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麦子熟了

编辑推荐 麦子熟了


作者:傲寒 童生,557.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45发表时间:2016-07-18 22:26:54

我想跟大家讲一个故事,一段被时代漂白的记忆。从哪里开始讲呢,还是从我的童年生活开始吧。
   我出生在20世纪末的一个偏远的山区,严格来说我是一个大龄90后。我的童年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样缤纷多彩。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游戏,也没有儿童乐园。我的童年像极了一阵风,在山村和田野里肆意奔袭。
   我成长的村子坐落在一个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坡上,稀稀落落地住着百十户人家。村子不大,但是比现在的新农村热闹,比现在的小区更有人情味。到现在我还可以很清楚地记得当时赵家屋后有一座庙,李家门前有一棵大槐树,陈家院子里有一个大石磨,王家道场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
   那时候觉得整个村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秘密,谁家有几口人,养了几头牲口,种了几亩地,家里有多少收入大家彼此都很清楚。20年代末的那段时间,我们那里土地到户不久,各家各户都拼命地开荒种地。现在想来,那时候的农民才算是真正的农民,把所有的热情和汗水都奉献给了土地。
   山区的土地都普遍贫瘠,耕种靠人工,收成靠天气。父辈那代人遭受过饥荒,所以种起地来格外卖力,他们早上天不亮就扛着锄头下地,把日头从东一直背到西,对每一株庄家苗都倾尽真情地呵护。
   我想现在的年轻人很少能够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正的含义,因为他们的根不在泥土里。我经历过缺衣断食的生活,懂得一些其中的道理,但是比起父辈对于庄稼和粮食的怜惜还是相形见绌的。
   庄稼人总是憨厚的,他们喜欢土地的诚实,锄头的简单,四季的守信。他们从播种的那天起眼睛里就看到了庄稼硕果累累的样子,为此他们任劳任怨。一年365天除了刮风下雨都在土地上捯饬,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在土地里播种,施肥,除草,预防鸟兽侵袭。那时候的农民真正的只忠诚于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活着在地里耕作,死后在地下长眠。
   每年过了芒种时节,地里的麦子就黄了。小麦是我们那里的主食,所以收麦是农村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
   我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每年收麦的时候,学校都会放假。我们管那个假期叫“忙假”,差不多有7天的样子。放假的时候,老师会再三叮嘱农忙时节,回家要帮父母做做力所能及的农活,有力气的要下地割麦,年纪小的可以背个竹篓在地里拾拾麦穗。另外必定会布置的作业就是每天要写一篇日记,记录参加劳动的感受。现在这个假期已经成为永久的回忆了。
   割麦是个技术活,一般不让小孩子来割。农家置办有专门用于割麦的镰刀(乡间叫勾头镰),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下地前一定得把镰刀磨得锋利了。
   六月的天气暑气重淫雨天多。麦子黄了后不及时收割,遇到几个太阳后就晒焦了轻轻一碰米粒就掉到了地里损失大,要是遇到几天淫雨的话麦粒就会在麦穗中张芽磨不出面。所以通常收麦是非常紧急的,赶上好天气几十亩的麦子一两天也必须收到家。
   左邻右舍的都会相互帮帮忙。我虽然没有经历过大集体的生活,但是看到很多亲戚邻居一起帮助家里收麦还是挺有劳动激情的。收麦的日子通常是一家老小大清早不吃饭就下地,一直干到晌午过了才回家吃饭。
   每逢割麦的季节,来到坡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忙得不可开交乡相亲。有的割,有的挑,有的在路上遇到了还拉个家常讨论谁家今年收成好。两家地挨在一起的有时候还拉个山歌,手头忙着嘴里唱着,大人小孩都不亦乐乎。
   麦子割倒后,人们就挑些湿一点的麦秸做幺子,把麦子捆成一个个大小差不多的麦垛子。然后用纤担(木头做的担子,两头尖而翘,中间扁平)往家里挑,大人一次可以挑六到八个,小孩子一般就挑两个。那时候挑一天麦子下来,肩膀就被压得红肿起来。但是农忙时节,都顾不了那么多,还是得继续下地干活。
   等到麦子全部收回来,农家人就整整齐齐地把麦垛子摆放在自家道场上再晒几个太阳等着打麦了。
   要说割麦热闹的话,那打麦就更热闹了。
   最早的时候没有打麦机,大家都是把麦子铺在道场上人工捶打,使粮食分离出来,用的工具叫连枷(用竹篾编织的捶打工具)。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家里种地多的刚打麦就得大半个月,这还得看天气好不好。
   后来有了打麦机,就省事了许多。
   我记事的时候村子里只有一台打麦机,是柴油机动力的。那时候打麦是相当热闹的,听到打麦机从村头一响,村子里的人都会前来帮忙,大家都指望着这一台机器呢。有时候从村头开始,有时候从村尾开始,但是从头到尾挨家挨户都会打。
   打麦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家里今年要用打麦机的就要挨家挨户无偿地帮忙,从村头一直到村尾,直到全村子的人麦子都打完。这种无偿的帮忙延续了好几代人,没有人打完自家的就不管别人家的了。我想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打麦机和柴油机比较笨重,需要很多劳力抬着在村里转悠。
   打麦的场面是很壮观的,通常几十人的队伍,从一家到另一家,到了饭点主家会大鱼大肉地招待。
   打麦也是项流程化的工作。首先要把柴油机和打麦机固定好,先用四个木桩把柴油机固定在道场上,然后给打麦机压上大石。把麦垛子都堆在打麦机的机口一侧,堆得跟小山似的。然后开始分工,几个人负责专门把麦垛子往机子跟前运,一个人负责砍麦幺子,一个人专门负责往打麦机嘴里喂,麦子分离后麦秸会飞出去,一群人负责用木叉将麦秸转移接力似的转移到麦秸堆上。还有人负责运打出来的粮食,还有人看着机子。
   柴油机打火后整个村子都听得见哐哐哐的声音,大家嘻嘻哈哈有说有笑。这时候村里的人都在道场上忙得不亦乐乎,主家的妇女们也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一场酣畅淋漓的忙碌过后,主家香喷喷的农家菜就端上了桌子,大家吃着菜划着拳,四季财啊,五魁首啊,六六顺啊,场面好不热闹!小孩子们则喜欢在麦秸堆上打闹追逐,把麦秸堆当成了乐园。那时候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有人在打麦机的水壶里煮鸡蛋,一场麦子打完后,鸡蛋也熟了。小孩子就会争着抢着要吃里面的鸡蛋。
   就这样,一家打完又去另一家,大家抬着笨重的机器在村里上下转悠,一家挨着一家。古老和睦的邻里关系就这样在村子里面传承。
   去年麦子黄了的时候,我回了趟老家。村子里已经再难看到当时收麦的盛况了。一方面是很多人搬迁了,另外大家种的地也越来越少了。村里剩余的都是老人,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小时候的乐园基本上成了一个荒芜的村庄。家里种麦子都通过农机补助买了家用的电动打麦机,全村人抬着打麦机转悠的日子已经远远地消失在记忆里了。
   小时候的日子过得很苦,但是现在想起来却很快乐。小时候一直想要逃离的村庄,现在也成了永远的梦里故乡。

共 26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借助写麦熟时节的农村景象,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文章开篇,从整体上描写作者村庄的情况,然后描写麦熟季节的山野景象,写出了美丽和壮观;重点写打麦,收麦经历了几个阶段,直到有了收麦机器,才减轻了劳动强度。围绕打麦机器劳动的场面,是最为壮观和热闹的,也是最让人兴奋的。文章结尾,写作者对家乡的情感,突出了该文的写作目的。文章叙述描写具体,感情浓烈。【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7-18 22:29:54
  从农村走来的人,真的很难忘记麦田景象,麦苗出土了,长绿了,抽穗了,黄了,一眼望去,每个阶段都是让人激动的壮观场面。打麦辛苦劳累,可是捧着那金黄的麦粒,又是多么幸福的感觉啊。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