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话说曹操

编辑推荐 话说曹操


作者:王俊杰 童生,505.9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96发表时间:2016-06-20 21:34:53

如果作文,曹操是诗人;如果带兵,曹操是大将;如果筹划,曹操是谋臣;如果作为男人,曹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一个晚辈的良师,一个豁达的朋友,一个敢做敢当、胸怀壮志、气度非凡的人杰。所以说曹操是一个全能的盖世英才。
   我自从知道曹操,一提起这个人,眼前首先是一幅画面:浩瀚的江水,雄伟的战船,船头伫立着踌躇满志的将军,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这一形象,定格在脑海里,成为曹操最具代表性的写真。就是现在,眼前依然是这个景象。然后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才一句一句地蹦出来。这是曹操给我的第一印象。后来我看《魏武故事》中曹操的己亥令,条分缕析,文采斐然,见解深刻,让人由衷地佩服。
   我相信,更多的人,更容易想到官渡之战。的确,曹操在官渡与袁绍交战的时候,袁绍据幽、冀、青、并四州,尽有河北之地,实有兵马十万多,号称七十万;而曹操则处于四战之地,实有兵马两万人。但曹操凭此一战,差不多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拥有了半壁江山。虽然曹操征战一生,雄才大略,建树颇多,但这应该是曹操最为自豪的一件事。
   然而曹操的官渡之战,不是偶然的,可以说他初初出道,就非同凡响。
   《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末黄巾军作乱中曹操出场:
   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后为顿丘令,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正值张梁、张宝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夺得旗幡、金鼓、马匹极多。张梁、张宝死战得脱。操见过皇甫嵩、朱儁,随即引兵追袭张梁、张宝去了。
   据《魏书》记载,灵帝时,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曹操上书指陈窦武、陈蕃等正直而被陷害,奸邪盈朝,善人雍塞,其言甚切。可惜灵帝不能用。之后政教日乱,豪滑益炽,曹操知道不能匡正,于是不再献言。
   曹操任济南国相的时候,济南国下辖十多个县。当时各县的长官大多依附权贵,贪污受贿,声名狼藉,而不见前任举报。曹操到任之后,举报罢免了八个县的长官,大小官员震怖,不法分子都逃到别的地方,辖境内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外檄大臣进京谋除阉竖的时候,曹操劝阻说:
   “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何进怒曰:“孟德亦怀私意耶?”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三国演义》第三回)
   曹操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刚毅果断,敢做敢当;军事上运筹帷幄,能谋善断,能征善战。其时他还很年轻,但他所具有的魄力和才华,在乱世的背景之下,很快都展现出来。他在性格的支配和情势的推动下,顺其自然地走上了征伐的道路。
   董卓进京后,残暴无道,擅行废立。曹操首倡矫诏讨贼,虽然有各地十七路豪强起兵响应,但大多才德凡劣却心怀叵测,曹操只好以一己微薄之力,带领有限的兵力辗转东西、南征北战。
   曹操带兵西征,在荥阳汴水,与董卓将领徐荣相遇,作战不利,士卒死伤很多。他被流矢所中,所骑的马受伤,堂弟曹洪将马给他,侥幸逃生。
   进攻吕布所占的濮阳城,中了陈宫的诱降计,被围在城中。典韦冒烟突火,几次杀进杀出,寻觅曹操不得。曹操四下里突围,火光里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问曹操何在。曹操说:“前面骑黄马者是也。”吕布纵马向前追赶。曹操拨转马头突围,逢典韦、夏侯渊,两人救曹操突火而出。
   像这样九死一生、狼狈逃亡的大小战事常有。然而,衡量英雄的标准,正在面对生死考验的时候。
   突围濮阳城之后,众将拜伏问安,曹操仰面笑着说:“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
   《曹瞒传》记载,曹操与马超在黄河边作战,曹操坐船渡河,马超带兵追至,射箭如雨下。将领们见军败,不知道曹操在哪,十分害怕。等到看见曹操,悲喜交集而泣。曹操大笑着说:“今天差一点被小贼所困!”
   最为经典的是赤壁大战之后,一连串的惊险,惹得曹操一连串大笑。这样的沉着和胆识,方可谓英雄本色。
   正因为有这样的气魄,所以每次历险,在他这里都转化为积累经验、增长智慧、坚定信念的大练兵。
   曹操颇具成大事的境界和胸怀。
   最初袁绍与曹操共同起兵时,袁绍问曹操:“倘若起事不成功,哪里可作为据守之地?”曹操说:“您认为应该怎样呢?”袁绍说:“我南据黄河,北靠燕、代,兼有戎狄的兵众,向南争夺天下,或许可以成功吧?”曹操说:“我任用天下有才智勇力的人,用道义来加以治理,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可以成功。”
   献帝时,曹操因为有功任大将军,地位在袁绍之上。袁绍耻于在曹操之下,不肯接受。曹操于是坚决推辞,让给了袁绍。
   陈琳服务于袁绍的时候,奉令做讨曹檄文,把曹操好一顿骂。檄文写好后遍行州郡,并于各处关津隘口张贴。檄文传到许都,当时曹操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文传进来,曹操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但袁绍兵败后,他还是任用了陈琳。
   官渡之战曹操获胜,将所得珠宝绸缎,都赏给军士。在图书中检出一束许都和军中诸人暗通袁绍的信件。身边的人说:“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全部烧掉,不再过问此事。
   曹操惜才爱才,也确实非一般人可及。
   许攸爱财,被袁绍赶走,于是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来不及穿鞋,赤脚出来迎接,拍手欢笑,说:“你来了,我的事就成功了!”
   魏种是曹操举荐的,兖州叛乱的时候,曹操说:“魏种绝不会背叛我。”等到听说魏种也叛逃了,曹操大怒说:“他只要不是南逃到越族、北逃到胡族,我就不会放过他。”可是后来活捉了魏种,曹操还是放了他并再次任用他,只因为他是个人才。
   典韦死后,曹操到了许都,思幕典韦,立祀祭奠;封典韦的儿子典满为中郎,收养在府中。
   一次行军至襄城,到清水,忽然在马上放声大哭。众人惊问其故,原来是想起去年在此折了他的大将典韦。于是屯住军马,大设祭筵,亲自拈香哭拜,吊奠典韦亡魂。祭完典韦,又祭侄儿曹安民及长子曹昂,并祭阵亡军士;连那匹射死的大宛马,也都致祭。
   郭嘉死后,曹操表赠郭嘉为贞侯,养郭嘉的儿子郭奕在府中。
   赤壁败军之后,曹仁接着曹操到南郡暂歇,曹仁置酒与曹操解闷,曹操忽然仰天大恸。众人问他为何痛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对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甚至对像关羽那样不为他所用的人,他都是这样惺惺相惜、诚恳周到。《三国演义》塑造曹操的形象,大哭多为损失了身边的谋臣爱将,大笑多在他征伐敌人受挫的时候。这一点,与刘备大不相同。这是他文有谋臣无数,武有猛将成群的一个原因。
   如果认为曹操嗜好征伐,溺于攻城略地,挥霍享受,居功自傲,这是错觉。如是那样,也就不能称之为全才了。
   建安七年春,曹操驻军故乡谯县。他安置那些阵亡将士的后代或亲戚,分给田地和耕牛,设立学校配置教师来教育他们。为死者建立祠庙,让活着的后人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
   建安八年,曹操下令:
   “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三国志·魏书》)
   曹操本性节俭,不贪图享受,征战所得和四方进献的财物都赏赐给部下。离世之前,他留遗嘱说:“天下还没有安定,不用遵照古代的丧礼。安葬后,就都除去丧服。那些带兵戍守的将领,都不得离开驻地。官员们要各守职责。用适时的衣服入殓,不要埋藏金玉珍宝。”
   《魏书》曰:
   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与虏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军无幸胜。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释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及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褥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靡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故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
   如此盛誉,曹操当之无愧。
   曹操兴义兵除暴乱,讨袁术,征张绣,除吕布,战袁绍,定辽东,敌吴蜀,伐西凉,攻张鲁……征战数十年,出征必定取胜。人性好大喜功,建立如此功勋,因之而膨胀,也是情理之中。但曹操的非凡还在于他至始至终的冷静和智慧。
   他说:“难到这是我的功劳吗?这都是贤能的谋士将领的功劳啊!我独自享受这些功劳,怎么能安心呢!”于是就隆重封赏功臣策士。
   曹操决定北征乌丸的时候,将领们劝谏不该出兵,曹操没有听从。出兵之后,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获胜。回来之后,统计之前劝谏的人,人们不知道原因,都非常害怕。结果曹操厚赏了他们,对他们说:“我这次出征,确实是情况危险而心存侥幸,虽然取胜,是天所佑护,这种事不可以常做。你们的劝谏,是万安之策,所以奖赏你们,以后不要不敢说话。”
   这就是曹操的胸襟和格局,不掩过,不饰非,虚心待下如此。
   按照孙盛《异同杂语》里的记载,曹操曾问许劭:“我何如人?”许劭不回答。他坚持问,许劭只好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大笑。
   这真不是妄说。
   那么曹操奸么?够奸。
   《三国演义》第一回记曹操幼时事: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
   第七十二回记曹操梦中杀人事: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
   事情明摆着,毫无疑问,不只奸,而且狠。
   除了梦中杀近侍,他还杀过许多无辜的人,徐州百姓、吕伯奢一家、粮官王垕、神医华佗等等,就不说那些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如国舅、贵妃、皇子等人了。
   曹氏政权内,死得最让人伤感的是杨修、荀彧、荀攸和崔琰。杨修因小聪明而死,荀彧因对曹操封魏公有异议而死,荀攸和崔琰都因不赞同曹操议立魏王而死。
   这几位足智多谋、卓有功勋的谋臣的死,最能反映曹操性格的复杂性。一方面曹操求贤若渴,从谏如流,雍容大度,真诚对待那些能臣猛将;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得狭隘自私,不能容忍他人些许的不同。之所以这么矛盾,根源在于那些人的才能。曹操内心里一定是画了一条线,他把他手下的人分置两边,一边是不如他的,另一边是他认为胜于他的。不如他的人,能容;他认为胜于他的人,不容。人往往以己度人,曹操也不能例外,他认为那些足智多谋的人会对他构成威胁,就像他战胜许多人一样。他不能容忍他们与他的不一致,这是人保全自我之本性,表现了他内心的畏惧。爱才使之宽仁,多疑使之滥杀,曹操性格上的这一矛盾,充分说明,再强大的人,也有他脆弱的一面。也就因为这,曹操才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
   奸且狠,伪且诈,较之于刘备,是不是一样失败呢?
   否。
   因为曹操说过:“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就这一点,刘备就无法与曹操相比

共 50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对曹操的评述,是公允的,与《三国演义》比较,没有了政治上的偏见。作者是从“人”的角度来评价曹操,指出了他的全才性,从家庭,军队,政治,国家责任等角度进行分析,引述大量的资料,把曹操的过人之处感人之处服人之处,都清晰地揭示了出来。文章对曹操的“奸诈狠毒”也做了作者的理解性评述,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曹操的过人之处。这篇文章,对我们了解曹操,或者说对我们的为人处事,都是很有意义的。【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6-20 22:19:26
  确实,在三国不少的领军人物中,曹操应该是最为优秀的一个。只是《三国演义》的流行,让曹操这个人物形象的正面特点,始终被掩盖着。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