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杨柳】读《嘉禾流光》之“杂谈与漫想”(随笔)

编辑推荐 【杨柳】读《嘉禾流光》之“杂谈与漫想”(随笔)


作者:地势坤 白丁,3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11发表时间:2016-06-15 19:02:45
摘要:  她对于这些名人不一定是出自于崇尚,然而,在寻访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机缘巧合还是蒙受高人指引,其间定然充满了她对于浙江,对于嘉禾这方土地上孕育出来的地方文化的热爱与重视,这番经历到也可以视作是一次虔诚地追忆。


   作为作家,我想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写作与阅读。首先谈谈写作,如果一个作家厌恶写作,想必原因也逃不出那两点:其一则是写自己所不喜欢的内容或是题材;其二那就是江郎才尽,没有可写的文字,没有可述的话题,没有可发的牢骚……同样,如果一个作家反感阅读,可想而知,他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作家,因为他身上至少缺少一种元素——说话的底气。
   我曾看过这么一个描述,据说古人在修炼的过程中,讲究以蓄精为基础,其次才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提升。当然,依我看来,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写作的过程也就好比古人的修炼之道。如果没有扎实文化积累作为基础(相对于古人的蓄精过程),何以寻得为自己的文章增添气质(化气),孕育出一种神韵(化神)。当然这基础的积累少不了一个作家对于生活的体悟,然而,尤为重要的还是来自于阅读。
   记得冯骥才先生在随笔散文《摸书》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记叙——是他和一位名叫莫拉的老妇人的一段对话:
   她(莫拉女士)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冯骥才)说。……
   是啊!书中涵盖了所有丰富的题材,它包含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得到的,耳朵听得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品尝到的,身体感觉到的,还有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理想中虚构假象的,意识中未曾成形的……所以,我认为:要吸取文化营养,扩充眼界的最捷径法门就是阅读。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做数学和物理题的时候,现成的公式定律不用,而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在做题,或许又将“庆幸”世界将多几个像“爱因斯坦”、“华罗庚”、“狄拉克”等之类的名士,但如果不巧,自己发现的“某种新规律”已是几百年前,我们先人发现的旧规律,不知会有何感想,或许也只可长叹一声罢了!
   说这么多,其实我论述的观点,就是简单的,我对于阅读的看法!当读了梦之仪所写的《嘉禾流光》一书,我更明确这一点,同时也体会的更为深切!记得《嘉禾流光》中,梦之仪这么说道:“读书的过程是非常快乐的……”是的,想必她是真正的意会了书中的神奇色彩,寻到其中的趣味!而这种快乐在她身上,想必也不是普通的积累,应该是一次与书中文字精髓的交流,与前人智慧的同步飞翔,这种快乐也意味着一次思想的共鸣,或是一种触动激起的灵感……
  
   二
   浙江是去了几回,而印象中却只剩下杭州西湖的烟波浩渺;天目湖畔的秋波万顷;瑶琳仙镜中的鬼斧神工;大峡谷中的惬意舒畅……可如果要问我那儿的人文风俗,可谓是知之甚少。除了知道绍兴的周氏三兄弟,杭州女才子张抗抗,富阳的郁达夫,余姚的余秋雨等知名作家及作品以外,其余应该算是一无所知。
   然而,以《嘉禾流光》为向导,循着书中作者的足迹,让我领略到了,原来在浙江,在嘉禾这块热土上,竟绽放出如此多的奇葩,在这次轻松愉快的“旅途”中第一站便是吴镇故里的梅花庵。
   梦之仪笔下的梅花庵中的梅花和尚(吴镇),至今我还留存着一个疑问:这位梅花和尚究竟是尘俗的泛客呢,还是佛门中被忘却的居士?是和尚,为何五蕴不空;是俗子,为何又隐隐的显露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形态。或许也只有那些模仿着二月间漫天六出轻清的香雪的梅花,才能够解读出这其中的始末来!然而,唯有那留下来的“暗香浮月”给予我们的(相对于梅花和尚),到亦可谓是一份由心的清幽淡定,一种面对现实感召应力下幻现出的从容,而对于梅花和尚来说,我想要比这复杂的多!
   因为对《人间词话》由衷喜爱,故驻足于作者笔下的王国维故居许久。从作者对王国维一生的生活经历的叙述来看,似乎字字沉重,这种沉重也许来自于对王国维“幼年丧母,青年亡妻,中年失子”的一种怆然长叹;也许是对那昆明湖畔纵身一跃的怅然惋惜。然而,这曲悲歌却唱得悲壮,唱得扣人心弦!
   王国维一生尤其珍爱“人间”二字。对于“人间”二字,有人说:从地狱到天堂的道路由人间过渡。凭着我自己对于佛家禅法的认识,发现:原来万法不复为人间。无论是“觉有情”的菩萨,还是庄严法相的佛陀,他们寻求解脱之道,都凭借着自己对于人间的一番切身的体悟,观的通彻清明,于是得大自在。不知王国维是出于哪种想法,但无论是想寻求大彻大悟得以心灵慰藉,还是向往一种自然过渡,这个已经不重要了,然而,至少“人间”与他是有太多道不完的纠合,因为他留恋这儿一切的美好;因为他对于这儿的一切都产生了绝望;因为在这儿他找到了他的坐标;因为在这儿他曾经拥有快乐幸福;因为在这儿上天又无缘无故的收回了他的幸福与快乐……用弘一法师的话说,那就是“悲欣交集”!
   我最初识得这位国语大师也是因为那“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的三重境界”,看过作者自己对于这“三重境界”的分析和解释,一时思绪万千,突然萌发了这么一个想法:如果让我来用几句话概括王国维一生的心路历程的话,或许由于我自己笔拙,我想再也找不到比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更为合适的文字来进行表述!
   而作者梦之仪笔下的茅盾故居里的故事又显得尤外的新奇。读罢,介入我思想范畴的到不是作家茅盾的形象,倒是他身后的一位伟大的母亲印象尤为深刻。应该说这是一大亮点,也倒是牵动人心的所在。
   封建礼教中,常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作为一种形式来判别一女子的好坏,可是在茅盾母亲的身上,似乎可以找到一个强而有力的论据来反驳这一观点。因为这位“时代知识”女性,让少年丧父的茅盾仍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因为这位“时代知识”女性,在茅盾面临升学与就业选择时,力排众议,做下“知识改变命运”这一毅然抉择,从而成就了一代著作名家。假如,中国的文学史要感谢茅盾的卓越贡献的话,首当其冲不能忘记这位特殊的伟大的母亲!
   在《一个想飞的诗人》一文中,作者的笔调好像忽然之间变得隐晦含蓄,我想这也是有原因的吧!或许,在徐志摩、小曼、张幼仪、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间有着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人没有带走任何牵挂,倒是留下了他满心的浪漫,与天马行空般的才情!
   在几经风雨的缘缘堂下,也许至今唯一遗存的一个字,那便是“缘”。佛家有“缘起缘灭,尘埃落定”之说,然而,缘缘堂对于丰子恺先生来说,不知是缘起还是缘灭,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作者梦之仪与读者身份的我来说,这定是一种缘分,缘于对于“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情味”的丰子恺画作的爱不释手;缘于“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幽幽庭院;缘于……
  
   三
   读完《嘉禾流光》全书,凝眸遐想,我似乎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梦之仪为了查阅翔实可靠的资料,奔走于图书馆与名士故居的身影;我似乎可以清晰地听到她翻阅文献资料时的书卷之声……我敢断定,像顶着炎炎夏日,周转数回才寻得结果的经历在这番寻访游记的过程中应该不止是一次。虽则,她在书中曾也表态过,她对于这些名人不一定是出自于崇尚,然而,在寻访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机缘巧合还是蒙受高人指引,其间定然充满了她对于浙江,对于嘉禾这方土地上孕育出来的地方文化的热爱与重视,这番经历到也可以视作是一次虔诚地追忆。想起了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论述的“志、力、物”三种的关系,再想想梦之仪这番探索的过程,其实也证明了一点:成就不是随意的,一个人也不可能随意的有所成就。
   然而像这种记叙名人事迹的文章也不好写,原因有二:一、立足点。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写名人呢,还是以名人的角度写名人?是光光做一个听着名人讲故事的记叙者呢,还是作为一个文化的使者去阐明一些事迹呢?二、如何引人入胜。当然,这就少不了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敏锐的察觉去感应到人物身上的特殊点——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可是,梦之仪做到了,不仅是“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而且充分的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色彩,诗句与名人语录的引用,十足的孕育出一股人文底蕴,我想这也是这本书的神韵所在吧!
   如果我所说的属妄言的话,那么,我想那些奔波的身影定然不属于梦之仪;朱生豪、徐志摩等名士故居中的婉叹也应该不会是梦之仪;然而这本经过辛勤寻访创作出来的《嘉禾流光》的作者也将不会是梦之仪。可是,种种现实迹象表明,这就是梦之仪!

共 33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每本书者凝聚着作者或者编者的心血,我们细细品读才能发现其中凝聚的心血。其实,许多风景并不特别,只是因为有了一个或者一些特别的人,才变得令人神往。就像有些人去人文景观会失望,因为那些风景太普通了,而那个特别的人已经不在了。好在,有人能从这些普通景物里看到或找到,这些风景的独特之处,于是那些景物,活了。[编辑:风残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残云        2016-06-15 19:03:32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2 楼        文友:风残云        2016-06-15 19:03:57
  风景因用心寻找而更美。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3 楼        文友:风残云        2016-06-15 19:04:10
  欢迎您再次赐稿。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