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与先生们不期而遇

编辑推荐 与先生们不期而遇


作者:李临雅 布衣,31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87发表时间:2016-06-15 22:36:36
摘要:到凤凰古城旅游,看到的不止是风景

临时加入几位朋友到湘西旅游的团队,去凤凰城。除了晓得那里是沈从文的故乡,是他笔下所描写的“边城”,其他的知之甚少。就这样懵懂着,去接受完全属于自己的印象,寻找新鲜和意外之感,保存和别人不一样的记忆……
   到了凤凰县,走进老城,不期望还能看到沈先生笔下旧日的小城风韵,却还能让人领略到几分独特的湘西小镇的风味,绕城流淌的沱江水依然清澈,还有几个妇人在河边洗衣服,这是多少年没有看到过的风景了!堤岸边杨柳依依,两岸用木柱撑起的吊脚楼倒映在江中的影子,不时被穿梭在江面上的木舟碰撞得影影绰绰。一条条石板街、小巷子,曲曲折折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座拥挤的小城,不时会出现一处庄重的大门,依稀可见深深庭院里的幽静……寒风细雨中,沿着江岸延伸的高高的城墙、斑驳的箭垛和城楼上沉重的古炮台,在一片秀丽恬淡中凸显出沧桑的底色。
   想象中应该是安静的小镇却是一片喧闹,出售土特产和旅游商品的店铺充斥着每一条街巷,到处是导游带着一拨人,在大声地说活,一个打扮成土匪摸样的人,举着“土匪烟”的牌子在招揽顾客。在那些商店和人流的缝隙间转来转去,终于找到了那个挂着“沈从文故居”匾牌的老院子。在这位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曾经生活过的四合院里,看那些遗墨、遗物,在他青年时期从北京运回家乡的一张书桌前小坐,想象他是怎么把周围的那些山水人物罗织进自己的作品。木格窗外,雨丝斜斜地飘过屋檐……
   沈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在创作状态最好的时候被迫停止写作,但他没有放弃,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他的作品被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他的墓地就在凤凰城外的听涛山上,一块狭长的小草坪上,没有坟冢,只有一块天然五彩石的墓碑,正面刻着他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刻着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
   想到沈先生一生的际遇,有一种怅然之感。又该去哪里呢?有人指点我们去看一间卖姜糖的店铺隔壁一个挂着“中国凤凰陈宝箴世家和凤凰古城博物馆”牌子的院子。看似极其普通的不大的门内竟然有几重庭院,挺拔的梁柱,雕图的檐椽,别致的栏杆,镂花的门窗,都显现着富贵厚重的气派。解说员在介绍这是当地的一个什么名人的居所,忽然听见一个名字—陈寅恪!难道这位先生也是这里的人?!不由得驻足细听,才知道这是陈寅恪的爷爷陈宝箴任凤凰厅道台时住过一年的地方,陈列着陈宝箴的家谱和彰显其一家善良、爱国、博学的丰富的资料。陈宝箴身列晚清“封疆八大吏”之一,是地方督抚中惟一公开支持“戊戌变法”的人物,任湖南巡抚时,推行新政,广辟税源,创办文化教育,倡导民权。他的儿子陈三立(陈寅恪之父)积极佐助父亲推行新政,被时人誉为“维新四公子”之一,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陈寅恪的大哥陈衡恪(陈师曾)是现代大画家,中国漫画的鼻祖。而陈寅恪,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在清华百年历史上,他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誉为“四大哲人”,与梁启超、王国维并称为“清华三巨头”。
   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和陈寅恪祖孙三代四人都以不同凡响的作为和业绩入选《辞海》《中华名人大辞典》。这个家族中,还有植物园之父陈封怀,著名诗人陈隆恪,著名编辑、诗人陈方恪,著名词人陈登恪等十余文化名人,是中国近现代名人史上最耀眼的文化世家,真可谓“一门俊杰”。陈寅恪没有在凤凰住过,但他所奉行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与他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把他的名字也赫然列在这里,能从他的家世看他的思想渊源。
   从陈家出来,转过两条小巷,就是熊希龄故居。熊希龄被公认为“湖南神童”,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兼财政总长,因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被迫辞职。致力于慈善、公益和教育事业,修治水利、赈济灾黎、收养孤儿。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捐充儿童福利基金,同时还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2月,这位赤诚的爱国者,怀有经国济世抱负的政治家,有志造福大众的社会活动家逝世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熊希龄故居规模较小,陈列着他生前的大量遗物和珍贵照片。听着对他的介绍,看到那些较为简朴的居室,肃然起敬的感情油然而生。
   烟雨迷蒙中,我们泛舟沱江,在江对面的万寿宫前登岸,此宫原为江西会馆,现在是凤凰的民俗博物馆。冒着大雨跑进庭院,里面除了各种文物,二楼还有画家黄永玉的个人艺术展馆,大厅里有一副和墙一样大的照片,是黄老先生拿着他的烟斗在他修在凤凰城外的画楼别墅大门前的留影,那两扇大门就是两件完整的浮雕作品。在这里展出的很多是真迹,那些水墨画、水彩画、速写大都取材于凤凰的风土人情。题名《永不再回来的风景》的24幅版画,以简单的线条传神地刻画了凤凰老城已经不复存在的街巷、奇石、险滩、会馆、庙宇、戏台以及一排排几抱粗的枫香古柏。
   黄永玉不但是凤凰的人,而且还是沈从文的侄儿。他的绘画兼容中西,油画、版画、漫画、中国水墨画都有涉猎。在雕塑、文学方面,也极有造诣。读过他的文章,文笔极好,且幽默得出奇,人称“鬼才”,名副其实。后来才发现,凤凰城到处都能看到黄永玉的作品、照片和题字,凡是有“酒”字的招牌,基本上都是他写的“酒鬼”酒的那个“酒”字。黄永玉是凤凰有大名声的名人中唯一还健在的人物,凤凰人以他为傲,可见一斑。
   出生在凤凰的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被称为“凤凰三杰”,和曾在这里生活过的陈宝箴家那“一门俊杰”成为了凤凰城耀眼的人文景观。一次次进出这些文化巨人的门庭,强烈地感受到小小的凤凰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另外,因为这里曾经是古战场,历来武将辈出,仅仅清代末年就出了总兵、提督以上将校85人;民国时期少将以上国民党军政人员38人……真可谓群星璀璨,文脉传承,浑厚而悠长。不由人不思索,不感慨,是什么样的山水灵气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才俊!
   走出凤凰城,心中留下的不光只有清丽的山水、蜿蜒的青石板小路和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更有那几处静静矗立的宅院。我不知道如果事先就了解熊希龄、陈寅恪、黄永玉和凤凰的关系,会是什么样的心理。原来只是因为沈从文的作品才知道凤凰城,期望中更多地是去寻找可能还依稀可寻的旧日情怀。而如今这样与几位大先生不期而遇,收获了更多的惊喜和震撼,对凤凰城有了更加深刻的、极有分量的印象。

共 26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凤凰古城为背景,写了这里的人文景观,突出了这里的人杰地灵。文章依次讲述了沈从文、陈氏一门俊杰、黄永玉等的人生伟业,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他们与凤凰古城的关系,突出了凤凰古城的奇迹,而且让我们沐浴了一代代杰出人士们的智慧阳光。文章层次清楚,叙述具体,给人以娴熟老道之感。【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6-15 23:54:01
  作者走进凤凰古城,没有再渲染很多文章已经写到的自然景观和沈从文的小说,而是走进凤凰人物,走进他们的历史故事,突出了凤凰古城藏着的丰厚的人文资源。这也是这篇文章选材和写作角度的成功点。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李临雅        2016-06-16 09:39:47
  谢谢春雨阳光编辑的编者按和评论。我一定继续努力,争取写出好文章。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