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水】靖难之后 ,退隐是真(随笔)

精品 【山水】靖难之后 ,退隐是真(随笔)


作者:余显斌 举人,4017.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2发表时间:2016-06-19 10:21:28


   在朝鲜史上,有一场兵变,被称为韩版的“靖难之役”。这场兵变,朝鲜史上,称为“癸酉靖难”。这次兵变之成功,杀戮之残,流血之多,和朱棣靖难之役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为酷肖的是,两场兵变,都有前台指挥,都有幕后操盘手。
   两个指挥,一个是明成祖朱棣,一个是朝鲜世祖李瑈。而背后的操盘手,一个是道衍和尚,一个则是韩明浍。
   预谋帝业
   道衍和尚是个野心家,他知道自己的能耐,这也决定了,他不会沉默一生,与木鱼青灯相伴。一次,遇见一个相师,见他惊讶道:“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一个和尚,得此评价,本应恼怒,他却乐得嘎嘎的。为什么?他心中就没想念经成佛,就想成为帝王师,干一番事业。不然,那些霸王策烂在肚子里,生不如死。于是,他就跑了,跑到朝廷自荐,希望跟着燕王朱棣一块儿去北平,做庆寿寺的主持。
   朱元璋答应了,可是,朱棣却不喜欢,白白眼不理他。他微微一笑,告诉朱棣,我可是来给你送帝位的哦。
   朱棣是什么?天字第一号的野心家,早就对老爹的老板位子虎视眈眈的。只等爹爹一挂,侄儿登基,自己马上就开始造反。现在,遇着这样一个野心家和尚,两人一拍即合,成为战友。
   韩明浍也是如此,开始也不得意,虽然出身官二代,老爹韩起是大官,可是,韩明浍没沾着多少光。他一肚子纵横术,当时刚登基的端宗小皇帝不尿他,人家有辅佐大臣,是当时一批名臣名将。他想,你不用我,我让你下岗。可是,让端宗下岗,必须有一个野心家出头啊。他瞪大眼睛,在李家班子仔细扫描,看见首阳大君李瑈,嘿嘿乐了,这家伙有威望,年轻时,“闻人说弓马之事,心好之,常以弓矢自随”,是个爱显摆的家伙,又是他老爹世宗的第二子,眼睛早就盯着王位了。他小侄子登基,他能服气吗?
   可是,韩明浍和李瑈,可是素未谋面的啊。于是,他去拜访一个叫权擥的人,这人和李瑈是铁关系。韩明浍自告奋勇道,首阳大君不是有想法吗,自己可以帮他圆梦。权擥知道,这位智商超高,首阳大君要成大事,必须得靠这个人不可。
   于是,权擥找到李瑈,推荐了韩明浍,告诉他,韩明浍眉毛一皱就是个办法,“真乃国士无双”。首阳大君一听,高喝,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韩明浍一去,就告诉首阳大君,要成事,只要听他的,举手之劳,实在不需学当年明朝的靖难之役。那样,多么麻烦啊。
   首阳大君一听,瞪大眼珠子,问什么办法。
   韩明浍告诉他,不要离开京城,暗养死士。到时,突然发难,诛杀辅政大臣,挟国王以令大臣。然后,一脚将国王踢到地球外去,自己不就是国王了吗?
   两人的际遇,有点如朱棣、道衍一般。第一次见面,一颗种子就在首阳大君心里种下,生根发芽,最终,开出一个硕果。
   这个硕果,就是国王宝座。因此,朝鲜史书言:“靖难之策,始于明浍。”
   积极筹备
   道衍到了北平,在燕王府里,每天和燕王商讨起兵大事,唾沫四溅,滔滔不绝。朱棣说:“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毫不犹豫道:“臣知天道,何论民心。”而且,为了将纸上计划付诸行动,道衍提出,开始积极打造兵器。打造兵器,铁锤砸铁,叮咚哐啷的,谁能听不见啊?一旦听见,已经登基的建文帝,本就对老叔很是怀疑,这下更有理由抓他一个现行犯了。那样以来,不等造反,朱棣就会成为烈士。道衍和尚也会阿弥陀佛,圆寂西去。
   道衍一拍光头,告诉朱棣,养一群鹅,让这些家伙日夜呱呱地叫,如同大合唱一般,将打铁声遮住。王爷不许打造兵器,没听说不许养鹅啊。
   朱棣一听,一拍桌子,马上养鹅。整个王府,一时成了养鹅场。打铁声被呱呱的鹅声彻底遮盖。朝廷也有侦探,发鸡毛信告诉皇帝,别担心,你老叔养鹅上瘾,没有当皇帝的想法。
   同时,王府的八百侍卫,也加强训练。当时,朝廷明文规定,王爷不许有自己军队,只许有八百侍卫。朱允炆傻傻地想,八百人,谅老叔也不敢造反。可是,他没想到,这八百人一旦锻炼好了,是八百个种子选手,将来起兵,发散下去,就是八百将军,带着一批军队,那还得了?
   后来,靖难将军,大多出自这八百人中。
   道衍和尚给朱棣锻造了一支军队,增加了造反资本。
   韩明浍也为李瑈积极出谋划策,网络力量。当时宗室,不许带兵,私兵也收归中央。可是,这个韩明浍,一个读书人,竟然和一群江湖高手来往,称兄道弟,拍膀子歃血为盟。然后,一转身,就把这些“血滴子”介绍给了李瑈。李瑈不满,我又不是黑帮老大,也不想建立五岳联盟干左冷禅那一行,要这些江湖杀手干什么。
   韩明浍告诉他,“世道有变,文人无用,须用武士”。他告诉李瑈,没有这些人,将来的奇袭,是很难上演成功的。因为,他们一个个玩笔杆子的。政权,是从刀枪里出来的。
   李瑈一听,连连点头道,要得。
   首阳大君府里,收留了三十多个黑道人物。这三十多人,后来在兵变中,都充当了杀手角色,走在了战争的最前列。
   铁血夺权
   朱棣夺权,可是经历了铁血,经历了九死一生,最后才登上皇位。他的胜利进军,也和道衍密不可分。他起兵时,狂风大作,将檐瓦垂落。朱棣和士兵大惊,这可是上天示警,大不吉利啊。道衍一笑,告诉大家,“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大家一听,立马精神了,肚子也挺起来了。
   朱棣几次战斗大败,灰心了,带着手下跑回北平,告诉道衍,这仗没法打了,干脆算了。道衍很热心,跑出来道,怎么算了,我们精疲力竭,朝廷也是如此。鼓励未来的皇帝,坚持最后三分钟,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朱棣屡战屡败,坚持到底,和道衍的鼓励是分不开的。
   到了最后,道衍出了个主意,“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也就是让朱棣带着主力,趁虚而入,直捣应天,攻其不备,一定能赶跑建文,登基称帝。这个主意,简直是葵花宝典,让朱棣起死回生,鼓足勇气,带着部队突然出发,一路奔袭,来到应天。建文帝傻了眼,一把火烧了宫殿,自己换上袈裟,悄悄玩了蒸发。
   朱棣终于登上宝座,过了一把皇帝瘾。
   李瑈呢,登上皇位,要远比朱棣容易,可是,也是经历了一场流血杀伐得来的。他的起兵,也是突然开始。那天,他带着自己的铁血杀手团的哥们儿,扮成他的仆人,随着他一起去拜访端宗辅佐大臣金宗瑞。金宗瑞是猛人,被朝鲜人称“大老虎”。
   听说首阳大君来访,金宗瑞当然不敢怠慢,出来迎接。两人谈天说地,天晚后出来,李瑈笑呵呵对手下人一挪嘴道,老家伙谋反,灭了他。杀手们一听,扑了上来。有个家人一见不妙,忙一掌将老爷子推倒在地。金宗瑞的一个儿子扑倒在老爹身上,准备保护爹地。可是,杀手们的剑不是吃素的,嗖的一声,金少爷就停止了呼吸。
   金宗瑞此时六十三岁,跌倒在地,昏迷过去。第二天苏醒,忙跑到宫门外呼唤求救。这老爷子,不知是摔迷糊了,还是年老脑袋不灵光,这不是往剑刃上送吗?此时,李瑈已经兵变成功,听到这个消息,再次一撇嘴唇道,灭了。
   金宗瑞在历史上,就这样倒下。他的另一个儿子,也几乎同时被杀。
   在诛杀金宗瑞的同时,李瑈带着铁血团进了朝廷,告诉端宗:“皇甫仁、金宗瑞勾结方镇李澄玉谋反”,自己不得不出手,不得不靖难,不得不大开杀戒。然后,拿出一张名单,念一个人名,拉出去杀一个。名单念完,端宗亲信的大臣,几乎被杀干杀净了。
   十三岁的端宗望望朝堂,没人了怎么办啊?
   李瑈哼哼一声,心说,自己手下一批靖难哥们儿,都是白衣呢,对官职眼馋得嗷嗷叫,还怕没人当官。
   这一场杀伐,和朱棣进入应天城的大开杀戒,前后辉映,不分上下。
   位极人臣
   朱棣靖难成功,当了元首,大开杀戒的同时,也大行封赏,将和自己在战场上一块儿出生入死的哥们儿,狠狠封赏了一批,称之为靖难功臣。这些哥们儿,一个个挺胸凸肚,第一次品尝到,胜利果实原来如此香甜。
   靖难首功嘛,朱棣对大将们道,你们别想了,这个给老和尚。
   道衍听到革命成功,从北平骑马赶来,一路风尘仆仆,到了应天,只见欢迎队拉得好长。而且,元首亲自迎接,拉着他的手,告诉大家,自己“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
   然后,封赏道衍荣国公,“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赠祖父如其官。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道衍觉得富贵不归故里,犹如穿锦衣行夜路。于是,回到故乡,拜见姐姐。姐姐关上门,告诉他,自己弟弟是和尚,没有这么个大官弟弟。他去拜访朋友,朋友闭门不见,频频道:“和尚误矣,和尚误矣。”道衍和尚一时垂头丧气,他这才知道,自己的一时野心,引发的是一场血雨腥风,引发的是万千头颅落地,引来的是人人怨恨。他回到京城,交还名爵,躲入寺庙。皇帝赏赐他两名绝色美眉,他也全部奉还。
   韩明浍呢,靖难成功,被封为一等佐翼功臣,任三品右承旨。
   他春风得意,满面阳光。
   这时,发生“死六臣”事件。原来,端宗在癸酉靖难一年后,逼迫让位于李瑈,自己被关在宫中,当了上王。成三问等旧臣很是不爽,心说,你这个当叔叔的,这么不地道,竟然夺取自己侄儿的位子。这些人决定,组织同盟,发动兵变,将李瑈赶下台,再次扶持端宗登基。可是,其中一个叫金礩的孬种二乎了,觉得这事冒险性大,如果成功,固然升官进爵,一旦失败,吃饭的家伙就得搬家。他想,要想取得富贵,其实是不必如此冒险的,只要举报这些人,就马上飞黄腾达。见天色已晚,进宫是来不及了,于是,他去见了韩明浍。韩明浍一听,大惊,马上带着他连夜进宫,把其中事情告诉了世祖李瑈。李瑈急了,这咋办啊?韩明浍告诉他,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当夜,宫中铁骑突出,将成三问等一网打尽。
   对于如何处理这些大臣,朝廷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可以从轻。另一派认为从重,以儆效尤。再一次,世祖找到韩明浍,向他请教。韩明浍告诉他,用酷刑。他建议,用酷刑才有震慑作用。
   于是,朝鲜王朝历史上,一场野蛮杀戮开始了。
   李瑈命令,将起事的六大臣押来,绑在柱子上,用烧红的铁钳,活剥下六人的皮,然后凌迟。他们的家族,予以族灭,家产被籍没。他们的妻子,还有女儿,赐予大臣为奴婢。
   成三问临死,赋诗道:“食人之食衣人衣,所志平生莫有违。一死固知忠义在,显陵松柏梦依依。”显陵,是端宗父亲文宗的陵墓。当年,文宗临死,将端宗特意托付于他,故有此言。世祖事后读到此诗,长叹:“当世之乱臣,后世之忠臣。”
   此事结束,世祖很是感激韩明浍这位智囊,将这些被诛杀大臣的家产,狠狠赏赐他一笔,升任他为三品都承旨。
   毒手辣心
   道衍晚年,一心向佛,青灯木鱼,佛前忏悔。朱棣不答应,要求他上朝,协助自己处理军国大事。无奈之下,上朝,他穿上官服。下朝之后,马上脱去官服,敲起木鱼,诵着佛经,为靖难亡灵祈福。此时,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忏悔不已,积极补救。
   诵经之余,他担当起教导朱棣孙子朱瞻基的任务,“皇长孙出阁就学,广孝侍说书”。此时,他早已成为一位佛子,用自己的仁心,还有戒杀思想,教育这位未来的皇帝。后来的明朝盛世,出现在宣德皇帝朱瞻基手里,和他的教导是密不可分的。
   同时,他依靠朱棣的信任,提出要求,为建文朝臣平反。甚至,临死前,朱棣去看望他,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提出:“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溥洽是建文帝主录僧,人说,他知道建文行踪。因此,朱棣将他关起来。溥洽出狱,预示着靖难的血雨腥风,已经成为历史。
   他在晚年,扶疾任事,监修《太祖实录》,做出一定的文化贡献。
   韩明浍在官居高位后,没有像道衍那样急流勇退。这时,世祖面对的隐形威胁,就是端宗。六大臣准备起事,让他认识到,端宗是一个祸患。于是,他决定,将端宗废除上王封号,降封鲁山君,发配到荒凉的清冷浦。可是,他手下的大臣,同为靖难功臣的郑麟趾认为,端宗万不可放,不然,又会被人利用。世祖再次找到韩明浍,向他询问处理办法。韩明浍做出一个处死的动作。世祖意领神会,不久,派出使节,给自己侄子一杯毒药,逼其自杀。端宗死时十七岁。有人说,他不是服毒自杀,是被弓弦勒死的。他死之日,“雷雨大作,咫尺不辨,烈风拔木,黑雾弥空,径夜不散”,由此可见,后人对他是同情的。
   世祖谈到韩明浍,长叹道:“你真是我的张良啊。”其实,他更应长叹:“你真是我的道衍啊。”
   韩明浍经历端宗、世祖、睿宗、成宗四代国王,死时,七十三岁,官至一品领议政,封上党府院君,可算朝鲜王朝显赫人物。
   韩明浍未发达时,遇着江湖术士,断言他将被砍头。他的一生,靠着谋略,还有杀伐,轻松渡过,安死床笫。他死后十七年,发生甲子士祸,登基的燕山王,怀疑自己母亲尹妃当年被赐死,韩明浍曾进过谗言,于是,将韩明浍坟墓扒开,砍下他的头颅,捣毁他的尸骨,“碎骨飘风”,惨不忍睹。
   这,是韩明浍生前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吧。
   这事,再次论证,在江湖混,不知悔改,迟早是要还的。

共 512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靖难之后 退隐是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统治阶级为了心中的极权,竟然弃血肉亲情于不顾,残酷杀戮,腥风血雨里,让我们再次领略了他们的残暴无情。结局又是那样的不同,同为辅佐主子登临皇位的开国元勋道衍和韩明浍,一位靖难之役急流勇退,退隐是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终得善果;另一位癸酉靖难后继续权倾朝野,助纣为虐,大开杀戒,天怒人怨,结果死后落得挖坟掘墓、身首异处、遗臭万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强烈的对比,鲜明的爱憎,不由使我想起当今世界,德国和日本对待当年二战中犯下的滔天罪行的不同态度。推荐共赏,祝先生创作愉快!【山水编辑:周会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60619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周会涛        2016-06-19 10:23:08
  问好先生,期待更多精彩!远握。
2 楼        文友:铁禾        2016-06-20 20:17:05
  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千演万变,却又趣味无穷。读史涨学问,来读精彩的文章。
铁禾
3 楼        文友:在河之洲        2016-06-21 09:14:25
  读了好文章,又知道了一点历史,两全其美的好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