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视角文艺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视角专栏★饮水思源』在垃圾里找骨头的李银河

  『视角专栏★饮水思源』在垃圾里找骨头的李银河 ——闲话传奇人物系列


作者:断肠崖居士 榜眼,4372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38发表时间:2009-08-21 08:11:58

『视角专栏★饮水思源』在垃圾里找骨头的李银河 我不认识李银河,但我知道李银河。认识就是见过本人还比较熟悉,知道就是虽然没见过但还比较了解。因为我爱读书报爱看电视,开了QQ空间又开新浪博客,无论在哪里都能与李银河的名字邂逅。读她的文字多了就印象深了,印象深了就把只是邂逅姓名的缘分扩展为主动登门拜访神交的程度。所谓的登门就是走进了李银河的博客,读她更多的文字。她在新浪、天涯、搜狐、中华网都开有博客。为写作这一短文,我用两天时间浏览了她新浪博客里全部29页文章,印象里她是一位很平易近人的传奇女性,她的双目总是炯炯有神,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之上人群里发生的所有异动,她都会在第一时间里给予关注并用敏感的文字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且她的态度总能赢得振聋发聩的效应。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李银河的话,我认为她是一位在垃圾里找骨头、在骨头里找骨髓的女人!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所谓的垃圾与骨头只是难以启口之下智慧的含蓄了一把。因为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她把自己的心血堆积成了《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中国女性的性与爱》、《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性社会学》、《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性的问题》等五十余部著作。国人都知道她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并于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后被《新周刊》评选为“2006新锐榜年度知道分子”。她还是已故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所以她开口闭口都谈性那叫有知识有学问有专攻,而作为一介平民的我也开口闭口都谈性那叫有色心有问题不正经!李银河就是在多数中国人将性视为肮脏垃圾的氛围里找出骨头来,在骨头里敲打出骨髓来,再默化潜移给冥顽不化坚持万恶淫为首的国人,疗治人们精神里的性疾病!我们吸收了她的性理念,就会肾藏骨髓之气,精神里的造血功能就会提高,就能增强维持机体的生命和免疫力,就不会患性意识再生障碍性贫血。
   李银河1952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干部家庭。李银河的父亲是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主任,母亲是人民日报社农村部主任,他们是抗日军事政大学同期同学,在后来的革命中相识、相知、相爱。李银河从小在报社大院长大,小时候一直觉得报社就是家。她母亲是一个事业心很强、观念很新潮的知识女性,对子女要求也很严格,后来李银河搞社会学研究的启蒙可能就是母亲的农村调查研究。她父亲性格比较刚烈,经常仗义执言,在1959被打成右派。报社批斗彭德怀她的父亲被拉去陪斗。小时候,她经常跟着父母去王若水等人的家里聆听他们的对话,对其后来的成长影响比较大。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她在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少年时代被一列火车拉到内蒙古兵团,后又到了山西,在两地度过五年知青生活,兵团的生活也让她学会了面对现实。1974年,作为工农兵大学生,李银河被推荐到山西大学历史系。197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光明日报》工作。一年以后,调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要工作是给领导人起草工作报告、发言稿等。1979年,参与中国社科院马列所的创建,并开始在婚姻家庭方面的研究。1982年,刚结婚两年30岁的李银河踏上了异国求学的旅程,最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学成归国后,她成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弟子和中国第一位文科博士后。随后,李银河在北京大学工作。1992年调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至今。1995年43岁李银河被评为研究员,从此进入了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在这之后她开始做很多真正想做的事。李银河说她真正的生活可能要从60岁才能开始,做一些一直想做但没机会做的事,譬如从事文学或者绘画创作,也可能就是纯粹地享受生活,欣赏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她一直推崇梭罗的观点“看四季的轮回难道就不是一种职业吗?”和众多默默无闻的研究者不同,李银河似乎天生就是媒体的宠儿,她被媒体赋予种种荣誉,也被一些媒体妖魔化。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间,中国社会对两性问题的认识逐渐开放,性文化经历了巨大变革,但李银河关于同性恋、虐恋、换偶、性工作者、二奶、艳照门等的一些言论依然饱受争议。
   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李银河觉得平淡无奇乏善可陈,惟有她与王小波的爱刻骨铭心。1997年丈夫王小波45岁因心脏病突发辞世。在王小波眼里,李银河是无价之宝。在李银河眼里,王小波是生命赐予的最大的惊喜与美丽。他们是彼此的菩提树,彼此映照彼此澄澈。所以任生离死别天地轮转阴阳两隔情缘仍绵延无尽。同龄人经历过的,李银河差不多都经历了;同龄人没有机会经历的,李银河也经历了!譬如成为文革后最早出国留学的人,再譬如成为中国知名的社会学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银河是幸运的。这一切与她的家庭有关,与她的性格和天赋有关,也与她的命运有关。李银河是一个很认真地思考人生意义的人,尽管她的结论是人生无意义。从很年轻时起,虚无主义对她一直有很大的吸引力。她不敢轻易地想这些问题。她说,人生所有的事情都充满了偶然性。李银河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这是贯穿她全部生命的精神内核和思想养分。她崇拜那些已经达到自由境界的人,在她的心目中,这样的人并不多,像叔本华、尼采或福柯。尽管他们的思想有很多差异,但她能从中感到一种极其自由奔放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吸引着她的灵魂。现代媒体上塑造的李银河,更像一个离经叛道的女斗士,她的很多言论,好像是在向中国人的传统伦理观念发出挑战。虽然在博客中强调自己不是一个英雄,并关闭了博客的留言和评论功能,但一以贯之的研究和立场已经说明她在坦然面对非议。在她眼里,真正意见相左者的批评正是继续研究的动力。当她意识到这一点后表示还会开通博客的留言和评论功能。她一边仔细地在垃圾里寻找着骨头——抛给世人一个个惊世骇俗的话题与观点,一边在骨头里寻找着骨髓——将众多美好灵魂创造出来的智慧推荐给大家共享。她有那么多热爱,爱看书爱文学爱艺术爱自由爱生命。能和真实的自我在一起,兴起时恣肆汪洋滔滔不绝,困顿时独处一隅笑抚寂寞,这浑然天成不着雕饰的自由自在堆积起她传奇的人生。
   李银河在博客里讲自己的故事,说她在一个和谐家庭环境中长大,心理发展得比较健康,没有经受过太大的精神创伤。她认为这样的环境唯一的负面影响就是思想不容易深刻,情绪不容易激进,成功的动力不容易太大。因为从来没有缺过什么,也没有过什么大的挫折感,于是也就没有太多强烈的渴望。她出生时正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三反运动如火如荼之时,父母给她起个小名叫三反,一直到七岁上小学之前都叫这个名字。王小波和她同年出生,他们刚认识的时候,王小波曾用难以掩饰的厌恶声调抱怨过:你的小名怎么这么难听啊。她性格中最大的弱点就是超乎寻常的腼腆,总是动不动就脸红到脖子根。可能是遗传基因好的缘故,她从小读书总是很轻松地取得好成绩,她哥哥姐姐以及他们的后代也都个个出类拔萃。她的两个姐姐其实完全可以上清华却选择上哈尔滨军工,因为那个年代的青年都想献身国防工业,上军工可直接参军;她哥哥中学得金质奖章,那可必须是全五分的,有一个四分都不成;她哥哥的女儿14岁上清华,18岁考取美国杜克大学,小小年纪已经在霍普金斯大学当老师了;姐姐的儿子也是实验中学的优秀生,学校要保送他上清华,他嫌专业不好,自己去考上清华计算机系。李银河小学毕业升中学的作文写的是参加《东方红》演出见到毛主席的事,不知道为什么被《中国少年报》刊登了,这是她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1988年从美国回来之后,李银河开始了自己的专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范畴:婚姻和家庭,性别和性。她认为自己的人生从36岁才准备好,就像一头牛一直在吃草,现在到了产出牛奶的时候了。她常常这样想,最幸运的人就是在八小时之内所做的事情正好是他爱做的事情。她就是一个这样的幸运儿。回国之前,她做了个社会学百题的备忘录,当时她气魄如虹。她开始工作一口气就搞了十项经验研究,这十项研究的结果是十篇论文,每篇15000字上下。这十个题目依次是:择偶标准,青春期恋爱,浪漫爱情,独身,婚前性行为规范,婚姻支付,自愿不育,婚外恋,离婚,同性恋。这十篇论文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与社会调查》等杂志发表后被收入她的第一本论文集,取名为《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出版,后来获得了“北方十五省市优秀图书奖”,并且在1998年再版。之后她和丈夫又做了男同性恋的研究,这个题目颇遭同行和有关部门诟病。好在研究的成果终于写成专著,在香港由天地图书公司出版了。但她明白,中国人喜欢有气势的东西,比如《河觞》、《人妖之间》等。所有的文化人都在追求辞章之美、玄虚而飘逸的意境,或者是一种宏伟的气势。另一方面又偏重实用。费孝通有一次讲到,社会学要讲故事,社会学要研究活的人,会讲话的人,会哭会笑有感情的人。人生社会就是一台戏,他要求学生去看这台戏是怎样上演的。这一点对她很有启发,她的研究就是她长期关注社会民生的结果。
   李银河喜欢在悠闲的生活里从事研究,她是追求最大自我空间的自由主义者。经济上毫无压力,学问上也无外界压力,只凭自己的愿望,可以过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人在无欲时心情最平静。一位哲人说:凡是最深远的事物都永远跟生意无关。一个人消费的欲望再高,他能睡的只能是一个人的床位,吃的只能是一个人的饭量。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人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想像,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可是在社会中与他人打交道,就不可以得到完全的自由。当萨特说“他人是我的地狱”之时,他心里想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在李银河看来,人的不自由至少有两种主要来源,一种来自生存的需要;另一种来自被人内化的社会行为规范。当人要为起码的生存条件而劳作时,他没有自由;当人已经达到了不必为生存而挣扎时,他就得到了一种自由的可能性,可是观念中的枷锁还是在束缚着他。只有当他真正决定要摆脱一切束缚他的自由的规范时,他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她敬佩那些愿意给自己自由的人。崇拜已经达到自由境界的人。她心目中这样的人并不多。有一种最富颠覆性的思想,它从叔本华、尼采开始,到福柯和后现代思想家,他们的思想的核心就是一种追求人的真正的彻底的自由的精神。有这样一种主张:婚姻、私有制、国家、教会是应当被否定的四大制度。这种主张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自由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李银河,“人生得意须尽欢”“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总能拨动李银河的心弦。李银河在43岁那年被评为研究员,完成了她人生最后一个世俗的目标。她从此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真正无欲无求的境界。她希望如此渡过自己的一生:读有趣的书,写有趣的书,听美的音乐,看美的画,观赏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人到无求品自高是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人生各种活动的动力可以被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事是不得不做的,另一类是自己愿意做的。她已经摆脱了一切不得不做的事,剩下的就只是愿意去做的事了。
   李银河常常深刻感到生命的无意义不合理,她是主张积极快乐的虚无主义者。人从来到世上,一路挣扎追求修炼,然后就那么离开了。这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没有答案的,或者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已有,但是没有人愿意接受它。这一答案就是一切毫无意义。既知答案如此,又要勉强自己生活下去,这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在生命意义的问题上,荣格和海德格尔有不同的看法。荣格认为,对于正常人来说,有什么必要追寻生命的价值或存在的意义呢?这样的问题只是对于精神分裂了的、异化了的人来说才会发生。而海德格尔却认为应当追问存在本身的意义,“人就是一种领会着存在的在者”。从很年轻时起,虚无主义对李银河就一直有很大的吸引力。她不敢长时间地看星空,看着看着就会想到,在这众多的星星中,地球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人在地球上走来走去,就像小蚂蚁在爬来爬去。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其中显得毫无价值。人们孜孜以求的一切实际上都是毫无意义的,或者说得更精确些:最终会变得毫无意义——吃饭对于饿的人有意义,睡觉对于困的人有意义,但对于死人来说,它们全无意义。每个人最终都会死,死就是无意义,生因此也无意义。有一段时间,她的情绪有周期性的起落,差不多每个月都会出现一次生存意义的危机。在情绪低落时,就会有万念俱灰的感觉。人怎能永远兴致勃勃呢?一个永远兴致勃勃的人一定是个傻瓜,因为他从没想过他为之忙禄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说过:“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时幻觉。”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以主角菲利浦的口吻说:“人生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什么目的。一个人生出来还是没有出生,活着还是死去,都无关宏旨。生命似轻尘,死去亦徒然。”“人本来就只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行星上的短暂生命,因此对于永恒的头脑来说,一个人一生的痛苦和奋斗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如果人没有注意到这个残酷的事实,他活得肯定不够清醒,不够明白。人生在永恒的头脑看来,就是一场当局者迷的荒诞剧。人们在台上很投入地扮演着悲欢离合的角色,悲壮激烈,他们不愿相信那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他们绝不愿相信。这就是人的愚蠢之处。每个不愿正视这件事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

共 997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可以这样理解,作者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李银河的人生。一个是对死亡的态度,一个是在性方面所做的研究。我相信,每个正常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点悲观主义,一生中有些时候难免会受到人生虚无的飘忽感的侵袭。只是区别在于,有的人被悲观主义的阴影笼罩住了,失去了行动的力量,而有的人则以行动去抵制悲观主义,为生命争得了或大或小的地盘。李银河是属于后一种人的。她在废墟里挑骨头,挖掘生命的本源及意义,让人钦佩。关于性的话题,历来是传统的国人所不齿的,但是李银河为我们详细阐述了性的种种,让我们正视这个话题,了解性,从而更好地,更科学地,更理智地对待性。读来收益颇多。作者的文章洋洋洒洒万余字,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哲学,精神分析学,伦理学等诸多科学,可见居士先生本身也是一个博学的鸿儒。叹!!欣赏~~~——澜水微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开芹        2009-08-21 08:14:10
  我可以这样理解,作者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李银河的人生。一个是对死亡的态度,一个是在性方面所做的研究。我相信,每个正常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点悲观主义,一生中有些时候难免会受到人生虚无的飘忽感的侵袭。只是区别在于,有的人被悲观主义的阴影笼罩住了,失去了行动的力量,而有的人则以行动去抵制悲观主义,为生命争得了或大或小的地盘。李银河是属于后一种人的。她在废墟里挑骨头,挖掘生命的本源及意义,让人钦佩。关于性的话题,历来是传统的国人所不齿的,但是李银河为我们详细阐述了性的种种,让我们正视这个话题,了解性,从而更好地,更科学地,更理智地对待性。读来收益颇多。作者的文章洋洋洒洒万余字,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哲学,精神分析学,伦理学等诸多科学,可见居士先生本身也是一个博学的鸿儒。叹!!欣赏
中国作协会员
2 楼        文友:纪开芹        2009-08-21 08:15:04
  佩服居士先生!学识广博令人惊叹!
中国作协会员
3 楼        文友:断肠崖居士        2009-08-21 08:20:15
  谢谢编辑厚重、明晰、智慧的按语!真的辛苦你了啊!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4 楼        文友:汉瓦堂        2009-08-21 13:46:30
  又读居士好文!
走在伟大东方文化复兴的路上.......
5 楼        文友:方悠哉        2009-08-21 15:37:24
  上次追看了居士的皇帝系列,看来这次又要接着追了!呵呵
方自云中来,潇洒自悠哉
6 楼        文友:断肠崖居士        2009-08-21 16:58:58
  发表评论ID: 汉瓦堂 发表时间:2009-08-21 13:46:30 [删除]
   评论内容:
   又读居士好文!
   ——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7 楼        文友:断肠崖居士        2009-08-21 16:59:51
  发表评论ID: 方悠哉 发表时间:2009-08-21 15:37:24 [删除]
   评论内容:
   上次追看了居士的皇帝系列,看来这次又要接着追了!呵呵
   ——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8 楼        文友:荷重光        2009-08-21 22:14:48
  活脱脱一个传奇啊~~~
   先生的文章让小女瞠目结舌啊~~问好先生!
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9 楼        文友:断肠崖居士        2009-08-22 15:53:10
  发表评论ID: 独自等待 发表时间:2009-08-21 22:14:48 [删除]
   评论内容:
   活脱脱一个传奇啊~~~
   先生的文章让小女瞠目结舌啊~~问好先生!
   ——我写这个系列,就是想要读到它的人想开些啊!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