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父亲节随想

精品 父亲节随想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45发表时间:2016-06-21 08:49:40

父亲节随想 父亲节,也就是昨天,6月19号。本站散文主评武戈先生,早早地就在“夜校”和“赏析”群里分别发帖。“今天爹节到了,祝各位当爹的,没当爹的、想当爹的,现在有爹的,过去有爹的,爹还有爹的,不知不觉当了爹的,稀里糊涂当了爹的,一时疏忽当了爹的,措施失败当了爹的,二婚被强迫当了爹的……统统节日快乐!”
   这段文字幽默风趣,形似绕口令,极具调侃意味。这么多“爹”,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现象的复杂,也说明了“爹就是父亲”这一客观事实。是“爹”,就有一份责任;是“父”,对子女就要真“亲”。父亲,顶天立地,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分量的名字之一。在我国古代,天下的官,莫大于皇帝,可皇帝还要尊奉“父亲”为“太上皇”。“父亲”这两个字,不是随随便便就喊得出的。当然,一个称得上“父亲”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家父”、“令尊”都是他的“名称”,“家令父尊”,不能说父亲就是一家之“令”,但父亲一定要成为令儿女尊重的人。
   有人说:人生的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可仔细想想,三十年后的“子”,其实不就是一名父亲吗?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子孙孙都是“父亲”。“父亲”是一个代名词,他通常应为“大男人”或“大丈夫”,他是儿女的榜样,也是一个家庭的“脊梁”。作为父亲,作为男人,或者叫做“作难的人”,千难万难,在子女的面前,也不能愧对“父亲”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都说“父爱如山”,它有着大山一样的质朴与硬朗,有着大山一样的巍峨与崇高。“岳父”也是父亲,“岳”就是“五岳”中的泰山。
   我有一双儿女,我是当爹的,也是一位父亲。吃早饭的时候,正上高二的儿子对我说:“爸爸,节日快乐!”中午还未吃饭,女儿从南京打来电话:“爸爸,父亲节快乐!我不能陪您过节,您一定要注意泡脚啊!”我得糖尿病多年,脚有些麻木,血有点不活的现象。女儿在家的时候,经常烧好水催促我泡脚。离家远了,每次打电话,都是再三安排。我这人懒惯了,对什么都不太在意。但女儿的话,已经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父亲,学会关注自己,让子女少操些心,这也是一种责任。
   应该说,我是一位幸运的父亲,因为儿女们有一位勤劳的母亲。无论女儿,还是儿子,他们都是懂事的孩子。子女的教育,我没有操过太多的心。我教育子女,从来都是顺其自然,要求他们的并不多。或许是职业习惯,或许是家庭氛围,父母的举止行为,对儿女的成长,其影响是无形的。儿女们说我传统,可他们也在继承着传统。作为父亲,和儿女们朝夕相处,这其间所谓的故事,应该有很多。但要去述说,我真的一下子还不知从何说起。
   有女儿的时候,妻子是剖腹产。当医生让我签字时,看着那些“要命”的字眼,我惊呆了、害怕了,我不敢去承担一个即将当“父亲”的责任。医生反复劝说,妻子疼得厉害,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得已,最后我还是豁了出去,用颤抖的手,歪歪斜斜地写下了一个“父亲”的名字,也就是我的名字。记得早年读书的时候,我曾经看过一则故事,说一位妻子在产房里嗷嗷直叫,房门紧闭;而男主人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他只好在门外奋力地去抓墙壁。直到听见孩子的哭声,猛抬头,他自己也不相信,僵硬的白墙上,竟然留下几个鲜红的血指印。
   有了女儿之后,我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子明。其表面意思,就是希望女儿聪明;而背后则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女儿出生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正上演《三国演义》,我喜爱唐国强演的诸葛亮,也佩服东吴孙权帐下的鲁肃。鲁肃字子敬,诸葛亮字孔明,各取一字,也就成了我女儿的名字——“子明”。女儿上学后,有人说:“子明”这咋像一个男孩的名字呀!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分明是两个“大男人”的名字。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女孩也不能缺少男儿般的志向。
   现在,女儿在南大读研,已经按照自己的志向,走着自己的路。看着相册里她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照片,我不由得会想起一个个背后的故事。那辆黄色的后面多两轮的小车,是她骑过的。当时是200元钱,刚发的工资。买回来后,她很高兴;不会骑,却推着在院里来回地跑。那双前后都有轮的滑冰鞋,是她穿过的。三十八元一对,就是我校的一个体育教师的家属卖的。那时候一阵风,穿家很多,我也给她买了一对。可惜学会后,就没穿上几天。
   那绿色的画荚,是她背过的。暑假里参加了一个美术班,你别说,最后还画得像模像样的。那件咖啡色的连衣裙,是我给她买的唯一的一件衣服。记得那是一次旅游,回来的路上,经过武汉汉正街买的。刚开始穿,有些胖大,到了最后,又瘦又小。妻子说我不会买。为此,我俩还争辩了一阵。结果,是她赢了。从此,我不再给小孩子买衣服了。
   有儿子的时候,也是剖腹产。妻子很坚强,我也“勇敢”了许多。可有儿子的时候,国策正紧。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的出生,不是探囊取物。十个月里,我真的像打游击。声东击西,三十六计,走为上,我几乎使尽了浑身的解数。但由于没有宽广心胸、坚强的意志,有了儿子,我也就有了所谓的“终身病”,内分泌失调,患上了糖高症。为了父母的心愿,为了家庭的繁荣与存续,我不后悔。个人进步受点影响,工作上受点委屈,我也表示理解和接受。这世上很多事,都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儿子的到来,又给我和我的家庭带来了一些烦忧和快乐。“此情可待成追忆”,没有忧愁,哪来的快乐?从小学到中学,风风雨雨,接接送送,眼见着儿子慢慢地长高了、长大了,也逐渐懂事了。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磨砺的过程。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十多年来,咋能不留下一些的痕迹呢?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和同学玩耍,一不小心,摔折了手臂。做手术的时候,打了麻药;出手术室时,我抱他。他昏昏欲睡,一声不吭;五尺男儿,我掉了眼泪。初三那年,学校抓得紧,其他年级放学后,唯独三年级,又加一节自习。一般八点放学,八点二十左右到家。可有一次,做好饭,八点二十已过,还不见回来。我和妻子都坐不住了,我急忙骑电车去找,慌乱间忘了带手机。结果走岔了路,他回了家,我在学校周围穴圈地找,没有消息,也不敢回家,真是又急又气。
   在我们学校,我常常是周六值班。值班最主要任务,就是帮着门卫维持秩序。中午那会儿,从外面打工回来看学生的家长有很多,有母亲,但更多是父亲。他们怕孩子吃不好,往往买了东西,还要领孩子到外面嘬一顿。同是当“父亲”的,我非常理解他们,往往是做好登记,提些要求,就放行了。这些年,或许是我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有时,一连上几节课,回到家里,连动也不想动。儿子只要在家,他就把拖鞋掂到我跟前,茶水送到我手里。儿子上学除了成绩不理想,但也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又该如何呢?
   我还是一个过去有爹的人。我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和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在香港回归的那年秋天的一个夜晚,父亲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我清楚地记得,父亲患的是脑溢血,在大清早扫了场面之后,搪瓷碗里才刚刚捡了十几粒黄豆,他就倒下了。父亲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并不魁梧,一米六的个头,刚好抓住当兵。可惜他没有当共产党的兵,而是被抓了壮丁,当了几个月的国民党的兵。
   父亲身体不好,他早早地就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经常吃一种黄色玻璃瓶装的胃舒平。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养活儿女,父亲先是当学徒,学习织袜技术;后来种地,当车把式,赶牛驴。风里来,雨里去,他任劳任怨,从不叫苦。父亲手很巧,家中的各种器具,几乎都是他在参加集体劳动之余,亲手做成的。他编的筐、捏的篓,打的床,做的板凳,谁见谁夸。记得有一年冬天,天下大雪,我穿的棉鞋踏得湿透,脚冻得如猫咬的一般。父亲见后,立即找木板给我用钉钉上。第二年一入冬,他便抽空捻绳、钻眼,让我穿上了木底草鞋。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周口沙河大闸建成的那年。正赶上“十一”国庆,去看热闹的很多,不到九岁的我,耐不住寂寞,也想跟着去。那天,阴雨濛濛。吃过早饭,我便溜出了家门。可刚一出村,父亲就端着饭碗撵了出来。由于害怕挨打,父亲后面越是撵,我越在前面跑得快。二十多里路,一直追到周口,父亲也没有撵上我。回来的时候,我碰到了本村的一个姑,坐了她的自行车。可父亲跑遍了沙河两岸,急得发疯,也没有找到我。直到凌晨两点,才少气无力地回到家。手里还掂着几根油条,舍不得吃。说是找着我了,让我吃的。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普通而又平凡的父亲。父亲平时对我们要求不高,他说只要健健康康地成长就行了。记得考大学的时候,师范学校我不想上,父亲严肃地说:“当教师咋了,培养人是一种功德事。再说,风刮不着,雨淋不着的。”一转眼,很快就二十年了。父亲埋在黄土里,也变作了黄土。我走上教育岗位,已近三十年。三十年来,我问心无愧,我始终在践行着父亲所说的“功德事”。同时,我也成为了一位不再年轻的父亲。“父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尊重的人。一代代“父亲”的事业,是伟大的。它传承着这个世界,也在支撑着这个世界。平时,我最爱听刘和刚唱的《我的老父亲》:“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听听您的叮瞩,我接过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您手里捧着孝顺;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这是一曲爱的赞歌,我相信它会打动很多人。
   我国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历来重视“孝道”。“孝”,老子相承,尊老爱幼,父严子顺,天经地义。“父亲”是中华文明和“孝道”的接力。《三字经》中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父亲不仅天然地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责任,还是一个家庭的重要支柱。古人讲究,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其中的“修身”就是要修养自身,“齐家”就是要做家人的榜样,带好全家。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虽然没有所谓的“父亲节”,但有很多节日,都是与祭祀祖先、追终慎远、永不忘本相关联的。
   关于“父亲节”的来历,据说,最先起源于上世纪初的美国,华盛顿有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她在庆祝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就不能有父亲节呢?多德夫人和她的五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是由慈爱的父亲一手养大的。许多年过去,每逢父亲的生辰或忌日,他们姐弟总会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朋友的支持下,她给州政府写了一封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在了6月16日。这一天,正是1909年6月的第3个星期日。
   据说,我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1945年8月6日的上海《申报》刊文称:美国为纪念欧战中阵亡将士的妻与母,发起创立了母亲节。而中国也应该发起创立自己的父亲节。因“父”字形像“八八”,并且读音也与“爸爸”相近,故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八八父亲节”。当时,日军虽然败局已定,但尚未投降,上海仍在其控制之下。这一倡议,明显含有“怀念祖国”之意。
   现在,国际上的多数国家,一般都是把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作为“父亲节”。父亲节,这一特殊的节日,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感恩的节日。它告诉人们,记住这一天,就是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共 46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们出了一个字谜:“一个字有四笔,无横无竖无钩提,孔子见了早下马,皇上见了也作揖。”等我们漫无边际地胡猜一通而不得要领时,父亲便笑着告诉我们说,这是个父亲的“父”字。我那时便觉得有些奇怪,父亲没进过学堂门,扁担大的“一”字都不认得,竟然认得父亲的“父”字。后来我才明白,父亲成为父亲后,便感到了肩上的那份责任,他得把“父”字写得正端一些,生怕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现象。按照古之九祖来排序: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当然,这些都是父亲讲给我们的,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我还真没有认真的考证过。小时候,我们只觉得父亲太过严厉,严厉得近乎苛刻,稍有不顺,他那大“暴栗子”(弓起食指和中指)便凿到我们的脑门上,凿得脑门儿生疼生疼的。等我自己成为父亲时,我的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教养孩子的经验便只能从书本上获取了,这个时候,便觉得父亲在我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父亲去世后的第三年,我给父亲立碑时,专门给父亲编了一首歌,我现在摘录其中的一两段儿,大家回味一下,看是不是那么回事儿:“……父爱是杯茶,教儿早当家,苦涩清香口中呷,醒脑威力大。七宝池中茶,绿叶衬白花,有人识得茶中叶,敬老不掺假……父爱是杯酒,苦辣全都有,爱在心头辣在口,教儿走正路。善恶两条路,看你咋样走,喝下父爱这杯酒,挺身不低头……”文章讲述了自己教子和父亲教子的点滴故事,尤其是父亲对作者的爱,足以拨动读者的心弦:周口沙河大闸建成的那年,正赶上“十一”国庆,去看热闹的很多。不到九岁的作者,耐不住寂寞,也想跟着去。那天,阴雨濛濛。吃过早饭,作者便溜出了家门。可刚一出村,父亲就端着饭碗撵了出来。由于害怕挨打,父亲后面越是撵,作者越在前面跑得快。二十多里路,一直追到周口,父亲也没有撵上儿子。回来的时候,作者碰到了本村的一个姑,坐了她的自行车。可父亲跑遍了沙河两岸,急得发疯,也没有找到儿子。直到凌晨两点,才少气无力地回到家。手里还掂着几根油条,舍不得吃。说是找着儿子了,让儿子吃的。文章语言细腻,描述生动,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622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6-21 09:06:23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节是个洋节,原本是不怎么在乎的。那天,读大学的女儿给我发了一个5.20元红包,祝我“父亲节快乐”,我这才想起6月19日是父亲节。我立马给女儿回了一个13.14元红包,寓意为“一生一世”都爱着儿女。今日编辑酋黄老师的这篇随笔,真的让我怦然心动!原来,父亲节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含义,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啊!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06-21 09:38:17
  问好先生,您的编按,洋洋洒洒,既是交流沟通,也是知识荟萃,读您的编按与点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享受。佩服,仰慕,谢谢!
2 楼        文友:竹儿        2016-06-21 12:56:21
  老师的文,朴实,情感真挚,很值得我学习。武哥是个真诚的人,老师的开篇,引用武哥的一段贴,即幽默,又有深意,又有引深的效果。女儿,儿子,两段回忆,字里行间,有欣喜,有心酸,还透着幸福。结尾总结性的议论,彰显老师的观点。其实,父亲节的到来,我也搜刮了记忆很久。和父亲在一起的回忆很多,却不知从何处截取。最让我难忘的是儿时,坐在父亲腿上翻看小人书,父亲微闭双眼半在藤椅里,藤椅在葡萄架下,老式的唱片机里放着京剧《四郎探母》,父亲随着唱腔哼着,母亲左在小板凳上,择菜,那时正黄昏。
以文艺的情怀,书写安静的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06-21 13:20:33
  首先感谢竹儿编辑的来访与鼓励。您的那段往事的回忆,真切感人,像诗又像画。虽是白描,但扣人心弦,令人触动。问好!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6-21 15:02:46
  酋黄老师,我的按语可以扯得有点远,但却是真情的流露啊!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06-21 15:18:04
  您虽是“扯”,但扯的都是地方,都是与父亲相关的内容,都是对父亲节的感悟。文章就是联想和联系,“扯”得上就好,更何况是真情流露。拜读,问好!
4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6-22 10:30:39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06-22 10:37:51
  问好武戈先生,谢谢合作,谢谢您的关照与辛劳。
5 楼        文友:浅墨清语        2016-06-22 23:39:06
  真是精品,写的非常好!拜读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6-06-23 06:35:15
  问好文友,感谢留墨点评,天热给您上凉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