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家乡的渔鼓(散文)

精品 【杨柳】家乡的渔鼓(散文)


作者:金色池塘 布衣,28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90发表时间:2016-07-14 10:20:01
摘要:我感激他的温和善良,从那以后,打心眼里越发喜欢他唱的渔鼓了。

【杨柳】家乡的渔鼓(散文) “简板敲,渔鼓点,张果老骑在驴上边”说的就是曾盛行于山东中西部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渔鼓。渔鼓又名“梆梆鼓”,是一个三尺多长的竹筒,用鱼皮、蛇皮或猪皮蒙住一头做成的乐器,表演时可敲可拨鼓面,表演人持渔鼓握筒板,有说有唱,内容以劝人为善的故事和历史人物传说为主。
   在我的人生记忆中,故乡的渔鼓是一个难以磨灭的鲜明印迹,它仿佛神秘的精灵,总是在不经意间倏忽而至,唤醒我沉睡的记忆,却又在我惊喜的瞬间稍纵即逝,令人倍感失落。时间久远,尽管我己记不清那些具体的渔鼓唱词,但那时而悲怆苍凉、时而慷慨激昂的渔鼓曲调,却始终挥之不去,萦绕在我的少时记忆里。
   上小学时,每逢集日,下午放学后第一个抓起书包冲出教室的一准是我。我不是贪玩,也不是急着回家,而是与时间比赛似地飞奔向集市,希望能够赶上渔鼓艺人散场前的最后一段说唱。到了集市,不用特意寻找,拐过供销社东南角,你就能听到隐约传来的渔鼓声……十米开外的邮电局前那株大槐树底下就是渔鼓艺人的老场地——天色渐晚,那里仍然围着里里外外两三层听书人。
   渔鼓艺人说书时,多数时候是坐在凳子上,怀中抱着三尺渔鼓,左手夹击简板(两片一尺多长的狭长木板,可相互敲击)发出清脆的啪啪声,时快时慢,节奏恰好与艺人口中唱词的缓急相对应,而每到一句唱词临到结尾的时候,艺人的右手无名指和中指便敲击渔鼓的筒底,发出低沉的咚咚声。他们在演出时,唱到精彩的地方,常常是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咿咿呀呀的唱,自己就先陶醉在他本人所营造的精神世界里了。
   渔鼓这种说唱的道具虽然简单,却极具魅力,与渔鼓艺人的唱腔相得益彰,珠联璧合,一点也不亚于其他戏曲里伴奏的乐器。艺人的说唱,嗓音一般略微有些沙哑,富有沧桑感,极具艺术感染力。在简板时缓时急的节拍伴奏下,其唱腔的音调千转百回,如故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路,盘旋曲折,时而山重水复、晦涩难走;时而柳暗花明、悲喜交集。而在这些声调转折的关口,配以渔鼓的咚咚声,便更觉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渔鼓艺人在说唱的时候,围绕在四周的观众们,也都微合着眼睛,竖起耳朵听得如醉如痴。集市上喧闹嘈杂的声音,都变成了背景声音而显得遥远陌生。置身于此,即使你不懂艺人的说唱方言,也会因为他吟唱语调的高低婉转,悲喜哀叹而深受感染,沉浸在说书艺人所营造的悲欢起伏的精神世界里。这简直和在巍峨庄严的音乐厅里聆听意大利歌剧里的咏叹调一样,单单是听声音之激昂跌宕,慷慨悲壮,不必懂歌词,也能心领神会,沉浸其中。
   而在表现英雄豪杰比武的时候,这三尺长的渔鼓就不单单是乐器,还成了代表主人公兵器的道具,时而化身为狼牙棒,举火烧天;时而化身为点钢矛,拧身直刺;而渔鼓艺人也在不断地变换神色姿势,俨然成了英雄的化身,让观众眼花缭乱,心动神驰。
   从渔鼓艺人的口中,我结识了很多很多的古代英雄豪杰,如揭竿而起、反抗暴政的瓦岗英雄;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岳飞;为民做主刚直不阿的包拯……这些被渔鼓艺人传唱的英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是我少年时代最向往的偶像,也是我向同伴们炫耀知识的资本。
   常来我们镇集市上说书的有三四位渔鼓艺人,其中一位跛足艺人技艺最精湛,也最受观众欢迎。同其他的艺人一样,每当进行到一个精彩的高潮,他在大家热烈的叫好声中,会留个噱头停顿几分钟,放下手中的渔鼓与简板呷几口茶,然后站起身来,托着一顶破草帽一瘸一拐沿着人场慢慢转一圈。大家知道这是要收钱了,便纷纷拿出零钱扔进他的草帽里。我是学生兜里没钱,每到这时,便满心惭愧地悄悄地往外缩,仿佛做了啥亏心事似的。
   有一次,我特地问妈妈要了一角钱,理直气壮挤到最里圈听书。当破草帽伸过来时,我迅速将手中攥得汗湿的一角钱递过去,却异外地被破草帽躲开,正在我惊愕的当口,却听到一句“小孩听书不用交钱,留着买糖吃吧!”
   我感激他的温和善良,从那以后,打心眼里越发喜欢他唱的渔鼓了。
   如今,在家乡集市已经很少能看到渔鼓艺人的身影了,作为一种民间流传艺术,山东渔鼓己经鲜有传人,濒临失传的险境,但是家乡渔鼓悦耳的声音,却始终回荡在我的耳畔,根植于家乡的山山水水中,融汇在我和同龄人的血液灵魂里,成为我对故乡记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永远不会消失……
  
   (作者沈静于2016-03-18发表于《东方烟草报》)

共 17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许多曲艺已濒临消亡之境,是时代发展太快,还是曲艺已不能适应今天的生活?好像都有。而一种曲艺的兴起、流传、鼎盛、衰败,也记载着一段历史的兴衰。有时候,曲艺不在,历史还在。只是,历史变换了一种记载的方式。而记忆,只存在于几代人的脑海之中,这样的记忆终有一天会终断,于是很多东西多成了历史,一去不返了。【编辑:风残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716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残云        2016-07-14 10:20:46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2 楼        文友:风残云        2016-07-14 10:21:07
  许多曲艺已尘封于历史中。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3 楼        文友:风残云        2016-07-14 10:21:20
  期待您再次赐稿。
写支言片语 记零星感悟
4 楼        文友:宏声        2016-07-21 21:25:52
  拜读该作看到远方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佳作生辉,宏声为远方的老师发出一个又一个赞声。我会常常读远方老师这样的优秀作品,在写作路上拜师,在江山文学路上阔步前进!
回复4 楼        文友:金色池塘        2016-07-26 14:37:42
  谢谢你的鼓励,我会继续认真对待笔下的每一个句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