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原创)诗词杂谈(五) 律诗的拗救

编辑推荐 (原创)诗词杂谈(五) 律诗的拗救


作者:文菲 秀才,1468.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66发表时间:2009-08-17 16:22:47

(原创)诗词杂谈(五)律诗的拗救
  
   人们在写作诗词时,经常碰到的是找到了好词好句,而且是意境中最恰当的字词,但却与诗词格律要求的平仄不符。慢慢地人们找到了一些解决办法。拗救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集就谈谈这个问题。
  
   从广义上讲,在律诗的句子中凡是不合平仄格式的字,都叫做拗。先从“一、三、五”的拗开始谈起。
  
   律诗的“一、三、五”的拗,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七律每句的第一个字以及五律中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的三种句式中的第一字及七律中的第三字不合平仄格式的都叫拗。我们写诗时可以不救。这种拗,我们称之为A种拗。
  
   第二种:五律中的第三字和七律中的第五字,如果不合平仄的也是拗,这种拗,可以进行补救。这种拗我们称之为B种拗。
  
   第三种:也就是五律中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的第三字不合平仄的,也是拗,对于这种拗是必须要救的。七律中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的第三字,不合平仄的也是拗,也是必须要救的。原因是:我在《诗词杂谈(四)》中曾讲到孤平的问题。这两种句式中,如果在五律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在七律中第三字该平而用了仄,就会变成“仄平仄仄平”和“仄仄仄平仄仄平”的句式,就是典型的孤平句。那是必须在本句采取救的措施的。以避免犯孤平的大忌。这种拗我们称之为C种拗。
  
   前人对于律诗中的拗句,往往用救的办法来弥补。拗而不救,不是好诗。拗而能救,不算病句。拗救,说简单了,就是前面的该平而用了仄,就在后面该仄的地方用平来补赏。反之,如果在前面该仄的地方用了平,就在后面该平的地方用仄来补赏。
  
   拗了,怎么救?一是本句自救。就是在一个句子中,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那么就在本句第三字该仄而用平来救。二是对句相救。就是同一联内,出句第三字该平而用了仄,那么就在对句的第三字该仄而用平相救。这样就可以保证不失对。下面我们根据具体例子来分析说明。
  
   对于A种拗,根据前面所述,本来可以不救,但我们的前辈们,在做五律和七律时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采取了一些救的措施。这样就使他们写的诗更加琅琅上口。
  
   <1>本句自救的例子,王维的七律《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本七律第二句(对句)的第一字“尚”该平用了仄,就在第三句(出句)第三字“方”该仄而用了平来救。第三句第一字“九”该平用了仄,本句第三字“阊”该仄而用了平来救。这是本句自救。第七句第一字“朝”该仄而用了平,就在本句第五字“五”该平而用了仄来救,。第八句第一字“朝”该平而用了仄,就在本句第三字“归”该仄而用了平来救。这是一首用对句相救和在在多处用本句自救的办法相救,从而使诗句更加和谐上口。
  
   <2>对句相救的例子。
  
   例:王维的七律《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本诗第一句第一字“洞”该平而用了仄,就在本句第三字“高”该仄而用了平来救,同时又在对句第一字“桃”该仄而用了平来救。即本句有拗,除了用本句相救外,还用对句来救。在第四句第一字“省”该平而用了仄,就在本句第三字“啼”该仄而用了平来救。
  
   再举几个五律对句相救的例子(不引全诗)。
  
   例1:元稹的五律《早归》中的:
  
   远山笼缩雾,高树影朝辉。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出句第一字“远”该平而用了仄,在对句第一字该仄而用平来相救,此为对句相救。
  
   例2:杜审言的五律《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颔联中: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尾联中: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颔联中出句第三字“出”该平而用了仄,而在对句第一字“梅”该仄而用平来救。在尾联中,出句第一字“忽”该平而用了仄,而对句第一字“归”该仄而用平来救。
  
   我们在前面都讲的是出句为拗,对句来救。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有时出句不拗而在对句由于对仗、意境等的需要,而出现对句有字拗了,这时,就要在出句相应的位置,把已经符合平仄格律的字改一改,变成拗字,与对句中已拗的字互相形成相救。
  
   本文作者文菲在写七律《新疆“7·5”事件有感》中,就是用了这一规则。
  
   七律新疆(7.5)事件有感
  
   疆独恶魅举刀钩,木市新都热血流。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载白莲花落泪,千年雪岭雾难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操枪恨扫杀人鬼,立法严惩放火囚。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毋忘当年西域乱,各族世代睦金瓯。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过程是这样的,当我写完出句“不忘当年西域乱”时,对句必须用“各族世代睦金瓯”,后面的句子“各族”实在想不出有更好的词了,但是这两个位置应是平平,而“各”字是仄声,拗起了。所以只好在出句找救的字。而出句中的前两个字应当用仄仄的,所以把“不”字改成“毋”字,意思没变,而平仄又救了后面的拗。
  
   掌握了律诗的拗救的方法,对我们评诗、赏诗、作诗都是很有帮助的。

共 23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讲的拗救,即律诗之调声法。就是诗中如出现拗病,可以对诗句的平仄重新调整,也称调声相救。该文有方法,有例句,对初学近体诗者不可多得,很有益处。问好作者,荐。【编辑 浅明一夫】社长推荐精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菲        2009-08-17 22:45:35
  谢谢推荐!
绿野仙逸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