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道是有琴亦有情(散文)

编辑推荐 【天涯】道是有琴亦有情(散文) ——阳光下的艺术


作者:如匪浣衣 白丁,8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95发表时间:2016-07-02 11:36:50
摘要:“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穷乐之趣,莫近于琴。”

《琴笺》有言:“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穷乐之趣,莫近于琴。”琴是我生命阳光下的艺术,在我的生命中,琴韵袅袅,萦心绕梁,隐隐约约从未远离。
   那一年我七岁,扎着两根冲天小辫儿,拘谨地坐在胡先生前听他弹琴。他的琴音至今令我难以忘怀——那琴音如同他的人一般,清丽而静,和润而远。我听得几乎色授魂与,忘却所有。荀子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我想我就是一匹听着琴音,忘记吃草而怅望天空的小马吧!毫不犹豫地,我开始跟胡先生学琴。他在我的琴谱前写下八个字“初心不改,方得始终”以为激励。
   七年前的旧事了,其余我已想不起来,唯有对胡先生的记忆清晰如昨——胡先生是个非常严厉的人。每次我弹琴时,他总是挺直如松地坐在我的身边,手执一把木尺,不时敲打我弹琴弹着弹着便驼起来的后背,有时候还敲得极重,疼得我浑身一哆嗦。他还以惊人的眼力和耳力辨认我弹奏过程中音色、姿势的失误,用木尺轻敲我的手背以示提醒。“弹琴要坐端正,这是规矩,”他的声音回荡在七年前那小小的用地下室改成的琴房里,“对待琴,一定要心存敬畏。”
   什么是心存敬畏,当时的我并不懂。我只是不由自主地讨厌起古琴,我恼恨为什么别人都在玩耍,我却要每天练一小时的琴,要背长长的谱子……凭什么呀!“初心不改,方得始终”,但我的初心已经被我失落了。这一切愤怒都在我练习一段琴曲时爆发,那一日我练了许久也没有长进,一怒之下随手一甩,琴弦竟连断三根,指甲也断了半截……我当时只觉得快意,现在想来真是无比愧疚——我的琴啊,我亏欠你的,实在太多!但是宽厚的琴君,却一直以一种永恒的守护的姿态站在我的身后——不远,不近。不悲,不喜。不来,不去。
   《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琴就是我的“嗟叹”,我的“咏歌”,我的“手舞足蹈”,它成为我情感的载体。两年前,我奥赛落榜,英语口语竞赛失利,兼之好朋友转校到外省,外婆寄来的《红楼梦》线状全本竟在邮寄过程中杳无消息……打击接踵而至,我心痛难言。我想,天妒英才,末世蹉跎了蔡伯喈;天妒红颜,乱离的命运又捉弄了蔡文姬,难不成这捣蛋的老天爷,还盯上了个寂寂无名的小女子我吧!终于,内心的所有难受,都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尽付之于琴,一切忧烦烟消云散,只留下一段成长中的长歌当哭。琴君“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它温润的守护,让我也愿意用心去守护它的灵性。
   一年前,古筝省赛。决赛场上,人头济济,镁光灯打在我和琴身上。对手实力强劲,我只能深呼吸几次,做到心无一物,眼中只有一架琴——一架,陪伴我六年的琴。伸手,抬臂,动指,摇弦,身体随着音韵摆动。万象无声,大千寂静,什么观众,什么比赛,一切都消失在琴声中。我感受到一股雄浑的力量从雪山之巅轰然冲下,冲刷我的全身,洗涤我的心灵……在评委报出比分时,我的亲人们高兴地欢呼起来,我却恍恍惚惚,仍然沉浸在方才的片刻中。琴君呵,你那传承千年的魂魄,终于在那一刻对我这个二十一世纪的少女敞开心扉!
   从赛场出来,胡先生赞赏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可不能骄傲。”我点点头,声音里竟然有了几分委屈:“老师,这几个月里为了准备比赛,我真是好累呀!我觉得我已经失去了从前弹琴的那份快乐了。”胡先生看了我一会儿,表情严肃起来:“老师前些天给你讲过苏轼的一句诗,你还记得吗?”我当然记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意思是说想要寻找内心的清明,就要独自弹琴。“你现在懂了吗?”老师见我想起,便拍拍我的肩膀,“比赛不过是一次测试,你学琴是为了琴本身,不是为了比赛,所以不要因为比赛而失去了对琴本身的快乐。”我重重地点头。从那一刻起,我明白了,琴音寂寂,往来古今,从来不为了热闹与掌声。
   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淡泊的情怀,我才有了守护琴君之灵性的法宝——我终于有了一颗本真纯洁的初心对待琴,对待自己。从此,弹琴是为了学琴,学琴是为了读历史里的古往今来,为了读自己的心潮腾涌。琴开始用一双有力的臂拥我入怀,聆听它浑厚的历史的心跳。我听见孔子在琴中识文王,听见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听见蔡文姬用一生奏成一曲胡笳悲歌……我才明白,遑论古人今人,无论在怎样的困厄中,抚琴人生命中最忠诚,最华彩的陪伴都是一架琴,足以长歌当哭,超越荣辱,萦绕成一段不朽青史。
   前日我去看望胡先生,他独坐琴前,朝我朗声笑语,风采不减当年。我在琴房里竟然看到一架无弦琴,惊疑不定。胡先生答:“夜里失眠,便弹无弦琴,不会扰人。”“没有声音,您不觉得无趣?”胡先生笑着反问:“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我才想起胡先生曾经讲陶渊明的故事:“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如果天地和鸣,敬畏在心,真是“何劳弦上声”呢?
   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从前。胡先生正用木尺敲着我的背,不住说:“坐端正,对琴要心存敬畏。”此刻我终于明白,那样庄严肃穆地去弹琴,是因为一己微躯在那一刻面对的不是琴,而是苍天大地。
   “会得无弦琴上意,水流云在已多时。”临走前,胡先生在《云水》谱上写了句偈子送给我。我天资驽钝,难会无弦琴意,但是在这与琴相知相伴的七年中我中找寻回了每个人生命中本真的敬畏之心,不让它在现实的喧嚣之下被淹没——说到底,我不过是借着琴君,唤醒这一份敬畏,使我的生命肃穆庄严,保持柔韧的美丽。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琴君哉!琴,就是我生命阳光下的艺术,在我的生命中,琴韵袅袅,萦心绕梁,从来不曾远离。

共 22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真挚动人内涵浑厚的散文,这是发自肺腑的吟咏,这是心底深处的感应和共鸣。细细品来,不由得为小作者的博学而叫好,更为其能达到和琴融为一体,物我两忘的境界而赞叹。许多时候,人生是一场独处的清欢,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深处的爱好与喜欢,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方能做到不忘初心,淡然前行。本文主人公对琴的感情由最初的喜欢,到感到疲累的厌倦,再到耳边绕着先生教诲之音的静默和淡然,这一系列的情感变化过程,也正是人生升华的过程,最后终于明白了,之所以亲近琴是因为心底的喜欢,而不是为了琴之外的其他荣誉。只要心中有琴,必会弦外有音,那时有弦无弦又有什么区别呢?因为余韵会一直飘荡在心中,成为一生的知音,让人珍惜。感谢小作者带来的精彩,小小年纪有如此的顿悟着实不易,也让人由衷地喜欢,极力推荐共赏!祝开心快乐!前程似锦!!【编辑:袁梦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袁梦雪        2016-07-02 11:39:30
  欣赏小才女真挚感人的美人,带着智慧,带着坚持,带着哲理,让我们也有所反思和顿悟,如此了得的才气,令人无限喜欢。问好!祝才情无边!精彩连连!!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6-07-02 20:05:55
  很好的散文。多来稿。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