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雀巢】电视剧《三八线》的几点缺憾(赏析)

精品 【雀巢】电视剧《三八线》的几点缺憾(赏析)


作者:八月桂花 布衣,37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21发表时间:2016-06-17 16:38:58
摘要:我是当兵出身,说话比较直,也许有的话说得不对,但这是我的心里话,如果不让我说出来,会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对不起那些看了几集《三八线》就失望放弃观看的老兵观众,更对不起从小就接受的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更对不起那些最可爱的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国魂、军魂、民族魂。

【雀巢】电视剧《三八线》的几点缺憾(赏析) 我国首部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38集电视连续剧《三八线》在北京卫视播完了。
   这是几年前完成的电视剧,由两位大将军担任总顾问和总策划,编导和演职员们全力以赴,塑造了多位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的形象。故事生动,表演细腻,有血有肉,可圈可点处很多。不过,或许因为我们对此剧的期望值过高——开播前,我和不少老兵观众在微信群、QQ群里频发信息,奔走相告,兴奋期待。所以,看过该片后,我和许多老兵大呼“不过瘾”,有很多地方甚至令人大失所望……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不吐不快。
   我认为,电视剧《三八线》有如下缺憾:
  
   一、过于微观,缺乏大格局、大视野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祖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首《志愿军战歌》,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唱的歌,充满了气吞山河、压倒一切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可是,这种英雄气概在《三八线》里表现得并不到位。
   《三八线》尽管写了动人的故事,艺术还原了朝鲜战争中志愿军英雄的形象,但不能称为大视野,大制作,大手笔。与同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彭德怀元帅》中同样表现抗美援朝战场的恢宏场面和逼真的效果相比,就显得格局小了,一些大场面几乎都是用历史纪录片片断所代替。
   或许是因为编导对历史了解不透、心力不足的缘故吧?
   一部作品最想表达什么,作者或编剧在创作之初就应该设计好。抗美援朝是一场立国之战,正义之战,维护民族尊严之战,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之战,一场藐视霸权主义之战,为了这些,它告诉世人,国家尊严和主权是用战士的生命来捍卫的。为此,不仅要表现出志愿军指战员的大义大爱大勇,更要表现出他们背后是什么精神力量在支撑。显然,作者在创作之初,没有把重心放在这里,而是过于重视文学性的描写。这使得作品缺了高度、厚度和深度。我最不理解的是,剧中竟没有把《志愿军战歌》作为鼓舞士气的主旋律,仅在一次医院转移时几个战士在车上唱了几句,还“软不拉塌”的没有震撼力。
  
   二、缺了一个抗敌“方面军”——朝鲜人民军
   本剧有个很大的缺憾:剧中分别有志愿军、美国大兵、南朝鲜军队、朝鲜群众、李伪特务的代表,却未见一名朝鲜人民军。这让人很费解,也不能让观众全面了解朝鲜战场的真实军事力量与战争布局。难不成在战争燃烧的土地上,无数老百姓都在冒着生命危险支援前线,可北朝鲜的正规武装力量都在睡大觉?志愿军不是孤家寡人,在各种力量的角逐中才更能显出志愿军的份量。
   不能为了省钱或者担心其他什么敏感因素,就只拍志愿军的戏份。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不能告诉他们真实的历史?我们的正剧不去告诉人们真相,那么他们就可能被各种各样的谣言所惑。
  
   三、对爱情的少部分描写太过俗气,有损志愿军形象
   爱情本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战争时期的爱情也有浪漫,更有无奈,甚至悲剧。
   《三八线》总的看爱情戏分过多,有一两对足矣,表现多了就容易冲淡志愿军出兵朝鲜实行国际主义援助和保家卫国的高尚主题。
   李长顺和王常芳的爱情比较符合生活现实,刻画得比较生动感人。我指的是张金旺和李珍英的爱情戏,完全是编导弄巧成拙的“调料”。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不准与当地老百姓谈恋爱,这是铁的纪律。现实中有没有呢?肯定有,但肯定不是普遍现象。有人说珍英本来是中国人,只是本人不知道,编导有意通过阿爸基透出,以侧面证明张金旺并未犯群众纪律搞异国恋。我认为这又是忽悠观众了,不仅到最后也没挑明,且阿爸、金旺后来都牺牲了,唯一知情者金贤民也被打死了,一场异国恋就是调料,让全剧带“色”,但无果而终。
   我知道,直到战争结束,因爱情而被我军上级批准留在朝鲜的志愿军仅有一人(姓王)。而《三八线》为了所谓“迎合年轻观众的口味”,竟然不惜用大段时间来表现这一异国恋情。张金旺虽然也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但还是在行动上时有表露,也让李珍英春心萌动,欲罢不能。
   特别是在第28集里,张金旺作为民运队长,李珍英作为向导,两人在队内有李伪特务、天上有飞机轰炸的非常危险的情况下,不是时刻想着一定要“完成这一艰巨的运输任务”,而是抓住一切机会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以致麻痹大意,让敌人在眼皮底下钻了空子,被飞机炸死数人……如果说看戏里张、李二人的爱情戏令人不可理解的话,看到这里简直那就是太过分了!
   我不知道编导想给人们什么暗示?志愿军到朝鲜战场是找女人的吗?那么严酷的战争环境,哪有工夫谈情说爱?!不免有格调低下之嫌。尽管,本剧很丰满地刻划了几个志愿军英雄和连、排、班群体的战友情,仍不能抹去俗气的爱情戏带来的负面效应。“戏不够,爱情凑”,是不是愧对我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呢?我总觉得,《三八线》的编导们并没有真正了解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
   经典的抗美援朝题材老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三八线上》、《烽火列车》等有没有写爱情?没有!可为什么让人难忘?因为那些作品真实地反映、艺术地再现了志愿军的核心价值观:“最可爱的人”不仅表现在他们英勇善战、吃苦耐劳,还有对朝鲜人民深沉的爱,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那才是国际主义大手笔,也是为什么今天的朝鲜人民念念不忘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连今天的美国人也念念不忘中国人厉害之根本原因。
   本戏与电影《英雄儿女》里以多个镜头场景正面表现中朝人民的血肉情谊的戏份(如群众冒着敌机轰炸抢修公路、阿爸基和贞子姐冒死在江中抬受重伤的王芳……)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又落入俗套地写了一堆爱情,甚至三角、四角恋都出来了,其艺术感染力怎么能不大打折扣呢?正如电影《英雄儿女》里王芳流着眼泪写王成歌词初稿时,战友、领导所批评启发她的两句话,用到评价《三八线》,我认为挺合适。一句是王主任的通讯员小刘说:“我总觉得提不起劲来……反正我觉得软不拉塌的!“另一句是王主任单刀直入的批评:“难道你歌颂你哥哥王成,是为了让大家和你一起流眼泪吗?”这不能不说是本剧的一大硬伤和败笔。
  
   四、本剧在细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节奏比较拖沓;演技上很多地方不到位;服装也有悖常理。
   几个志愿军女主角,除了穿着带血的围裙和在战场上比较像那么回事,永远就是服装干净利索,白脸一尘不染。那可是在朝鲜战场啊,医生、护士随时随地都可能接收伤员,没白没黑地抢救和护理他们,甚至自己受伤和牺牲。与同期热播的《彭德怀元帅》里衣杉褴褛、灰头土脸但是意志高昂、飒爽英姿的志愿军女护士形象相比,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全剧看完,我还不知道志愿军李长顺、张金旺,还有李承晚部队的朴弘哲到底是死是活?那位2014年在沈阳桃仙机场迎接志愿军遗骇回国的老军人是不是李长顺,也没个交代,反正让你们观众自己去猜,真让人添堵。
   既然是编故事,必须照顾观众的求知欲,总要把最主要人物的结局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否则,你就是给人留“悬念“了。还有,主要演员年龄太大(张国强和王挺是实力派演员这个我懂,且我很爱看这俩演员的戏),汽车排长除了口号毫无谋略,李伪特务早已露马脚却偏拖到最后一集才被消灭……
   总之,剧情让人感觉假。
   当然,我也知道,电视剧《三八线》能冲破重重“审查”搬上荧屏,实现了抗美援朝剧零的突破,实属不易。主创人员很勇敢,很辛苦,都应当肯定。但不能因此降低对重大历史题材艺术作品的拍摄水平。
   观众不仅仅是看电视,更是与志愿军的心灵对话,与世界对话:志愿军是这样的吗?历史是这样的吗?为什么感觉这部电视剧有点“缺钙”?……
   观众的目光是最客观的。
   或许,是因为该片编导的生活体验不够吧?缺乏巴金、魏巍、常香玉、王文娟、徐玉兰等文学艺术家当年亲历抗美援朝战场的条件和勇气,更无潜心学习研究之功力,故难以拿出能够像《英雄儿女》等不朽的抗美援朝影视经典,也就不奇怪了。
   《三八线》为什么没上中央电视台黄金档?除了不为人知的原因外,全剧艺术性的差距摆在那儿,与片尾曲的唯美效果不对称。
   我是当兵出身,说话比较直,也许有的话说得不对,但这是我的心里话,如果不让我说出来,会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良心,对不起那些看了几集《三八线》就失望放弃观看的老兵观众,更对不起从小就接受的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更对不起那些最可爱的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国魂、军魂、民族魂。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博友“绿色一瞥”的评论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如果影视剧中不再演绎诠释英雄的24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浴血鏖战、出生入死、勇往直前的铁血军魂和牺牲精神,如果影视剧中不再演绎诠释18万英雄的志愿军烈士的英勇事迹与浴血战绩,如果无数志愿军的亲属后代们不见他们先辈的鏖战身躯与恢弘音影,如果中华民族不再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其后果将是尤为惨痛的。
  

共 35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太少读到这么敢于直言的赏析评论文章了,也从来少有这样畅快淋漓一吐为快的感受了。一直以来,不少赏析文章都是说好不说坏,而且,就连我们整个文艺界的文学指评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文学指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肯,直言,肯定与否定并存,否则就没有真正的文学批评。作者此文,在对首部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38集电视连续剧《三八线》总体上进行了肯定之后,又逐条写出其不尽人意的地方和缺憾,并以爱之深、责之切的口吻加以鞭策,不得不说作者对该剧,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以及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几十万烈士们那份深沉的爱。赞赏这种敢于直言的精神,这种批评的锐气与勇气,文章直抒胸臆,达到了酣畅淋漓的效果。推荐阅读。编辑:长袖伊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18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6-06-17 16:43:49
  只看过一集本剧,但也只看过一集或两集《彭德怀将军》,说真的,在此电视剧前没有说话的权利,但本文给人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读着太过瘾了,这样一二三四五,不打折扣,没有水份地说出三八线的不足之处,真是地道。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1 楼        文友:八月桂花        2016-06-17 22:51:10
  谢谢长袖伊人老师的深刻点评!作为对志愿军前辈充满热爱和景仰的共和国老兵,开播前,我和不少老兵战友(包括月楼)在微信群、QQ群里频发信息宣传《三八线》,大家“奔走相告”,兴奋期待。我是从头到尾一集不拉地看完的。正因为抱希望很大,所以就有失望.也不是坏事。之所以提了这么多不足,正如你说,是爱,对志愿军的爱,也是对能够把志愿军英雄形象搬上荧屏的主创者的爱。爱,让我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爱,让我们向着一个方向努力!向您学习!
2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6-06-17 16:55:18
  八月桂花六月归,
   鸟儿雀跃乐伴回。
   带到来日九月九,
   具备醉煞谁是谁?
3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6-06-17 16:56:35
  八月桂花六月归,
   鸟儿雀跃乐伴回。
   带到来日九月九,
   举杯醉煞谁是谁?
4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6-06-17 16:57:32
  八月桂花六月归,
   鸟儿雀跃乐伴回。
   待到来日九月九,
   具备醉煞谁是谁?
5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6-06-17 16:58:31
  八月桂花六月归,
   鸟儿雀跃乐伴回。
   待到来日九月九,
   举杯醉煞谁是谁?
6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6-06-17 17:00:47
  老矣!痴矣!短短四句,修改四回。实在不中用了!
回复6 楼        文友:八月桂花        2016-06-17 23:11:53
  谢谢邵魁老师赠玉!感谢您对我的鼓励!
7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6-17 17:00:47
  本文作者是老红军的后代,也是曾经的军花,一身正气,满腔激情,对电视剧《三八线》充满了期待,在电视剧即将开播前,就看到她就在群里奔走相告,呼吁大家都去观赏。电视剧播到一半,她就按耐不住了,连续多次在微信里发表批评意见。我对她说,写个剧评给我们吧,她说,电视剧播完一定写!
   读完整个剧评,我的感觉与长袖一样,都觉得作者是个很有责任感的人。所有直抒胸臆的批评意见,完全是基于对抗美援朝那段历史的珍重,对所有血洒三千里江山的志愿军的珍爱,正可谓:爱之深,责之切。
   所以,首先要给作者八月桂花点一个大大的赞!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8 楼        文友:星点        2016-06-17 17:35:34
  那场扬我中华志气的战争,彰显一代领袖不畏列强的胆魄。建国之初,伤痕累累,百废待兴,为了国家长期安宁,用极其落后装备和缺吃少穿出国抗衡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志愿军用血肉之躯与之殊死搏斗,最终取得胜利,连从没有吃过败仗的对手美国人也不得不服服贴贴地承认真的败给了中国人,并心悦诚服地在投降书上签字。包括头号列强都敬畏这批衣着破碎的中国军人,更敬畏一种精神,那就是保家卫国的不怕死精神,是令全世界重新审视并刮目相看的中国军人精神。让世界惊心动魄的那段历史不可忘记,振奋国人士气的赞歌要永远奏响。首部反映那场战争题材的连续剧在人们期待中搬上荧屏,正如作者所言,缺少大气,主题表现狭窄的《三八线》的确留下遗憾。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寻找着,追逐着,向往着,挣扎着,然而,期待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幸福。
回复8 楼        文友:八月桂花        2016-06-17 23:15:27
  谢谢星点战友!我们都有同感。我们首先给实现“零的突破”的《三八线》点个赞,向全体主创人员致敬!但是普通观众还是要看故事、看历史、看艺术、看效果的。希望值太高,也许失望就越大。看后仍然很“不过瘾”,甚至个别地方令人失望。今天想谈点一家之浅见,供讨论参考。在网上对《三八线》一片“史诗巨作”等如潮好评中,我可能只说缺憾,泼点冷水。然这是”爱之深、责之切“的肺腑之言。希望编导者和业内人士能耐心听听普通观众的也许不专业的不同意见,对以后再拍摄同类题材影视作品应有点参考作用。
9 楼        文友:星点        2016-06-17 17:39:21
  欢迎桂花归来并再次投书雀巢,此赏析可是送来的大礼物,谢谢!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寻找着,追逐着,向往着,挣扎着,然而,期待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幸福。
10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06-17 17:44:05
  我也是《三八线》的疯狂追剧人,一集没落的看完了。
   几日前,我与将军舅舅共进晚宴。席间,我多次问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他,有没有看过《三八线》,真实么?可惜,他没有看。
   是的,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脑子里始终有个大大的疑问:这个剧有没有真实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有真实的原型吗?......我特别想听听那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过来人的看法和意见(我还真的找到了一位)。毕竟,他们最有发言权。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就是因为这是建国以来首部反映抗美援朝的电视剧,有很多桥段都是过去没有表现过的。譬如异国恋,譬如李承晚派遣的特务,譬如李伪军队伍里的厌战军官......
   八月桂花对《三八线》的批评,我都仔细看了,很多观点我是认同的。譬如,为什么没有表现朝鲜人民军(在以前播出的抗美援朝电影中都有过描写);爱情戏尤其是异国恋是否表现得过多了?所有的主人公尤其是李长顺是在胜利之前牺牲的,是不是过于残酷了?还有,关于剧中人是否都应当在最后有个交代?譬如王常芳去哪儿了?她有没有去祭奠李长顺?迎接志愿军遗骇回国的老军人究竟是谁——是李文学吗?......
   尽管如此,我对这部剧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虽有缺憾,但瑕不掩瑜。
   对一部影片有不同看法很正常,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是为了让我们的影视剧拍得更好,对所有的不同意见都应当认真倾听,鼓掌欢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迎来中国影视剧创作更美好的春天!
   所以,还要向八月桂花致敬!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10 楼        文友:八月桂花        2016-06-17 23:28:47
  月楼的眼光犀利,思维敏捷,文笔精彩,张驰有度。我们有许多共同的理念与追求,谢谢你给了我很多启发!
   《三八线》结尾很多人物去向没交代清楚,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断头戏”吧。是有意给人留下悬念?
   下周对《三八线》的讨论就要开始,我希望看到各种不同的意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尽管都是马后炮,对《三八线》本身已无意义,但是一定对以后同类题材影视作品的诞生有意义。
   再次感谢你的帮助与信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迎来中国影视剧创作更美好的春天!
   雀巢有你,将会枝繁叶茂、百鸟朝凤!
共 19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