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语文,营养与素养

精品 语文,营养与素养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13发表时间:2016-06-17 19:27:22

语文,营养与素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业,立国之本。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正如材料所说,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着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前不久,有关部门提出了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从公开征询的材料看,它包括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九个方面。
   就语文学科而言,从先前的教学大纲到考试大纲,再从课程标准到核心素养,一系列名词术语和新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我想国体不变,国家的性质不变,教育的目的也不会大变,都是要全面地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是教育的目标顺应时代的要求,往往有新的认识和调整。实话实说,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至今对一些概念和术语,还停留在模糊的认知上,有时只是一些个人的理解。
   譬如,先前总是把知识和能力分开,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可仔细想想,难道“知识”本身不就是一种能力吗?古代语言,多有拆分。譬如这“语文”二字,据说“语”是口语,“文”是书面语。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言文”,其实就是古人用书面语写成的文章。“知识”两字拆开,各自就是一种能力。有人说到“知识”,总爱把书本知识说成是“死知识”。书本是用来学习的,学贵乎用,学生拿书本知识为“我”所用,怎么会说是“死知识”呢?静态的书本,只能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没有“死”与“活”之分,只有运用上的差别。
   还有人说,知识在更新。更有甚者,则强调现在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可圣人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我们无论做什么,只要是一个有心人,有所追求,你就会发现,知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所谓的“老知识”和“死知识”也会说话,它们也会生发出新意来。诺奖得主屠呦呦,不就是从古书里所谓的“死知识”中,找出证据,另辟新路,发现并制成了“青蒿素”吗?
   再如“应试”和“素质”。有人一提“应试教育”,马上就谈“虎”色变,或深恶痛绝。但谁敢说“应试”不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教育。且不说,多少年来,所谓的“应试教育”,为我国各条战线,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或精英,仅就现代社会来看,各种考试或临时培训,不是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吗?我觉得“应试”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教育,又何必在名称上改来改去呢?
   中华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一个“中”字。不偏不倚,走中道,走大道,走正道。有人批判“中庸之道”,其实一些人就根本不懂什么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我国古代的做人之道,也是治国之道。“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字完全可以写作“中”字。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问题总爱绝对化。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却把别人的观点说得一无是处。这种想法和做法,我们通常称作“走极端”或“感情用事”。当然,大多是风吹一边倒。
   “走极端”或“感情用事”,都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都不利于解决现实的问题,都不能说是理性的正确的选择。但说到人的成长,我们常常会提及一个词。那个词,就是“营养”。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营养”的。“营养”,按照一般工具书的解释,是有机体从外界吸取需要的物质,来维持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作用。
   从这一解释来看,“营养”属于一种“作用”。它似乎并不像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吃或喝的东西,是一个名词;而更像是一个“动词”,具有“保护”和“养育”的意味。如果把学习看作是“营养”,那它就不只像生活中的吃喝一样简单了。获取知识,实际上就变成了维护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如果单就吃饭喝水的形式而言,语文学习还真与此有些相像,天天不断,而又平平常常。
   平平常常的东西,才是平平常常最需要的。因为成长就是一种需要,而这种需要又是平平常常的,它不需要毕其功于一役,更不需要拔苗助长。自自然然,平平常常也就行了。“素养”,不就是平日的修养吗?我们常说:“养兵千年,用兵一时。”养之有素,只有平日“养之”,“战”时才会形成“素质”。“素质”,啥是“素质”?简单地说,就是养成的品质。
   材料中把语文素养提升的途径,概括为“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三个方面。我以为概括得好,它不仅从时空、重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指出了语文学习的正确途径;而且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普遍性、及时性和重要性。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知识的大量积累,方法的不断改进,能力的渐次提升,都离不开课堂,更离不开教师。实践证明,教师、教材、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语文学习不仅是必用的,而且是有效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落实上,更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一方面需要教师的经验智慧和点拨,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相互争论、激励和借鉴,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是弥足珍贵的。同时,课堂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相对有限。良好的班风和规范的课堂,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语文学科涵盖的知识面极其广泛,可以说是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而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时代,三点一线的生活,几乎每天都在校园里,甚至是同一个教室里重复着,“行万里路”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发奋读书了。有人把课外阅读,看做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补充,认为它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学生心智的成熟,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也深以为“然”。
   我上中学的时候,苦于课外书少。一般的名著都很少见到,杂志和书刊,内容空洞,缺乏营养。记得四大名著,除了《三国演义》看过部分章节外,其他书,我都是通过连环画、故事会等形式而有所了解。《水浒传》、《红楼梦》等,都是到了大学,才从图书馆里一一借来,从头至尾,翻了再翻。如今,相当一部分世界名著,我还还未“染指”。每每谈论起来,都是一种缺憾,更不要说文化的濡染了。有些讲到相关内容,才不得已地补上这一课。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一直认为,多读书,读好书,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需要,更是成长的需要,人生的需要。
   可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以为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只是一种奢谈。换句话说,还处于一种理想的状态。且不说当今社会诱惑是五花八门,读书的呼声渐行渐弱,一些图书馆、博物馆,虽然国家公开免费,但很多时候,读者依然是寥若晨星,甚至无人问津。仅就中学生这一块而言,由于就业形势所迫,考学压力很大,而所谓的“应试教育”,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再加之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人才模式的单一化,都令人不敢相信,学生会有大量的课外阅读。
   就我所知,县域及周边县市,学校的图书室或阅览室,改作“考场”的随处可见,周考、月考、模拟考,大考小考,几乎填满了学生的生存的空间,连吃饭和上厕所要跑着去、跑着回,哪里还会有什么时间,去搞那被称作“素养”的阅读呢?校园里,原来那种琅琅的书声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花样繁多训练册或模拟题。
   记得早些年,教室里还装有电视,晚上七点到七点半,学生还能集中看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现在换成了多媒体,很多老师把教材或资料上的内容,制成了课件,像放录像似的不厌其烦地播放。学校为了管理的方便,规定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属于违纪。发现后,不但被收缴,还会遭到批评;严重的,就要请家长或回家反省。阅读的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连阅读的东西,也变得极为单一。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有些学校,连国家规定的语文读本都不订。有时,怕上面查,即使勉强订了,或偷工减料,或放着不读。当然,也就没有相应的指导。而是整天抱着复习备考资料,反反复复。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不要说学生,几乎连老师的大脑都要僵化了。人们说,差异产生兴趣,好奇才会有吸引力,大量的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跑马场,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学生的思想很难放开,新的境界也就很难形成。
   最后再说一下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大学生就业,很多用人单位在看学生的简历时,已经关注了这一块。而就中学生而言,毋庸讳言,此项内容如同虚设,特别是乡村或普通中学。一是活动时间场地受限,二是内容也不规范,三是缺少评价机制。最为突出的特点,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是“掏劲不落好”,做起来畏首畏尾,顾虑重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的作用不容忽视,人总是要进入社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接触实际,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通过身体力行、可行的劳动或创造,体验成功的快乐或挫败的滋味。
   但就语文学习而言,我觉得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堂知识,组织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又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读书报告会,参观访谈等。语文学习,汲取营养是必要的,方法和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素养”的形成,则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总之,语文学习要在抓好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知识深化和健康成长的活动,走出一条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又符合学生切身利益的语文学习之路。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努力奋斗。
   附记:前不久,我写了一篇关于全国一卷的作文。朋友让我针对全国二卷的作文发表一下看法。尽管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但恭敬不如从命。好则江山广阔,人才荟萃,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老朋友、新朋友不吝赐教。

共 39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应试教育挤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这个问题,不由得不引起全社会的特别关注了。当前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者,乃至于我们某些家长们,总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不务正业,总是拼命地加以阻止或干扰。大多人都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试卷,其它的东西都不在任务之列。人们常说,差异产生兴趣,好奇才会有吸引力,大量的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跑马场,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学生的思想很难放开,新的境界也就很难形成。正如作者所呼吁的那样:语文学习要在抓好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知识深化和健康成长的活动,走出一条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又符合学生切身利益的语文学习之路。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努力奋斗。文章深入浅出,据事说理,既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忧虑,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担忧。随笔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618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6-17 21:19:03
  语言,以及课外文学读物,应当是学生的精神食粮,也是学生必要的营养。我们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一颗忧虑学生健康成长的热心,同时也怀着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欣赏佳作,问候酋黄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8 05:59:54
  问好武戈先生,又辛苦您了。全国二卷作文,我以为虽然想法很好,但目前的实际情况,与理想有很大差异,所以有些牢骚。这牢骚是真心话。谢谢您的编按与配图。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6-18 18:03:39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酋黄老师再加油啊!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8 20:45:02
  感谢武戈先生的鼓励和支持,定当再努力,问好!
3 楼        文友:铁禾        2016-06-18 22:30:22
  语文,既是营养也是素养。好见解,好文章。
铁禾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06-19 05:46:00
  问好铁禾先生,一连几次得到您的鼓励和支持,我非常高兴。谢谢留墨点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