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戏(同题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时光】戏(同题征文·散文)


作者:茉莉金香 秀才,288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9发表时间:2016-06-17 11:38:58

【时光】戏(同题征文·散文) 办公室楼下有一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常有吹拉弹唱的动静隔着院墙飘进我的耳朵,让我心痒不已。于是,趁着午休时间,我顺脚踱去了中心,溜达溜达。
   不小的一块场地,四栋楼并排站立着,每栋楼上都有大字的标识,比如“图书馆”,“健身中心”,”歌舞排练室”等等,而最后那栋楼上,却赫然标识着“书场”。我不禁好奇了起来,好遥远的一个词眼呢。这年头了,谁还会来听书呢?
   说到听书,我的记忆大抵都停留在收音机里,停留在单田芳、田连元老先生们的书段里。记得小时候,午饭后的光景,家家户户都会拧大了收音机的音量,听着单田芳老师那沙哑却又厚重的声音,讲述着那些流传古今的故事,但凭他一个人,一张嘴,便演尽了书中人的精彩人生,英雄也有,凡人也罢,生旦净丑,无不形象至极,淋漓尽致,似乎人们的一颦一笑,就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为之喝彩,为之扼腕,为之评点叹惜;我们也会模仿单老师的声音,也会模仿书中人,在我们还没有开始书写自己的人生之前,书中人的人生,便是我们的模板。
   但凡公交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也无不是爱听书的人们。当他们久困于车厢内,久困于孤独时,说书人便是他们最好的搭档,一路同行。尽管调大了音量,让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回荡在车厢内,或声如惊雷,或慷慨激昂,或悲切入心,或欢天喜地,演绎着的,无不是书中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听书人的故事呢?
   在我心中,说书是个传统的行业,说书人也必定是个有文才,有口才的人,得要通晓古今,得要伶牙俐齿,得要感情丰富,得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和打动人心的魅力呢。在我的生活中,很少真的有机会去听书。只记得曾在苏州山塘的老戏台前,见过一个说书人,长袍马褂,抑扬顿挫地说着一段书文,反正我也听不懂,也没有多少兴致,只当是吴侬风情罢了。
   眼前的这个书场,倒是引起了我满满的好奇。我走近前去,推推门,发现门是锁着的,抬头看看门上的标志,写着下午三点开始说书。我又挪到窗口,把手搭在额前,把脸贴了过去,张望着里边,想要探寻一下,这个书场,是个怎么样的地方,很神奇,也很神秘的感觉。阳光明丽的时段,很难看得清楚里边的场景。于是,我想下午开场再来看吧,对,一定要来看。
   下午三点左右,我溜出了办公室,来到了书场前。那大门已经敞开,我探头过去,发现里边已经坐满了人,大部分都是老人。想来这间书场在这周围还是蛮有口碑的,能有这么多的观众;想来听书依然不失为一种风尚,一种仅存于某些人,或者一代人之中的风尚吧。比如风雅之人,比如老人。
   说书人还没有来,我也走了进去,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上。放眼打量着这个书场。其实不是我想象的那种,电视里看到过的那种摆满了一排排的高靠背大木椅子,或者是木的长条凳子,这里的座椅是老式办公椅,都已经略显陈旧了,排排列列,如同学生们的礼堂。最前面的表演台上,一个明黄色的大屏风,屏风前摆着一张木质板桌,罩着明黄色的丝绒罩;桌上摆着一块惊堂木,记得书里说,那也叫醒木,用来唤醒听书时睡意深重的人们;还有一把折扇。桌后有一把高靠的椅子,也是罩着明黄色的丝绒罩,这两抹亮眼的明黄给这间偌大的书场增添了许多温暖和几丝庄重。
   环顾四周,厅堂内人声鼎沸,人们或交头接耳,或大声聊着什么,或回头向门口张望,想要望到说书人的身影。就在这乱纷纷之中,只见一个壮硕的男子,穿着宽松的白色老汉衫,宽松的大短裤,手里拎着几个装满菜的袋子,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一边向两旁等待的人们招手示意,一边走到了台前,转到屏风后边去了。几分钟后,男子转了出来,已是一袭灰色的长袍,换了行头的人,似乎马上换了气质,变得端庄稳重,气韵非凡起来。男子坐于椅上,用帕子轻轻拭着额上的汗滴,凑近了桌上的麦克风,向大家致歉,说自己去了远处的一家菜场,抢购了些便宜的菜品,结果误了公交,所以晚到了一会儿。接着,男子提高了音量,变幻了声线,一句“言归正书”,一声醒木敲下,这说书便开始了。
   头顶的吊扇“吱呀吱呀”地旋转着,老人们手里的折扇,摇扇“啪,啪”地轻响着,人们全都凝神专注于说书人。那说书人也着实有些气场,只见他手握折扇,忽而左侧身,一个声调,说着一个角色;忽而右侧身,换一个声调,演着另一个角色;折扇翻转间,角色交换之快,语气变幻之多,语速快慢交替,仿若书中人时而闲聊,时而辩论,时而争斗不已,活灵活现,跃然眼前,引得台下的听众时而伸长了脖子,屏气凝神;时而热烈地鼓掌欢呼。正当人们群情激奋时,一声醒木落下,书段说完了,说书人退后两步,向着人们深深鞠了一躬,又左右双手抱拳,表示谢意。
   台下有小年轻吹着口哨起哄,让说书人讲点流行段子,这书段太古董,他们没兴趣。说书人没有抬头,只顾收拾面前的板桌,用眼斜瞟了小年轻几下,阴沉着脸说:“这里是书场,我是说书的,咱们说的都是正经故事正经人,想听别的,外边找别人去!”小年轻讨了没趣,骂咧咧地走了出去。
   说书人站在台子的一侧,捧起大大的茶杯,“咕咚咕咚”饮了半杯多,便大口喘着气,看来说书也是颇费体力的事情呢。休息了一会儿,他开始解开大褂的扣袢,脱下了大褂,里边的汗衫已然被汗透了。
   我有意走过去,想要和他聊几句。说书人是个健谈的人,他一边摇着折扇,一边向我讲述他的故事。他说,他们家上辈人就是说书的,过去的江南文化里,说书人是个比较重要的行当,也很受人们的尊重呢。他自小喜欢听书,也秉承了父业,练就了一身说书的好手艺。过去在文艺团体工作,也曾跟着团队四处演出,精湛的表演受到过许多人的夸赞和喜欢。
   而今,年纪大了,传统的曲艺也落寞了许多,听书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他放不下,总想找个地方,给人们再说上几段,于是便联系了这社区活动中心,时常给老人们说故事,说人生。他说,他喜欢在这里说书,尽管他要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尽管还是无偿的劳动,但是他知道,老人们懂得传统,懂得说书,懂得说书人的心,这正是他所追寻的。
   他说,“技不练不精”,说书是他的家业,是他家业的传承,他不敢有一日懈怠;他说,他经历过许多时代的变革,早已豁达于世事变迁,新旧交替。只是这说书是他的情怀,是融于血骨的,与世事无关,若能“春风满面皆朋友”即可,“高山流水遇知音”亦是福报,但求一颗平常心,一颗无愧于说书人的执守之心。
   聊完,说书人起身,理了理衣角,拎起菜包,说:“演完了别人,该演自己了,回家给孙子做饭去了哦。”说完,便踱着方步,缓缓走出了书场。
   阳光,很温暖,辉映在说书人的身上,也辉映在我心里。
  

共 26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把醒木,一张桌子,一身长马褂,一张嘴,便可翻开一本书。这是一个人的舞台,但可以演绎千军万马,亦可演尽书中的精彩人生。它可以细小,可以宏大,可英雄气势,也可儿女情长。说书人说的是口语的技艺,也是代代口口相传的为人之道,说书是传统文化,说书也是一段戏曲人生,台上,扮着别人的人生,台下演着自己的人生,文作借说书人的口,述戏中情怀,戏外感悟。作品叙述了一次说书人说书场景,也记录了作者与说书人的交谈。而今现实社会,说书这行当渐渐走下舞台,快餐文化充斥于人们周围,评书成了我们的集体记忆,到了无下一代喝彩的尴尬境地。文中说书人的坚持,他们真实的人生,以及秉持艺术道德的情结让人为之感嘪,令人难忘。荐阅!感谢茉莉金香的投稿支持,期待更加精彩!【编辑:雪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飞        2016-06-17 11:43:50
  说书是在说故事,也是在口口相传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彩人生。问好茉莉金香,感谢投稿时光城,期待更加精彩!
2 楼        文友:茉莉金香        2016-06-17 11:46:39
  感谢编辑老师的精彩编按。我真想借用了,加回到文章去,真好!
3 楼        文友:雪飞        2016-06-17 11:51:42
  图图没加上,我让别人帮忙一下。
回复3 楼        文友:茉莉金香        2016-06-17 12:28:14
  有劳老师
4 楼        文友:隐冬        2016-06-17 12:04:33
  说书是嘴上的大戏,说书人是这台戏的编导,表演者是一张伶牙俐齿的“嘴”。相比于分工合作的戏,这一个人操纵的,才更考验实力。感谢茉莉金香,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戏”!
回复4 楼        文友:茉莉金香        2016-06-17 12:27:58
  感谢老师评点!感谢关注和支持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