        文友:文淼        2016-06-15 11:00:56
  跟随着作者的文字,来一趟泰山之旅。旅途跋涉中的不易与人生的不易,均涵盖其中。欣赏!感谢支持山水《光影》征文!问好作者!
因为喜欢,所以执着。
回复2 楼        文友:朝闻道        2016-06-16 10:50:40
  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