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写在《我能听见细小的声音》之后

精品 写在《我能听见细小的声音》之后


作者:芳源 秀才,1216.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4发表时间:2016-06-28 14:54:53
摘要:这里的话,是写小说《我能听见细小的声音》的过程,所以另立出来。

有一天晚上,一楼的水泵没关,“哐——吃、哐——吃”的声音搅得我彻夜未眠。第二天清晨,打扫卫生的老朱见我说,没睡好?我说,这里面什么东西响了一夜?他说,水泵。我说,什么水泵?他说,就是水泵。我说,这东西响了一夜你们没听到?他说,你住六楼怎么能听到?
   我才知道,原来是那天晚上工人忘了关了。
   这个水泵的声音不太大,白天,一般情况下走到三楼的位置,很多人就听不到了。它在一楼的一个隐蔽的小房间里,可是我听得真切。水泵的振动声顺着墙壁传到六楼,我躺在床上,无论耳朵里塞满什么都无济于事。上班后,我问同住六楼的同事是否听到了,都说没有,我们住六楼,不可能听到。
   去年,我住在另一个地方,四楼,阳面。我喜欢光线足的地方。唯一不足就是在前方大约一百五十米的地方,另一家工厂的门卫养了两条狗。这狗是养大了当肉狗卖的,每年都养两条,平时就用食堂的剩饭剩菜来喂。这两条拴着的狗,每天至少有十几个小时在叫,从早到晚,几乎不停。晚上,路上过一辆汽车,它们也要叫一阵。白天工作的时候我不太在意,工作又累又忙。到了晚上,尤其凌晨,叫声特别刺耳。可是同事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整整一年,我在这两条狗的叫声中度过,可以说受尽煎熬。我奇怪的是为什么别人听不到,或者根本不在意。
   前年,我的楼上住着一位爱美的女士,我只见过她的背影。有一段时间,从秋天开始,大约有四五个月,她每天晚上十二点左右回来,穿着高跟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每天晚上,我是说每天晚上,她在房间里穿着那双舍不得脱下来的高跟鞋走上至少一个小时。她还经常往地上掉金属一样坚硬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有几次我怀疑是戒指或者汤勺,我听得非常清楚,就像在耳边一样。我一直怀疑她非常贫穷,加班到很晚,回来又没有一双拖鞋可以换,一如我刚出来打工时那样。这样想的时候我真的很同情她。可是在大约两个月后,我终于知道她是一家工厂的老板娘,开的是进口捷豹。我当然很生气,在她的门上贴了一张纸,上面非常委婉地告诉她,楼下的人需要安静之类的话,可她仍旧我行我素。
   我不知从何时起,对声音的敏感远远超过周围的人,我几乎能听到常人听不到或者不在意的声音。我曾试着解开这个迷。这不是病,只是听觉比较灵敏。后来我发现这虽然不是病,却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失眠已经是小事了。由于失眠而健康每况愈下,听觉更加敏感,从此恶性循环。
   从此以后,我的生活彻底发生了变化。我不知道这种变化是从何时开始的,是从半夜恶魔一般的高跟鞋,还是从那两条早知命运劫数只能终日狂叫的狗。差不多十五年前,有那么一两年,我对脏的东西特别在意,严重的时候不敢进公共洗手间。也许老天看不过去,在病情发展到无药可救之前通知了我。当然,洁癖很好治。也许这一切与我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有关,我一直喜欢安静整洁的环境。我讨厌任何由人类发出的种种不该有的声音,梦呓,吵架,高音喇叭,目空一切的高谈阔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听得了清晨的鸟叫,拍岸的惊涛,松林呼啸,还有夜晚的蛙鸣,却难以接受同类制造的噪音,因为它并非发自生命的本能,而是由于贪欲的驱使。
   当然,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由于欲望的驱使。人们想看看月亮上有什么,于是有了阿波罗登月,人们想知道身体到底什么结构,于是有了现代解剖学。可是欲望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不好的,也有度的问题。人终归是动物,许多欲望与生俱来,所以世上成佛的少之又少。我们凡人,绝大多数都在个体的欲望里打滚,浑浑噩噩,终其一生不知所为。季羡林在《阅世心语》里说:“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在一楼的那个“水泵”,我能肯定不是自来水的加压水泵,我怀疑是个排污的什么水泵。这个院子里有几家工厂,有的还是污染严重企业。当然,民不举,官不究,我也没有任何证据。虽然“水泵”的声音严重干扰了我休息,可仅此一点我也无权过问太多。我是一个人,一个听力有点敏感的普通人,不是所有人。即便所有人都能听到,也不一定会有什么好结果。因为有些事,不是你我说了算。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我骨子里的小农意识。
   再说养狗和高跟鞋,对他人造成了影响和伤害,这种“爱好”也是贪欲的一种。我能怎么样呢?没有任何办法。就在我写这些字的时候,窗外对面的工厂里还有两条狗在叫。现代的工厂,门卫要养狗?
   写这篇小说《我能听见细小的声音》,几乎是一时冲动的结果。明眼人已经看出标题是模仿雷蒙特·卡佛的短篇小说《我能看见细小的东西》。写的过程中也是十分艰难,主要是因为我对行文本身和对情节安排的驾驭能力不足。我是对声音敏感,但从来没想过要把它写出来变成故事,况且这不算什么好故事。网上,人们喜欢看冒险与玄幻、总裁与美女、后宫与抗战,我不会编这样的故事,那些对我来说太远。我写过的小说和故事,或多或少地都有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我非常赞同卡佛的观点,他说:“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无法设想自己以一种嘲讽贬低的姿态对待普通日常生活的题材,或所谓的‘俗事儿’。我认为在我们过的生活和我们写的生活之间,不应该有任何栅栏。对于那些不好意思写剃头、拖鞋、烟灰缸、玉米粥这类事物的人,我替他们感到羞耻。”我觉得纯文学小说里的事,就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小事,重要的是,我们要看清小事背后的事,如果你不能,你就只是讲了件小事。而简单地讲一件小事,并不是小说家——当然我不是小说家——的任务。
   个体行为的目的不一定都是明确的,有时候是盲从的,甚至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但小说家肯定不会有这种行为,对小说家来说,这种行为几乎是在“断送”自己的前程。小说里的事,表面上讲一个故事,背后一定另有其事。人物的动作、语言,甚至包括叙述部分的欲言又止,声东击西,不止纸面儿上那点事,这是小说家的本事。哈罗德·布鲁姆在《如何读,为什么读》里说:“短篇小说偏爱默契,它们迫使读者调动积极性,分辨作家所回避的解释。”这也解释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和卡佛的“极简主义”。直白一点说,没明说的部分是留给读者思考回味的部分,也是读者“掩卷沉思”的原因。
   很遗憾,我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笔力,因为我只是写出了一件件普通的小事,并且是一件件我已经看清背后的小事。我当然不会说背后到底是什么。我只能像在《我能听见细小的声音》里说的那样,我希望我的小说写得“离奇一点,又真实一点,就像我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一样”。
   我在小说《一个真实的故事》里说,生活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圆,这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的。有人会立马反驳,说我昨天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甚至想的,今天和昨天不一样,明天更不一样,我觉得这话没有争论的必要。我们之所以喜欢生活的圆,并不是吃穿住都一样,而是因为那里面有安全感,它排除了对明天不确定性的恐惧,这是本能。
   米兰·昆德拉说,“人类的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他又说,生活是一条直线,我们往往以为已经进了天堂,可当那扇门关上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身处地狱。
   人终归是肉身和思想结合的动物。我们有意识无意识的动作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这是作者读者应该去想的问题。卡佛说:“相比起人物正在想什么,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正在做什么,他们正在对对方说些什么,什么是他们没有说出口的,什么是他们正在谈论但却没有去做的,什么是他们正在做而没有到处宣扬的。说到底,人物的行为似乎比他们做那些事的原因更让我感兴趣。”有人不理解卡佛的极简主义,认为只做简单描述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对的,因为他(她)忘记了作者的小说背后还有一道不能打开的门,门的背后很可能是非常恐怖而真实的世界。
   在《我能听见细小的声音》里,“我”一心想成为小说家,辞去工作,住进一栋几乎与世隔绝的烂楼里写作,这本身就是无法被现实理解的,并且“我”也十分清楚这种行为本身,可“我”还是要这么做。周围的人,包括挚友都劝“我”回到现实中去。普通打工者辞去工作想成为小说家,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想脱离现实——无法掌控的现实;一是冲动。脱离也好,冲动也罢,就不可能有真实可靠的结果,但这种结果决不是主观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由于客观的“两条狗”的侵扰。我相信这在现实中有大把的实例。他们背负理想的包袱在城市里艰难生存,大多数人的人生结果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可是没有人会甘心,于是在现实与所谓的理想之间不断徘徊。他们很可能没有任何能力到过任何彼岸,这种徘徊足以毁掉他们的一生——更多的时候是他们不得不徘徊。
   “我”不得不放弃理想,回到温暖的现实。“我”在拆二代朋友的“衣食无忧”的家里暂住,那里温暖,“与世无争”,有母亲(物质保障者)和大姨(精神保障者),那里能提供国庆假期一样的安闲与舒适(外面的真实世界一直在下雨),可即使是菩提树,也有子落叶黄的时候。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生活开始),“我”不得不再次走进那个真正世界寻找真实的自我。另一方面,“我”不想抛弃原来的理想,“我”暂时放下小说家之梦并不是对现实俯首称臣,“我”只是在等待机会罢了。“我”深知温暖的现实不会使理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只会使它在黑暗的泥土中腐烂。可是面对陌生的突然出现的小狗,似乎“噩梦”再次归来。
   于是,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我”又回到了小说的开头。因为我觉得,大多数人的一生,理想与现实并不能相辅相成。
   这也是小说《我能听见细小的声音》采取环形结构的原因。当然,我对此不能驾轻就熟,只能试探一二。

共 38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有两个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是讲述作者听到的几种声音,这部分既暗示了作者小说的材料来源,点明了写作的真实性一面,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环境对人生活的巨大影响,提醒居住环境中的人,不要只考虑自己;第二部分,是作者的论述,这部分论述中,既在剖析作者小说材料的来源构思,也在引述不少名家观点,点明作者的小说观念。这两部分紧密结合,对我们阅读作者的小说,对我们思考小说的写作,都是很有意义的。【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629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6-28 22:03:39
  读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很多的,从思想的角度,让我们体验了噪音带给人的烦恼,警示我们,要将心比心,给身边邻居以安宁;写作上,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收获和思考。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