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孟老爹轶事(小说)

编辑推荐 【荷塘】孟老爹轶事(小说)


作者:砾友 童生,722.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7发表时间:2016-07-03 20:29:09
摘要:文章讲述了一位朴实农民孟老爹的优秀人格的系列感人故事


   孟老爹已经有好几夜没有能睡好觉了,那是因为他的心在一阵阵地绞痛,为啥?因为,他要忍痛卖掉他的心肝宝贝——那头大黄牛。
   说起这头大黄牛,那可是大有来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孟老爹的家乡实行土改,他分到了一头小牛犊,虽然只是比绵羊大不了多少的小牛犊,却把孟老爹乐得合不拢嘴。是啊,孟老爹那时候才三十多岁,半辈子佃户生活,给地主耕种播收,使用过的牲口确是不在少数,可是,没有一头是属于自己的呀,这回他有了自己的牛,当然是爱如珍宝了。
   小黄牛刚断奶,很容易生病,伺候得稍不小心,它就会丧命。孟老爹当然深知这个道理,为了照顾好小牛犊,他在栓小牛犊的茅草屋里搭了个地铺,日夜跟小牛在一起。白天,他舍不得喝完那碗红高粱糊糊,总是自己喝一半留一半给小牛犊喝。晚上,他就睡在小牛犊旁边,听着它咀嚼的声音,咯咯吱,咯咯吱,他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了。
   在孟老爹的精心伺候下,小牛犊一天天长大了,一年下来,小牛犊居然长成了威武雄壮的大黄牛了。那牛眼又大又圆,长长的睫毛真是好看;那犄角又粗又亮,威风凛凛的;那粗壮的脖子、滚圆的肚子、健壮有力的四肢,无不显示着它的力大无比,就连那不怎么上眼的尾巴,一甩一甩地,也显得那么的协调。
   孟老爹一边用铁刮子给大黄牛挠着痒痒,一边眉开眼笑地对人说:“别看它个子大,可它年龄还小着哩,力气还没长全,可是不敢让它出大力哦。”
   周围的人都禁不住笑:“看把你疼的,疼它比疼你儿子还很啊!”
   孟老爹一点儿也不着恼,反而笑呵呵地说:“儿子?儿子能帮我耕地?”
   引得周围的人呵呵大笑。
   孟老爹话虽这样说,可耕牛毕竟是农家的主要动力,拉车、耕地、耙地、播种,哪一项能离得了大老黄?就是磨面,也得由大老黄来干,只要把它的眼睛蒙上,一声吆喝,它便会不急不躁地绕着石磨转起圈来,等到把它的眼罩拿掉,它看到的是磨好的面粉,当然,那粮食皮子便会成为对它的奖赏,孟老爹在给它喂草时,会加入其中,以增加它的营养。
   大老黄既是孟老爹的宝贝,也是全家的宝贝,孟老爹全家老小都把大老黄看成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大老黄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孟老爹全家老少的心。每当牵着大黄牛走出院门时,大老黄总要把那圆滚滚的大肚子有意地在门框上左蹭一下右蹭一下,它的这愚笨的动作,总能惹得孟老爹全家哈哈大笑。
   大老黄有个怪脾气:若不是孟老爹家的人,是不能牵它的,它会瞪起那两只硕大的牛眼,愤怒地向来者示威,甚至,主动向牵牛者发动进攻,。可是,只要是孟老爹家的人,哪怕是个小孩牵它,它也会温和顺从地跟着走。再就是,只要孟老爹家的人将缰绳交给生人手里,大老黄同样会温顺地跟着走,好像它心里明白:“这位也不是外人,要不然,主人怎么会把我交给他呢?”
   孟老爹全家老少都把大老黄看成了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孟老爹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县中学读初中,一个在一所完小读高小。一天,邮递员送来两封信,孟老爹拆开一看,顿时,脸上挂满了笑纹。原来,他接到的是两个儿子分别考入高中和初中的录取通知书。这消息一传开,在村里立马炸开了锅。你想,在那五十年代初期,文盲是中国人的主流,几个村也难有一个初中生,此时,在孟老爹家居然一下子出了一个“秀才”、一个“举人”,那还了得?全村的人谁不羡慕?都说孟家的祖坟冒青烟了,孟老爹乐得整天合不拢嘴,好像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岁。
   孟老爹高兴是高兴,可紧接着就是犯愁了:两个孩子的学费到哪里操持?再说,孩子要到远离家乡百里之外的学校去读书,学费生活费都需要钱呐。家里日常的油盐酱醋钱,都是靠母鸡下蛋换的,这回,要一下子拿出不少钱,可真的把孟老爹难住了,愁颜逐渐代替了他脸上的笑容。
   孟老爹一筹莫展,全家人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向亲戚邻居三朋四友去借,终归不是个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再说,在那几乎家家户户无隔夜粮的年代里,能够不挨饿,就已经算是富裕了,谁家有闲钱相借?最后,孟奶奶说:“要不,咱把大老黄卖了吧?”
   这句话一出口,全家顿时陷入了沉默,孟老爹一袋烟接着一袋烟地抽,可以看出,他的心中是多么的舍不得。可是,舍不得也不行呀,毕竟孩子的前途比什么都重要啊,最后,全家人一致决定:“卖牛!”
   离乡间成集的日子还有好几天,这几天,对于孟老爹老说,心中真是如油煎火燎一样的难受。他从地里干活回来,不吃不喝,先去看看大老黄,用手抚摸抚摸它那油光水滑的黄毛,大老黄也用脑袋不停地在孟老爹身上蹭啊蹭。孟老爹想着明天就是成集的日子,大老黄就要与自己分开了,他心中酸楚万分,不由得落下泪来。
   第二天,孟老爹牵着大老黄出现在集市上,好几个买主围着孟老爹侃价,他们都看中了这头膘肥体壮、油光水滑的大老黄,争着要买。孟老爹自然把价格抬高了好些,即便价格高,买主还是很爽快地把大老黄买下了。
   临要牵走大老黄时,孟老爹对着买主千叮咛万嘱咐,告诉他大老黄的习惯、应该如何喂养等等等等。买主把百分之三十的牛钱付给了孟老爹,许诺在下一集付清全款,交易就这样敲定了。
   可这大老黄拉着架子不肯跟买主走,回过头看着孟老爹“哞——”地叫了一声,竟是那么的凄惨,孟老爹的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如果不是在集市上,当着这么多的人,他真想大哭一场。
   孟老爹眼看着大老黄被买主牵走了,他站在那里目送着他的宝贝走远了,直到被人群遮挡得看不见了,才转回身来。
   孟老爹脚步踉跄地回到了家中,他一句话也不说,坐在床上吧嗒吧嗒地抽起了旱烟袋。家人知道他心里难受,没有人劝他,因为,谁都知道,这时候任你说什么,都没有用。
   屋子里一时间充满了辛辣的烟草味,孟老爹收起烟袋,走到了牛屋,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只有喂牛的木槽他用手把牛槽里剩下的一些草料,一点一点地向外清理,清理得是那么地仔细,终于,如珠子般的泪滴,重重地砸到了他那粗壮的大手背上……
  
   二
   孟老爹卖掉了大老黄,当时只拿回三成的钱,回家后免不了要听几句埋怨的话,怕是被买主坑了,孟老爹解释道:“没事儿,那买主很老实,答应下一集把钱全给的,何况他还把他家的地址告诉了我。”
   五天过去了,又是成集的日子,孟老爹早早地来到集市上,等候那买牛的人。可是,一直等到太阳偏西快要散集了,还是没有见到那买主。老爹知道,买主不会再来了,心中有些沮丧,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到家之后,自然免不了要受老娘的一顿埋怨。后来又经过几个集市的等候,仍然没有见到买主,孟老爹的心情从对大老黄的思念慢慢转化为对卖牛钱的担心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好几个月过去了,依然不见买牛人露面。眼看着就快要到年关了,孟老爹心想,孩子们离家在外辛苦了一学期,放假归来过年,总要买点肉给他们打打牙祭吧,于是,孟老爹决定到买主家中走一趟。
   孟老爹起了个大清早,吃了两个野菜窝窝头,喝了一碗高粱面糊糊,就出发了。从自己家到买主家有二十多里路,乡村的“里”都长,说是二十里,二十五里也量不了,步行大约得走三个小时。
   孟老爹按着买主当时告诉他的地址,边走边打听,终于找到了地方。他心里惴惴不安,担心那地址是假的,他走到买主所说的大门前,看着那破败的院墙、斑驳的木门,心想,这家也够寒碜的。他敲响了木门,没一会,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女孩眼神警惕地看着老爹问:“你找谁?”
   孟老爹道明了来意,就听得屋内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小玲,请客人进来吧。”
   孟老爹随着那个叫小玲的女孩进入屋内,只见屋内破败不堪,一张床上两个孩子围着一床破被絮冷得索索发抖,屋子正中摆着一张矮腿方桌,几个黑碗里尚有残余的玉米糊糊,西头一间屋内传出来声音:“听声音,是卖牛的老哥吧?”
   孟老爹循声看去,见床上躺着个人,说话的正是买牛的老刘,孟老爹走了过去,问道:“老刘兄弟,这是咋的啦?”
   老刘叹了口气道:“嗨!别提啦,老哥,那天牵牛回来,就把牛卖给了老孙头,它是使牲口的老把式,好不让你的大黄牛受亏。实话说,我是贩卖牛的,可你老哥的这头牛,我却没赚什么钱,只想落个心安。”老爹心里咯噔一声:他是个牛贩子?
   老刘接着说:“原说在下一集就把钱给你的,可是,在第三天我到地里干活回来天黑了,也怪我不小心一脚踩进地沟里,把腿给弄折了,这一躺就是好久,骨头没对严实,恢复得不好,没敢起床。真的对不起你老哥,钱没给你送去,还害你跑了这么远。”
   他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哥,你是个老实人,我不骗你,自从我断了腿,连治病加上孩子们的吃喝,那牛钱也就没怎么剩下了。”
   他的话又停下来了,一会接着说:“老哥,我不能让你白跑这一趟,我家中没什么,你看,院子里那头猪有八九十斤,你赶回去杀了过个年吧。真的对不住你了,过了年,我一准凑齐钱给你送去。”
   孟老爹看看院子里,的确有一头猪,再回头看看床上的孩子,还有躺在床上的老刘,心里有些酸酸的,就试探着问道:“咋没见你媳妇?”
   老刘又是一声叹气:“嗨!去年就病死啦,撇下这几个孩子……”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孟老爹的心又是咯噔一下,停了一会说道:“兄弟,我不能赶走你的猪,你们一家老小就指着这头猪过年哪,何况你还卧病在床。这样吧,你安心养病,牛钱的事,以后再说吧。”
   说完,告别了老刘,跨出了那破败的院落,踏上了回家的路。
   虽然是艳阳高照,可厚厚的积雪依然坚挺,毫无融化的意思。孟老爹咯吱咯吱地行走在雪地上,他的背后留下了一行深深的清晰的脚印……
  
   三
   凡是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整天在地里干活,风里来雨里去,冬天寒风吹,夏天烈日晒,皮肤红彤彤、黑乎乎的,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孟老爹却与众不同,他的皮肤任太阳如何晒,任干燥的风如何吹,却总是不会变黑,给人的印象,好像是城里坐办公室的干部。他生有一副俊朗的面孔,大小适中的眼睛,挺直而圆润的鼻子,眉毛上挑,却并不过分,唇线将他的嘴唇分得红白分明,给人以和蔼可亲的感觉。
   孟老爹七八岁时,母亲担心不识字受人欺负,便将他送进私塾学堂,由于他学习努力成绩出类拔萃,老师对他寄予了很大希望,后来,由于家境十分困难,不能继续读书了,老师真心挽留,却也没能改变他辍学的命运。几年的学堂光阴,确实没有白费,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柳体字,如果把他手写的毛笔字与字帖放在一起,不是专业的书法家很难分辨出哪是他写的哪是字帖。
   孟老爹性格温和,平日里跟人说话,没有高声,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可是,你哪里知道,他的武功和力气是如何地惊人?孟老爹身高一米八多,肩宽腰细,双臂腱子肉突起。为了练习力气,他经常于晚饭后在打卖场上用双腿夹起轧麦子的石磙,让它连续翻筋斗,石磙是石头做的,哪一个不得好几百斤?这神力,总是让围观的村民们喝彩不止。
   当时,民不聊生,土匪四起,村里地主老财担心财产被抢,便花重金请来武术教头,教给乡村青年武术,以防备土匪。孟老爹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他努力练习武术进步极快,大红拳罗汉拳两位教头看他是个习武的好材料,便专门给他上小课,将自己的看家武术传授给他,因此,在几年时间内,他真正学会了大红拳、罗汉拳、通臂拳,教头们看着自己的这个徒弟武功进步得如此之快,都深感欣慰。
   孟老爹有件传奇色彩的事,就是被村民们传得有些走样的徒手制服凶牛的事。这事情的真实经过是这样的:一次,孟老爹需要耕地翻土,这活计离了耕牛是不行的,于是,他向邻居韩大磊去借牛,韩大磊家有两头牛,韩大磊说:“那头老实牛刚被贾德胜借走,现在只剩下一头抵人牛了,正在槽上吃草,你要是敢用,你就牵走。”
   孟老爹犹豫了一下,他深知抵人牛那桀骜不驯的德行,难以使用,而且还会主动攻击人,可是,当下,正值农忙季节,哪里有闲着的耕牛可借?便道:“不怕,我小心着就是了。”
   他来到牛槽前解开缰绳将牛牵了出来,刚刚牵出大门,那头牛便发动了进攻,只听它“哞——”的一声,接着瞪起牛眼,低下头用那两只犄角向孟老爹冲来。孟老爹眼见它凶猛地向自己冲来,便迅速向旁边一侧身,躲过这致命一击,凶牛一击不中,便用犄角横着乱甩乱顶,牛的犄角又尖又硬,若是被它挑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只见孟老爹左手将缰绳猛地往下一带,牛头被迫低下,他抡开右拳照着凶牛的左肋颈部猛打,当这牛被打到十几拳头时,竟然噗通摔倒浑身颤抖,孟老爹大喝一声:“起来!”
   这凶牛居然乖乖地站了起来,孟老爹故意站到凶牛的前边,想试试它是不是还抵人,它居然俯首帖耳,不敢再有丝毫抵人的意思了。孟老爹就这样驾驭着它顺利地耕完了土地。还牛的时候,孟老爹对韩大磊说:“但凡抵人的牛,性子都烈,不过,力气也大,只要你能制服了它,干活比老实牛强得多。”从那以后,这头牛对别人发凶时,只要听到孟老爹说话的声音,便会立刻老老实实的。这事听着像是三国演义,活像武松打虎,可是,听数位乡邻述说,俱都证实确有其事。

共 1009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篇人物传记性质的小说。小说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孟孝先孟老爹的轶闻趣事。解放后,孟老爹分得了一头黄牛,视为珍宝,然而为了孩子上学,他忍痛把大黄牛拉到集市上给卖掉了。善良的孟老爹允许买主先付了百分之三十的牛钱。说是下一集全部付清,结果等到年底也没有见买牛人。孟老爹走了二十多里地找到了买家,原来他是个牛贩子,因为摔伤了腿 ,所以钱也一直没有给孟老爹。看到他们家生活条件这么差的情况下,孟老爹二话没说,就转身回去了。孟老爹读过书,练过武,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曾徒手制服过凶牛,一人对付四名混混,经他的教育点化,四个集市一霸走上正道。他为人善良忠厚,对母亲的话奉若神明。教育孩子也要孝顺老人。孟老爹把四个孩子教育得人人夸赞。四儿子虽然在大队当会计,但他牢记父亲的话“不是自己的,伸手必被捉。”所以,因账目清亮如水,被调到公社工作。小说语言风趣,情节完整,通过一系列事例塑造了一个为人正直、善良、孝顺、勇敢、朴实的老农民形象。一篇充满正能量的小说,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6-07-03 20:32:02
  感谢砾友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砾友        2016-07-03 21:06:01
  真诚感谢您细心审稿并作了修改,让文章增加了连贯性、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07-03 22:08:58
  老师以娴熟的叙述,极具特色的语言,再现一个老农的生活,通篇呈现着浓厚的真实性,事和人都生动鲜活,读之亲切,唤起感慨。欣赏学习精彩小说,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砾友        2016-07-04 09:52:22
  感谢老师您对拙作的肯定,并作了精彩点评!
3 楼        文友:阿巧        2016-07-03 22:11:22
  文章讲述了孟孝先孟老爹的轶闻趣事。语言风趣,事例典型,读罢,一个为人正直、善良、孝顺、勇敢、朴实的老农民形象跃然纸上。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阿巧        2016-07-03 22:12:10
  问候砾友老师!祝愿您在荷塘佳作连连!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5 楼        文友:天龙        2016-07-04 00:36:25
  祝作者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频!!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