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人在横岗莲在心(散文)

精品 【山水】人在横岗莲在心(散文)


作者:余显斌 举人,4017.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28发表时间:2016-07-12 10:51:07


   古人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儿所说的仙并非指仙人,一般指的是高德大僧,驻锡于此,木鱼咚咚,诵经之声呐呐,响起在云雾缥缈中;如此以来,此山即成名山。
   横岗山即此一点,位于名山之列,就可当之无愧。
   因为,这儿曾走出过一个和尚,布衲袈裟,踏过山水,袖拂白云,在大唐盛世,在儒道对峙中,让佛如一朵莲花,灼然其间,鼎足成三。
   这僧人,就是四祖司马道信。
   司马道信,本就是此地人,生于本地的梅川镇。
   梅川镇是一个古镇,建于北周,也就是宇文邕挥剑东指、一统天下的时代。是时,此地为建宁县府衙所在地。那时,这儿一定人流如织,车马喧喧了。只是后来建宁撤销,此地,也就在历史云烟中缓缓老去。而今,走在这儿,新楼大道,平直如砥,时时有古旧老屋,青砖黑瓦门楼,耸立其间,让人一见,如沿着竖行文字走入了唐诗宋词一般。
   这儿,是一处怀古的地方。
   由于时间久,就显得旧,就沉淀着一种文化,给人一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悲怆感,给人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情。
   这种感情,有些低沉,但却很美:能让心灵波动的感情,都是美好的。
   司马道信所居住的地方,仍有陈迹可寻,在人家住处中,有一黄色建筑,庭院深深,飞檐翘角,一派古色古香的气韵。站在门外,照壁上书一“禅”,让人见了,心里顿时沉静下来,好像远离了红尘名利,远离了俗世争夺。沿着拱门进去,脚步坎坎,一声一声仿佛从心湖回荡。院内有口井,据说是道信当年汲水所用。井外呈六边而内为圆形,走到井边,即有清凉之气浮出井口,浮荡在任的脸上身上,也浮荡在任的心里,让人眼净,身净,心净。
   站在圆圆的井口边,可见里面白光浮动,汲水而饮,一种清新白净之气,顺喉而下。心,在水的滋润下,如一朵莲花淡淡开放。井还在,可井边汲水的高僧早已走远了,走入佛国,走成僧界的一座高峰。
   真得感谢这小小一镇,走出一位高德大僧,从而让大唐文化,繁盛如花。
  
   二
   中国文化,东汉以来,释道儒并存。儒,让人积极入世,积极进取,因而,大唐盛世,金戈所指,所向无敌,国力之盛,并世无双。道,让人回归自然,保持个性,也因为这样,中国文人千人千面,绝不相同,尤其到了唐朝,每一个诗人在积极进取以功名自许的同时,没有忘记保持个性:李白狂放,王昌龄洒脱,孟浩然闲雅……这都是因为道,让他们保持了一份独特,一份悠然,一份舒闲。
   这时,佛亦介入其中。
   佛以外冷内热,影响着大唐诗人们;以善待生命,了悟生命,启迪着青衫飘飘的文化人;以清净洁白之心,返观自然、体悟生命的原始意义,影响着整个大唐诗坛。真是这样,唐诗多了几许佛性,多了几许佛韵,渗透着晨钟暮鼓的意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具有佛的静寂。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有一种佛看破红尘,独对清冷的佛家心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具有一种在万籁俱寂中体悟生命本真的佛性。
   佛性佛韵之诗,在唐代成为诗歌的一大景观,一座丰碑,以至于著名诗人王维,被人称为“诗佛”,与“诗仙”“诗圣”鼎足而三。也因此,佛让唐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与他朝之诗大不相同。
   儒,在中国汉文化中,如水之源,如本之末,不可或缺。道,亦源自中国,加上唐帝姓李,以老子后人自居,更是大力宣扬道教。而佛,在玄奘之前,能发扬光大,波及文人诗家,实在得益于司马道信。就这一点而言,小小的梅川镇,对唐诗的作用是不小的,对汉文化的发扬光大也是不小的。
  
   三
   四祖活着时,大唐的天大可汗李世明,曾屡次请其入宫。可是,禅师清风在握,明月在怀,梅花白雪在心,拒绝入宫,闲云野鹤,游走四方,佛珠轻捻,漫步在山水松林下。天可汗无奈中,唯有赐以紫衣,以示尊崇。
   他坐化后,代宗赐“大医禅师”的尊号。后世又加其号为“妙智正觉禅师”。他开创的“农禅并举”一说,即是僧人除了盘坐蒲团、敲木鱼诵佛经之外,还要手持农具,下地劳作。此在僧家语为“出坡”。这,无疑让僧人做到了知行合一。
   过去,僧人不劳而获,是国家的负担。从此,这种负担消失。这样,既可锻炼僧人体力,也能减轻国家负担,更为僧人自身发展打下物质基础。
   也因此,他在佛教上地位十分重要。
   也因此,他修行之地,成为圣地,成为游人向往的地方。他当年出家的地方,就是武穴市横岗山的四祖禅院处。
   在这儿,他一住就是七年。
   在这七年中,他坐在悬崖上,面对远方,双手合什,看白云升起,看红日西沉,看暮霭浮荡,听晚钟悠扬。他一身布衲,行走在横岗山的山水间,从每一根草中了悟禅机;在每一朵花中了悟佛法;在每一声鸟鸣中,滋生出大慈大悲之心。
   在这儿,他如一朵洁净的莲花。
   在这儿,每一片风,每一丝雨,每一滴露,都曾经滋润过他的内心,也间接地滋润了大慈大悲的佛法。
   山,还是原来的山;水,还是原来的水。只是,唐代已经挥手远去,大师也已经走远,走向佛钟溟濛的远处。今天,我们沿着这一条香花飘飘的佛法之路,一步一步,走上这座灵性的山,是赏景,是怀古,也是洗心。尘世间,太多的名利犹如灰尘,蒙蔽了我们的心;太多的欲望,让我们的灵魂结茧;太多的尔虞我诈你争我夺,让我们身心俱疲。来到这儿,听一声诵经声,给心滋润一滴露珠,心清闲,人亦清闲。
   山中钟声向晚,一声一声传入耳中,沉入心中。
   山中,有雾升起,缥缥缈缈,来去无迹。
   红尘远去了,佛界一步步靠近了。
  
   四
   横岗山能成为佛界,成为僧人驻锡之所,在于峰奇,在于山秀,在于云雾多变。
   这儿峰之奇,让人瞠目结舌,难以言传。在山中走,草色蒙茸中,松色沁秀处,时时有石如虎如豹,突兀而出,让人见了惊魂丧胆。此时,如李广夜游,一定会抽箭射石,直没至镞。至于石有如兔的,如人的,如龟的,所在皆是。“自然钟神秀”,来到横岗山,才相信这句诗的妙处。
   尤其女儿城的山峰南边,有一平坦石坪,四山一围,如一把太师椅,稳稳当当放在那儿。右边石缝中,有一山泉汩汩流出,白净如月,清亮如佛祖的微笑。泉水清冷,捧一捧饮下,清甜,白净。
   此时,心也是净的,纤尘不染。
   四祖禅院就在女儿城处。这儿,山峰之奇,之陡,如刀砍,如斧截,如利剑直刺九霄,如银河泻下长天。尤其舍身崖之险,让语言乏力,难以描述。石为一光秃秃的巨崖,直耸云间,石上无树无草,唯白云缭绕。这儿,人言,当年四祖坐此参禅悟法,修成一代高僧。人站崖前,向下一望,隐隐约约间只见路细如带,人小如蚁,山风阵阵,吹衣生寒。
   有时,朝阳初开,见一尊雕塑坐在崖头,面朝东方,问于当地人,答曰:“僧人参禅。”让人见了,不由感叹,只有忘却自身忘却一切的佛子,才可以坐在此处,凡世之人,只能望而却步了。
   至于佛手石,真如一巨佛之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合拢,指缝隐然可见;大拇指与小指张开,指节清晰可触。见了这巨手,不由得想到《西游记》,想到佛祖巨手擒悟空的过程。想象其情状,大概如此吧。佛手石手心如一蒲团,有僧盘腿而坐,合什垂目,自有如来之相。
   鸡冠石极似鸡冠,人卧石上,山下人家隐约如在几案前。再远处炊烟袅袅,隔水升起,大路弯曲,绕向远方,长水净白,环抱一曲桃花杏花梨花。
   咫尺之间,一为仙界,一为人世。佛从不拒绝人世,只有入得世,才有慈悲心。
   而横岗山之秀,则在于山绿,山青。这儿雨水不少,如通人性,招手即来,水汽也因此很足。走在山中,扑面而来的风也润润的,凉凉的。
   山间的草色,一律油绿,每一根都翠色逼眼,仿佛用手指一弹,就能弹出一粒绿色的水珠。山花或白净,或火红,或紫色,润泽着水意,弥漫着水色。
   树,一棵棵罩着一片绿意,撑起一片绿荫。
   翠色中,是一声声鸟鸣,仿佛一粒粒念珠,圆润、平滑,沁着翠色,含着梵音,让人听了,心如横岗山的山色一样,空濛一片,无限轻盈。
   一座座寺庙,就隐然于绿色中,如黛眉一痣,有的倚崖而建,危楼耸立;有的佛塔直立,冲出重霄;有的山门庄严,面对白雾;有的飞檐翘角,秀出林间。
   至于雾,就在山林间,就在奇石间,随意流荡,或如棉团,或如丝巾,绝细绝细的,如昨夜的一个梦般虚无缥缈。云流时时变幻着形态,遇着山峰碰撞,则浪涛卷起,如千堆积雪;流到平阔处,平平铺展,如白色的湖水荡漾;有时从山顶而下,做飞流直下三千尺状;有时在山间盘旋,做流水无声状。人在山道上走,时时隐入雾中,忽听呐声呢喃,云雾一破,走出一衲衣飘飘的僧人,如西天下凡的罗汉;有时,雾中会露出红墙黄顶,竟是一座寺庙,突兀眼前。
   雾中,时时有钟声回荡,那是僧人在做晚课。
   暮色起来,佛寺灯光次第亮了,星星点点的,如天上的一颗颗星星,一闪一闪的。风大,雾气仍飘荡着,染满衣袖。进入房中,衣袖一展,竟还飘出一丝一缕的雾,禅机一样缥缈。
  
   五
   游横岗山,宜于春天。春天的横岗山,千山一碧,花色如珠,鸟鸣如歌,水色如月,人在其中,身心舒展,仿佛其中的一花一草,一片白云。
   夏季更宜于来此游玩。此时满山蝉鸣,四处流洒,听着暮钟,听着蝉鸣,听着梵唱声声,人也如在佛世,一身清净,了无一痕。更何况,山中清凉,暑气尽去,从尘世走来,自会走入一个大清凉世界。
   至于红叶如火时,人处山中,踏着落叶,看千山一空,长天白云,心白与佛境吻合,心态与山色相衬。冬季则雪光满山,襟袖透白,人处此地也白如梅花一朵了。
   我来时,是在一个春日的雨天。
   春天的横岗山,在雨中披了蒙蒙的雾,远看,山势一皱一折的,好像含着一种清愁一般,给人一种欲说还休的情态;近了,才知山势峻峭,有剑拔弩张的样子,有壮士问天的情态。
   不过,三月的雨不大,沾衣不湿,吹面不寒。
   走在这儿,走在横岗山道上,或者走在四祖禅院中,对着丝丝的细雨,问一声禅在哪儿?佛在何处?雨丝丝地飘,梵音隐约响起:一切都静静的。
   游罢横岗山,我一身轻松下山,坐在车上,突然了有所悟:游横岗山,其实就是一种洗心的过程,以翠色洗去心中尘埃,以鸟鸣荡除心中的名利,以佛声冲刷心中的得失。
   游罢横岗山才知,禅在心中,佛在心中。

共 41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在横岗莲在心》作者以大气磅礴的文字描绘了横岗山的秀美风光,而峰奇山秀的横岗山因为四祖禅院有了得天独厚的独特韵致,成了源远流长的佛教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作者的游历中我们分明感到横岗山博大厚重的积淀并不使人沉重,只会让人轻盈,因为这样一个洗心的过程能让人放下很多东西。随着作者的文字我们仿佛亲历了横岗山之行,饱览灵山秀色,将一切尽收于眼底,更是一次心灵之旅,于禅机佛语中荡除名利,冲刷得失,以一股浩然之气立身人世!问好作者,推荐共读!祝老师夏安!【山水编辑:滦河晨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713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耕夫        2016-07-12 12:28:53
  赏读美文,叙事说理,许多教益。虽不懂禅理,但对于自然给人们的某些启示,显然感受得到。问好!
2 楼        文友:青苔与岩石        2016-07-12 12:36:16
  与横岗对语,山水神情既是人的喜怒哀乐,或流畅或阻滞或激动或悲伤。与横岗的灵魂对语,人们学会了放下一切,空去一切,给生命的真在心中升起一朵洁白的莲花。问好作者创作辛苦,敬茶!
坐在一个炉灶的角落,烧出苦辣酸甜的味道!
3 楼        文友:宏声        2016-07-21 21:28:18
  拜读该作看到远方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佳作生辉,宏声为远方的老师发出一个又一个赞声。我会常常读远方老师这样的优秀作品,在写作路上拜师,在江山文学路上阔步前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